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汇总 药理总论实验报告15篇

实验报告是我们对实验过程的总结与细节分析的汇总,它可以帮助我们梳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优缺点和重难点,也可以让我们对后续的实验有一些把握。关于“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汇总和药理总论实验报告15篇”的范文内容,小编也收集了一些和大家一起分享。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汇总 药理总论实验报告15篇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1

(1)协同作用:一些药物能作用于生化代谢系统的不同环节,例如,

甲氧苄啶+磺胺药,磺胺药是二氢蝶酸合成酶抑制剂,而TMP(甲氧苄啶)是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两药合用可双重阻断四氢叶酸的合成,增强磺胺药的抗菌作用数倍至数十倍,甚至出现杀菌作用。

(2)拮抗作用:作用物与拮抗物作用于不同受体或部位产生的拮抗作用叫做非竞争性拮抗。例如,

左旋多巴不宜与维生素B6合用,因为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能通过血脑屏障,在中枢部位被多巴脱羧酶脱去羧基转变为多巴胺而起作用。由于外周组织中也有大量的多巴脱羧酶,而维生素B6是多巴脱羧酶的辅基,增加外周多巴脱羧酶的活性,加速左旋多巴在外周部位转变为多巴胺,使左旋多巴进入中枢的量减少,降低左旋多巴的疗效。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2

目的介绍香丹注射液与其他10种药物在临床上的协同作用。方法通过检索中华首席医学网近一年来有关文献资料。结果香丹注射液联用其他药物,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香丹注射液与其他药物联用,拓宽了治疗范围,提高了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目的介绍香丹注射液与其他10种药物在临床上的协同作用。方法通过检索中华首席医学网近一年来有关文献资料。结果香丹注射液联用其他药物,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香丹注射液与其他药物联用,拓宽了治疗范围,提高了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香丹注射液协同作用效果显著

香丹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是由丹参和降香2味中药提取加工的复方制剂,既往多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对香丹注射液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香丹注射液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取得显著疗效。本文就一年来香丹注射液联合其他药物在临床的应用作一概述,为基层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一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喘憋性肺炎

喘憋性肺炎临床表现咳嗽、喘息、呼吸困难。香丹注射液中丹参提取物丹参酮具有与阿托品相似的M-胆碱能受体作用。能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及血流比例失调;酚妥拉明是短效a受体阻滞剂,能使血管舒张,降低外周阻力及肺循环压,改善肺瘀血,减轻心脏负荷,暗加心肌收缩力,其次能抑制胆碱能神经,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肺通气,提高氧分压。两药联合应用能迅速控制症状,具有协同作用。谷翠敏等将治疗组(70例)在对照组(50例)常规抗感染、止咳、平喘、解痉及支持疗法基础上加用香丹注射液2ml加入5%GS20ml中,静脉滴注,1-2次/d,酚妥拉明0.3-0.5mg/(kg.次)加放5%GS20ml中,静脉滴注,2次/d。用药48小时后,两级显效率x2=26.88,P<0.01[1]。

二与双黄连合用治疗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鲜红色或苍白的痒性风疹块,急性者短期发作可痊愈,慢性者常反复发作,经久难愈。此病多腠理不密,风邪侵袭于皮肤而成或肠道寄生虫导致胃肠积热,郁于肌表而发疹。双黄连注射液中的双花,有清络中风烷热,解温疫秽恶浊邪的功效;连翘能清热解毒、消痛散结;黄芩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过敏作用。香丹注射液中的丹参具有养血、活血、凉血之功;降香有活血散瘀、止血定痛作用。两药联用,具有疏风散邪、凉血解毒、活血通络的作用,疗效好,且不易复发。据杨玉振等报道,用双黄连注射液40ml加入5%GS250ml,香丹注射液10ml加入5%GS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期间不服用任何药,7d为一疗程,治疗34例。另设对照组33例。结果:治疗组有效91.2%,且不易复发。对照组有效率76.7%。两组差别非常显著(P<0.05[2])。

三与生脉注射液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综合征。其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后继发血栓形成是其主要原因。香丹注射液中的丹参有抗缺氧、扩张冠脉、抗血小板凝集、拮抗钙离子作用。生脉注射液中的红参具有增强心功能、抗休克、扩张血管、改善心肌缺氧和保护心肌作用。两药联用,有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小板粘附,清除自由基,溶解冠状动脉内微小血栓,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从而达到治疗作用,取得较好效果。郑海林等报道,47例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者29例,高血脂者36例,入院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香丹注射液20ml加入10%GS250ml;生脉注射液20ml加入5%GS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10d后结果:显效33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89.35%[3]。

四合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酒精性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肝病机在于湿热郁积肝胆,气血淤滞。茵栀黄注射液具有清利肝胆湿热,解毒退黄作用。香丹注射液具有行气活血化淤,扩张血管作用。两药合用再结合西药护肝降脂,标本同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张氏报告,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进行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40例在常规护肝基础上再用茵栀黄注射液60-80mg加入10%GS500ml,静脉滴注,bid;香丹液液20-60ml加入10%GS500ml,静脉滴注,bid。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5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

五与前列尔注射液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是中老年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病,基本病理特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脉狭窄,使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心脏急剧暂时缺血、缺氧的临床综合征。注射用前列地尔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血栓素A生成、动脉粥样脂质斑块形成及免疫复合物的作用,并能扩张外周和冠脉血管。香丹注射液具有扩张血管,增进冠脉血流量的作用。两药联用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冠脉,改善微循环及心肌的血供与代谢。有罗氏报道:96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常规服硝酸异山梨醇脂10mg,3次/d,同时联用5%GS250ml加入香丹注射液20ml及5%GS250ml加入前列地尔100ug静滴,1次/d,14d为一疗程。结果:显效58例,有效3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67%[5]。

