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备课、讲课和检查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制定的计划和方案,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以下是《小心热水》幼儿园安全教案通用模板,和《小心热水》健康教育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心热水》幼儿园安全教案通用模板 《小心热水》健康教育教学设计10篇](https://wimg.puchedu.cn/uploads/2023/06/image-414.png)
《小心热水》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热水的危害性和安全注意事项。
2.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热水。
3.增强儿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内容:
1.什么是热水?
2.热水的危害性。
3.正确使用热水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让孩子们看一下图片,询问孩子们认为什么东西最热,他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这个东西吗?
2.新知探究:让孩子们给出热水的定义,再询问孩子们热水有什么危害?例如:烫伤、烫伤后留下疤痕等等。老师可以利用演示,让孩子们亲眼见到热水的危害性。
3.活动设计:
①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手摸水龙头,感觉水龙头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区别。
②让孩子们练习洗手,讲解正确使用热水的方法。以双手洗手为例:先打冷水,然后慢慢调节温度,最后加热水。
③让孩子们观看小故事或动画,了解正确使用热水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将所学知识带到家庭中,与家人分享。
4.梳理与巩固:让孩子们再回顾一下热水的危害性和正确使用热水的方法。
5.作业布置:在家中找出哪些地方有热水,家长指导孩子们进行正确使用热水的演练。
教学策略:
1.启发式教学:利用提问引导孩子的思考和探究。
2.游戏教学:通过活动和小故事加强孩子们的认知和记忆。
3.社交化教学:鼓励孩子们将知识带回家中分享,增强家庭的安全意识。
教学评价:
1.观察孩子对热水危害的认知和理解程度。
2.检查孩子正确使用热水的能力。
3.听取孩子在家中演练的情况。
教学资源:
1.教学图片。
2.教学用水龙头。
3.小故事或动画。
教学反思:
1.在使用热水的方法方面,需要跟家长进一步沟通教育。
2.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活动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3.发挥家长的作用,加强校园和家庭的教育互动,促进儿童的安全教育效果。
《小心热水》教案2
教学目标:
1、让小朋友了解和开水、火打交道不小心就有被烫伤或烧伤。
2、让小朋友掌握防治烫伤的办法。
教学重点:让小朋友知道在生活中怎样避免烧伤或烫伤。
教学难点:让小朋友知道烧伤或烫伤后应该怎样做。
教具教师:放大的课文插图,收集的有关烧伤和烫伤的资料。
小朋友:回忆自己或周围人烧伤或烫伤的事例。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自然课里学过,开水的温度是多少?火的温度要比开水的温度高好几倍,和它们接触肯定有危险。那我们能不能不和它们打交道呢?如果非打交道不可的话,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二、学习新课
1、讲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2、师小结:乐乐的想法是好的,但倒开水是很危险的,容易被烫伤。因为小朋龙的身体发育还不成熟,重的东西拿不稳,很可能伤害到自己。请大家谈谈,你有没有被烧伤或烫伤的经历?发生这种事后,给你带来什么痛苦和不便?
3、烧伤也好,烫伤也好,不论严重不严重,都会造成损失和不便,所以要积极预防。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被烫伤、烧伤呢?
4、指名小朋友全班交流。
5、如果你不小心胳膊被烫伤后应该怎样处理呢?
第一步:首先把烫伤部位的衣服用剪刀轻轻剪开。
第二步:然后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受伤部位,减清痛苦。
第三步:不要活动烫伤部位,立刻送往医院进行诊治。
第四步:注意烫伤部位的清洁,防止受到感染。
6、课件出示课后活动乐园,与小朋友一起评一评这样做对不对?
三、师小结:在家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是好的,但一定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太勉强。尤其是倒开水时,最好是放在水池里慢慢地倒,避免溅到身上。当揭锅盖时,应该注意朝着手臂相反的方向,同时脸和身体要尽量离锅远一些。端烫的稀饭或汤时,一定要用厚布隔着。凡是在火上烧的东西,都不要轻易去摸,否则很不安全。
《小心热水》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烫伤对身体的危害。
2、了解简单的预防和自救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收集皮肤烫伤的.各种图片。
2、收集容易造成烫伤的高温设备图片。
活动过程:
1、出示皮肤烫伤的各种图片,了解烫伤对身体的危害。
(1)这些图片上的人怎么啦?他们怎么会这样的?你被烫伤过吗?
