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内容 安全检查的重点内容

安全生产,顾名思义,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减少伤亡,保护职工生命健康,维护公共安全和生态环境,今天小编就来分享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内容,拉至文末查看完整资源的领取方式可下载!

资源展示如下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内容 安全检查的重点内容

文章目录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内容

生产安全的隐患有哪些

安全生产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

安全检查的重点内容

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内容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内容

第一条

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工作纪律,生产岗位安生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巡回检查制度,禁止脱岗,禁止与生产无关的一切活动。

第二条

认真执行岗位安全操作细则,防止刀伤、碰伤、棒伤、砸伤、烫伤、踩膜跌倒及身体被卷入转动设备等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第三条

开机前,必须全面检查设备有无异常,对转动设备,应确认无卡死现象、安全保护设施完好、无缺相漏电等相关条件,并确认无人在设备作业,方能启动运转,管理制度《生产岗位安生产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全操作规程》。启动后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按有关规程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车。

第四条

严格遵守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禁止无证操作。正确使用特种设备,开机时必须注意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挂上故障牌。吊机操作者作业时要避开重物,禁止乱摔、乱碰斜吊重物等野蛮操作。

第五条

不准超高、超重装运钢材原料,不准超高准放物料,防止倾斜倒塌伤人。

第六条

按章作业,有权拒绝上级或其他部门的违章指令,并可在向直接上级报告无效后越级向上反映。

第七条

搞好岗位安全文明生产,认真贯彻“十字操作法”,发现隐患(特别对因泄漏而易引起火灾的危险部位)应及时处理及上报。及时清理杂物、油污及物料,切实做到安全消防通道畅通无阻。

第八条

签发检修工单、设备试运转等应严格执行有关规程、制度,做好用火点的监控工作。

生产安全的隐患有哪些

生产安全隐患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事故、伤亡、财产损失等不安全因素。生产安全隐患的存在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和及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一、设备安全隐患

1、设备老化、磨损、缺乏维护:设备的长期使用会导致设备老化、磨损、故障频发,如果没有及时维护,就会引发各种安全事故。

2、设备操作不规范:操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操作,容易导致设备故障或事故的发生。

二、物料储存隐患

1、物料储存不当:物料的储存应符合安全规定,避免易燃、易爆物料与高温、火源接触,避免产生火灾或爆炸事故。

2、堆放高度过高:堆放高度过高或堆放不稳会导致物料掉落或垮塌,给工作人员带来伤害。

三、电器安全隐患

1、线路老化:电器线路老化会导致短路、火灾等安全事故。

2、电器未及时检修:电器长期使用未经定期检修容易出现故障、漏电等问题,存在着潜在的安全风险。

四、工艺作业隐患

1、操作规程不规范: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如果没有按照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有可能引发化学品泄漏、气体泄漏等危险事故。

2、操作过程中存在人为疏忽:操作过程中人为疏忽导致错误操作,会造成设备故障或事故的发生。

五、安全管理隐患

1、安全意识淡漠:员工缺乏安全意识,对安全规定漫不经心,容易造成重大事故。

2、缺乏应急预案和演练:缺乏应急预案和演练,一旦事故发生,无法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置。

六、环境卫生隐患

1、物料堆放不整齐:物料堆放不整齐会增加仓库人员和设备的工作风险,也会增加起火的概率,严重时可能引发火灾。

2、废弃物处理不当:废弃物的分类和处理不当,容易导致环境污染和健康风险。

七、消防安全隐患

1、消防设施缺乏或不完善:缺乏消防设施或没有定期维护和检修,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火灾风险。

2、员工消防安全意识不强:员工对于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等消防设备的知识掌握不足,一旦火灾发生无法及时应急。

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以上所列出的生产安全隐患只是部分,实际情况还可能有其他隐患的存在。对于这些生产安全隐患,企业应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制定并落实安全作业规范,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运行。此外,还应定期检修和维护设备、加强安全巡查和安全意识培养,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正常运营。

安全生产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

1、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操作规范,严禁违规操作。

2、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应佩戴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手套等。

3、严格执行生产工艺流程,按照规定使用机器设备,并维护好机器设备的工作状态,防止机器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4、生产现场不得乱放杂物,要注意场地的通道畅通,以便应急救援。

5、对于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作业,要进行事前评估和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监测和监控。

6、坚持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7、建立健全的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制度,发现安全隐患时,及时报告和整改,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检查的重点内容

一:检查安全指示安全指令的执行。安全检查应关注对安全指示、安全指令执行情况的检查与督导,确保安全指示、安全指令在各层级层面及每名从业人员的层面上能够百分之百地执行,不能层级衰减、不能层层缩水、不能层层受阻;确保安全目标、安全指标通过过程安全单元的控制,达到始终受控的状态,进而实现无条件零事故的安全目标,使安全管理者及安全工作者能够避免安全风险、使每名从业人员能够摆脱事故带来的各种困扰。