六与黄芪合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其病理基础为气道炎症水肿和腺体高分泌等,使气道管腔狭窄,阻力增加,临床常见气急、气喘、咳嗽以及喘憋等症状。香丹注射液可扩张血管,增加血管血流量,改善微循环,解除微血管痉挛,抗炎抑菌。黄芪注射液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激活单核一巨嗜细胞系统的活性,提高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机体诱生干扰素功能,从而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促进疾病恢复。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两药合用对毛细支气管炎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恢复毛细支气管的舒张性,提高机体免疫力。盖氏将62例3个月—2岁患儿随机分为两级,各31人,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香丹注射液5-8ml,黄芪注射液2-4ml加入5%GS100ml中,静滴,1次/d,7天后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6]。

七配合20%甘露醇治疗急诊高血压头痛

高血压头痛的部位常在后脑或两侧太阳穴,有跳动性,多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至有炸裂样剧痛。20%甘露醇有很好的脑组织脱水、血浆稀释、抗自由基生成、改善血粘度、促进微循环作用。香丹注射液所含丹参酮IIA磺酸钠能抑制心肌细胞Ca2+内流,有Ca2+拮抗剂的特点,所以香丹注射液有降压作用。两药合用治疗高血压头痛具有良好的效果。韩秀华等人报道,29例因头痛而急诊高血压患者,用20%甘露醇250ml按5-7ml/min速度滴注;香丹注射液20ml加入5%GS250ml常速滴注,再辅以能量合剂及针对诱因治疗。滴注10min、30min、1h及输液完毕测量血压。结果显效20例(68.97%),有效8例(27.5%),无效1例(3.45%)。无效病例后经检查确诊为脑血管肿瘤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3

目录

实验一、药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实验)

实验三、不同给药途径和不同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

实验四、药物对家兔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

实验五 血浆药物半衰期(t1/2)的测定

实验六、有机磷药物的中毒及其解救(综合)

实验七、药物的镇痛作用

实验八、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实验九、录象及病案讨论

实验十、烟的急性毒性试验(综合实验)

实验一、药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

二、 药理学实验须知 ㈠、目的

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1、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3、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理论,更牢固地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药理学实验课更高层次的目的是4、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课程。几乎所有药理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有目的的科学实验而得到的。我们上实验课,就是要了解我们的前辈科学家们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来验证或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上实验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一种科学的方法,一种获取知识的新手段。能否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实验课成败的关键,对学生来说,能否通过实验课培养自已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自已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是医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

㈡、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实验课学生必须做到下列几项:

1.实验前必须做到:

⑴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领会其设计原理。

⑵对实验中所用的药物,要了解其药理作用,并明白该药在本实验中的意义,预测给动物用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⑶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药理学和生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2.实验时必须做到:

⑴将实验器材妥善安排,正确装置。

⑵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准确计算药量,防止出现意外差错。 ⑶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准确记录药物反应的出现时间、表现及最后转归。联系课堂讲授内容进行思考。

⑷注意节约实验材料。

3.实验后必须做到:

⑴及时整理实验结果,保存好原始记录,并写出实验报告。

⑵清洁实验器材,保持室内卫生,存活或死亡的动物分送至指定地点。

二、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

整理实验结果和撰写实验报告,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对自己所完成的实验进行科学总结,是实验课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通过认真地、科学地总结,可使我们把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明确该实验已证明的问题及已取得的成果,实验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以及实验设计中或操作中的优缺点等等,这些十分重要。实验报告反映了学生的实验水平及理论水平。实验报告也是向他人提供研究经验及供本人日后查阅的重要资料,可以为毕业后开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在校学习期间学会做这一项科学研究工作中关键性工序的重要性。

㈠实验结果的整理

实验结束以后应对原始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药理实验结果有测量资料(如血压值、心率数、瞳孔大小、体温变化、生化测定数据和作用时间等。计数资料(如阳性反应或阴性反应、死亡或存活数等)、描记曲线、心电图、脑电图、照

片和现象记录等。凡属测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均应以恰当的单位和准确的数值作定量的表示,不能笼统提示。必要时应作统计处理,以保证结论有较大的可靠性,尽可能将有关数据列成表格或绘制统计图,使主要结果有重点地表达出来,以便阅读、比较和分析。作表格时,要设计出最能反映动物变化的记录表,记录单个动物的表现时,一般将观察项目列在表内左侧,由上而下逐项填写,而将实验中出现的变化,按照时间顺序,由左至右逐格填写。将多个或多组动物实验结果统计时,一般将动物分组的组别列于表左,而将观察记录逐项列于表右。绘图时,应在纵轴和横轴上画出数值刻度,表明单位。一般以纵轴表示反应强度,横轴表示时间或药物剂量,并在图的下方注明实验条件。如果不是连续性变化,也可用柱形图表示。凡有曲线记录的实验,应及时在曲线图上标注说明,包括实验题目,实验动物的种类、性别、体重、给药量和其他实验条件等。对较长的曲线记录,可选取有典型变化的段落,剪下后粘贴保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以绝对客观的态度来进行裁剪工作,不论预期内的结果或预期外的结果,均应一律留样。

㈡实验报告的写作 熟悉并会运用

每次实验后应写好报告,交负责教师批阅。实验报告要求结构完整、条理分明、用词规范、详略得宜、措辞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1、 实验题目

实验题目一般应包括实验药物、实验动物、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如“心得安对麻醉犬的降压作用分析”,“普鲁卡因肌注对小鼠局麻作用及中毒抢救”,“奎尼丁抗电诱发的蛙心心律失常的作用”等。

2、实验目的

说明本次实验的目的。

3、实验方法

当完全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进行时,也可不再重述,如果实验方法临时有所变动,或者发生操作技术方面的问题,影响观察的可靠性时,应作简要说明。

4、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需绝对保证其真实性。应随时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在草稿本上记录,实验告一段落后立即进行整理,不可单凭记忆或搁置了长时间后再作整理,否则易致遗漏或差错。实验报告上一般只列经过归纳、整理的结果。但原始记录应予保存备查。

5、讨论

讨论应针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联系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不能离开实验结果去空谈理论。要判断实验结果是否为预期的。如果属于非预期的,则应该分析其可能原因。讨论的描述一般是:首先描述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对此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推论,最后参照教科书和文献资料对出现这些现象的机制进行分析,如实验观察到用药后动物出现了什么现象,提示了该药可能具有什么药理作用,文献曾报道该药可对什么受体有作用。因此,可初步推测该药的这种药理作用可能与其作用于什么受体有关。