(2)教师小结:这些人都是因为自己或别人大意把自己烫伤了,烫伤后有时会留下很难看的疤痕,有时会对自己的生活也带来不利的影响。
2、讨论生活中哪些东西会烫伤我们?
(1)哪些东西会烫伤我们?
(2)这些东西会怎么会把我们烫伤的?怎样做才能避免烫伤?
(3)幼儿园哪些东西可能会烫伤我们?
(4)这些东西会怎么会把我们烫伤的?怎样做才能避免烫伤?
(5)还有哪些东西会烫伤我们?对这些东西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3、讨论一些轻度烫伤的处理方法。
(1)讨论:如果我们不小心烫伤了,怎么办?怎样处理才是最好。
(2)教师小结:烫伤了先用冷水冲一会儿,然后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盖在上面不动,再找大人帮忙上药或去医院。千万不能随意拨弄烫伤的地方。如果烫得很厉害,就不能直接脱掉上面的衣服,不然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小心热水》教案4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容易引起烫伤的物品,远离它们,不让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
2、知道轻度烫伤的简单处理方法。
活动准备:
PPT、相关图片,一杯水
过程:
一、导入
幼儿感受烫烫的感觉策略:
1.出示一杯热开水,请几个幼儿摸下杯子;ppt出示小魔鬼图片。
2.讨论身边哪些东西是烫烫的。
指导语:
1.小朋友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一杯水)
2.这可不是一杯普通的水,这杯水里藏着个秘密,你要是像老师这样伸出食指到杯上碰一碰,你就会发现。谁愿意来试试的。
3.你发现了什么?
《小心热水》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2.能运用生活经验,想出多种让热水变冷的方法。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重点难点:
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能够想出多种让热水变冷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扇子、杯子、冰块、等,数量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
2.温度计、热水杯、抹布每人1份,每人一张记录单、笔。
3.活动前已学会使用水温表看读数,并会记录两位数的数字。
方法手段:
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设想让热水变冷的各种方法。
1.师从热水瓶中倒一杯热水:我有点口渴了,水太烫了!你有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凉吗?
2.根据幼儿的回答画出各种方法的简笔画:你有什么办法?
3.带领幼儿数一数:看看现在一共有多少种方法?
4.师帮助幼儿归纳出现在可行的方法:哪些方法现在就可以用的?
(分析: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活动,把孩子们一下子带进了我们今天所进行的活动中,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当幼儿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时,教师用简笔画记录下每个孩子的’方法,调动了幼儿开动脑筋踊跃发言的欲望,并从中渗透了数学知识,丰富了活动内容。)
二、引导幼儿讨论实验的操作方法。
1.提问:那老师想考考你们了,怎样才能知道用了这些办法后,热水是不是真的变凉了?(用手摸、喝一喝)
2.提问:可以用什么来测量水温?(温度计)
3.师在投影仪上给幼儿观察温度计:温度计上有什么?怎么测呀?
4.提问:怎样就证明水变凉了?
5.教师:要证明水变凉了需要用水温表测量两次,实验前先测一下,用过了一种方法后再测一下。
(分析: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讲述用大家想的方法是否会使水变凉,用怎样的方法可以知道水温的变化等等,问题的层层深入,使幼儿对活动内容越来越感兴趣。并且在此环节中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认识到要证明水变冷了必须用温度计测量两次,突破了活动的重点。)
三、引导幼儿试验使热水变冷的方法。
1.出示记录表:今天老师请你们在这X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试一试。老师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张记录表,想一想,第一次测量的水温记录在哪里?选择的方法画在哪里?实验后再测的水温记录在哪里?
