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阶段,开展语言教育活动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不可否认的是,在熟悉的环境中孩子能真实地表现自己,但在幼儿园开展语言教育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语言教育《绕口令》教案合集,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有需要的人。
![《绕口令》大班语言领域教案设计 大班语言教育《绕口令》教案合集](https://wimg.puchedu.cn/uploads/2023/03/202303020xx13825.png)
《绕口令》大班语言领域教案设计1
目标:
1、初步学会念绕口令,发音正确。
2、能初步的区别绕口令与儿歌的不同之处。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性格。
准备:
1、符合绕口令内容的图标。
2、幼儿已掌握较多的儿歌及绕口令。
3、磁带。
过程:
1、学习绕口令《盆和瓶》,分析绕口令的特点。
(1)快速的念绕口令,引起幼儿的兴趣。
(2)出示图标,引导幼儿边看图标边说绕口令。
(3)分析绕口令的特点。
绕口令容易念吗?为什么绕口令不容易念清楚?
小结:绕口令是由许多读音相近的字排在一起的,念的时候要分清楚。
(4)采用多种形式继续念绕口令,集体、分组、个别相结合。
教学反思:
在第一次上绕口令的时候,我认为这首绕口令很简单。学习练习盆、瓶、碰的普通发音,并学会绕口令就行了。我只用了示范朗诵的方法教幼儿,在示范过程中,我用了缓慢的速度进行,一遍幼儿容易理解和听清楚绕口令的含义。接着,我让幼儿进行跟读,可是我发现幼儿的发音不准,总是会记不住,或者是词语混淆了。最后学了好就才学会,有些吃力。
《绕口令》大班语言领域教案设计2
活动目标:
1、理解绕口令的内容,较清楚的念近似音。
2、尝试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记忆绕口令。
3、感受哥哥和蝈蝈之间之间的友爱。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建议:
1、老师可根据绕口令内容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进行讲述。
教师提出问题:故事里讲到了谁?他们在做什么游戏?他们是怎么做游戏的?
引导幼儿在故事中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2、教师课借助图片朗诵绕口令,引导幼儿分句学念绕口令,可请幼儿做动作来加深对绕口令中动词的理解与记忆。
3、在幼儿学会朗诵后,课用乐器打出节奏,引导幼儿有节奏的练习朗诵绕口令。
附绕口令
《哥哥和蝈蝈》
哥哥喜欢蝈蝈,蝈蝈喜欢哥哥,喜欢蝈蝈的哥哥爱听蝈蝈叫哥哥,爱哥哥的蝈蝈, 甜甜为各个唱歌:“蝈蝈蝈蝈蝈蝈!”“哥哥哥哥哥哥!”
《绕口令》大班语言领域教案设计3
活动目标
1、学说绕口令,练习发清“板凳”“扁担”“绑”等易混淆的字词音。
2、知道绕口令是一种语言游戏,乐意参与朗诵绕口令的活动,并能说得正确、清楚、快速。
3、体验绕口令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快板一副、扁担和板凳、《扁担和板凳》的绕口令视频。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扁担和板凳,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什么呢?(扁担和板凳)扁担和板凳有什么不同呢?请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扁担又细又长,板凳又宽又短。
二、教师朗诵绕口令《扁担和板凳》,使幼儿了解绕口令的特点。
1、教师在快板的伴奏下朗诵绕口令。
教师:扁担和板凳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绕口令:扁担长,板凳宽。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2、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分析绕口令的规律和特点。
教师:教师刚刚朗诵是一首什么?它和你们以前学过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它比较拗口,这样的儿歌,我们把它叫做绕口令。
教师小结:绕口令也叫拗口令,是一种语言游戏,它是把发音比较相近的字组合在一起,念绕口令的时候要求我们快速,准确,而且吐字要清楚。
三、学念绕口令《扁担和板凳》。
1、(放幻灯片图片第3—8页)教师出示幻灯片图片,结合图片逐句学习绕口令。
2、再次出示图片3—8页,请幼儿尝试自己朗诵绕口令《扁担和板凳》。
放幻灯片第9页,教师带领幼儿跟读绕口令,根据需要着重指导幼儿发清“板凳”“扁担”“绑”“长”“宽”等字音。
四、播放视频《扁担和板凳》,巩固学习《扁担和板凳》。
教师播放视频《扁担和板凳》,使幼儿巩固对《扁担和板凳》内容的掌握,并且感受绕口令的节奏。尝试自己有节奏的朗诵。
五、绕口令朗诵比赛
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幼儿说绕口令的热情,逐渐加快说的速度,加大练习力度。教师用快板打节奏,从慢拍到快拍。