6、结论

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归纳出来的概括性判断,也就是对本实验所能说明的问题、验证的概念或理论的简要总结。不必再在结论中重述具体结果。未获证据的理论分析不能写入结论。

三、药理实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 认真听!看!记!(30分)

录象:动物的捉拿、性别辨认、标号、给药

四、练习动物的、给药(每组4只小白鼠、雌雄各半、学会小白鼠的捉拿、标记、灌胃给药、腹腔注射给药、尾静脉给药、眼眶取血、处死、取脏器称重、匀浆等)按照录象标准,认真操作。

实验器材:

每小组(4只小白鼠、雌雄各半)χ9

1、四只小鼠灌胃针

2、4只1ml 注射器

3、1盒采血玻璃棒

4、大剪刀一把

5、眼科直、弯剪刀一把

6、止血钳直、弯各两把

7、手术刀一把

8、棉球少许

9、电子天平1台

10、5%苦味酸一瓶,(取苦味酸5g ,置100m 容量瓶,加入70%乙醇30ml 左右溶解苦味酸,最后加蒸馏水到100ml )

11、棉签一把

12、匀浆器4台 配置10-30ml 匀浆杯各4个

13、移液枪配套5 ml、10 ml各两把

14、每组小鼠龙1个

15、50ml 烧杯1个

第二次实验

1、处方及制剂

2、机能实验研究的基本知识、提出设计镇痛实验(2、临本学生)

3、药物知识与用药注意(护本学生)张大禄P27页

4、常用药理实验仪器使用操作(生理用过、复习)

一、处方的基本知识与药物配伍禁忌

㈠ 处方基本知识

处方是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开写的取药根据,包括药名、数量和用法等内容。处方体现选药和用法是否正确,关系到病人健康的恢复和生命的安全,所以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必须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处方。

1、处方格式:

一般医疗单位都印有处方纸,以求统一,处方包括以下几项:

⑴病人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处方日期;

⑵处方上印有Rp 或R 的符号,旧拉丁文Recipe “请取”的缩写; ⑶药名及药量;

⑷用法常以Sig 或S 开头(是拉丁文Signa “标记”的简写),但也可省略,直接写明具体用法即可;

⑸医生签名。

2、开处方要注意以下事项:

⑴字写要工整清楚,不要涂改。

⑵姓名、年龄、性别、日期都要填写,儿童年龄要具体是几个月、几岁,成

人年龄。

⑶药量对准药名写在后面,药量单位凡固体药以“克”为单位,液体药以“毫升”为单位的,可省去“克”、“毫升”字样,如果用“毫克”或“微克”或“国

际单位”则必须写明。药量小数点必须写准确,小数点前如无整数,必须加零。如0.3,整数后如无小数,也必须加小数点和零。如3.0,以示准确,避免错误。一次处方药量应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质酌定;一般药物以三日为宜;剧毒药应严格控制;病情变化快的时候只开一天甚至一次药量;慢性病可适当放宽,以减少病人就诊次数。

⑷开拉丁文处方时,药名字尾应写第二格。

⑸药物用法可用拉丁文缩写(见表2-1)看!,每日或每次剂量一般不应超过药典规定的极量,但病情特殊需要的不受此限。医生应在此剂量后另行签字,表示有意使用。

⑹一个处方同时用两种以上药物时应考虑有无配伍禁忌。处方完毕应仔细检查一遍,保证无误再签名交给病人,并向病人作必要说明。

3、制剂与处方

药品经过加工制成利于应用和保存的成品,称药物制剂。制剂的型态称剂型。一般可分为液体、固体和软性三类剂型。不同制剂处方格式有所不同,但大致可分为二类。现将常用的不同剂型的特点及处方格式简介如下:

⑴单量处方

有些药物剂型的特点是每次用的单量是独立可分的。例如:片剂每片单量是一定的,每次服用一片或几片都行。安瓿剂每支单量是一定的,每次注射一支或几支都行。属于这一类的剂型还有胶囊剂,共同处方格式如下:

R :药物及剂型名称,单位³总个数(片、支等); 用法:每次多少量,每天几次,给药途径

习惯上如口服时可省写给药途径。

①片剂(Tabella ):

片剂是药物与赋形剂混合后经压制成的圆片状制剂,具有含量准确,携带、保存、运输和服用方便等优点,是最常用的一种剂型。如果药物味苦,片剂外层包上一层糖衣,称为糖衣片。如果药物易被胃酸分解或对胃粘膜刺激性大,可以包一层肠溶衣,称为肠溶片。这种片剂在胃酸中不崩解,到达肠中才崩解。片剂的简单处方格式如下:

例:用黄连素(Berberinum )治疗痢疾,常用量0.1g/次,一天三次,给三天量,黄连素片有50mg 和0.1g 两种。

拉丁处方:

R :Tab Berberini 0.1³9

Sig 0.1 t. i. d

或R :黄连素片0.1³9

用法:每次一片,一日三次。

(常简写为Sig 0.1 t. i. d)

药典规定含有固定成分和含量的复方剂,可以不必写出含量。如复方阿斯匹林(A ²P ²C 片)和复方甘草片等。

R:A ²P ²C 1# t. i. d. ³3

②注射剂(Injection ):

注射剂是供注射用的灭菌制剂,通常多装在叫安瓿的玻璃管内。所以又叫安瓿(Ampulla ),在水溶液不稳定的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可将药粉封装在安瓿或密封闭小管内,临用时加入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溶液后应用。

注射剂处方格式与片剂基本相同,有的药注射前要先作皮试,应加注明。

例1:开写青霉素(Penicillinum )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处方,每次肌注40万单位,每天两次,三天用量。

R :Inj . penicillini 400,0000³6

Sig 400,000u i. m. b. i. d. AST(皮试后) R :青霉素:注射剂40万u ³6 Sig 皮试后40万u i. m. b. i. d.

