观赏红色影视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红色影视是指以革命斗争、建设社会主义和推动共产主义事业为主题的影视作品。观赏红色影视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于中国革命历史的了解,激发爱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以下是观红色影视忆峥嵘岁月活动感想及心得体会范文合集的内容,可供参考。
![观红色影视忆峥嵘岁月活动感想及心得体会范文合集](https://wimg.puchedu.cn/uploads/2023/10/20231011060038624.png)
观红色影视忆峥嵘岁月活动感想1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之际,我带着激动澎湃的心情想去了解这段历史。走进新世纪影城观看电影《建党伟业》,使我有机会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有时间就会有历史,再次感受革命先驱在那段峥嵘岁月里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懈追求和艰苦斗争的情景。
电影展现了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十年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武昌起义,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新文化运动,巴黎和会,五四爱国运动,中共一大的召开等等。
如果说历史即思想史的话,那么《建党伟业》这部历史电影就是一部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史。电影展现了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混乱状态,民主共和与封建帝制,新文化运动与封建旧文化,社会主义思想与资本主义思想等等。无论是正派人物还 是反派人物,他们都有一种对民族团结独立,国家繁荣富强的愿望。尤其是各类历史人物的纷纷登场亮相,极大丰富了影片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内涵。激进热忱的宋教仁;临危受命的蔡锷;指点江山的毛泽东;追求民主的陈独秀;传播真理的李大钊。鲜明的个性背后是他们一个个将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视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激情,即使是一些戏份很少的配角也因为他们对民族与国家的满腔热忱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孙中山先生看到民主共和被践踏时的义愤填膺,朱德在棉花坡大战吴佩孚的勇猛机智,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愤慨陈词,邓中夏在游行请愿时的凌云壮志……
中国知识分子在学校、街头、工厂的高处向学生、市民、工人宣传无产阶级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他们的大声呐喊、激情演说,他们那纯真的信仰和激切的情怀感动着在场的所有观众,他们身上那种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染着我们。
影片最打动观众的部分莫过于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影片艺术地将当时中国社会各方面的社会力量集中地再现在荧幕上:软弱无能的北洋政府苟且偷安;群情激愤的工人阶级摩拳擦掌;热情满怀的爱国青年游行示威……
一幅幅事关民族荣辱和国家兴衰的历史图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震撼力。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绪深深地感动着观众。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理想,充满力量,充满激情的革命年代。
电影还 特写了几个镜头表现五四运动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悲愤填膺的谢绍敏以手写血书请愿,热血沸腾的匡互生在街头慷慨陈词,革命先驱李大钊亲自上街游行示威,喊冤的女学生以血染的白练鸣冤请愿,爱国学生教育军警放弃对学生们的镇压,激动的学生们火烧卖国贼的住宅等等,这些镜头极大丰富了影片的思想内涵,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使整部作品充满爱国主义激情。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家命运内外交困的重要时刻,大量有志之士和热血青年挺身而出,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自由奔走呼告,甚至流血牺牲,寻求真理,救国救民。他们对国家对民族的大义,他们为了国家领土的完整,为了人民当家做主,为了实现社会大同,那种舍我其谁的态度和精神让人感动。
整部影片笼罩在强烈的民族情结和爱国热情之中,是一部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电影。
观红色影视忆峥嵘岁月活动感想2
暑假中,我网上观看了《建党伟业》这部电影,内心澎湃,我的心灵被深深地震撼了。它仿佛将我带入了那艰辛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让我重温革命先辈在峥嵘岁月[注: 峥嵘: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不平凡的年月。]里的热血与激情,让我感受革命先辈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那是一段凄惨悲凉的历史,那是一个风起云涌[注: 大风刮起,乌云涌现。比喻新事物相继兴起,声势很盛。]的时代,那是一段激情澎湃的岁月,那是一个苦苦求索的过程,那是一段向往光明的历史。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不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恢复了帝制。紧接着带来的是军阀混战,又加剧了人民的痛苦。更令人无法忍受的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却不能堂而皇之地拿回被侵略的自己的领土,饱受强权外交的凌辱。让人欣慰的是,那些以救国为己任的革命先烈,他们以顽强大无畏的精神、以求知若渴的心态、以一往无前[注: 一直往前,无所阻挡。形容勇猛无畏地前进。]的决心和信念,抱着共同的理想,不断的在黑暗中探索,不断的在探索中思考,当发现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救中国时,他们并没有退缩,甘冒天下之大不韪[注: 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极其顽劣的环境中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道路。