六、幼儿尝试创编绕口令。
1、教师再次总结绕口令的特点,绕口令《扁担和板凳》中的规律和特点。
2、教师出示图片,幼儿找出图片中的对应。如:筷子和碗、桌子和椅子等。幼儿自由选择两张自己喜欢的图片,分组尝试创编绕口令。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回家将绕口令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2、阅读区:阅读幼儿学习资源5第18—19页,学习朗读绕口令《扁担和板凳》《狗和猴》。
《绕口令》大班语言领域教案设计4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朗诵绕口令的活动,体验说绕口令的乐趣。
2、学说绕口令,练习发清“板凳”、“扁担”、“绑在”等词语。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学说绕口令。
难点:能快速、清楚的朗诵绕口令。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幼儿自制的板凳和扁担,板凳和扁担的小图片放进椅套内,课件,小椅子两把为一组,响板。
知识准备:知道板凳宽了坐的人就多。
活动流程:
热身游戏数蛋数灯、借助玩具了解用处、我说你做趣味练习、两人一对自主学习、利用动画突破难点、激发兴趣反复练习、以小见大感悟道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点数鸡蛋和台灯。(一个蛋、两个蛋……,一盏灯、两盏灯……)
2、展示幼儿利用废旧材料自制的板凳和扁担,了解用处。
问:这是谁做的?用什么材料做的?(肯定幼儿真会动脑筋、手也巧。)
问:板凳有什么用处?(可以一物多用,踩时注意安全。)什么样的板凳坐的人多呢?(宽的板凳)
问:扁担有什么用处?(那么小就知道帮着家里干活了,真懂事啊!)
二、展开
1、游戏《我说你做》。
玩法:先请两人上前示范,再请全体幼儿两两一组边游戏边练习,最后请两人上前展示(越说越快,增加兴趣)
2、幼儿动手操作,比较板凳和扁担。
(1)问:两个小朋友比一比,板凳和扁担在长度上有什么不一样?(学说:板凳宽,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板凳没有扁担长。)
(2)两人互相练习,你说上句,我说下句,然后交换。
(3)鼓励幼儿上前自我展示。
3、观看课件,发现扁担和板凳之间的故事。
(1)问: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学说: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2)集体练习后,鼓励幼儿上前自我展示。
4、欣赏教师的示范朗诵,了解什么叫绕口令。
师:刚才我们说的这段叫绕口令,绕口令是把一些绕口的词放在一起快速的一口气说完,很有意思很有趣。但是怎样才能说得不错不断,又快又清楚呢?请小朋友带着这个问题去试着说说板凳宽的这个绕口令,一边练习一边就能找到答案了。
5、激发幼儿兴趣,合作练习大胆展示。
(1)伴随rap节奏进行练习,增加说的乐趣。逐渐加快速度增加难度挑战,激发男、女小朋友比赛的愿望和热情。
(2)问:怎样才能说得不错不断,又快又清楚?小结:下功夫、不放弃,功到自然成。任何事情,只要认真去做,肯定能成功。
三、结束
全体幼儿上前给客人老师展示。
附:绕口令《扁担和板凳》
板凳宽,扁担长,
扁担没有板凳宽,
板凳没有扁担长。
扁担要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
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
活动反思:
绕口令对于孩子们来说,接触的非常少,但它特有的快节奏的朗诵,使幼儿非常的感兴趣。对于孩子们初学来说《扁担和板凳》比较简短容易接受。在活动中,我发现小朋友都表现的很认真,整个活动下来基本上能够把绕口令朗诵下来,这为最后的朗诵比赛环节奠定了基础。我给小朋友们出示的图文并茂的绕口令字卡非常实用,孩子们朗诵的时候不用两边看,而且掌握的非常好。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的实物教具扁担和板凳,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地方。
《绕口令》大班语言领域教案设计5
一、设计意图:
绕口令也叫拗口令,是一种语言游戏,小朋友们在平时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当孩子们听到我无意中拿着快板在朗诵绕口令的时候,都表现的非常的感兴趣,静静的听着,还为老师一时的口误而哄堂大笑。于是,我就想绕口令不是一个很好的幽默教学的素材吗,紧接着就尝试对小班孩子进行了简单的绕口令教学,发现很多小朋友对这种朗朗上口的儿歌掌握的很好,而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都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不管是在餐后活动中,还是语言游戏中,都可以与小朋友们一起朗诵。看到孩子们兴趣高昂,我就想在大班尝试一下,于是我就设计了《扁担和板凳》这一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学习绕口令,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扁担、板凳。