例2:用阿托品(Atropinum)注射剂,缓解内脏平滑肌痉挛,这一注射剂为含0.5毫克硫酸阿托品1毫升1安瓿,处方可只写含量。

R :Inj. Atropini 0.5mg³1 Sig. 0.5mg i. h. St R :阿托品注射剂 0.5mg³1 用法:立即皮下注射0.5mg

(常简写为:Sig. 0.5mg i. h. st. ) ⑵总量处方

有些药物剂型的特点是每次用的单量要临时从总量中分出,因此剂型上无一次用的单量,处方中剂量要写出所给总量。常用于内服的溶液剂、糖浆剂、酊剂和外用的软膏剂等。共同处方格式如下:

R :药物及剂型名称,浓度和总需要量。 用法:每次多少量,每天几次,(或外用) ①溶液剂(Solutio )

溶液剂是指某挥发性药物溶解于水的澄清水溶液。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溶解于水中,称为复方溶液。溶液可供口服、灌肠和外用。盛口服溶液剂药瓶,有5ml

或10ml 格的刻度标记,以便病人按格倒出服用。溶液剂的处方格式如下:

例:开催眠药水合氯醛(Chlorali. Hydras)处方。 R :10% Sol. Chlorali. Hydratis 60.0 Sig. 10.0 h. s.

或R :水合氯醛溶液10%-60.0(也可写成10%水合氯醛60ml )。 用法:临睡前服10.0(常简写Sig. 10.0 h. s.) ②糖浆剂(Syropus )

糖浆剂为浓度近饱和度(85%)的蔗糖水溶液在其中加进药物制成的剂型。糖浆味甜易服,且因含高浓度的糖,渗透压高,不易长霉变坏。中草药合剂中常加糖作矫味剂,但因含糖量低容易长霉,须加适量防腐剂0.1~0.5%苯甲酸钠(或0.03~0.05%尼泊金)。糖浆剂常含有固定成分和浓度的药物。如小儿止咳糖浆,处方格式如下:

R :小儿止咳糖浆100.0 用法:5.0. t. i. d. ③酊剂(Tinctura ):

酊剂一般是指生药,用一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的溶液(碘酊除外),供内服或外用。中草药常用浸渍法制成酊剂,可长期保存不易变坏,应在几天内用完。酊剂浓度不尽相同,但药典有统一规定,所以处方可省去浓度。处方格式与溶液剂同。

例:给胃肠绞痛病人开三次用量的颠茄(Belladonna )酊,必要时服一次。 R :Tr. Belladonnae 3.0 Aq. Dest. ad 30.0

Sig. 5.0 S. O. S R :颠茄酊 3.0 蒸馏水加至 30.0 Sig. 5.0 S. O. S

近年来有一类新发展起来的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速率的制剂。有内服、外用、植入等剂型。本类剂型按其释放速率可分为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缓释制剂是指用药后可缓慢地非恒速释放;控释制剂是指用药后可缓慢地恒速或近似恒速释放。使用后,药物在体内或在与身体接触部位缓慢释放,发挥全身或局部作用。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4

药物的协同作用主要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使用的时候,作用原理是一致的,达到彼此增长效果,称为协同作用。相加作用是药物合作的时候,其总的效果等于药物单用时效果的总和,增加作用是药物合作时,其总的效果超过了各类单用时效应的总和。比如磺胺类的药物和抗菌增强剂合并使用可增强疗效数倍或者数十倍,治疗效果更好。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5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的不同。

  2. 研究不同的给药途径的对小白鼠作用效果的不同。

  二、实验原理

  1. 药物剂量的小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又决定药理效应,因此药物剂量决定药理用强弱。

  2. 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别,药物应的潜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别,一般是腹腔于皮下于灌胃的药效。

  实验一 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Mice 18-22g,2只/组鼠称、苦味酸、1mL注射器、生理盐水、戊巴比妥 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

  1、每组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编号; 2、分别i.p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注意注射器勿搞混); 3、给药后仔细观察小鼠活动情况,并记录在表1; 4、实验结束后,对全班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对本组实验结果及全班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注:数据统计时注意剔除可疑数据。)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2、表2 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全班数据) p<0.001 表示0.4%与0.8%作用维持时间有显著差异。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不同。

  3、本组实验结果与全班实验结果对比潜伏期

  六、思考

  1、了解药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答:剂量-效应关系 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由于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药理学研究中常用浓度-效应(曲线)关系。

  在剂量-效应关系(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中,纵坐标:表示效应的强弱;横坐标:表示药物浓度(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量效曲线说明量效关系存在以下四个规律:

  1、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产生效应。

  2、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增加。

  3、效应的增加不是无限的。

  4、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对剂量的变化应最为灵敏。

  量应是指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例如:血压的升降,平滑肌的舒缩等,用具体数量或最应的百分率表示。

  质应是指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例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搐等,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 从量效曲线可以看到下列几个特定的位点:

  最小有效浓度(剂量) 即刚能引起效应的阈浓度(或剂量)

  半数有效量 是能引起50%阳性应(质应)或50%最效应(量应)的浓度(或剂量)

  如:ED50:半数有效剂量 EC50:半数有效浓度 TC50:半数中毒浓度 TD50:半数中毒剂量 LC50:半数致死浓度

  LD50:半数致死剂量

  最效能 继续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即药物产生最效应的能力,在量效曲线上,产生最效应水平的高低。

  极量 是治疗量的最限度,即出现疗效的.最剂量,药典为剧毒药规定了极量。

  最小致死量 指因严重中毒而开始出现死亡的剂量 最小中毒量 超过极量开始出现中毒症状的剂量

  有效量/ 治疗量 比最小有效量,对机体产生明显效应,并不引起毒性应的剂量。

  药物效应强度/效价 是指引起等效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

  治疗指数 TD50/ED50或TC50/EC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是药物的安全性指标。比值愈愈安全。但由于TD与ED两条量曲线的首尾可能重叠,即在没能获得充分疗效剂量时可能已有少数病人中毒,因此这一安全指标并不可靠。

  安全范围 以ED50~TD50之间的距离表示,比值越越安全,是一较好的安全性指标。药物的最效能与效应强度含义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以上各项指标的确定可以知道临床用药。2、本实验属于哪种药物应类型?

