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备课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呈现。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程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怎么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盐类的水解》优秀教案设计,仅供大家参考。
![《盐类的水解》优秀教案设计 盐类水解的应用教学目标](https://wimg.puchedu.cn/uploads/2023/05/image-207.png)
《盐类的水解》优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 盐类水解的本质
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实验准备 试管、玻璃棒、CH3COONa、Na2CO3、NH4Cl、Al2(SO4)3、NaCl、KNO3、蒸馏水、酚酞试液、pH试纸。
教学方法 启发式实验引导法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是否都显中性?
[演示]1.用酚酞试液检验Na2CO3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检验NH4Cl、NaCl溶液的酸碱性。(通过示范说明操作要领,并强调注意事项)
[学生实验]用pH试纸检验CH3COONa、Al2(SO4)3、KNO3溶液的酸碱性。
[讨论]由上述实验结果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结]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 显碱性
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 显酸性
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 显中性
[讲述]下面我们分别研究不同类盐的水溶液酸碱性不同的原因。
[板书]一、盐类的水解
1.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讨论](1)CH3COONa溶液中存在着几种离子?
(2)哪些离子可能相互结合,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3)为什么CH3COONa溶液显碱性?
[播放课件]结合学生的讨论,利用电脑动画模拟CH3COONa的水解过程,生动形象地说明CH3COONa的水解原理。
[讲解]CH3COONa溶于水时,CH3COONa电离出的CH3COO-和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CH3COOH,消耗了溶液中的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产生更多的OH-,建立新平衡时,c(OH-)>c(H+),从而使溶液显碱性。
[板书](1)CH3COONa的水解
CH3COONa+H2O CH3COOH+NaOH或 CH3COO-+H2O CH3COOH+OH-
[小结](投影)
(1)这种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2)只有弱酸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才能与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3)盐类水解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了移动,并使溶液显酸性或碱性。
(4)盐类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5)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中要写“ ”号。
[讨论]分析 Na2CO3的水解过程,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2)Na2CO3的水解
第一步:CO32-+H2O HCO3-+OH-(主要)
第二步:HCO3-+H2O H2CO3+OH-(次要)
[强调](1)多元弱酸的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2)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如H2CO3、NH3·H2O等)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
[板书]2.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讨论]应用盐类水解的原理,分析NH4Cl溶液显酸性的原因,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小结]NH4Cl溶于水时电离出的NH4+与水电离出的OH-结合成弱电解质NH3·H2O,消耗了溶液中的O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产生更多的H+,建立新平衡时,c(H+)>c(OH-),从而使溶液显酸性。
[讨论]以 NaCl为例,说明强酸强碱盐能否水解。
[学生小结]由于 NaCl电离出的 Na+和Cl- 都不能与水电离出的OH-或 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所以强酸强碱盐不能水解,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因此其溶液显中性。
《盐类的水解》优秀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 盐类水解的本质
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实验准备 试管、玻璃棒、CH3COONa、Na2CO3、NH4Cl、Al2(SO4)3、NaCl、KNO3、蒸馏水、酚酞试
液、pH试纸。
教学方法 启发式实验引导法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是否都显中性?
[演示]1.用酚酞试液检验Na2CO3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检验NH4Cl、NaCl溶液的酸碱性。(通过示范说明操作要领,并强调注意事项)
[学生实验]用pH试纸检验CH3COONa、Al2(SO4)3、KNO3溶液的酸碱性。
[讨论]由上述实验结果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结]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 显碱性
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 显酸性
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 显中性
[讲述]下面我们分别研究不同类盐的水溶液酸碱性不同的原因。
[板书]一、盐类的水解
1.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讨论](1)CH3COONa溶液中存在着几种离子?
(2)哪些离子可能相互结合,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3)为什么CH3COONa溶液显碱性?
[播放课件]结合学生的讨论,利用电脑动画模拟CH3COONa的’水解过程,生动形象地说明CH3COONa的水
解原理。
[讲解]CH3COONa溶于水时,CH3COONa电离出的CH3COO-和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CH3COOH,
消耗了溶液中的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产生更多的OH-,建立新平衡时,
c(OH-)>c(H+),从而使溶液显碱性。
[板书](1)CH3COONa的水解
CH3COONa+H2O CH3COOH+NaOH
或 CH3COO-+H2O CH3COOH+OH-
[小结](投影)
(1)这种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
盐类的水解。
(2)只有弱酸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才能与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3)盐类水解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了移动,并使溶液显酸性或碱性。
(4)盐类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5)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中要写“ ”号。
[讨论]分析 Na2CO3的水解过程,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2)Na2CO3的水解
第一步:CO32-+H2O HCO3-+OH-(主要)
第二步:HCO3-+H2O H2CO3+OH-(次要)
[强调](1)多元弱酸的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2)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在书
写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如H2CO3、NH3·H2O等)写成其分解产物的
形式。
[板书]2.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讨论]应用盐类水解的原理,分析NH4Cl溶液显酸性的原因,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小结]NH4Cl溶于水时电离出的NH4+与水电离出的OH-结合成弱电解质NH3·H2O,消耗了溶液中的
O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产生更多的H+,建立新平衡时,c(H+)>c(OH-),从而使溶液显
酸性。
[讨论]以 NaCl为例,说明强酸强碱盐能否水解。
[学生小结]由于 NaCl电离出的 Na+和Cl- 都不能与水电离出的OH-或 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所以强
酸强碱盐不能水解,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因此其溶液显中性。
《盐类的水解》优秀教案设计3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
教学重点 盐类水解的本质
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实验准备 试管、玻璃棒、CH3COONa、Na2CO3、NH4Cl、Al2(SO4)3、NaCl、KNO3、蒸馏水、酚酞试液、pH试纸。
教学方法 启发式实验引导法
教学过程
[提问引入] 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是否都显中性?