2.要求:现在先请你去选择一种方法,先测一下杯中水的温度,记住一定要等红线停了才能读数,然后记录下来。
3.在幼儿记录好后:现在我们一起开始实验,准备,开始!
4.师巡回观察幼儿的实验,看到使用冰块的基本化了之后,喊“停”。
5.引导幼儿第二次测水温并记录下来。
(分析:记录表的运用,一方面能清楚地看到幼儿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另一方面,这是老师介入幼儿活动的一个好办法,也是观察幼儿使用水温表测量水温变化的情况,从而突破难点,使活动顺利开展。在幼儿做实验时,教师控制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为了幼儿能更好、更准确的完成测量结果。)
四、引导幼儿讲述实验过程、结果,并通过比较得出哪种方法能使水温下降的最快。
《小心热水》教案6
活动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使用水温表,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3.乐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黑板、粉笔、扇子、空碗、冰块等数量能满足幼儿分组活动的需要。
2.水温表、热水杯、抹布每两人一份,幼儿用书中的记录单、笔。
3.活动前已学会使用水温表看读数,并会记录两位数的数字。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设想让热水变冷的各种方法,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法。
1.教师:聪聪刚才在室外锻炼出了一身汗,他跑回来准备喝点水,可是从茶水桶里接出来的热水太烫了,你有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凉吗?
2.教师:你的办法是什么?
3.教师:看看黑板上的记录,现在一共有多少种方法了?这些方法是哪些小朋友想出来的?聪聪要为他们鼓掌,感谢这些小朋友能积极想办法,并把想到办法说给大家听。
4.教师:在这么多方法中,哪些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条件尝试的办法呢?
5.教师:现在可行的办法还剩下几种?
(二)师幼儿讨论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分工。
1.教师:怎样才能知道用了这些办法后,热水是不是真的变凉了?可以用什么来测水温的变化?(用水温表)2.教师:怎样就证明水变凉了?
3.教师出示记录表:记录表上有几个空格?想一想,第一次测量的水温记录在哪里?试过选择的方法后再测的水温记录在哪里?
4.教师:现在你可以去找一个好朋友商量一下了,你们准备选择这里的哪一种办法来试验,先把你们的方法画下来。另外你们还要商量一下,做试验时谁负责测水温,谁负责做记录。
(三)幼儿结伴试验使热水变冷的方法。
1.教师为每一组幼儿倒一杯热水,幼儿按事先的分工一人测水温,一人做记录。教师控制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让幼儿分别测量并记录实验前后的水温。教师巡回幼儿的的实验,指导有困难的幼儿使用水温表及做相应的记录,提醒幼儿用过水温表后要用抹布擦干,小心地放回盒中,避免找碎。
(四)幼儿汇报实验过程、结果,并证实所先方法的`可行性。
1.教师:谁来说说你和同伴是怎么合作进行实验的?
2.教师:你们使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最先测量的水温是多少度?后面几次测得的水温分别是多少度?你们认为这种方法能让热水变凉吗?你们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3.教师:还有其他小朋友也用了他们这种方法吗?你们是怎么做的?你们做的结果和他一样吗?你们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
4.教师:哪些小朋友还用了其他方法?(分别请使用不同方法的幼儿做实验汇报,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和总结)活动延伸:
活动区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幼儿遇到要让热水变冷的情况,教师可帮助幼儿迁移已有的经验解决困难。
《小心热水》教案7
安全是生命的基础,安全是生命的阶梯,每年的冬季都是开水烫伤的高发季节,开水犹如孩子生活中的一枚定时炸弹,在生活中很多事情本不该发生在孩子身上而发生了,这些往往都是一时的疏忽大意导致的。为了孩子安全度过一个愉快的夏日,希望家长让孩子初步了解烫伤对身体的危害以及简单的预防和自救的方法。
活动目标:
1、知道热水的危害;
2、学习烫伤处理知识;
3、知道保护自己
了解烫伤的危害
很多地方都会看到这个标志,这个标志叫当心烫伤
正确的紧急处理烧烫伤
1. 第一时间将孩子的烧烫伤部位放在凉水里冲或者浸泡,冲或浸泡要有足够长的时间,10-20分钟或者是孩子感到疼痛感有明显的减轻。不可以把冰块放在孩子的烧烫伤部位,这可能会让孩子的伤口难以愈合。
2. 如果孩子的烧烫伤部位有衣服,把衣服和受伤部位一起浸泡在凉水里,然后为孩子轻轻的脱下衣服,如果衣服难以脱下,就不要强行脱掉,用剪刀把衣服减掉。
3. 保持创口清洁,比如用干净的无菌纱布覆盖在创面,然后赶紧去医院让医生治疗(拨打电话120),如果家里找不到纱布也可以用干净的床单或毛巾覆盖。
《小心热水》教案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和开水、火打交道不小心就有被烫伤或烧伤。
2、让学生掌握防治烫伤的办法。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在生活中怎样避免烧伤或烫伤。
教学难点:让学生知道烧伤或烫伤后应该怎样做。
教具(课前准备)教师:放大的课文插图,收集的有关烧伤和烫伤的资料。
学生:回忆自己或周围人烧伤或烫伤的事例。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我们在自然课里学过,开水的温度是多少?