  答: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镇静催眠及抗惊厥作用。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6

一、实验材料

  Mice 18-22g,2只/组鼠称、苦味酸、1mL注射器、生理盐水、小鼠灌胃针、2%ni可刹米 四、实验步骤

  1、每组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编号;

  2、灌胃、皮下、腹腔给予2%ni可刹米0.2mL/10g(给药后立即放入另一个备用带盖鼠笼,防止惊厥小鼠窜出;注意按顺序给药);

  3、给药后注意记录给药时间并仔细观察小鼠应;

  4、记录 给药后立即开始计时,记录小白鼠惊厥出现的时间(潜伏期);

  5、结果 比较用三种不同给药途径给予药物小鼠应程度以及潜伏期时间的差异。对全班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对本组实验结果及全班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注:数据统计时注意剔除可疑数据。)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p>0.05,故差异显著。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不同的给药途径ni可刹米的对小白鼠作用效果不同

  六、思考

  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有何影响?

  答:给药途径不同,药物进入血液循环的时间和剂量都不同,药物作用时间也不同。例如:口服给药由于首过效应和吸收等因素,血药浓度曲线有较长的吸收期;而经脉注射的血药浓度曲线没有吸收期,药物瞬间达到最浓度,且起效快。

  七、注意事项

  1、在进行实验之前,要对小白鼠进行称重,然后进行分组进行实验以使实验结果更为可靠。

  2、在实验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吵闹以免惊扰小白鼠,影响实验结果。 3、数据统计时注意剔除可疑数据。若全班实验结果数据量不够,或差异性太则将两个班或本部京江学院的结果合在一起统计。

2、实验报告实验心得

  在公司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在公司主要负责xx。我想这些对于一个实习生来说是太难得的锻炼机会,所以我也十分的珍惜。对上头的指示都按时完成,有很多不懂的操作我也进取地去提问在一系列工作的同时,我也尽可能的运用自我所学的专业知识,以便到达能够新颖的全面的展现我公司的实力以及产品或者活动的内涵,从而产生相对进取的社会影响力,因为对于新生的企业,社会影响是企业前进与生存不可忽略的一方面,是容不得怠慢的。

  在平时工作的环境中我学会了如何简便地工作同时把工作质量提高这主要窍门在于多与公司部门的职员沟通态度谦卑建立良好的关系不懂就要问要谦虚的理解前辈的提议。

  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感受到了要生存于社会之中的不易与艰难。室内设计是个苦差使,每个设计师都不容易。但我既然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选择了这个专业,我此刻也未曾后悔过我的选择。室内行业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行业,室内设计要提高生活审美质量,如果设计师的思维跟不上趋势,那么室内设计的作用也就无从谈起了。我个人认为室内设计工作者不仅仅要有专攻并且还要博闻强识。经过这次实习,我了解了室内设计方向的一些状况,明确了自我的位置,这些都为我以后的方向选择供给了一个具有借鉴意义的依据,为我走好下一步做好了基础。其次,做一个室内设计师,我深深的体会到知识面越广设计就越做的得心应手。所以,回到学校,我还仍有很多书要看,很多东西要学。文字的东西总是相互关联的,“运用之妙,存乎于心”。

  经过这次是社会实践,我懂得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重要的一课就是人际交往。同时作为学生,我也了解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就是缺乏社会经验。那么对于还是学生的我们来说,多参加社会实践是有效的增加社会阅历的捷径了。那么对于我自我来说,我拥有的专业知识也是很有限的,可是我对自我的专业投入了很的热情。对于将来的工作也是有着很多的想法以及憧憬。我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过程之中,针对这次实习过程中我所暴露出的缺点和不足,类似于对于室内设计的相关软件的运用,对于一些使用技巧的修炼还是需要必须的时间去磨练的,并且要在剩下的学生活中更加牢固自我的专业知识,我想这才能够使自我做的更好!同时我也感激学校给予我们知识和实践的机会以及公司对我们学生的照顾,多谢你们!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7

实验报告内容:

1、 实验目的及要求

1、通过本实验,掌握阿司匹林的性状、特点和化学性质; 2、熟悉和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3、巩固和熟悉重结晶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4、了解阿司匹林中杂质的来源和鉴别。

2、 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

[仪器] 锥形瓶、温度计、水浴器、铁架台及其附件、玻璃棒、吸滤瓶(布氏漏斗)、漏斗、滤纸、烧杯、结晶皿,量筒。

[药品] 水杨酸、醋酐、浓硫酸、乙酸乙酯、饱和碳酸氢钠、1%三氯化铁溶液、浓盐酸。

3、 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

OCOCH3

COOH

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mp.135~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OHCOOHOCOCH3COOH+(CH3CO)2OH2SO4+CH3COOH

实验步骤:

一、酯化

1、在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水杨酸2.0g,醋酐5.0ml;

2、然后用滴管加入5滴浓硫酸,缓缓地旋摇锥形瓶,使水杨酸溶解。 3、将锥形瓶放在水浴上慢慢加热至85~90℃,维持温度10min。 4、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源上取下,使其慢慢冷却至室温。 二、初步精制

1、将阿司匹林粗品放在150ml烧杯中,加入饱和的碳酸氢钠水溶液25ml。 2、搅拌到没有二氧化碳放出为止(无气泡放出,嘶嘶声停止)。

3、有不溶的固体存在,真空抽滤,除去不溶物并用少量水(5-10ml)洗涤。 4、另取150ml烧杯一只,放入浓盐酸4-5ml和水10ml,将得到的滤液慢慢地分多次倒入烧杯中,边倒边搅拌。

5、阿司匹林从溶液中析出。

6、将烧杯放入冰浴中冷却,抽滤固体。 7、用冷水洗涤,抽紧压干固体。

8、转入表面皿上,干燥约1.5g。mp.133~135℃。

9、取几粒结晶加入有5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1-2滴1%三氯化铁溶液,观察有无颜色反应。