[演示] 1.用酚酞试液检验Na2CO3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检验NH4Cl、NaCl溶液的酸碱性。(通过示范说明操作要领,并强调注意事项)
[学生实验] 用pH试纸检验CH3COONa、Al2(SO4)3、KNO3溶液的酸碱性。
[讨论] 由上述实验结果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小结] 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 显碱性
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 显酸性
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 显中性
[讲述] 下面我们分别研究不同类盐的水溶液酸碱性不同的原因。
[板书]一、 盐类的水解
1鼻考钊跛嵫蔚乃解
[讨论] (1)CH3COONa溶液中存在着几种离子?
(2)哪些离子可能相互结合,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3)为什么CH3COONa溶液显碱性?
[播放课件] 结合学生的讨论,利用电脑动画模拟CH3COONa的水解过程,生动形象地说明CH3COONa的水解原理。
[讲解]CH3COONa溶于水时,CH3COONa电离出的CH3COO-和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CH3COOH,消耗了溶液中的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产生更多的OH-,建立新平衡时,c(OH-)>c(H+),从而使溶液显碱性。
[小结](投影)
(1)这种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2)只有弱酸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才能与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
(3)盐类水解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了移动,并使溶液显酸性或碱性。
(4)盐类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5)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反应方程式中要写“”号。
[讨论]分析Na2CO3的水解过程,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板书](2)Na2CO3的水解
第一步:CO32- + H2O HCO3- + OH-(主要)
第二步:HCO3- + H2O H2CO3 + OH-(次要)
[强调](1)多元弱酸的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2)一般盐类水解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也不发生分解。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一般不标“↓”或“↑”,也不把生成物(如H2CO3、NH3H2O等)写成其分解产物的形式。
[板书] 2.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讨论] 应用盐类水解的原理,分析NH4Cl溶液显酸性的原因,并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学生小结]NH4Cl溶于水时电离出的NH4+与水电离出的OH-结合成弱电解质NH3H2O,消耗了溶液中的O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产生更多的H+,建立新平衡时,c(H+)>c(OH-),从而使溶液显酸性。
[讨论]以NaCl为例,说明强酸强碱盐能否水解。
[学生小结] 由于NaCl电离出的Na+和Cl-都不能与水电离出的OH-或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所以强酸强碱盐不能水解,不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因此其溶液显中性。
[总结]各类盐水解的比较
盐类 实例 能否水解 引起水解的离子 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溶液的酸碱性
强碱弱酸盐 CH3COONa 能 弱酸阴离子 促进水的电离 碱性
强酸弱碱盐 NH4Cl 能 弱碱阳离子 促进水的电离 酸性
强酸强碱盐 NaCl 不能 无 无 中性
(投影显示空表,具体内容由学生填)
[巩固练习]
1迸卸舷铝醒稳芤旱乃峒钚裕若该盐能水解,写出其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KF (2)NH4NO3 (3)Na2SO4 (4)CuSO4
2痹贜a2CO3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
A.c(Na+)=2c(CO3-) B.c(H+)>c(OH-)
C.c(CO3-)>c(HCO3-) D.c(HCO3-)>c(OH-)
《盐类的水解》优秀教案设计4
教学设计
1.采用实验手段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实验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完成)
(1)用蒸馏水配制溶液,溶液,溶液。
(2)用试纸测定三种盐溶液的,并记录:
教师设疑:
(1)为什么三种盐的水溶液有的呈中性?有的呈碱性?有的呈酸性呢?
(2)同呈中性的和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2.盐类水解实质
教师通过对强碱弱酸所生成盐的水解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强酸和弱碱所生成盐的水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盐溶液是碱性,溶液中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是从哪来的呢?
盐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增大?为什么会增大呢?是从哪来的呢?
3.引导归纳盐组成与其水解和溶液酸碱性的内在联系。
教学步骤
(一)知识准备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可以理解盐可以由相应的酸和碱反应生成)
(二)引入新课
1.准备四种盐溶液。分别测定它们。并作记录:
溶液酸碱性分析
(1)溶液。
(2)溶液。
(3)溶液。
(4)溶液。
2.根据现象引导思考:
(1)盐溶液是否一定都呈中性?从实验现象你认为哪些盐溶液可呈中性?