2、通过看图文和节奏的辅助,学习绕口令。
3、会说绕口令,并能说得正确、清楚、快速。
三、活动准备:
实物:扁担、板凳;响板两个、绕口令字卡、图示、竞赛图卡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扁担和板凳,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样东西,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是什么?(扁担和板凳)
(评析:两件小朋友在平时生活中不是经常接触到的物品展示出来,他们都非常的感兴趣,而且都觉得很好奇,激发了幼儿的兴趣。)
2、扁担和板凳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老师的快速的朗诵,让小朋友们觉得非常的好玩,而且他们能够认真的.仔细的倾听,习惯非常好。)
3、教师;刚才老师朗诵的是一首什么?(象儿歌)它和你们以前学过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比较拗口)这样的儿歌我们把它叫作绕口令。
(幼儿的比较能力较强,而且有丰富的学习经验,能够说出儿歌和绕口令的不同,使活动顺利的开展下去。)
4、教师小结:绕口令也叫拗口令,是一种语言游戏,它是把发音比较相近的字词组合在一起,念绕口令的时候要求我们快速、准确、而且吐字要清楚。
二、分析学习绕口令。
1、教师:你们觉得绕口令有趣吗?(有趣)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一学扁担和板凳的绕口令。
2、教师:刚才老师念到的绕口令中说到了什么?(扁担长……)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贴出相应的字卡和图示。
3、幼儿一起朗诵绕口令,教师提出朗诵的要求,并用响板为幼儿打节奏。
4、在这首绕口令中,你觉得比较难的是哪句?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自主地选择自己觉得有难度的句子,大家一起进行重复练习,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三、练习、巩固绕口令。
1、教师:小朋友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现在我们来一个比赛。老师这里有一个红苹果队,一个绿苹果队,请小朋友自己选择哪个队,坐到相应的队标下面。(幼儿分组)
(评析:小朋友们一听到比赛,就激起了他们的竞赛意识,他们一个个都显得非常的兴奋。)
2、教师:你们都选好了自己喜欢的队,请你们为自己的队想一句响亮的口号。小朋友自由想象,并响亮的说出来。
3、教师交代比赛规则。
4、请客人老师做评委,并做相应的点评。
(评析:由客人老师做评委,充分的利用了这一资源,而且小朋友们也更加的心服口服,没有任何异议。)
四、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两只苹果队都非常的棒,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看看哪一队获胜了,我们给他们掌声鼓励。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后,把这首绕口令教给爸爸妈妈,然后和他们比一比,赛一赛。
活动反思:
绕口令对于幼儿来说,也许是第一次接触,再加上特有的快节奏的朗诵,使得幼儿非常的感兴趣。那么我在选择这首绕口令的时候也作了一番思考,就是要选择一首适合幼儿的,适宜朗诵的,有鲜明的节奏性,那今天的《扁担和板凳》只有两个词语比较拗口,对于初学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而且也很简短。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发现小朋友都表现的很认真,整个活动下来基本上能够把绕口令朗诵下来,这为最后的比赛环节奠定了基础。那么我觉得我给小朋友们出示的绕口令字卡,可以图文并茂的,如扁担长,就画一根扁担,长,就用字来表示,这样就比我为小朋友们准备的一边是汉字,一边是图示就更加易懂。而且朗诵的时候不用两边看。我觉得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准备的实物教具扁担和板凳,小朋友一看到虽然很感兴趣,但是在这个活动中的作用不是很大。其实不用到也能开展。那我觉得活动中也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就是请小朋友们说说你觉得哪句比较难念的,然后找出来一起练习巩固。这一环节避免了重复的对已掌握的的词句的朗诵。
《绕口令》大班语言领域教案设计6
活动目标
1、在游戏表演中体验绕口令的趣味性。
2、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毛”、”白猫”、”黑猫”。
3、初步学会朗读绕口令《黑猫白猫》,理解绕口令的主要内容。
活动准备:
猫图片、绕口令PPT、白猫与黑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老师:小朋友们早上好,今天我们来玩猜谜语游戏,看看哪个小朋友回答的最快?