三、精制

1、将所得的阿司匹林放入25ml锥形瓶中。 2、加入少量的热的乙酸乙酯(约3-4ml)。

3、在水浴上缓缓地不断地加热直至固体溶解,如不溶,则热滤。 4、滤液冷却至室温,或用冰浴冷却,阿司匹林渐渐析出。 5、抽滤得到阿司匹林精品。

6、称重、测熔点。mp.135~136℃。 四、鉴别试验

1、取本品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一滴,即呈紫色。 2、取本品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煮沸2分钟后,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臭气

4、 实验总结与数据处理

4.1实验结果分析及问题讨论

1、前体药物是指将有生物活性的药物分子与前体基团键合,形成在体外无活性的化合物。在体内经酶或非酶作用,重新释放出母体药物的一类药物。

2、仪器要全部干燥,药品也要实现经干燥处理,醋酐要使用新蒸馏的,收集139~140℃的馏分。

3、注意控制好温度(水温90℃)

4、几次结晶都比较困难,要有耐心。在冰水冷却下,用玻棒充分磨擦器皿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8

《药理学》实验课程简介:

药理学是建立在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一门学科。药理学实验课以动物为研究对象,制作与药物主治功效一致的动物模型,采用一定的实验技术,研究药物的作用(包括毒理学作用)及其机制。所以,药理学实验课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掌握动物的选择、模型的制作等研究思路,从而掌握和验证药理学的重要理论和知识,药理学实验课是了解、掌握和获得药理学基本概念和知识的科学途径,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理论的重要手段,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新手段,为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科研思路的重要课程。

实验守则及要求:

1. 实验前

1.1 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操作方法和步骤;

1.2 了解所用动物的等级、品系、特点及动物的选择依据;

1.3 了解动物模型制作的原理及制作方法;

1.4 了解实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和应用范围;

1.5 结合有关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的理论知识,预测动物模型的行为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以及给药后实验动物可能出现的变化情况。

2. 实验时

2.1 正确使用各种实验器材,正确存放,正确安装、调控和操作;

2.2 正确捉放动物,善待动物,严禁虐待动物或嬉戏动物;

2.3 严格按照实验讲义上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做到准确计算实验剂量所需的药量,准确称量,正确使用注射器和手术器械,防止发生意外;

2.4 仔细认真地观察从制作模型和给药后实验动物出现的现象,并严格准确地进行记录;

2.5节约使用实验耗材和药品;

2.6 实验服穿戴整齐,注意个人和实验室卫生。

3. 实验后

3.1整理实验数据,统计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和讨论,书写出实验报告,并保存好原始记录;

3.2将存活或死亡的动物分别送到指定地点,妥善处理;

3.3及时清洗实验器材,打扫实验室卫生;

3.4 按照要求洗手,检查水电门窗安全,方可离开实验室。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 练习并掌握常用实验动物的选择、应用等基本知识以及动物的捉拿、给药及处死方法。

二、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小鼠、大鼠、家兔;生理盐水、苦味酸(标记用);注射器、灌胃针头。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1.讲解实验动物的分类、选择、操作要点等基础知识

2.实验动物的基本操作技术演示

  (1)实验动物的捉拿

      (2)给药方法   包括灌胃、腹腔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尾静脉注射

      (3)编号  

      (4)处死

3. 学生练习

四、注意事项

捉拿小鼠时,捉拿的手法一定要正确,避免被小鼠咬伤;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9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两种不同给药途径对MgSO4药理作用的影响。

2. 学习并掌握小鼠灌胃、腹腔注射的方法。

3. 学习并掌握家兔灌胃和耳缘静脉注射的两种给药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给药途径不同,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就有差别,从而使血药浓度的高低不同,药物作用的快慢及强弱不同,甚至药理作用的性质发生改变。硫酸镁是一个典型的不同给药途径产生不同药理作用的药物,其口服在胃肠道形成高渗透压,使肠腔外水份向肠腔内渗透,出现泻下作用。静脉注射硫酸镁主要作用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及肌松作用等。

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动物:小鼠,家兔。

2、药品: Mg SO4、CaCl2、生理盐水、戊巴比妥钠、肝素。

3、器材:注射器、灌胃针、鼠笼、天平、家兔灌胃器、兔笼、家兔手术台、二导记录仪、动脉夹、动脉插管、导尿管等。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小鼠:

1. 分组称重后标记,2只腹腔注射MgSO4 0.2mL/10g,出现明显症状时ip CaCl2 0.2mL/10g,2只ip等容量的生理盐水;

2. 2只灌服(ig)MgSO4 0.2mL/10g,2只ig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小鼠出现的症状。

家兔:

1. 取正常家兔称重,耳缘静脉缓慢注射 硫酸镁溶液2.5 mL/kg,观察其症状。出现中毒症状后,立即用氯化钙溶液iv 5 mL/kg抢救;

2. 取正常家兔称重,ig相同剂量的硫酸镁溶液,再灌50 mL生理盐水,放于兔笼中观察症状;

3. 取正常家兔,称重,用戊巴比妥钠耳缘静脉iv,进行动脉插管,观察静脉注射硫酸镁溶液前后血压的变化;

4. 取正常家兔,称重,用戊巴比妥钠麻醉,用硫酸镁溶液灌胃,观察并记录家兔出现的症状。

五、注意事项

1. 规范给药实验基本操作;应排除由于灌胃操作失误所致的小鼠死亡现象;

2. 注射钙剂解救要缓慢,以防止引起室颤;

3. 在全麻状况下进行灌胃,可观察到动物有镁离子中毒的症状,这是由于大约有20%的镁离子在肠道被吸收,加深了中枢抑制,所以不能在中枢抑制的情况下用硫酸镁导泄。

六、思考题

给药途径与药物作用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10

一、实验目的

掌握离体肠系膜动脉血管的取材方法,学习离体血管的实验方法以及药物对离体血管的作用。

二、实验原理

肠系膜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上有α和β肾上腺素受体,正常生理状态下,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作用于肾上腺素受体维持心脑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研究资料证明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变化在心脑血管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可释放NO,舒张血管,在维持血管的正常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脑缺血等多种疾病。