(2)为什么盐溶液有的呈酸性,有的呈碱性呢?
(3)同呈中性的和其实质是否相同呢?
3.点题
本节讨论的盐类水解知识帮助我们来解决这些问题。
(1)盐类水解实质:
①溶液(弱碱强酸盐,水溶液,呈酸性)
(盐电离强电解质电离是完全的.)
(水电离,弱电解电离是部分的,可逆的)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促使水的电离,使溶液中增大,从而使溶液呈酸性。
水解方程式:
水解离子方程式:
②溶液(强碱弱酸盐,水溶液,呈碱性)
(盐,弱电解质,完全电离)
(水,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
由于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分子,使溶液中减少,促使的电离,从而使溶液中增大,溶液呈现碱性。
③溶液
(盐,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由于结合的能力与的能力相当,使溶液中与仍相等,所以溶液呈中性。
(三)随堂练习
1.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可使水的电离平向电离方向移动的是()
A.B.&n→wwwshubaoccom←bsp C.D.
2.判断下列盐类水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呈中性的盐一定是强酸、强碱生成的盐
B.含有弱酸根盐的。水溶液一定呈碱性
C.盐溶液的酸脓性主要决定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D.碳酸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是碳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两倍
3.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微粒种类最多的是()
A.B.C.D.
4.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B.
C.D.
5.为了使溶液中的比值变小,可加入的物质是()
A.适量盐酸B.适量溶液
C.适量KOH溶液D.适量KHS溶液
(四)总结、扩展
1.盐类水解的实质
在溶液中,由于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和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水的电离平,使溶液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2.盐类水解的类型和规律
(1)通常盐类水解程度是很小的,而且是可逆的。
(2)水解规律:
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①强酸弱碱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酸性,是弱碱的阳离子水解生成对应的弱碱,使溶液显酸性。如:等。
②强碱弱酸生成的盐水解,溶液呈碱性,原因是弱酸根发生水解,生成对应弱酸,使溶液显碱性,如:等。
③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如等。
④弱酸弱碱盐强烈水解。(此内容大纲不作要求,不宜向学生补充)
a.酸强于碱,显酸性,如;
b.碱强于酸,显碱性,如
c.酸碱相当,显中性,如
⑤弱酸酸式盐水解:取决于酸式酸根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相对大小。
a.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呈酸性,如等。
b.若电离程度小于水解程度,溶液呈碱性,如等。
3.扩展
氮、磷、钾是植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洗衣粉中加入由磷酸脱水制得的多磷酸的钠盐作配料,能起到软化水的作用,但使用此类洗衣粉会造成水质污染。
(1)试简述污染水质的原因。
(2)某种无磷洗衣粉中加入了硅酸钠作配料,试说明这种配料的有关性质和作用。
《盐类的水解》优秀教案设计5
教学重点: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
师生共同巩固第一课时相关。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铝溶液呈 性,原因 ;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讲解】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 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 越低。
【设疑】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讲解】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 ,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设疑】如何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讲解】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分析: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讲解】“越弱越水解”
例题:分析 溶液与 溶液的碱性强弱?
∵ 的酸性比 酸性强。
∴ 水解程度大于 水解程度。
∴ 溶液碱性强于 溶液碱性。
【设疑】如何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讲解】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 溶液中,
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 溶液中,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 溶液中,阳离子有 和 ,阴离子有 , , ,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 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如:晶体 中,在 溶液中:
总结、扩展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及其影响原理。
2.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 。
3.扩展
泡沫灭火剂包括 溶液(约1mol/L), 溶液(约1mol/L)及起泡剂。使用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溶液和 溶液的体积比约是 。若用等体积、等浓度的 溶液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若用固体 代替 溶液,在使用时也喷不出泡沫,这是因为 。泡沫灭火器内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铝溶液,铁筒里盛碳酸氢钠溶液,不能把硫酸铝溶液盛在铁筒里的原因是 。
板书设计:
1.水解的一般规律
(1)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可作为盐溶液性质(酸性或碱性)的常规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①碱越弱,对应阳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强,对应弱碱阳离子浓度越小。
②酸越弱,酸根阴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对应酸根离子浓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强不水解。
2.外界条件对盐水解的影响
(1)温度(实验1)
(2)溶液的酸、碱性(实验2)
3.盐类水解利用
(1)应用水解知识,配制某些盐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方法:加酸,抑制 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杂质离子:如 溶液中混有杂质 。方法:加热,促使 水解,使生成 除去。
《盐类的水解》优秀教案设计6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内容将化学平衡理论和微粒观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主要表现为: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分子、离子等微粒的形式存在的;这些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有强弱、主次之分;当微粒间的这些相互作用过程可逆时会达到平衡状态,这时微粒的数目保持不变;外界条件改变会引起平衡的移动,使微粒种类、微粒数量及宏观性质或现象发生改变。
盐类水解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真正意识到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对反应的调控功能,真切感受到原理对实际生产生活的指导作用。