火的温度要比开水的温度高好几倍,和它们接触肯定有危险。那我们能不能不和它们打交道呢?如果非打交道不可的话,又该注意些什么呢?
二、学习新课
1、讲故事(讲本课关于乐乐被开水烫伤的故事)。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发言)
2、师小结:乐乐的想法是好的,但倒开水是很危险的,容易被烫伤.因为小朋龙的身体发育还不成熟,重的东西拿不稳,很可能伤害到自己。请大家谈谈,你有没有被烧伤或烫伤的经历?发生这种事后,给你带来什么痛苦和不便?
3、烧伤也好,烫伤也好,不论严重不严重,都会造成损失和不便,所以要积极预防。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被烫伤、烧伤呢?(结合书中的提示小组内讨论)
4、指名学生全班交流。
5、如果你不小心胳膊被烫伤后应该怎样处理呢?(课件出示烫伤后的图片及步骤)第一步: 首先把烫伤部位的衣服用剪刀轻轻剪开.第二步:然后用流动的冷水冲洗受伤部位,减清痛苦.第三步:不要活动烫伤部位,立刻送往医院进行诊治.第四步: 注意烫伤部位的清洁,防止受到感染.6、课件出示课后活动乐园,与学生一起评一评这样做对不对?
三、师小结:在家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是好的,但一定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能太勉强。尤其是倒开水时,最好是放在水池里慢慢地倒,避免溅到身上。当揭锅盖时,应该注意朝着手臂相反的方向,同时脸和身体要尽量离锅远一些。端烫的稀饭或汤时,一定要用厚布隔着。凡是在火上烧的东西,都不要轻易去摸,否则很不安全.板 书
6、倒开水要小心
开水的温度 100度
火的温度 1000度
《小心热水》教案9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来证明水的温度变化。
2、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相关的温度计、量杯、记录纸、笔
2、场地准备:音乐厅(分组活动)
活动过程:
一、幼儿集中讨论
1、教师在桌面上摆放热水,让幼儿猜测:“不动这杯热水,它会怎么样?”请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猜测。
T:不动这杯热水,它会怎么样?(水会变冷)
2、教师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证明水变冷了。
T:你用什么办法知道水变冷了?(用手摸、嘴巴尝、温度计测量)
二、幼儿分组实验
1、教师请小朋友按照自己预想的办法进行分组实验,并且运用多种方法记录实验结果。(温度计两人一组)
T:小朋友的想法都很棒,请你们按照自己的.方法来试一试,并且将自己的结果用多种方法记录下来,温度计小组的小朋友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好吗?