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动物:大鼠

2、药品:苯肾上腺素(PE)、肾上腺素(AD)、沙丁胺醇(SAL)、乙酰胆碱(Ach)、5-羟色胺(5-HT)、硝普钠(SNP)、β2受体拮抗剂。

3、器材:BL-420生物机能系统、张力换能器、离体实验装置、手术器械、注射器、电子天平、体视显微镜。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 血管环的制备:断颈处死动物,迅速开胸,分离、摘取胸主动脉(或肠系膜动脉),置于冷的氧饱和的K-H缓冲液中,在体视显微镜下,小心剔除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及脂肪组织,分离出血管,避免损伤血管内皮。截取2-3 mm的血管环(根据情况截取血管环,但每个血管环的长度应该一致),将其悬挂于两个不锈钢挂钩上,一端固定于浴槽,另一端连接张力换能器,并与BL-420系统相连、记录血管张力变化。血管环置于盛有5 mL K-H液的器官浴槽中,并持续充以95% O2和 5% CO2的混合气体,调节气流速度为1-2个泡/秒,调节基础张力至5 mN,37℃恒温,每隔15 min更换浴槽中的K-H液一次,共平衡60-120 min。

用0.2%的triton-100灌注血管10s去除血管内皮,用Ach检验内皮细胞功能,血管舒张率小于10%则为内皮完全去除,大于75%则为内皮完整。

2. 对PE收缩血管量效曲线的影响  去内皮动脉环,用60 mM KCl收缩后,选取两次血管收缩最大幅度在10%范围内的血管环,冲洗并平衡l.0 h,向浴槽中递增加入PE溶液,观察并记录血管环收缩情况。

3. 对AD收缩血管量效曲线的影响  去内皮动脉环,用60 mM KCl收缩两次并平衡l.0 h,向浴槽中加入或不加入10 mM β2受体拮抗剂ICI 118551后,递增加入AD溶液,观察并记录血管环收缩情况。

4. 对SAL舒张血管量效曲线的影响  去内皮动脉环,用10-6 M PE收缩血管,待达到平台后,向浴槽中加入或不加入10 mM β2受体拮抗剂ICI 118551后,递增加入SAL溶液,观察并记录血管环舒张情况。

5. 对Ach和SNP舒张血管量效曲线的影响  内皮完整的动脉环,用60 mM KCl或10-6 M PE收缩血管,选取两次血管收缩最大幅度在10%范围内的血管环,向浴槽中递增加入Ach或SNP溶液,记录血管环的舒张情况。

五、注意事项

1. 制备主动脉环时,放入冷冻的饱和以95% O2和 5% CO2的混合气体饱和的K-H液中,请勿过度牵拉主动脉。

2. 平衡主动脉环60-120 min时,通入的气体不得扰动连接张力换能器的线。

3. 平衡主动脉环时,观察并随时保持稳定的前负荷。

4. 加药时不要触及连接张力换能器的线。

5. 注意给药的浓度:加入的母液浓度,要与终浓度区别。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11

一、实验目的

学习LD50和ED50的测定方法,掌握LD50、ED50的计算方法,理解其药理学意义。

二、实验原理

ED50是标志药物效价的一个参数,它是指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一群动物用药后,约半数动物出现疗效的剂量,而LD50则是半数动物出现死亡的剂量。为了对药物的毒性和疗效有一个较全面的考虑,可计算药物的治疗指数。治疗指数= LD50/ ED50,此比值越大,就越安全。

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ml注射器,小鼠笼,电子秤,戊巴比妥钠溶液,小鼠。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一)ED50的测定

   1.取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

   2.各组戊巴比妥钠剂量分别为21mg/kg、26mg/kg、32mg/kg、40mg/kg,每鼠腹腔注射药物容量0.1ml/10g。

   3. 给药后立即记下时间,以小鼠15分钟内翻正反射消失,作为阳性反应指标。

(二)LD50的测定

   方法同ED50的测定,戊巴比妥钠剂量分别为77mg/kg,,96mg/kg,120mg/kg和150mg/kg。以24小时内死亡(呼吸停止)作为指标,记下死亡数,整个实验过程中,小白鼠按正常生活条件养一天。结果记录及计算:

以上结果按寇氏法公式计算:

公式:ED50=lg-1[Xm-i (∑pi-0.5)]

     LD50=lg-1[Xm-i (∑pi-0.5)]

上式中:Xm:最大剂量的对数

       i:相邻两组剂量对数值之差(取绝对值)

       ∑pi:各组反应率(即有效率或死亡率)的总和。

五、注意事项

1. 各组剂量千万不能搞错,剂量要准确;

2. 药物推注速度要慢,以免引起呼吸抑制。

六、思考题

1. 什么是LD50、ED50?测定其有何意义?

2. 什么是治疗指数?如何测定和计算?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12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并验证醋酸泼尼松的抗炎作用。

二、实验原理

二甲苯是一个无色透明液体物质,毒性比较大,其作用机理是它可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渗入组织的液体增多,肉眼看到红肿现象。醋酸泼尼松能抑制炎症细胞在炎症部位的集聚,并能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溶酶体酶的释放以及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

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小鼠,打孔器、二甲苯、醋酸泼尼松溶液、生理盐水。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将小鼠分成2组,第1组给药组ig给醋酸泼尼松溶液0.2 mL/10g,第2组为对照组 ig 0.2 mL/10g生理盐水作对照,给药后在实验小鼠的耳部涂布二甲苯。左耳不作任何处理。后将动物麻醉处死,用打孔器打下圆耳片,称重并计算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制表记录小组结果及全班结果,应用Graphpad prism软件处理数据,肿胀度用Student’t检验进行检验,将得到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以形式填入表,比较醋酸泼尼松对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

五、注意事项

1. 涂致炎剂的部位应与取下的耳片相吻合。

2. 打孔器应锋利,可选用由碳钢制的皮带冲。

六、思考题及讨论

比较对照组与给药组耳肿胀度,请结合所学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进行谈论。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13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肝功能损害对巴比妥类药物作用的影响。

2. 了解肝损伤模型的建立方法。

二、实验原理

戊巴比妥钠具有镇静、催眠和麻醉作用。四氯化碳对肝脏有较大毒性,是建立中毒性肝损害动物模型的常用工具药,可借以观察肝功能损害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肝功能状态直接影响其药理作用的强弱和维持时间的长短。肝损伤时,药物在体内的Cmax增加,t1/2β延长,药效增强。