光阴似箭,如今我们的党有90岁了。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从当年的“风雨血腥”走到现在的“雨后彩虹”,从当年的战争走到现在的和平,从当年的贫穷落后走到现在的繁荣昌盛[注: 繁荣:兴旺发达;昌盛:兴旺。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开始,承继革命先辈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不惜牺牲一切的崇高精神,努力学习,携手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谱写新的华章。
观红色影视忆峥嵘岁月活动感想3
看完了《建国大业》这部电影,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用鲜血换来的。
最难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我们敬爱的元首,听到战役结束大获全胜,那一刻,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人。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更有无数的革命人士,为了政治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踏向美好的明天。
祝伟大的祖国xx岁快乐。
观红色影视忆峥嵘岁月活动感想4
影片《建党伟业》是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的重点影片,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周恩来、陈独秀、蔡和森、向警予、张国焘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看《建党伟业》,除了演员明星阵容的强大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人心灵的冲击。电影用蒙太奇的手法,再现了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为了挽救人民与水火之中,为了拯救危难中的中国,历经千难万险,经过不懈斗争,终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对我们这些出生在新社会、沐浴在党恩下的年轻人,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命运的危难时刻:帝国主义列强虎视眈眈,妄图灭我中华,瓜分我领土。一些有识之士纷纷行动,寻求救国之路。其中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这一革命的果实却又被袁世凯窃取。紧接而来的军阀混战,更进一步的加剧了人民的苦难。
更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中国,却不能堂而皇之的拿回自己的领土,那些强权国家,根本不顾中国人民的强烈要求,硬是将德国在中国的权利转让给日本。“弱国无外交”,演员陈道明在剧中沉痛的话,告诉了人民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想自救就必须自强。
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它应允了历史的要求,应允了民族的要求。它的诞生,给中国带来了希望,给人民带来了光明,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从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斗争,最终终于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劳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
光阴似箭,现在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风腥血雨”到现在雨过天晴,又有谁能体会当时的艰辛历程呢,只有亲身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才是甜。当共产党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党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共产党对我们的“恩赐”。
观红色影视忆峥嵘岁月活动感想5
近日,观看了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拍摄的纪念片《难忘的岁月》。该片由潇湘电影拍摄,再现了毛泽东与陈云在延安的那段峥嵘岁月。影片打破了以往的革命故事情景,没有激烈的战斗场景;没有惨烈的烽火硝烟。以艺术的手法首次将延安时期党建工作搬上大银幕,讲述了陈云1937年至1944年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在毛泽东的领导和支持下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的故事。