二:检查安全文件制度规定的落实。安全检查应关注对安全文件制度、安全规章规定的检查与督导,确保安全文件制度、安全规章规定能够严格遵守,使安全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体系化及程序化,使每名从业人员的作业活动逐步规范化、习惯化及标准化,进而提高安全管理者、安全工作者及每个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维护安全文件制度、规章规定的威信,在生产实践中能够保持对安全工作的领悟能力,提升对安全工作的执行力,务实做到“写所需、做所写、记所做”,实现安全工作呈自循环式、螺旋式、自觉式上升的态势。

三:检查安全管理安全控制的缺陷。安全检查应关注对安全管理、安全控制缺陷的检查与督导,确保各层级不断消除安全管理缺陷、持续堵塞安全管理漏洞,使“消缺补漏”工作永远在路上、永远是进行时态,安全管理漏洞是安全隐患,不能得过且过、不能视而不见、不能见而不管,安全管理漏洞涉及到安全管理层面,有时不去检查、不能检查及不敢检查,最高管理者必须赋予督查部门为最高管理者的安全代表,不定期进行管理评审及常态化的安全检查,对检查出的管理漏洞进行剖析、必要时进行安全管理追责。

四:检查安全改进所需资源的配置。安全检查应关注对安全改进所需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检查与督导,确保安全改进所需资源能够充足配置,不能因资源配置匮乏、资源配置不及时、资源配置劣质化而影响安全改进的效率、效质及效果;各层级安全管理者必须将此项工作当成一项重要工作去关注、去沟通、去获取,不能关注后没有结果、不能沟通后没有成效、不能找借口搪塞;安全改进是安全工作永恒的课题,安全工作是没有终点的工作,安全工作是动态变化的过程状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改进所需资源的前期投入是为了降低事故的善后损失。

五:检查管理人员履职尽责的情况。安全检查应关注对安全管理履职尽责情况的检查与督导,确保能够充分调动安全管理者及安全工作者的主客能动性,为安全工作提供量的积累、质的提升;各层级安全管理者及安全工作者是安全工作的星星之火、是安全工作正能量的载体,通过以点带面、涟漪式的扩散自身的安全管理理念、安全管理模式及安全管理体系,进而使每名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能够有所触动、有所影响及有所改变;安全管理者及安全工作者是安全工作的发动机,对从业人员必须做好教导、向导及引导等项工作,通过采取有效灵活的管理方式及方法,不断提升每名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使每名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足够强大;每名从业人员安全素养低下不是安全管理者及安全工作者的问题,但不提升每名从业人员的安全素养则是安全管理者及安全工作者的渎职失责。

六:检查安全工作经验的创新推广。安全检查应关注对安全工作经验的提炼及推广工作,一个安全过程单元成熟的安全工作经验,可以提炼推广应用到其它过程单元,以便推进系统安全工作持续提挡升级,以便使安全工作能够不断创新、动态改进;安全工作需要借力、借智及借势,借助间接事故案例使自己实现自我改进是聪明的做法,借助第三方组织机构的安全智慧实现自我提升,向安全有结果的人学习是智慧的做法,借助安全法律、法规及安全管理体系的成熟做法可以快速提高安全工作水平;通过安全检查,消除安全工作在基层单位不均衡现象,补充基层单位的木桶短板效应,使每个基层单位及每名从业人员能够步入安全工作的快车道。

七:检查安全运行机制是否接地气。安全检查应关注对安全运行机制是否接地气进行检查与督导,确保安全机制在各层面上能够有效运行,以便营造向上、向善、健康的安全文化;安全运行机制是安全工作的导向与指南,是安全管理者、安全工作者及每名从业人员能够达成安全共识的背后推手,是安全沟通与交流的共同语言,是安全改进的桥梁纽带;安全运行机制能够固化安全文件制度、规章规定的可执行性,能够起到惩戒与激励符合人性的重要作用,安全运行机制必须接地气,必须结合企业阶段性的安全现状,做到惩戒与激励恰到好处,在执行时体现公正、公平及公平的原则,保证惩戒与激励的时效性,不能情绪化惩戒与激励,不能随意性惩戒与激励,不能朝夕令改地惩戒与激励,以便提升每名从业人员对安全工作的关注度及敏感性。

八:检查隐患三违深层次原因剖析。安全检查应关注隐患排查及对“三违”行为的检查与督导,确保各层级安全管理者、安全工作者及每名从业人员都能够推进自主安全管理,若出现问题必须按安全职责进行剖析及落实改进的责任;对“三违”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对“三违”行为进行属地化管理追责,对“三违”行为的责任者直接进行惩戒,防止“三违”行为演变成习惯性的违章行为;各层级安全管理者及安全工作者必须不留情面抓“三违”,每名从业人员必须自觉控制自身的“三违”行为,对他人的“三违”行为必须主动进行制止;各层级安全管理者及安全工作者通过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观察,对标找“三违”、现场查隐患,并举一反三地予以整改,进而实现人的相对本质安全、基础设施及工装设备的相对本质安全及作业活动过程的相对本质安全,用相对本质安全换取零事故的安全工作绩效。