谜语
1、八字须,往上翘,说话好像娃娃叫;只洗脸,不梳头,夜行不用灯光照。
(幼儿答不出时进行第二个谜语)
2、头像老虎不是虎,脚穿软鞋捉老鼠,夜里眼睛圆又大,说话好像小娃娃。
小朋友们快快动起你们小脑袋,好好想想。
预设答案:
a、”是猫。””哇哦!!对了,是猫。我们班那位小朋友家里养了猫啊!好,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小猫咪哦!”
(出示图片,进入下一环节)
b、”不知道或是其他。””我们在想想,这到底是什么呢?它是抓老鼠的哦,想到了没有?
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出示图片,进入下一环节)
二、出示黑猫白猫的图片并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1、出示第1、2张图片
老师将小猫们带来了,我们一起看看”让幼儿独自观察图片
2、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幼儿:”颜色不同”
(对小朋友的回答做个总结,根据当时情况而定。)
3、今天周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首关于猫的绕口令,等下老师要听听那个小朋友的声音最好听。
三、出示《黑猫白猫》PPT并引导幼儿有节奏的朗读绕口令
1、出示第3张图片,题目《黑猫白猫》
2、出示第4张图片,”有只/黑猫/长黑猫”并引导幼儿一起朗读,(要求:慢读、吐字清楚、有节奏。)
3、后面的句子同第4张图片出现的形式一样。
4、最后出示一张完整的绕口令,并引导幼儿朗读绕口令。(要求:慢读、吐字清楚、有节奏。)
四、故事情景表演并朗读
1、请出配教老师表演
2、以角色扮演用故事的形式进行讲述绕口令黑猫:大家好,我叫黑猫,这是因为我长了一身的黑毛。
但是我一点都不喜欢黑色的毛,别人看见我都躲得远远的,都不愿意跟我玩。
我希望自己可以拥有白色的毛,那样大家就会喜欢我了。
白猫:大家好,我叫白猫,大家看到我这身毛发就应该知道我叫什么了把。但是我一点都不喜欢白毛,因为我的主人说我不爱干净,给我洗的干干净净的不到五分钟就把白毛弄脏了。所以我想要一身黑色的毛发。 旁白:这天白猫和黑猫都跑出来找吃的,他们俩撞到了,你看看他,他看看你。这时黑猫开始向白猫打招呼了。
黑猫:你好,我叫黑猫。你叫什么名字啊。
白猫:你好黑猫,我叫白猫。
黑猫:哇哦,白猫,你的毛发好漂亮啊,雪白雪白的。我好喜欢。
白猫:黑猫,你的黑毛也好漂亮。我也很喜欢。我们来交换把,你喜欢我的白毛,我送给你。
黑猫:好的,来给,我的黑猫给你。
旁白:黑猫把黑毛脱下送给了白猫,白猫也脱下白毛送给了黑猫。他们给自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黑猫白猫一起来带读绕口令)
五、情景表演请幼儿上来进行情景表演并一起有节奏的进行朗读绕口令结束课程
《绕口令》大班语言领域教案设计7
一、设计意图
千奇百怪的动物历来是孩子们的最爱,他们对神奇的动物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探索欲。尤其是到了大班,孩子们对动物的兴趣显得更加浓厚,于是,我们和幼儿共同开展为期三周的动物之旅,让孩子们感受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密切关系,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初步具有保护动物的生态环保意识。
主题活动开展以来,幼儿和家长热情高涨,提供了很多图片资料、文字资料,我们把这些资料集中在区角内,谁知几个孩子在大背景图上(老师设置的局部区角环境)摆放起动物图片来,说是玩动物园的游戏。我突然眼前一亮,有一首绕口令《动物歌》不正是眼前的情景吗?绕口令是语言训练的好教材,认真学习能使幼儿口齿灵活,在我们花园幼儿园以语言为特色的背景下,绕口令正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因此,我们在主题和幼儿的双重背景下生成了此次教学活动,绕口令《动物歌》。
二、活动设计目标:
1、在看看、讲讲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尝试讲述绕口令,学习发清读音相近而且易混淆的音:虎、鹿、猪、兔、鼠。
