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 汇总教育教学基本知识

教育教学知识是关于教育和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知识,它是教师职业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育教学知识包括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估和反思等方面。教师需要了解这些知识,以便更好地教授学生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本文将探讨教育教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对教师职业的影响。

教育教学知识 汇总教育教学基本知识

教育教学知识1

1.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点是:①面向全体学生;②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③让学生主动发展。

2.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的自我完善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实施,广大教师除要具有合格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全面育人的思想素质;②复合的专业知识和智慧;③参与发展和研究的意识能力;

3.简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教育领域来讲,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育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具有道德教化,能力培养,文化传承及创新等多种功能,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教育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个体性,既担任了相应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义务,又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能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和张扬个性的同时,实现其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教育本身需要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教育自身也是具有生长性的,也需要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持教育事业的生命力和活力,保持发展和前进的势头。 

4.请说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实质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5.现阶段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教学知识2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含义:

①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认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②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的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者:狭义的教育者主要是指学校中的教师和其他教育人员。

2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3教育影响: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科书。

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三)教育的起源及其发展阶段

(1)教育的起源:

①神话起源说

②生物起源说:是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把教育的起源归于动物的本能行为)

③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意识的模仿。(美国孟禄)

④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苏联米丁斯基和凯洛夫)

(2)教育的发展阶段

①古代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即学校。我国是历史上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夏代有了学校,殷周有了小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封建社会的教育(四书、五经)

②近代教育

③现代教育:资本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

(四)教育的基本形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形态是教育的主体形态。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从形式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五)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1、中国古代时期

(1)孔子(春秋末期):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

(2)孟子(战国中期):“内发论”代表人物。提出“教亦多术”的原则。

(3)墨子(先秦时代):是中外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

(4)荀子(战国末期):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重视“笃志”“内省”。

(5)董仲舒:是西汉很有影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有名的教育家。

(6)韩愈(唐代):《师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宝贵遗产。

(7)朱熹(南宋):重视家庭教育与小学教育、重视教学与读书方法。

(8)《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文献。

2、西方古代时期

(1)苏格拉底:教学方面最大贡献是首创了“苏格拉底问答法”,又称“产婆术”。这一教育理论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

(2)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里。卢梭曾盛赞《理想国》是“最好的一部教育著作”。

(3)亚里士多德:其教育观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有大量反映。

(4)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一书是古代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

3、国内外近现代时期

(1)夸美纽斯(捷克著名教育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该书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做了阐述,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代表作《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儿童本位思想。

(3)康德(德国哲学家):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

(4)裴斯泰洛齐(瑞士教育家):代表作《林哈德与葛笃德》,教育应做到智育、德育和体育的一体化。

(5)洛克(英国哲学家):教育著作《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和“绅士教育”。绅士教育要把德行教育放在首位。

(6)赫尔巴特(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①《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形成。②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③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④四段教学法: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7)杜威(美国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 ①《民主主义与教育》②新三中心:儿童(学生)、活动、经验。③他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改造。④提出“儿童中心论”,在做中学。学校即社会。

(8)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派: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建立,即称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发展阶段。我国教育家杨贤江写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版)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9)蔡元培(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毛泽东称誉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10)晏阳初(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提出的独具特色的乡村教育思想。

(11)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论核心。①“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②“社会即学校”③“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

(12)陈鹤琴(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教授):是我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创始人之一。提出了“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

教育教学知识3

1.“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本涵义是什么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二是教育本身要现代化,即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要进行改革,更新,充实和发展。

教育要面向世界,有三层涵义,一是了解和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教育经验;二是培养学生具备面向世界所需的素质;三是使我国的教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立手世界教育之林。

教育面向未来,涵义有三:一是教育应与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相适应;二是教育应考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三是探讨教育本身的变革趋势。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教育面向现代化”是基础,核心,出发点。