基于此,本节课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借助“从微观视角分析水溶液”思维方法,应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解决物质制备、保存、溶液配制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置核心问题是“通过改变影响因素,如何达到促进或抑制盐类水解的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盐类水解第三课时,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盐类水解的实质、规律和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溶液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大小及温度的变化都会引起水解平衡的移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实现对盐类水解程度的调控,从而达到生产生活及化学实验中的需要,即实现物质的制备、物质保存及物质配制。具体地说,通过改变影响因素来抑制盐类的水解,实现物质保存、配制和无水氯化物的制备;通过促进盐类水解,实现胶体和tio2的.制备。同时盐类水解的应用为第四节“沉淀反应”的应用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因此,本小节内容在选修4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生情况分析
(一)已有基础
(1)通过“盐类水解前两课时的学习,初步掌握了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及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能够书写简单的盐类水解离子反应方程式;
(2)从已有方法上看,显性方法:初步掌握了“从微观视角分析水溶液”思路和方法;隐性方法:解决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发展点
(1)能够根据需要,通过实验条件或操作的调控,抑制或促进水解;
(2)通过胶体的制备,深化对微粒间相互作用程度的认识,即反应主要,水解次要;
(3)能够依据性质或宏观现象,诊断微粒间相互作用的主次或强弱。
(三)达成目标
借助“从微观视角分析水溶液”思维方法,应用盐类水解的知识解决物质制备、保存、溶液配制等实际问题。
3.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说明
本节课采用“分析解释、简单设计”的任务方式,通过控制探究环节的难度和开放度,层层递进,力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重在突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掌握强酸弱碱盐的配制和保存、制备胶体、无水氯化物和二氧化钛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
(2)会寻找不同水解反应之间的联系,掌握泡沫灭火器的基本原理;
(3)能够依据宏观现象或性质,诊断微粒间相互作用的主次或强弱。
2、过程与方法
(1)巩固“从微观视角分析水溶液”的思路和方法;
(2)建立强酸弱碱盐配制和保存、无水氯化物的制备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化学知识分析生产生活中见到的现象,有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盐类的水解》优秀教案设计7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根据盐的组成、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2.掌握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3.能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掌握盐类水解实质并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二.基础知识导学:(用时30分)
一.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包括,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例如:在CH3COOH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有,存在的分子有存在的离子有,在某溶液中如果有CH3COOH就一定有如果有CH3COO-.H+就一定有。
二.盐类的水解
1.盐类水解的类型和规律
(1)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例如:CH3COONa的水解
在CH3COONa溶液中存在的电离方程式有,存在的离子有,溶液中分子(有.没有)CH3COOH分子,为什么?。CH3COONa溶于水时,CH3COONa电离出的CH3COO-和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消耗了溶液中的,(促进.抑制)了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平衡向___移动,产生更多的__,建立新平衡时,c(OH-)__c(H+),从而使溶液显__性。
CH3COONa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CH3COONa水解的化学方程式:CH3COONa+H2O
离子方程式:CH3COO-+H2O
练习:写出Na2S,NaCN,Na3PO4,Na2SiO3,Na2CO3.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例如:NH4Cl。
NH4Cl溶于水时电离出的与水电离出的结合成弱电解质,消耗了溶液中的OH-,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产生更多的H+,建立新平衡时,c(H+)>c(OH-),从而使溶液显酸性。
NH4Cl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与NH4Cl类似的还有CuSO4,FeCl3
写出下列盐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FeCl3
CuSO4
(3).强酸强碱盐能否水解。
以NaCl为例
由于NaCl电离出的和都(能.不能)与水电离出的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所以强酸强碱盐水解,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因此其溶液显中性。
结论1:
①.叫做盐类的水解。
②.只有含有离子的盐在水溶液中才能发生水解。
③.盐类水解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了移动,并使溶液显酸性或碱性。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水解使溶液显酸性。
④.盐类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中和反应进行的很大因而盐的水解是(非常微弱.非常强烈的),所以书写水解方程式时用而且不能写沉淀和气体符号。
⑤.多元弱酸根的水解: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分析Na2CO3的水解过程,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一步:CO32-+H2OHCO3-+OH-(主要)
第二步:HCO3-+H2OH2CO3+OH-(次要)
结论2:
①.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呈_____性,PH____7。如CH3COONa.______.______等。原因是_______与水电离出的___结合生成_______.从而使溶液中c(H+),c(OH-),从而使c(OH-)c(H+),溶液呈性。
②.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呈_____性,PH____7。如NH4Cl.______.______等。原因是_______与水电离出的___结合生成_______.从而使溶液中c(H+),c(OH-),从而使c(OH-)c(H+),溶液呈性。
③.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溶液呈_____性,PH____7。
④.盐类水解反应生成酸和碱,所以盐类水解反应可看着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总之,水解的规律是: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
2.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盐类本身原性质:这是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组成盐的酸或碱越弱,其水解程度越,溶液的碱性或酸性越。
(2).温度:盐的水解是_____的逆反应。是_____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其水解程度_____.
(3).浓度:盐的浓度越小,其水解程度越______.