2、初步掌握绕口令的讲述方法,激发学习绕口令的兴趣。
准备:
教具:背景图与插入角色(虎、鹿、猪、兔、鼠);相声演员表演绕口令的视频。
学具:幼儿人手一套指偶(带有方位图的手套和带有刺毛皮的动物指偶)过程:
(一)、看看、找找、说说
1、在这片美丽的地方你们看到了什么?(搞清方位)
2、这里躲着一些小动物,在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呢!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等我数到三,再把眼睛睁开(幼儿闭眼的同时,教师抽露动物的头部)。
3、”一、二、三!”找一找,在什么地方躲着谁?(以幼儿的话自己说,教师用儿歌词句小结。)
4、大家数一数,有几只动物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
5、我会用一个字来说这些动物的名称(示范:老虎,我会用一个字说”虎”)。谁的本领大,也会用一个字来说?(集体练习相似音)(二)、听听、念念老师把动物和我们捉迷藏的事编成一首儿歌,名字就叫《动物歌》。
1、教师示范朗诵。(平常速度)
2、幼儿练习。
(1)看谁本领大,会看着图片,自己读这首儿歌。(教师按照顺序点图,帮助幼儿自己练习儿歌)
(2)重点练习五个动物名称的发音。
(三)、知道绕口令的特点
1、现在老师来念《动物歌》。这回请你们仔细听,老师念的时候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快速示范,让幼儿在感受的基础上念得更快)
2、你们会像老师一样念得又快又对吗?(请个别幼儿表演)小结:原来儿歌里有些字的发音很像,很难读,念这些字时,舌头动来动去很拗口,念得快容易出错,这种儿歌,我们叫它绕口令,绕口令虽然难念,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学,经常练,舌头就会变得很灵活,就会练得又快又对。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声演员他们的表演。
3、播放相声演员表演绕口令的视频。(让幼儿从规范的表演中得出绕口令的特点)他们表演得好吗?好在哪里?(又快又对)他们也是慢慢练才会越说越棒的。
4、导幼儿又快又对地念绕口令。(用拍手的节奏)
(四)、示范仿编过渡语:小动物说小朋友的本领真大,会把捉迷藏的事念成绕口令。这次小动物要重新换个地方躲起来,看谁本领大,能找出来,还能用绕口令的句子进行回答。
教师更换动物躲藏的位置。(虎鹿对换,鼠兔对换,猪不变)
1、一、二、三,眼睛睁开来,找一找,在什么地方躲着谁?
2、老师把小动物捉迷藏的事,重新编成了一首新的绕口令。(示范编的同时,暗示幼儿按方位学习仿编)
(五)、在动手操作中学习仿编,提升幼儿学习的兴趣。
1、小朋友,你们的本领真大,学会了自己编儿歌,老师很高兴,现在奖励你们每人一套指偶,请你们自己和小动物玩捉迷藏的游戏,一边玩,一边编一编。
2、幼儿人手一套学具,自由摆放动物,自己用儿歌的语句进行表达。
3、请两名幼儿(与教师排序不一致的)表演自己编讲的绕口令。
还有好多小朋友想玩一玩,念一念,我们把它们带到区角里去玩吧!
附:绕口令《动物歌》
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草里一只兔,洞里一只鼠,屋里一只猪,大家数一数,一二三四五,虎鹿兔鼠猪。
《绕口令》大班语言领域教案设计8
【活动目标】
1.练习绕口令,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关”,“夸”瓜“,感知绕口令的韵味。
2.通过看图文以及轮流接念的方式学习绕口令。
3.乐意参与游戏活动。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图片:冬瓜、西瓜若干。
2.文字标记:西关队、东关队、夸、关、瓜各若干。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学习绕口令,感知绕口令的韵味。
2、难点:发音易混淆的字音。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交代规则:老师把“关”字说给一排的第一人听,一直往下传,传到最后一个人时大声念出,若念对那全体幼儿就跟着练习发“关”字的音。
2.学习绕口令
(1)教师朗诵绕口令。
(2)绕口令讲了什么?