2、幼儿进行实验,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将它记录下来,教师鼓励幼儿大胆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
三、教师小结(集中幼儿)
请幼儿分别说说自己的记录方法及结果,教师重点鼓励一些有创意的幼儿将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使幼儿在经验总结中获取新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与实验的欲望。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热水的秘密”,但是不同的方法又不一样的效果,使幼儿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对于本次活动幼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小心热水》教案10
设计思路:
有一天,有幼儿问:“热水怎么会变成冷水的?”这促使我分析幼儿有关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发现幼儿已在生活中了解了一些“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办法。其实,平平常常的生活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于是,我决定引领幼儿运用各种方法让“热水快点变冷”,关注、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中,我首先通过“一杯热水一直放着不动,结果会怎样”的问题,让幼儿了解热水会自然冷却的常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提出各自的想法,运用不同方法探究其中的小秘密,如借助空气流动,在热水中放进冷的东西,将热水放在一个更冷的环境中,等等,都会使热水冷得快些。
在整个活动中,我除了提供大量材料以外,更多的是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设想大胆尝试,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更多的是关注、引导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不同的方法都能使热水冷得快些”,从而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
目标:
1、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热水快点变冷,探究热水变冷的秘密。
2、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3、敢于在集体中提出问题。
准备:
1、玻璃杯(最好有刻度,可让幼儿感知水量相同),内装颜色水。
2、温度计、毛巾。
3、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等各种材料。
4、幼儿每人一份记录板、笔。
过程:
一、提出主题
1、师:这里有许多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
2、幼儿很自然地想到使用温度计测水温。个别幼儿试测并将水温38摄氏度的结果告诉所有幼儿,大家记录水的温度。
3、师:如果这几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呢?
幼:水温会下降;热水最后会变成冷水。
二、设计方案
1、师:你们能不能想出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2、幼儿在实验报告纸上记录自己设计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
3、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
有幼儿说:“将水放在冰箱中,水温会下降快些!”有幼儿说:“放在风口。”有的提出用扇子扇,有的说用调羹不断搅拌——幼儿共提出16种方案,教师将方案一一记录在黑板上。
三、实验论证
1、幼儿开始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每个幼儿实验的情况,如:是否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材料,是否改变了自己的实验计划,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解决;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玻璃杯中的水温,并将实验过程记录完整。
四、交流讨论
1、出示一杯没有使用过任何降温方法的水,测量其温度为34摄氏度。
2、请幼儿测量样杯中的水温,引导幼儿将自己水杯的水温与之比较,并想办法使热水快点变冷,让水温低于34摄氏度。
3、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有的幼儿将水杯放在一盆冷水中促使其降温,有的幼儿尝试在水杯中放些冰块,有的幼儿在水杯中放入许多鹅卵石,有的幼儿对着水杯吹气——于是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热水快点变冷。
4、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师: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
幼:因为热气出来了,冷气进去了。最后一位幼儿这样总结:在搅拌时,水杯中的热空气会不断的往外跑,使热水快快变冷。
师:为什么同样往水杯中加东西,一杯放冰,一杯放鹅卵石,两杯水温会不同呢?
幼:冰块更冷。
幼:鹅卵石放进去后,它自己变热了,而冰块不会变热,它只会越变越小。
幼:因为水杯中的热传给了鹅卵石,鹅卵石也热了。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放进更冷的物体,能使水温下降得更快。
5、引导幼儿发现新问题: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点的容器中,也快点变冷呢?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或许还会碰到其他各种问题,如:为什么热水放在冷水中或冰箱里,能快点变冷呢?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点的容器中,也会快点变冷呢?(增加了与冷空气接触的面积);冬天,我们对着手呼气,会感到温暖,可同样呼气为什么却能使热水快点变冷呢?为什么许多块冰放在水中,水温会下降到0摄氏度,而等冰融后温度又会上升到5摄氏度呢?
点评:
虽然活动中用到了温度计,但教师又没有将目标落实到知识点上,而是突出“做中学”的精神,让幼儿通过活动需要来了解、使用温度计,与此同时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记录,充分表达自己的实验经验事实。还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提供了多种材料,使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过程、方法,从中获得相关科学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
以上就是《小心热水》幼儿园安全教案通用模板的相关范文了,总之,教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内容由qingf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