(4).酸可以促进盐的水解.抑制盐的水解,碱可以促进盐的水解.抑制盐的水解。如Na2CO3溶液中加碱可以_____水解.加酸可以_____水解。
(5).弱酸根离子之间的水解是相互.弱碱根离子之间的水解是相互.弱碱根离子和弱酸根离子之间的水解是相互。
三.疑难解析和典型题例评析:(用时:10分)
㈠.疑难解析:
1.盐的水解的实质和类型。
2.影响盐的水解因素。
3.盐的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㈡.典型题例评析:
1.下列物质的溶液中,由于水解而使pH值小于7的是()
A.NaHCO3B.NH4ClC.CH3COOHD.NaCl
2.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使水的电离度增大,溶液的pH值减小的是( )
A.HClB.Al2(SO4)3C.Na2SD.NH3.H2O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式盐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B.只要酸和碱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分别相等,它们反应后的溶液就呈中性。
C.纯水呈中性是因为水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碳酸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碳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2倍。
4.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X.NaY.NaZ三种盐溶液的pH分别为7.8.9,则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X.HY.HZ的酸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
5.分别将AlCl3溶液,FeCl3和Na2CO3溶液蒸干,并灼烧,则所得到的物质分别是:。
四.合作探究和能力展示:(用时10分)
1.下列盐的水溶液中,哪些呈酸性()哪些呈碱性()
(1)FeCl3(2)NaClO(3NH4)2SO4(4)AgNO3(5)Na2S(6)K2SO4
2.在溶液中,不能发生水解的离子是( )
A.ClO-B.CO32-C.Fe3+D.Br–
3.把三氯化铁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
A.无水三氯化铁B.氢氧化铁C.氧化亚铁D.三氧化二铁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盐NaX.NaY和NaZ的溶液,其pH值依次为8.9.10,则HX.HY.HZ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HX.HZ.HYB.HZ.HY.HXC.HX.HY.HZD.HY.HZ.HX
5.CH3COOH与CH3COONa等物质的量混合配制成的稀溶液,pH=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CH3COOH电离作用大于CH3COONa的水解作用
B.CH3COONa的水解作用大于CH3COOH电离作用
C.CH3COOH的存在抑制了CH3COONa的水解
D.CH3COONa的存在抑制了CH3COOH电离
6.水解反应:Fe3++3H2OFe(OH)3+3H+
条件平衡移动方向Fe3+的水解程度PH
浓度加FeCl3
加水
温度升高
加HCl
加少量的NaOH
加Na2CO3
五.知识巩固:(用时15分)
1.能使Na2CO3溶液中Na+与CO32-更接近2:1的措施是
A.加水B.加Na2CO3粉末C.加KOH固体D.加热
2.在Na2CO3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c(Na+)=2c(CO32-)B.c(H+)>c(OH-)
C.c(CO32-)>c(HCO3-) D.c(HCO3-)>c(OH-)
3.某种一元强碱MOH溶液加入一种一元酸HA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的酸过量B.生成的盐不水解
C.酸和碱等物质的量混合D.反应后溶液中c(A_)=c(M+)
4.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NH4+浓度最大的是
A.NH4ClB.NH4HSO4C.CH3COONH4D.NH4HCO3
5.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下列溶液中,含粒子种类最多的是
A.CaCl2B.CH3COONaC.NH3D.K2S
6.把氢氧化钙放入蒸馏水中,一定时间后达到如下平衡:
Ca(OH)2(s)=Ca2++2OH-
加入以下溶液,可使Ca(OH)2减少的是()
A.Na2S溶液B.AlCl3溶液C.NaOH溶液D.CaCl2溶液
7.化合物HIn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以下电离平衡,故可用于酸碱指示剂,
)aq(-+In)aq(H+)aq(HIn
红色黄色
浓度为0.002mol/L,下列各溶液①盐酸②石灰水③NaCl溶液④NaHSO4溶液⑤NaHCO3溶液⑥②③⑥.①④D.②⑤⑥C.①④⑤B.氨水,其中能使指示剂显红色的是A
8.为什么热的纯碱溶液去污效果好?