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动物:小鼠,模型组提前注射CCl4溶液造模,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NS)。

2.药品:戊巴比妥钠溶液、CCl4、生理盐水。

3.器械:天平、1mL注射器。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 取体重相近的对照组及肝损伤模型组小鼠称重,标记。分别由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溶液0.15 mL/10g,记录并比较两组小白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并汇总全班各组的结果进行统计;

2. 观察的其他指标:活动情况,翻正反射,呼吸深浅及频率;

3. 处死后解剖小鼠,观察肝脏有何不同;

4. 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用秩和检验进行检验:根据实验结果,并应用相关药理学知识进行讨论。

五、注意事项

1.试验前建立肝损伤模型。

2.在建立肝损伤时注意四氯化碳的剂量,以免剂量过大导致小鼠死亡。

3.戊巴比妥钠ip给药。

六、思考题

1.肝脏不同状态下对巴比妥类药物有何影响?

2.当肝脏机能障碍时,对药物作用有什么影响?临床用药时,对有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应注意什么问题?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14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的不同。

2. 研究不同的给药途径的对小白鼠作用效果的不同。

二、实验原理

1. 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又决定药理效应,因此药物剂量决定药理用强弱。

2. 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别,药物反应的潜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别,一般是腹腔大于皮下大于灌胃的药效。

实验一 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Mice 18-22g,2只/组鼠称、苦味酸、1mL注射器、生理盐水、戊巴比妥 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

1、每组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编号; 2、分别i.p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注意注射器勿搞混); 3、给药后仔细观察小鼠活动情况,并记录在表1; 4、实验结束后,对全班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对本组实验结果及全班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注:数据统计时注意剔除可疑数据。)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2、表2 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全班数据) p<0.001 表示0.4%与0.8%作用维持时间有显著差异。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不同。

3、本组实验结果与全班实验结果对比——潜伏期

六、思考

1、了解药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答:剂量-效应关系 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由于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药理学研究中常用浓度-效应(曲线)关系。

在剂量-效应关系(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中,纵坐标:表示效应的强弱;横坐标:表示药物浓度(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量效曲线说明量效关系存在以下四个规律:

1、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产生效应。

2、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增加。

3、效应的增加不是无限的。

4、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对剂量的变化反应最为灵敏。

量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例如:血压的升降,平滑肌的舒缩等,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质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例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搐等,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 从量效曲线可以看到下列几个特定的位点:

最小有效浓度(剂量) 即刚能引起效应的阈浓度(或剂量)

半数有效量 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

如:ED50:半数有效剂量 EC50:半数有效浓度 TC50:半数中毒浓度 TD50:半数中毒剂量 LC50:半数致死浓度

LD50:半数致死剂量

最大效能 继续增加浓度或剂量而效应量不再继续上升,即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在量效曲线上,产生最大效应水平的高低。

极量 是治疗量的最大限度,即出现疗效的最大剂量,药典为剧毒药规定了极量。

最小致死量 指因严重中毒而开始出现死亡的剂量 最小中毒量 超过极量开始出现中毒症状的剂量

有效量/ 治疗量 比最小有效量大,对机体产生明显效应,并不引起毒性反应的剂量。

药物效应强度/效价 是指引起等效反应(一般采用50%的`效应量)的相对浓度或剂量。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则强度越大。

治疗指数 TD50/ED50或TC50/EC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是药物的安全性指标。比值愈大愈安全。但由于TD与ED两条量曲线的首尾可能重叠,即在没能获得充分疗效剂量时可能已有少数病人中毒,因此这一安全指标并不可靠。

安全范围 以ED50~TD50之间的距离表示,比值越大越安全,是一较好的安全性指标。药物的最大效能与效应强度含义完全不同,二者并不平行。以上各项指标的确定可以知道临床用药。2、本实验属于哪种药物反应类型?

答: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镇静催眠及抗惊厥作用。

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15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抗凝血药的筛选方法。

2. 观察肝素的抗凝作用。

3. 学习静脉给药和取血方法。

二、实验原理

肝素为硫酸化的糖胺聚糖,分子量为3~30kDa,其中硫酸根约占40%,硫酸根呈强酸性,带大量负电荷。肝素能增强抗凝血酶Ⅲ(AT-Ⅲ)与凝血酶等活化型凝血因子的亲和力,产生体内外抗凝作用,主要灭活IIa和Xa,也灭活IXa, XIa, XIIa, 激肽释放酶和纤溶酶等。硫酸鱼精蛋白呈碱性,带有大量正电荷,如果肝素过量造成出血,则可用硫酸鱼精蛋白中和解救。

三、实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 器材:注射器、电子秤、针头;  

2. 药品:肝素溶液、生理盐水;

3. 动物:小鼠18-22 g,雌雄兼用。

四、实验方法及步骤

1. 取小鼠标记,称重;  

2. 一组尾静脉iv1000 IU/kg(10 mg/kg)肝素生理盐水溶液,另一组iv等容积的生理盐水;

3. 给药后采用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小鼠眼后静脉取血3-4滴,每隔15 s~30 s用针头(自来水清洗后用生理盐水润洗)自滴血内连续挑起纤维丝为止,计时。

五、结果及讨论

记录所测得凝血时间,汇总全实验室结果,应用Graphpad prism软件处理数据,凝血时间采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将得到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以形式填入表。所得实验结果,请结合所学药理学知识及文献进行谈论。

六、注意事项

1.实验时室温在14~18℃较适宜。

2. 玻片法挑动血滴,经横贯血滴直径,连续能挑起纤维丝为凝血时间终点。

七、思考题

肝素对凝血时间有何影响?作用机制如何?临床用途有哪些?

各位朋友们 ,以上是“药物的协同作用实验报告汇总”的15篇范文模板,尽管大家在实验过程中的方法不一样,可想要论证的方向是一致的,所以大家在参考时可以结合实际实验的情况来酌情进行参考。

本内容由qingf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0070.html

(0)
qingfanqingfa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