(3)教师带领幼儿朗诵绕口令1——2遍。
3.绕口令游戏
(1)分组开展游戏。
将小朋友分成“东关队”“西关队”两队,采用轮流念绕口令的方法,进行游戏活动。
(2)教师和幼儿扮演角色,轮流接说绕口龙,使幼儿进一步了解游戏规则。
师:西关队种冬瓜
幼:东关队种西瓜
师:西关队夸东关队的西瓜大
幼:东关队夸西关队的冬瓜大
(3)分组一对一开展游戏
分别请两队的幼儿,一对对地轮流接说绕口令。教师和其他幼儿评判,教师分别在黑板上添画冬瓜和西瓜。
教师带领幼儿数一数“东关队”的西瓜和“西关队”的冬瓜对“的冬瓜数量,评出胜利者,并给予掌声奖励。
交换生产队,游戏重新进行。
4.小结
你发现这个绕口令中有哪些容易混淆的字?(关、夸、瓜)
教师小结:原来绕口令是由许多读音相近-容易混淆的字词组成的句子,念起来较呦口,念快时容易念错,只要我们平时多多练习就会读得又快又准又好。
附:瓜儿大
西关队种冬瓜,
东关队种西瓜。
西关队夸东关队的西瓜大,
东关队夸西关队的冬瓜大。
冬瓜大,西瓜大,
西瓜大,冬瓜大,
今年的瓜儿个个大。
(注:此活动参考指导用书)
【教学反思】
绕口令最大的特点就是拗口,在学习绕口令《瓜儿大》,儿歌中的“关、瓜、夸”这几个字的发音很容易混淆,难以掌握。活动的开始,教师通过游戏传话筒引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通过图片示范朗读并理解绕口令——练习混淆字的发音——根据图表学习绕口令——通过形式多样朗读。整个活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掌握得也不错。
活动设计符合大班年龄幼儿,活动的选材新颖,来源于生活,以图结合汉字的形式以及分角色接应朗读,看着图普就能很顺口的读出来。让幼儿很快理解了什么是绕口令,也了解了绕口令的意义,让其了解绕口令的特点,感知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幼儿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用这样的形式来开展活动。
《绕口令》大班语言领域教案设计9
活动目标:
练习准确发音,能不间断地快速朗诵绕口令。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结合图片清楚、正确地为幼儿朗诵2~3遍。
2、请幼儿分析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3、跟教师朗诵几遍以后幼儿自己记忆朗诵。
4、分组朗诵。
5、个别朗诵。
6、幼儿游戏之中可以相互练习绕口令,还要提高速度。
附绕口令:
大猫和小猫
大猫毛短,小猫毛长,大猫比小猫毛短,小猫比大猫毛长。
一匹布一瓶醋
肩背一匹布,手提一瓶醋,走了一里路,看见一只兔,卸下布,放下醋,去捉兔。跑了兔,丢了布,洒了醋。
娃娃画画
娃娃画画画花花,娃画花花结瓜瓜,花花结瓜给娃娃,娃娃吃瓜画花花。
我和鹅
我是我,鹅是鹅,我不是鹅,鹅不是我。鹅肚饿,我喂鹅。我爱鹅,鹅爱我。
《绕口令》大班语言领域教案设计10
活动目标
1.在多形式朗读中,感知并发现绕口令每行末尾押韵“U”的特征,并发准“兔”、“布”、“醋”等字的读音。
2.能借助不同的动作表现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
3.在闯关游戏中,能有节奏地又快又清楚地朗读绕口令。
重点难点
重点:在多形式朗读中,感知并发现绕口令每行末尾押韵“U”的特征,并发准“兔”、“布”、“醋”等字的读音。
难点:能借助不同的动作表现绕口令的节奏和韵律。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齐读的经验、看图谱经验、节奏的经验。
物质准备:诗歌图谱(兔子图片4张、老鹰图片3张、醋图片5张、布图片4张、爷爷图片1张)
活动过程
一、绕口令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清楚、快速朗读绕口令,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们,我现在要给你们表演一首绕口令《鹰和兔》
2.了解幼儿对绕口令的感受
——小朋友们,听完绕口令你是什么感受?