通过影片,我们学习了党的光辉历史。了解到在中国共产党95年的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是党的力量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党员人数由4万余人发展到121万人,中国共产党逐渐成长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具有广大群众基础的政党。影片中毛泽东跟陈云的一段对话让我印象深刻:“窑洞里有马列主义,更有可能滋生教条主义和机会主义,犯错误不一定是少,是思想方法有问题,应该多看哲书籍,辩证看待问题。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写出了对中国革命产生巨大影响的著作《论持久战》,这部著作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影片中陈云对于若木说,他喜欢竹子,他说“未破土时先有节,入云霄处也虚心”是竹子的情节,陈云用平淡的话语、简单的表白展现了他老实、稳重勇于担当的高贵品格。在观看完影片后,我仍在不断的思索、总结和感悟。
影片中展现的历史伟人在峥嵘岁月里的人文情怀,弘扬了延安精神、传播了红色文化,也是目前全党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部生动教材。
《难忘的岁月》,将更好地激励我们党员始终不忘入党誓言,牢记使命,坚持原则,从我做起,真正以延安精神永远激励我们正确前行。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处处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争做一名优秀的党员是我永远的目标。
观红色影视忆峥嵘岁月活动感想6
首次把延安时期党建工作搬上银幕《难忘的岁月》讲述了陈云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在毛泽东的领导和支持下创造性地开展党建工作的故事。影片首次把延安时期党建工作搬上银幕,填补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个空白。在中国共产党95年的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是党的力量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党员人数由4万余人发展到121万人,中国共产党也逐渐成长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具有广大群众基础的政党。
这期间,曾担任7年中组部部长的陈云做了大量工作,对党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有重大建树,有力、有效地支持和维护了毛泽东主席的正确主张和领导地位。影片艺术地展现了这段重要的党建历史,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当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伟人题材”,尊重史实,也有艺术加工据了解,《难忘的岁月》由著名导演史凤和(曾执导过《袁隆平》《毛泽东与齐白石》)自编自导。
史凤和坦言,编写剧本的活不比导演轻松,为了深入了解这段历史,他从陈云纪念馆借回来的书不少于20本,那段时间,“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谈剧本”是史凤和的生活写照。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史凤和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并结合史料,在描写人物情怀上做了一些艺术加工。譬如,陈云生前喜欢听评弹,影片不仅加入了这些细节,还增加了陈云拉二胡的镜头。
史凤和说:“陈云拉二胡时,他在沉思,而他拉的曲子是《光明行》。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不经意的小细节,来放大剧中人物的情怀。
观红色影视忆峥嵘岁月活动感想7
观看红色影片,品读红色故事,缅怀红色历史,追忆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为丰富我校20xx级新生入学教育内容,拉近同学们与革命年代的距离,更深刻地了解那段充满战火硝烟的历史,懂得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增强学生国防观念,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我校在入学教育中组织新生们观看了红色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和《闪闪的红星》。
影片《高山下的花环》是根据李存葆的同名小说改编,塑造了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反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战士们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的考验,以及他们一心为国,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影片《闪闪的红星》讲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将他爱憎分明、不畏艰险、机智勇敢、纯洁质朴的性格特征刻画得比较突出,影片有着浓郁的抒情气息,清新而不失凝重。片中插曲格调昂扬向上,节奏鲜明,有力地烘托了影片主题。
观红色影视忆峥嵘岁月活动感想8
大家一起观看了影片《焦裕禄》,观影过后同学们都感触颇深。
电影开头就是一段哭丧下葬的情景,去世的正是焦绿禄书记,照片中的焦书记面容阳光,年轻正气,丧礼现场人山人海,看到这,我深深的为焦绿禄书记的去世感到惋惜,也为他赢得民心感到十分敬佩,从初中到大学,焦绿禄书记的事迹总能在书本上和电视上看到,可当把电影仔细看完,我对焦书记的敬佩更加深了。焦书记一心为百姓,一上任就组织干部不能搞特殊,与百姓同甘共苦,焦书记一直严守着共产党的职责,尽管和别人意见有分歧,焦书记还是坚持自己正确的做法。电影中,焦书记带领干部分发救济粮,慰问贫苦人民,一起挡风沙,一起冒着暴雨抗洪,忍着病痛也尽职尽责,电影中的很多生活中的细节,都体现了焦绿禄书记是一个吃苦耐劳,一心为民,舍己为人的人,是一个优秀的称职的共产党员。
观红色影视忆峥嵘岁月活动感想9
“你是一片红叶,飘拂在寂静的远山;
你是一抹彩霞,映照着清朗的长天……”主题歌《远山的红叶》响起,不少观众为央视一套这部黄金时段的热播连续剧深深感动,女主人公王瑛成了人们心中最璀璨的远山红叶——有官如此,百姓之幸!