9.判断下列盐溶液的酸碱性,若该盐能水解,写出其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KF(2)NH4NO3(3)Na2SO4(4)CuSO4
六.课堂小结:(用时5分)
七.知识反馈:(用时20分)
1.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值最小的是
(NH4)2SO4.NH4HSO4D.NH4HCO3C.NH4ClB.A
1mol/LNaHCO3溶液的pH.1mol/LNa2CO3和0.2.0
不能肯定2.小于D.等于C.大于B.A
3.有①,②,③在三瓶体积相等,浓度都是1(,③不作改变。然后以酚酞作指示剂,用NaOH溶液滴定上述三种溶液,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是)加入后溶液仍显强酸性(1的HCl溶液,将①加热蒸发至体积减少一半,在②中加入少量的CH3COONa固体-mol?L)
①=③.A>③.②B>②>③=②.①C>①=②=③.①D
4.在含有酚酞的0.1mol?L-1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H4Cl晶体,则溶液颜色
A.变蓝色B.变深C.变浅D.不变
5.将0.1mol下列物质置于1L水中充分搅拌后,溶液中阴离子数最多的是()
A.KClB.Mg(OH)2C.Na2CO3D.MgSO4
6.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NH4+离子的浓度最大的是
NH4NO3.NH4HSO4D.NH4HCO3C.NH4ClB.A)(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酸式盐的溶液一定显酸性.A
只要酸与碱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分别相等,它们反应后的溶液就呈现中性.B
纯水呈中性是因为水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
碳酸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是碳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的二倍.D
8.在医院中,为酸中毒病人输液不应采用
0.9%氯化铵溶液.0.9%氯化钠溶液B.A
5%葡萄糖溶液.1.25%碳酸氢钠溶液D.C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可在NH4Cl溶液中加入-9.为了配制NH4+的浓度与Cl
①适量的HCl②适量的NaCl③适量的氨水④适量的NaOH
④.③④D.③C.①②B.A
10.下列各溶液中的离子,因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Fe3+.H+.SO42—.NO3—.Na+.HCO3—.K+.OH-B.A
AlO2—.OH-.Na+.NH4+.Fe3+.SCN-.NH4+.Cl-D.C
11.将滴有甲基橙的醋酸钠饱和溶液加热,溶液的颜色是
橙色不变.黄色变红色D.黄色变橙色C.黄色不变B.A
12.明矾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能够确定的是
)K+(c.A>)Al3+(c.D)-OH(=c)H+(c.C)Al+(=c)K+(c.B)Al3+(c
13.CH3COOH与CH3COONa等物质的量混合配制成的稀溶液,pH=4.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H3COOH电离作用大于CH3COONa的水解作用.A
CH3COONa的水解作用大于CH3COOH电离作用.B
CH3COOH的存在抑制了CH3COONa的水解.C
CH3COONa的存在抑制了CH3COOH电离.D
14.常温下将稀NaOH溶液与稀CH3COOH混合,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pH>7,且c(OH-)>c(Na+)>c(H+)>c(CH3COO-)
B.pH>7,且c(Na+)+c(H+)=c(OH-)+c(CH3COO-)
C.pH<7,且c(CH3COO-)>c(Na+)>c(H+)>c(OH-)
D.pH=7,且c(CH3COO-)>c(Na+)>c(H+)=c(OH-)
15.关于小苏打溶液的表述正确的是
A.c(Na+)=c(HCO3-)+c(CO32-)+c(H2CO3)
B.c(Na+)+c(H+)=c(HCO3-)+c(CO32-)+c(OH-)
C.HCO3-的电离程度大于HCO3-的水解程度
D.存在的电离有:NaHCO3=Na++HCO3-;HCO3-H++CO32-
H2OH++OH-
八.查漏补缺:
1.疑惑题:
2.完全不会的题:
《盐类的水解》优秀教案设计8
目标:
1.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学设计:
1.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性,原因;
氯化铝溶液呈性,原因;
(2)下列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
2.应用实验手段,启发思维
实验1.在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分析为什么?将溶液分成二等份装入二支干净试管中,一支加热,另一支保持室温,进行比较。
现象;
原因分析;
实验2.将新制备的胶体中,分装于二支试管中,一支试管加入一滴盐酸,与另一支试管对照比较。
现象;
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碱性就越强,越高。
组成盐的阳离子对应的碱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强,越低。
2.影响盐类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温度、浓度及外加酸碱等因素。
(1)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盐浓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盐溶液加入碱,就会中和溶液中的,使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则抑制水解。
盐类水解知识的应用
1.盐溶液的酸碱性判断
根据盐的组成及水解规律分析。“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作为常规判断依据。
例题:分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分析:溶液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为什么?
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电解质水溶液K存在着离子和分子,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定量关系。也存在量的大小关系。
(1)大小比较:
①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元酸分步电离,且越来越难电离分析。如:在溶液中,;
②多元弱酸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溶液
中,;
③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要看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影响因素。
④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比较,要进行综合分析,要考虑电离、水解等因素。
(2)定量关系(恒等式关系)
①应用“电荷守恒”分析: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如溶液中,阳离子有和,阴离子有,根据电荷守恒原理有:
②应用“物料守恒”方法分析。
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组份的原始浓度(起始浓度)应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如:晶体中,
在溶液中:
例题分析:
解题思路:
溶液中存在二个守恒关系
a
本节教学中以“是否盐溶液都显中性?”为设问,以实验探究形式引入教学,在本节课后,也可做进一步的探究活动,如:在了解正盐溶液的酸碱性的本质后,提出问题“酸式盐的水溶液是否都显酸性?”