九:检查危险作业许可证落地生根。安全检查必须对危险源的异常状态进行重点检查与督导,有效控制异常状态时的作业过程及作业活动,降低危险源异常状态时的事故率;危险作业必须层级进行安全确认,必须人人进行安全逆向后果模拟判断,必须层层办理作业许可证,现场作业必须严格执行作业许可证,现场作业人员必须熟知会用现场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不能为办证而办证,现场若出现紧急状态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事故的伤害程度降低最低限度;各层级安全管理者及安全工作者必须让危险作业许可证落地生根,现场监护人员及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对安全措施逐条进行安全确认,现场开展五分钟安全活动,将安全提醒、安全互保、安全警示落实到位,切实将安全绝对优先的思维在现场作业活动的每一个过程得以体现,不能敷衍应付、不能简化图省事,事先多想安全、事中控制事故、事后才能安全;同时,各层级安全管理者及安全工作者必须推进检查每次危险作业后的总结评价工作,找出不足及差距实施动态化的持续改进。

安全生产应急演练内容

目的: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将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现场应急救援机构: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分管副总经理、车间主任、工段长、大组长、值班长、公司办、安监部。

现场应急救援小组职责: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进行应急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有效利用各种应急资源,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的应急行动。

事故报告程序:生产现场发生重大事故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抢救,事故岗位人员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报告,向分管负责人汇报,必要时越级向公司总经理报告。

一、生产现场发生重大事故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抢救,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公司应急救援机构,如发生人员伤亡或火警等,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必要时应分别第一时间直接打电话报120急救中心和119报火警救助。

二、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成员立即组织人员展开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力求将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同时注意安排做好保护好事故现场。

三、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成员负责指挥调动公司的一切所需的应急救援排险物资和人员参与抢救救援,确保救援工作在统一指挥下有序地进行。

四、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成员协助公司和上级部门开展事故调查。事故调查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在关人员未受到教育放过。

五、要求事故责任单位对于事故的调查处理报告,必须按公司规定的时间(72小时内)报告公司安监部,不得随意拖延和瞒报,切实防止类似的事故重复发生。

六、公司安监部做好事故原因和事故性质的调查,公司办做好伤员医疗及善后工作处理,事故单位抓紧做好恢复生产工作。

七、根据生产现场的特点,特确定以下为可能引发生产事故的类别:

1、灼伤;

2、高处坠落:包括从行车、架子、卸料平台、屋顶坠落以及从平地坠落地坑等;

3、触电:包括雷击伤害;

5、物体打击:指落物等碰伤伤害;

6、火灾爆炸;

7、中毒、中暑;

8、车辆伤害;

9、坍塌:包括建筑物、堆置物、排山、土石方、深基坑(槽)倒塌等。

八、应急准备中应遵循的原则

1、工作前应制定好防止发生事故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可能发生事故现场应配备的器材;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对策及信息传递。

2、保安部建立群众性义务消防组织,加强业务学习和训练,增强自防自救能力;对应急场所工作人员应进行岗位教育和防火、灭火知识的培训。

3、根据作业场所、储存、运输物品的数量、品种的不同,配备足够数量、种类的应急器材。应急器材要定时检查,做好标识、防止失效,检查要有检查记录。

九、应急响应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1、紧急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现人应立即向有关管理人员报告。

2、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自救队伍,按事先制定的应急方案立即自救;若事态情况严重,难以控制和处理,应立即在自救的同时向专业救援队伍求救,并密切配合救援队伍。

3、疏通事故发生现场道路,设置警戒线,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疏散无关人员到安全地带。

4、在急救过程中,遇到威胁人身安全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

5、必要时可截断电源、可燃气体(液体)的输送,防止事态扩大。

6、设紧急联络员一名(事故生产单位车间主任),负责紧急事物的联络工作,明确联络地址和电话。

十、重大事故报告及报警原则

1、生产现场任何人发现发生重大事故的,必须立即报告现场管理负责人,现场管理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通知公司生产副总经理,并组织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开展现场抢救工作。如发生人员伤亡或火警等,必要时应分别第一时间直接打电话报120急救中心和119报火警救助,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公司总经理及公司总部。

2、公司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公司应急救援力量赶赴事故现场,组织指挥现场抢救工作,同时将事故的概况(包括伤亡人员、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原因等)分别用电话和快报的办法报告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政府有关部门。

十一、救援器材及设备

1、通讯设备: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

2、交通工具:供指挥、联系、救援的用车

3、急救药品及器材:止血带、颈托、担架等救援器材及灭火器等。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内容 安全检查的重点内容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内容¥9.90

月会有¥1.98
季会员免费
已付费?登录刷新

本内容由yiyu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15975.html

(0)
yiyuanyiyua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