幼儿分享感受,教师小结
——朗读绕口令的要求就是要有节奏的、又快又清楚地朗读,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我们要通过一个闯关游戏来学本领。
二、第一关游戏:通过听赏,理解绕口令内容,幼儿能跟随教师清楚地朗读
——第一关游戏:绕口令里讲的是一个故事,这一次老师慢慢地朗读,你们仔细听,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通过听赏,理解绕口令内容
1.完整听赏
教师清楚、有节奏地朗诵绕口令。
——刚刚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幼儿无法回答,再分解提问,老爷爷去街上买什么东西?遇见了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边回答,教师边出示相应的图文符号。
——图谱上呈现了绕口令里全部的内容吗?
——我们一边看图谱,一边再听一次。
2.理解诗歌内容
——关于绕口令《鹰和兔》的内容,你们还有什么问题?
(二)清楚地朗读绕口令
——我们已经知道绕口令里讲的是什么故事了,现在我们清楚地朗读绕口令!
1.引导幼儿感知发现每行末尾押韵的特征
——最后一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幼儿分享感觉。
教师总结:是的,这也是绕口令的一个特征,由字音接近的字组成叫同音字,这些字都放在了每一句的末尾,这叫押韵。
2.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朗读
——第一次,我们一起看着图谱慢慢把绕口令内容读出来。
幼儿试读。
——小朋友们,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困难?小朋友们,你们读清楚了吗?
重点讲解和重复幼儿朗读得不清楚的句子。
3.幼儿再次完整朗读
重点解决第一次朗读中遇到的问题。
4.撤图朗诵
——你们已经读得很清楚了,但是我现在要增加难度,撤掉图谱中的图片,你还能读清楚吗?我们试一下
三、第二关游戏:借助动作表现绕口令的节奏与韵律
1.边拍手边朗读绕口令
——我们现在都能清楚地朗读《鹰和兔》这首绕口令了,朗读绕口令时,节奏也很重要,我们可以用身体的什么动作来配合我们有节奏地朗读?
——那我们试一下边拍手/跺脚的,一边朗读的方式。
2.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节奏
——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动作表现节奏,你想用什么办法?
幼儿尝试用自己的动作表现节奏。
教师关注动作特别的,以及朗读存在问题的幼儿展示。
四、第三关游戏,有节奏地、又快有清楚地朗读绕口令
——第三关游戏:我们现在已经可以用自己的节奏有清楚地朗读绕口令了,我们还需要加快速度,看看谁能有节奏地、又快有清楚地朗读绕口令
1.第一次尝试
——我们试一下能不能在小兔子走到终点前,将绕口令按要求朗读完。挑战一下吧!
幼儿试读。
2.请朗读又快又准确的幼儿上台展示,请幼儿讨论他朗读得又快又准确的方法。以及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3.幼儿根据总结出的朗读得又快有准确的经验,试读。
4.幼儿向客人老师展示
——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将绕口令读得又快又准确了,邀请大家向客人老师表演绕口令,你们还需要看图谱吗?
根据幼儿是否需要图谱,将幼儿分为两组。
附绕口令:
一位爷爷他姓顾,上街打醋又买布。
打了醋,买了布,回头看见鹰抓兔。
放下布,搁下醋,上前去追鹰和兔,
飞了鹰,跑了兔。打翻醋,醋湿布。
活动总结
我觉得这节活动比较成功,目标基本完成。一开始我用绕口令导入,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幼儿兴致很高,幼儿对老鹰和兔子比较熟悉,在我提出问题后,他们能够大胆想象并表述。其次绕口令的节奏尤其重要,因此我指导幼儿通过拍手的方式感受有节奏的绕口令的有趣性,另外图片生动、形象,在老师的演示下,幼儿已基本了解了故事内容,为了帮助幼儿记忆,便开始撤图环节,幼儿很聪明。整个活动我通过游戏闯关的形式让幼儿对绕口令感兴趣并逐渐学会绕口令。游戏结束,幼儿能准确的发准兔、布、醋的字音,但对于快速念出绕口令还有些困难,所以我在语言区准备了材料,让幼儿多说、多念达到预期的效果。
以上是关于大班语言教育《绕口令》教案合集的分享内容,希望有助于大班语言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本内容由zhenzhe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13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