用pH试纸分别测NaHSO4、 NaHSO3、 NaHCO3三种溶液的pH值,找出答案,并讨论分析原因。
分析:结果是有的酸式盐显酸性,有的酸式盐却显碱性,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讨论分析,拓宽知识面,活跃学生思维。
探究习题
一题多变
原题:在氯化铵溶液中,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l—]>[NH4+]>[H+]>[OH—](B)[NH4+]>[ Cl—]>[H+]>[OH—]
(C)[ Cl—]=[NH4+]>[H+]>[OH—](D)[NH4+]=[ Cl—]>[H+]>[OH—]
变题一:100毫升0。1摩/升盐酸与50毫升0。2摩/升氨水溶液混和,在所得溶液中()
(A)[Cl—]>[NH4+]>[H+]>[OH—](B)[NH4+]>[Cl—]>[H+]>[OH—]
(C)[Cl—]=[NH4+]>[H+]>[OH—](D)[NH4+]=[Cl—]>[H+]>[OH—]
变题二:将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和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NH4+]>[Cl—]>[H+]>[OH—](B)[NH4+]>[Cl—]>[OH—]>[H+]
(B)[Cl—]>[NH4+]>[H+]>[OH—](D)[Cl—]>[NH4+]>[OH—]>[H+]
变题三:一种一元强酸HA溶液加入一种碱MOH反应后,溶液呈中性,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的碱过量(B)酸与碱等物质的量混和
(C)生成的盐不水解(D)反应后溶液中[A—]=[M+]
答案:
A;A;B;D。
点拨:通过改变设问角度,改变化学过程,改变或增减已知条件,能大大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一题多变有效的两种形式为:⑴对同一知识点,按思维层次递进一题多变。⑵对同一知识点进行题型变换和条件变换。
《盐类的水解》优秀教案设计9
知识目标: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极其特点;掌握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语言表达与综合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结合化学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提问】什么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能否得到2molso3?
【引入】得不到2molso3,能得到多少摩so3?也就是说反应到底进行到什么程度?这就是化学平衡所研究的问题。
思考并作答: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so2与o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因此得不到2molso3。
提出反应程度的问题,引入化学平衡的概念。
结合所学过的速率、浓度知识有助于理解抽象的化学平衡的概念的实质。
【分析】在一定条件下,2molso2与1molo2反应体系中各组分速率与浓度的变化并画图。
回忆,思考并作答。
【板书】一、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见课本p38页
【分析】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研究的范围,达到平衡的原因与结果进行分析、归纳。
研究对象:可逆反应
平衡前提:温度、压强、浓度一定
原因:v正=v逆(同一种物质)
结果: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准确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提问】化学平衡有什么特点?
【引导】引导学生讨论并和学生一起小结。
讨论并小结
平衡特点:
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定(浓度与质量分数恒定)
动(动态平衡)
变(条件改变,平衡发生变化)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
讨论题: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平衡的标志是()。
(a)混合气颜色不随时间的变化
(b)数值上v(no2生成)=2v(n2o4消耗)
(c)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减少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增加的分子数
(d)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e)混合气的平均分子量不变
讨论结果:因为该反应如果达平衡,混合物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与总物质的量均保持不变,即颜色不变,压强、平均分子量也不变。因此可作为达平衡的标志(a)、(d)、(e)。
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化学平衡状态代表了化学反应进行达到了最大程度,如何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呢?
2.转化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化学平衡状态时,某一反应物消耗量占该反应物起始量的质量分数,叫该反应物的转化率。
公式:a=△c/c始×100%
通过讨论明确由于反应可逆,达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
通过掌握转化率的概念,公式进一步理解化学平衡的意义。
3.平衡的有关计算
(1)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
通过具体计算弄清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小结】①起始浓度、变化浓度、平衡浓度三者的关系,只有变化浓度才与方程式前面的系数成比例。
②可逆反应中任一组分的平衡浓度不可能为0。
(2)转化率的有关计算
例2 02molco与0.02×100%=4.2%mol水蒸气在2l密闭容器里加热至1200℃经2min达平衡,生成co2和h2,已知v(co)=0.003mol/(l·min),求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及co的转化率。
巩固转化率的概念并弄清转化率与变化浓度,速率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
通过一题多解将不同过程的差量计算与平衡计算联系起来加深对平衡的理解,加强对所学知识(如差量的计算,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计算)的运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强调重点,加强学法指导。
【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化学平衡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比较抽象,希望大家加强练习,以便熟练地掌握平衡的概念。
《盐类的水解》优秀教案设计10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盐类水解移动的影响因素,熟知内因和各种外因对盐类水解的影响。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通过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相似的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平衡移动教学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盐类的水解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双水解的理解。
[引入]:首先播放一段火灾录像。同学们,试想:如果这样的火灾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该怎么办?(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之后)正确!打“119”!消防官兵一般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其原理如何?请看演示实验:
[演示]:展示两种盐:NaHCO3和Al2(SO4)3,现配制二者的饱和溶液,将搁有燃烧着的蜡烛的铜板挂在烧杯上,向烧杯中加入Al2(SO4)3溶液,请同学们准备好,现在我将NaHCO3溶液注入烧杯中,请观察蜡烛变化情况……燃烧着的蜡烛熄了,并产生大量的泡沫,这是为什么?要透彻分析个中原因,还要用到我们刚学过的盐类水解的知识呢,好!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进入今天的课题――盐类水解的应用的探究。
[板书]:盐类水解的应用
[过渡]:在讲其应用之前,我们先把相关知识作一个简单的复习。
[复习]:课件展示:复习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水解规律和影响水解的因素,并板书。(整个板书见后)
[过渡]:这些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如何应用呢?我们一起来探讨吧!(并板书:1、在化学实验中)
[课件]:问题1:为什么用热水配制CuCl2溶液,溶液会出现浑浊?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复习,先讨论再作答。讨论要点:1、引起浑浊的物质是什么?2、这物质从何而来?3、为什么用热水配制会产生浑浊?
