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的地道战》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经典故事。地道战作为一种特殊的游击战术,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象征之一。那么,《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要怎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篇1
教学要求
1.地道战是冀中人民创造的一种十分巧妙的对敌斗争方式,通过学习了解地道战,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理解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的特殊地位。
3.为课文分段,归纳段意,并学会分层和写出层意。
4.朗读。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
理解冀中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教学时间 2课时。
板书设计 :
利用地道坚持斗争
地道结构独特
出口隐蔽 能守能攻 顽强的斗志
巧妙防备 水火毒气 无穷的智慧
有线无线 联络方便
粉碎扫荡创造奇迹
作业 设计:
课内:抄写词语、选词填空、按课文内容填空、造句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教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给课文分段。
一、板书课题:冀中地道战
解题:冀,河北省简称;冀中:指冀中平原;地道:在地下挖洞,形成通道。
二、整体入手,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思考:
①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②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各是什么?
2.预习生字、新词。
堡垒: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妨碍:阻碍。
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
迷惑:辨不清,摸不着头脑。
三、读熟课文、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第一段(1~2自然段)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用地道战同敌人斗争。
第二段(3~7自然段)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有效地打击了敌人,体现了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第三段(8自然段)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理解课文,了解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无穷的智慧和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理解冀中地道战的特殊地位。
一、复习引入
提问: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了?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思考写了什么?
时间、地点、事件。
抓重点:斗争方式——地道战。
2.自由读,体会内容。
三、学习第二段(逐自然段学习)
1.自由读全段,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全段意思:
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地道在打击敌人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地道——是人民武装坚强的堡垒。
3.自学4~7自然段。
自学题,在书中找一找哪些地方体现了“地道战,简直是个奇迹”?
①自由读文。
②勾划。
③讨论。
④汇报。
教师摘录要点作总结。
地道:式样100多种,洞内设施较完备。出口隐蔽,虚实结合。洞内“关口”多,防毒,防水,设“有线电”等等。
4.朗读,把地道的奇迹及对人民无穷智慧的感受读出来。
四、学习第三段
1.齐读,说说写了什么?
2.追问:你怎样理解“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3.说一说。
4.读全文,再次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人教第十册《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篇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道战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地道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能够分析地道战在冀中战场上的作用和意义。
4.能够运用地道战的技巧进行实际操作。
二、教学内容
1.地道战的概念和特点。
2.地道战的基本原理。
3.地道战的方法和技巧。
4.冀中战场上的地道战实例分析。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地道战的概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地道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地道战在冀中战场上的作用和意义。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分析冀中战场上的地道战实例,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教室内模拟地道战的实际操作,包括挖掘地道、设置陷阱、搭建掩体等。
5.总结归纳:带领学生总结地道战的技巧和经验,强化他们对地道战的理解和掌握。
6.小结反思:让学生在课堂结束前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反思学习收获和不足之处。
四、教学手段
1.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道战的相关资料和实例。
2.视频:播放地道战的实景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地道战的场景和过程。
3.模拟器材:准备挖掘工具、地道布置器材等实践操作的工具和装备。
五、教学评估
1.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掌握程度,评价其对地道战技巧的掌握程度。
2.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分享内容,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3.练习答题:出一些与地道战相关的练习题目,检验学生对地道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馈
1.教师反馈:及时对学生的表现和回答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加强对地道战的理解。
2.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道战的技巧。
3.教学效果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或讨论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地道战教学的认可度和改进意见。
七、教学延伸
1.历史探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冀中战场上的地道战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地道战实践:组织学生到实地进行地道战操作,加深他们对地道战技巧的理解和掌握。
3.阅读拓展:推荐相关文献书籍,让学生自主学习地道战的更多内容和实践经验。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地道战的概念和技巧,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战场应对能力,提高其对冀中地道战历史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希望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其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
2.学习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这一奇迹记叙下来的;是怎样具体介绍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学法引导】
教师教法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并辅之以电影录像资料完成本课教学。
学生学法
以小组为单位,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阅读基本功,读、思、讲、辩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说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教学步骤】
(一)交流已知,揭示课题
你们看过电影《地道战》,读过与《地道战》有关的资料吗?谁愿意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学生介绍)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十八课冀中的地道战。
板书:冀中的地道战
板书后引导学生理解冀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借助字典理解。
(1)自己独立完成。
(2)个人解决不了的与同桌交流。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2.重点词:堡垒、扫荡、封锁、孑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敌后游击战争。
3.重点句: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l)此句通过让学生回忆电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理解堡垒。
(2)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交流理解敌后游击战争。从而使学生明白,这句话将地道形象地喻为堡垒,突出强调了地道在对敌斗争中所显示的威力。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默读思考:课文讲了有关地道战的哪些内容?
(学生默读后,把自己的理解在书上加以批注,以便全班同学交流讨论。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地道战产生的背景、作用;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地道战的地位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2.说地道战是抗日战争史上惊人的奇迹,那么它奇在哪儿?(围绕奇迹这一中心词深入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这一重点内容。)
(1)介绍地道结构时,重点介绍了哪几个部分?每部分有何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地道奇在哪里?