2.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 

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职业活动的各种心理素质,以自己优秀的心理素质去塑造新一代的心灵,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首先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意识素质,面对自身从事教育实践的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心理活动有所觉知。这主要指教师要具备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创新意识和奉献意识。

其次教师要有教师的职业情感素质。教师崇高的职业情感是推动积极工作的强大力量,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包括热爱教育事业和热爱学生两个方面。

第三,教师要有优良的职业能力素质。能力是顺利完成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教师的职业能力应包括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分配注意的能力,丰富的想象力,优秀的思维力,较强的语言能力和相当强的组织能力。

最后,教师必须具有职业兴趣素质。要做好一项工作,离不开对这项工作的兴趣,如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全身心投入,以苦为乐,创造性地完成任务。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应该有对探索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兴趣,对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兴趣,以及对自己所任学科的兴趣。

3.怎样理解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的心理品质之一。它是指对学生行为表现的敏感性及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机智表现在四个方面:

(1)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要求和愿望,运用循循善诱的方式进行思维教育;同时,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引向正确的道路。

(2)随机应变。根据当时的情况,灵活果断地处理意外事情,及时调节和消除矛盾行为。

(3)对症下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育。

(4)掌握分寸。教育学生时实事求是,说话合度,要求恰当,方式方法适宜。

教育机智是在学习教育理论,总结教育经验,努力参加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取得和发展的。它所依赖的主要心理品质是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的爱护,尊重和公正的态度度,冷静沉着的性格和对学生的深刻了解等。

4.简述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的学科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优化教学能力应在哪些方面努力)。

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能把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运用效能,培养学生的知识延伸能力。

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切合相应的社会,生活及学生实际,容量适中,重点难点能恰当解决。

教育理论基础的掌握:面向学生全体,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流畅。术语准确:详略得当,结构合理。

职业素质:仪表举止得体,扣住中心主题,思辨灵活:应对自如,驾驭能力强。普通话(英语语音,语调)标准;钢笔字及粉笔字工整清楚。

5.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试对两者作简要说明。

各种教学方法总起来说,以它们指导思想的不同,可归并为两大类:启发式和注入式。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方法。

启发式是指教师把学;生作为教学中的学习话动的主体,重视并善于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之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增强学习的意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提示,点拨,使学生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能举一反三,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创造精神。

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考虑学生认识过程的客观规律及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视学生为“容器”,把现在的知识理论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机械地呆读死记,“食而不化”。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区别不在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讲授多少,提问与否,师生各占用时间的长短,而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是否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是否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前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后者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甚至起到了阻碍学生发展的作用。教学必须废除注入式,采用启发式,才能收到切实的效果。

教育教学知识4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2、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

(二)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思路导学:

人力资本理论:1960年12月,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所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这一理论充分注意到人力资本对个人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四)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2、教育对文化的影响和作用:①继承功能②传递功能③选择功能④创新功能

教育教学知识5

1.根据新课程理念,你认为现代中学课堂教学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1)基础性(基础教育的特点;面向全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民主性(师爱生,生敬师,教学相长;师生人格平等;重视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融洽,和谐,人格健全发展)

(3)活动性(学生自主的,能动的活动,主体活动地位;学生有多种活动的时空,能充分体验,交流,表现)

(4)层次性(针对学生认知,心理,社会化程度等差异性,制订目标,过程,评价和发展的层次性)

(5)开放性(打破时空限制,课堂与社会,生活等结合;打破内容限制,体现学科与STSE相结合得思想;多项交流,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6)艺术性,实效性(优化组合各种教学资源,各种关系和谐,共振,动态的过程美;最少的时间,最佳的效果)。

2.一堂好课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一般来说,一堂好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恰当;

(4)课堂组织得当;

(5)师生积极性高;

(6)教学效果显著。

3.为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坚持哪些原则 

既要克服教师为中心,又要避免学生为中心;

既要重视知识学习,又要注意能力培养;