在建党xx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一套最近播出了“远山的红叶”电视剧,怀着对主人公王瑛无比崇敬的心情,观看了《远山的红叶》,被王瑛的爱民之心、为民之志、惠民之举深深打动。汉中与南江巴山相连,也正是在这艰苦的巴山之间,王瑛凭着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以独特的工作方法、坚强的人格魅力,把短暂的人生装扮得生机盎然,用巴山红叶凌霜傲雪的精神铸就了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无尽关爱。
在观看之时我又一次深切感受到了王瑛的“真”:真诚信仰。她在关键时刻和重大事件中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考验。她对纪检监察事业的热爱与忠诚、执着与坚定,彰显了一名新时期纪检监察干部、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强政治本色。真挚追求。多年来,她把清正廉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生活俭朴、淡泊名利。真情工作。她生前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干惊天动地的大事,她把所有的感情都融入工作中,脚踏实地、任劳任怨。真心为民。她为南江“背二哥”盖被子、建公寓,为出行困难的村民修建“连心桥“,坚持不懈资助困难学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桩桩、一件件,都折射出她真心爱民、为民、助民的公仆情怀”。
观红色影视忆峥嵘岁月活动感想10
平凡的岁月,少不了平凡的英雄;峥嵘的年代,更不缺硝烟中的英魂。观看《高山下的花环》后,每一个镜头仍历历在目,它以最精简的手笔,最朴实的镜头,带我们穿越时空,看向那硝烟滚滚的时代。
面对战争,并非人人都是英雄。指导员赵蒙生也曾企图逃避,他畏惧,他迷茫,这也正是未经历战争的大多数人的写照。可战火与死亡不会因此消退,而是逼迫人们成长。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少英雄都是这样历练而来。面对生死的离别,情同手足兄弟的牺牲,再怯懦的灵魂也会觉醒,再柔弱的羔羊也会咆哮。
面对战争,人人又都生来是英雄。无论是心直口快的靳开来,还是无私奉献的梁三喜,他们都在时代的洪流下被推向战争。每一名战士身后都有幸福的家庭,牵挂的父母,可面对战争,他们都义无反顾的放下一切,冲锋在前,以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祖国建设的重担。我们或许并非生来英雄,但定要在时代的浪潮中争当英雄。我们要将祖国与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将奉献与拼搏记在心间。无论是在硝烟中浴血的战士,抑或在和平时期为国奋斗的百姓,他们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的力量,教会我们中国人的自豪,我们又有何理由不努力学习?牢记前人的经验与教训,传承先辈的意志与精神,祖国的希望就寄托在我们身上,我们定会不负使命,砥砺前行!
观红色影视忆峥嵘岁月活动感想11
电影开始以焦裕禄接任副书记开始,一来就将自己的馒头分给小孩子。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来开第一次会议不是讲什么大道理而是直接去火车站看民众的真实情况,看到民众在风天雪地里等着火车,迫不得已离开家乡讨口饭吃,接着就是立即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短短几句话直击问题所在,并与吴书记据理力争。再就是本来提出政府干部不搞特殊优待,结果吴书记给了二十斤大米给焦裕禄妻子,焦裕禄知道后果断将二十斤大米留着不要说要以身作则让我深感佩服。后面知道了有很多人得了浮肿病而死去,又犯着被摘乌纱帽的风险向外地买粮食救济老弱病残。看着焦书记和潘建书记都竭尽全力处理问题,但吴书记却反手举报,实在令人厌恶,他已经不算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看到焦书记之后的种种行为,为一切都身体力行,丝毫不在意自己已经开始出现的病症,用自己的生命为人民着想,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观红色影视忆峥嵘岁月活动感想12
历史题材创作的一个空白。有幸参与红色电影《难忘的岁月》的观看,内心澎湃且感恩。
在中国共产党95年的发展历程中,延安时期是党的力量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党员人数由4万余人发展到_1万人,中国共产党逐渐成长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具有广大群众基础的政党。这其中, 曾担任了七年中组部部长的陈云同志做了大量工作,壮大党员队伍,强化党性教育,抢夺知识分子,倡导干部学习,关心爱护干部,严明组织纪律,对党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有重大建树,有力、有效地支持和维护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和领导地位。影片中有一个场景让观众们捧腹大笑,实诚的陈云同志在与于若木同志的新婚夜上给于若木讲述了他的革命经历,红军长征和毛泽东的故事,这堂意义特殊的“党课”让志同道合的心靠得更近了。
延安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大本营,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爱国志士和热血青年前往。电影《难忘的岁月》塑造了高士其、陈学昭、何穆、汪精英等人为了理想和信念投奔延安、建设延安的爱国志士和热血青年形象,还原了革命圣地的火红年代以及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程。
走出影厅的人们还在津津有味的讨论着影片中的精彩故事,而我,也感动于老一辈人的革命精神。七年的峥嵘岁月里,毛泽东赏识倚重陈云,陈云崇敬信服毛泽东。两位历史伟人,为党的事业发展壮大,坚守信仰,纵横捭阖,运筹帷幄,建立了惺惺相惜的深情厚谊。
观红色影视忆峥嵘岁月活动感想13
一部电影,一个故事,一部电影,一个收获。这周我们观看了由谢晋导演指导的战争励志片《高山下的花环》。影片中,当赵蒙生要当逃兵时,连长梁三喜对他这样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中国是我的,也是你的!一个连长在战场上的职责就是身先士卒!”是啊,一个连长的职责就是身先士卒,话是这么说,但又有几人做到呢?