(抽一学生回答,根据他的答题进度点课件)
[追问]:怎样配制澄清CuCl2溶液?得出:配制CuCl2溶液,为防止出现浑浊,应加少量盐酸。
[巩固]:用热水配制硫酸铁溶液时,同样会产生浑浊吗?怎样才能配制出澄清的硫酸铁溶液?
[小结]:配制易水解的金属盐溶液应加少量的对应酸。(学生作笔记)
[过渡]:我们再来看盐类水解知识在化学实验中的另一应用,展示问题2:
把FeCl3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讨论,预测一下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可能是什么?(同学们猜测:可能是FeCl3,Fe(OH)3,Fe2O3)
[讲解]:哪一个正确呢?升温促进FeCl3的水解,更有甚者产物之一盐酸是低沸点酸,受热会逸出,二者双管齐下,致使水解程度大大提高,以至于彻底水解,蒸干得到Fe(OH)3,进一步灼烧,得到Fe2O3(体会1分钟)
[巩固]:Al2(SO4)3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最终得到的固体产物又是什么?
提示:别急于作答,认真思考,找出与前者的异同。
[点拔]:尽管Al2(SO4)3水解生成Al(OH)3和H2SO4,加热也会促进水解,但由于H2SO4是高沸点酸,不挥发,在溶液中要和Al(OH)3反应,蒸干最终只把水蒸去,得到的是Al2(SO4)3!同学们,学习要注意知识的融会贯通啊!
[过渡]:盐类水解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呢?(板书:2、在日常生活中)
[课件]:问题3:明矾:KAl(SO4)2・12H2O能够用于净水,其原理是什么?
[布置]:请同学们写出明矾的电离方程式,并判断有无能水解的离子,若有,请写出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讲解]:Al3+的水解程度较大,产生的Al(OH)3胶体,胶体的知识将在高三学习,同学们现在可以上网查询,胶体的颗粒比难溶物的颗粒小,在溶液中高度分散,故Al(OH)3胶粒具有较大表面积,可吸附水中悬浮物,悬浮物越积越多,最终因重力作用而沉淀下去,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过渡]:日常生活中还有应用,比如:问题4:为什么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油污效果好?
[提示]:已知:碱性越强,洗涤油污效果更好!(学生自己分析作答)
[指出]:同学们在生活中是否留心观察,思考过身边的化学?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要勤思考,勤分析啊!
[过渡]:盐类水解在农业方面有哪些应用呢?(板书:3、在农业中)
[阅读]:农业谚语 :“灰混粪,粪混灰,灰粪相混损肥分。”
[介绍]:同学们,先听我介绍,谚语中的灰指草木灰,其主要成分是K2CO3,粪的主要成分是铵态氮肥,二者相混为什么会损肥分呢?
[分析]:草木灰的成分:K2CO3,水解呈碱性
CO32-+H2O HCO3- +OH-
HCO3-+H2O H2CO3 +OH-
铵态氮肥――铵盐,水解呈酸性
NH4++H2O NH3・H2O+ H+
混施后,OH-与H+结合成水,使两种盐的水解平衡强烈地向右移动,以至生成大量的NH3・H2O,进一步分解成NH3逸出了,从而降低了肥效。
[结论]:草木灰不宜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体会]:双水解的过程。
[回应]:在掌握了以上分析方法之后,我们回过头来看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Al3++3H2O Al(OH)3+3H+,
HCO3-+H2O H2CO3 +OH-,
总式:Al3++3HCO3- = Al(OH)3+3CO2;
[应用]:在课件上展示出泡沫灭火器的剖面图,外层是钢筒,里层是塑料筒(有的是玻璃筒),所用药品是:NaHCO3和Al2(SO4)3,根据刚才的分析回答,钢筒内又装什么,塑料筒装什么药品?(学生自己作答)
[简介]:在火灾没发生的时候,灭火器直立,药品是分开的,火灾发生后,取下灭火器,倒立,让两药品混和反应,产生CO2,再打开安全阀,让CO2喷出灭火!
[小结]:本节课我们用盐类水解的理论知识探究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在学习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才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目的!
[课堂练习]:1、请比较相同条件下的CH3COONa 、NaClO的PH值的大小,为什么?
2、向NH4Cl的溶液中投入Mg粉,有何现象?请解释!
[课外探究]:“焊药”(ZnCl2、NH4Cl)―金属焊接时常用于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分析原因.
[板书设计]
以上是《盐类的水解》优秀教案设计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本内容由xiaoy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0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