既要重视教法,又要重视学法;

既要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克服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倾向,力求具有生活化,综合化,信息化特点。】

4.简要说明:为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4分)

⑴体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突出素质教育和方法论教育因素;

⑵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注意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情境设计,并做到容量适中,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⑶确定教学基本思路,包括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学习方法指导,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突破方法,当堂巩固性练习及课后作业要求,体现教学全过程的板书设计等。

(对于本题能够基本准确地表述三个方面观点的要求即可给6分)

5.根据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理念,你怎样看待学科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学的线索;

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工具;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教学服务。

教育教学知识6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内涵: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才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教育活动有指导意义。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培养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3、教育目的的意义和功能

(1)意义: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帽是教育活动的归宿点,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2)功能:①定向作用②激励作用③评价作用

4、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②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重要依据③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二)教育目的的不同理论

1、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①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斯宾塞、帕克、马斯洛、罗杰斯、福禄贝尔等)②首开个人本位论先河者——卢梭。

2、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①代表人物(中国古代孔子和国外的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孔德等)。②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

3、教育无目的论:①代表人物(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无目的教育理论。

4、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此观点准确地揭示了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辩证关系及其对教育目的的意义,克服了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片面性。

(三)我国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教育教学知识7

1.有人认为,开发课程资源是课程专家的事情,与一般学校和基层的教师学生没有关系。谈谈你的见解。

根据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等;所有学校和广大师生都应该是课程建设的参与者。为了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应鼓励各地各学校的广大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

2.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哪些原则 

目的性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

综合性原则——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实效性原则——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配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渐进性原则----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应该随着学生的成长,心理的逐渐成熟和知识,阅历,经验的不断增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实践性原则——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仅仅靠研究教材就能够保证吗 请简要分析。

不够。要在钻研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生活和学生认知实际,根据现代教学理念,在生活中备课,在学生中备课。

【或者:备教材,备社会,备学生;或者:贴近社会,贴近社会,贴近学生。】

4.新课标下的学科考试同样要有新的理念。请你就改进考试方式方法提出建议。

建议根据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实现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采取封闭式,开放式,多次考试等方法;

可以通过辩论,课题研究,情境测验,实践操作等方式。

具体的评价与测试形式,主要有口试,笔试和操作实践三种形式。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采用笔试形式,将来逐步过渡到三种形式兼顾。

口试,是学生用口语回答教师提问的考试形式,有抽题口试,演讲比赛,对抗性辩论等。

笔试,是学生以文字回答教师所拟试题的考试形式,相对固定的题型有填空,辨别,选择,简答,辨析,分析与说明,论述等。

操作实践,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试形式,包括专题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自由选题分析社会及现实问题并撰写小论文等,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有条件的还可组织行为测试。包括个人自评,打分,班级交流,互评,教师与班主任商议评定成绩等开放性的评价方式。

要严格控制测试次数,保证测试质量。

5.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国现阶段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教育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请你就创新教育对于中小学教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谈谈你的理解。

为适应实施创新教育的要求,中小学教育应当努力做到:

⑴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即应该把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⑵教师注意组织启发式教学,即致力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并以创新精神去理解和运用知识;

⑶确立学生与老师共同作为教学主体的意识,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之中发现和理解知识;

⑷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坚持能力立意为导向和多向性及过程性的新的评价体系。

教育教学知识8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定义: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1、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

(四)心理学的产生背景:为纪念冯特对心理学的贡献,人们把他于1897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五)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学派:代表(冯特、铁钦纳)

2、机能主义学派:代表(詹姆斯、杜威)

3、行为主义学派:旧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4、格式塔心理学派:代表人物(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5、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荣格、埃里克森)

6、人本主义学派:(马斯洛、罗杰斯)

7、认知心理学派:(奈瑟)

二、认知发展

(一)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①知觉集中倾向②不可逆性③自我中心主义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①思维的具体性②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③去自我中心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