在这支英雄的队伍中,有这样一个身影,他是爱发牢骚讲义气、宽容大度说实话、干实事的副连长靳开来。在战争中,为了给大家补充水分,冒险找到了甘蔗,在回来在路上踩中地雷不幸牺牲,他是大家公认的英雄!赵蒙生曾这样评价他“中国人要是都像他那样说实话干实事,我们中国就好了”是啊,正因为有那些虚伪自私的人,我们中国在那时才会腐败落后,但我们现在强起来了,正因为有知识,有那些甘愿为我们牺牲的战士们,难道我们现在不应该好好学习报答他们吗?
那些英勇的战士们,舍小家,为大家,只为了祖国的胜利,为了民族的尊严,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看到那鲜红的五星红旗在高空中飞扬!不知同学们会不会在每周一升起国旗时,想到那是由无数革命战士的鲜血染成的,现在我们不需上战杀敌,只需在这里努力学习,就可以回报先辈,回报为了我们和平英勇牺牲的战士们,回报我们伟大的祖国!
观红色影视忆峥嵘岁月活动感想14
在观看了电影《焦裕禄》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当时的像焦裕禄一样共产党员是如何实践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焦裕禄为了解决兰考县贫困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没有像当地的县政府的官员一样天天考虑着怎样才能被调走,他上任之际就通过民主集中废除了当地县长给官员弄的特殊待遇,他不怕自己在政治上犯错,为当地的基层干部送去了粮食,为了解决当地雨水泛滥而造成的粮食被淹没,他连夜带着当地的干部挖掘排水渠,就算生病了也只是说着:没事没事。电影中最令我触动的是在一个大雨的深夜,一个村民因为腿受了重伤,想要见焦裕禄,焦裕禄当时也是身患重病,但他还是冲到了村民的家中。
焦裕禄作为党员的确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也是我们这些还在进行入党流程的我们需要学习的,我也希望我能像焦裕禄一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观红色影视忆峥嵘岁月活动感想15
这次看的电影《地道战》是一部1965年的经典老电影了,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众并没有向残忍扫荡的鬼子屈服,他们这群“土八路”用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操和一种你能够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运用自己的智慧,团结一致,不断改善他们的地道战方法,就像电影中说的“他们有他们的一套打法,我们有我们的一套打法。”事实也证明了,这精妙的地道战让鬼子进来了,一个也出不去。
正如我们在电影中所看到的,地道战这个方法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如此神奇和令人惊叹的效果的,第一次地道战是失败的,被进村的鬼子弄得一塌糊涂。但是村民们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他们越挫越勇,经过改良和设计,最后完成了进可攻退可守,地上地下都能作战,从单一的躲藏成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并逐渐构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构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冀中地区高家庄人民,在党支部书记高老忠和民兵队长高传宝的带领下,和日寇巧妙周旋,最后打得日军节节败退,落花流水,最终成功占领黑风口据点。
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高老忠,虽然他在整部电影中出现的时刻很短,可他的大义凛然,无惧生死深深的震撼了我。在夜晚独自一人去散步的高老忠意外发现了来偷袭高家庄的日军,他奋力奔跑,只为了摇响警钟,告诉村民日军来了,快躲进地道。即使被日军发现,即使知道自己会死,他也那么毫不犹豫地,用力地去敲响警钟。身中数枪的高老忠依旧没忘向日军掷去一枚炸弹,死得何其悲壮,何其令人动容。
电影中提到一句话,“分不清哪个是百姓,哪个是八路军。”这句话是汉奸对日军首领说的,这句话应证了军民一家,这也正是共产党的特点。全国民众都在毛泽东思想的带领下,勇敢地迎击敌军,发挥自身的优势来对抗对方的劣势。哪个时候的中国并不强大,也没有先进的作战武器,但是我们有全民一心的意志力,精神的强大使得八路军最终战胜了日军,赢得了胜利。
这部电影使我对于抗日战争,对于当时的“土八路”有了更深刻的明白。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用所有爱国军民的血和汗,还有决不放下的精神和智慧换来的伟大胜利,每一个流淌着中国血液人的炎黄子孙都应位置深深骄傲,我们有了不起的先人!
朋友们,这些就是观红色影视忆峥嵘岁月活动感想及心得体会范文合集的全部内容了,这些精选范文都出自优秀人才之手,一定会对大家的书写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希望这期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小编也希望大家能多关注本站,以便后续更快捷地在站内搜索到需要的内容。
本内容由qingf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74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