2、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①发展的实质②最近发展区③内化学说

(二)感觉和知觉

1、感觉和知觉概述:①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②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

(三)注意

1、注意的概念: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机体在观察一定事物时的定向活动。

2、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四)记忆

1、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五)思维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借助语言、表象、动作实现的,是人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它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

(六)想象

1、想象:就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教育教学知识9

1.如何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人手,达到提高中小学素质教育质量的目的 

(1)实施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使学生掌握的有效知识量与教学时间的比值达到最大化。教师要做到①提高理性认识;②精心设计教学;③把握教学时机;④避免时间浪费。

(2)实施情感教学。所谓情感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情感教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影响着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地实现。教师应该注意:①以良好情感激发学生;②保持良好的授课心境;③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

(3)实施优化教学。所谓优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选择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力争以较少的时间去获取较大的教学成果。这就要求:①优化教学目标;②优化教学内容;③优化教学结构;④优化教学方法。

2.素质教育对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突出“启发式”。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彻底贯彻“启发式”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的主规能动性,使他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注重研究学法。不仅强调教与学活动的辩证统一,而且要从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原理出发,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把它作为创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完整体系的前提条件。

(3)强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提高学业成绩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对策之一。

(4)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教学方法改革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情意因素,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5)力求实现最优化。①体现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②体现教学方法的整体性和制约性;③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④体现教学方法的发展性和创造性。

3.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请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

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陈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

4.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如何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

5.根据新课程改革关于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的要求,说说你的建议。

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

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

力求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

教育教学知识10

情感与意志

(一)情绪和情感

1、情绪的种类:激情、心情、应激

2、情感的种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

(二)意志

1、冲突与矛盾分析:①双趋冲突②双避冲突③趋避冲突④多重趋避冲突

个性心理

(一)需要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三)兴趣

(四)气质

1、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

2、气质类型:①胆汁质②多血质③黏液质④抑郁质

教育教学知识11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着——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4.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 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着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7.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

  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教育教学知识12

一、人格尊严权与身心健康权

人格尊严权指的是学校、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身心健康权指的是保护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

区别:两者的受伤害程度不同。如果出现老师体罚学生、变相体罚学生等使学生身心受到严重伤害,那就是身心健康权。

【单选题】李老师罚学生抄写单词50遍,侵犯了学生的( )。

【答案】人格尊严权。中公解析:学生的身心并没有受到严重伤害。

二、赫尔巴特的“现代”与“传统”

赫尔巴特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和“传统教育学之父”。

其中,“科学教育学之父”主要是因为赫尔巴特通过《普通教育学》将教育学规范化体系化;“传统教育学之父”主要针对的是赫尔巴特提出的“三中心”是传统教育的三中心;而“现代教育学之父”主要针对的是夸美纽斯而言的,夸美纽斯是教育学之父,赫尔巴特则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了。

教育教学知识13

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教育教学知识14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和阶段性:

顺序性:渐变过程;阶段:不同年龄段的特点、任务不同。

答题技巧:题干中,不同年龄的特点之间,有联系的就是顺序,没有联系的就是阶段。

2.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阶段:不同年龄段;不平衡: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答题技巧:题干中,单纯年龄段即阶段;年龄段+速度即不平衡。

3.不平衡和个别差异

不平衡:个体内部的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的不平衡;个别差异:个体与个体之间。

答题技巧:不平衡:一方面…一方面…;某方面…某方面…;

个别差异:有的人…有的人…。

4.“一刀切”问题

答题技巧:“一刀切”违背了阶段性;“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成人化”违背了阶段性;老师针对全班同学“一刀切”违背了个别差异性。

教育教学知识15

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1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因此,教育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这些知识将使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能力,并为他们提供最有效的教育。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为学生的未来成功做出贡献。

本内容由学无止ji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5395.html

(0)
学无止jin的头像学无止ji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