(自学、讨论后板书:地道、地洞、气孔)
然后再引导学生归纳:从总体结构看,地方隐蔽:街道下面、庄稼地下面;高深适宜:四尺多高,离地面三尺;构造齐全:住人、拴牲口、做厕所、气孔;作用极大:保护群众。
(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你又怎样理解地道之奇?
(小组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口内:活道孑口,死道地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破坏从哪两方面讲的?地道又奇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后归纳:从对付敌人破坏方面的结构看,防火攻土和沙;防毒攻吊板;防水攻跟枯井暗沟相连;从通讯联络方面的结构看:无线电吆喝声,有线电拉铃声。这些都说明了地道的奇。)
小结:(1)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此时你们最想说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联系读过的课外书,看过的电影、电视,谈自己的理解、感想。)
(2)作者把结构十分复杂的地道,介绍得条理分明,井然有序,使我们一目了然,如临其境。你能根据课文介绍画出地道示意图吗?试着画一画。
3.放电影《地道战》片断(光盘,介绍地道的结构及人们怎样通讯联络一段)。
(四)总结、扩展
1.课文按怎样的顺序把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讲明白的?
(先讲地道战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有什么作用;再讲地道的式样特点;然后讲怎样粉碎敌人的火攻、水攻、毒气攻;最后讲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课文抓住了事物的几个方面,有条理地记叙了地道战,今后写作时要学习运用这种方法。
2.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五)布置作业
学了《冀中的地道战》一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篇读后感。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抗日战争中,我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和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进而体会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课文的段落、层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抗日战争中,我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和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进而体会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并介绍时代背景
1.板书课题后提问。
哪位同学来解释“冀中”?在预习中你是怎样理解的。
(经过查字典我知道“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冀中”是河北中部平原。)
当你看到“地道战”三个字时,你想的最多的问题是什么。
(我想的很多,主要是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地道”是什么样的?怎样“战”呢?战的结果又如何呢?)
2.介绍冀中地道战的时代背景。
在抗日战争时期,具体一点说就是1942年到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政策。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狠狠地打击了敌人。
(二)解释词语,理解重点词语。
牢固:坚固、稳定。
防备:做好准备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
毒辣:心肠或手段恶毒残酷。
吆喝:大声地喊叫。
扫荡:用武力或其它手段扫清敌人。本课指日本侵略军对我抗日根据地大举进攻。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口:本课指地道里小得只容得下一个人爬过去的关口。
堡垒:在重要地点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
纺车:手摇或脚踏有轮子的纺纱或纺线的工具。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迷惑: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
不计其数:形容数目极多,无法计算。
无穷无尽:没有穷尽,没有限度。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牢固:坚固、稳固。
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
警戒:军队为防备敌人的侦察和突然袭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
岔道:分岔的道路。
转移:改换位置,从一方移到另一方。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全文共8个自然段,教师组织学生朗读,然后分小组讨论,概括各自然段的内容并板书。
第1自然段:介绍当时的情况。
第2自然段:地道战的产生。
第3自然段:概括介绍地道战的规模和作用。
第4自然段:具体介绍地道里的构造。
第5自然段:介绍地道的出口和通道。
第6自然段:介绍地道怎样防火、防水、防毒。
第7自然段:介绍地道里的通讯联络。
第8自然段:介绍地道战的结果。
2.课文主要内容: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战;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利用地道对付敌人的进攻;地道战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3.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地道是什么样的?怎样“战”的呢?“战”的结果又如何呢?
(四)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五)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找四个同学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看老师演示表现课文内容的投影片。
(二)学习第一段。
这一段交待了地道战产生的时间和背景。哪位同学知道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呢?
(因为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上修筑封锁沟、封锁墙,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在这种情况下,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战”,坚持敌后游击战争。)
说得好。日本侵略军修筑封锁沟、封锁墙,就是要使冀中平原上的人民相互之间不能来往,不能联合起来打击敌人。于是冀中人民就创造了“地道战”,打击敌人。这就是“地道战”产生的原因。
(板书:封锁沟封锁墙地道战)
这一新的斗争方式有什么作用,有什么好处呢?
(第3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地道战”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保护自己;二是能够更好地打击敌人。)
(板书: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在第3自然段中哪句话、哪个词最能总结“地道战”的情况?
(第一句话中的“奇迹”一词。)
“奇迹”是什么意思?
(“奇迹”是想象不到的很不平常的事。)
“地道战”的确是个奇迹。课文又从三个方面给我们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三)学习第二段,
这一段是以任丘的地道为例,介绍了地道的样式和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还可以分为几层,怎样分?
(这一段还可以分为地道的内部和地道的出口两层。)
地道的内部构造分为哪几部分?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默读课文后按顺序回答,老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板书。
(板书:地道内部高、深、天洞、小洞、气孔)
教师一边板书一边重复地道内部构造的特点,并在同学分析的基础上,再次提出问题,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地纺线呢。”说明了什么?
这句话进一步说明地道里既不气闷也不黑暗,非常安全。冀中人民在这里边战斗边生产,充满生活气息。
课文是怎样介绍地道出口的呢?地道出口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默读后回答问题,教师板书重要词语。
(板书:地道出口
口外:荆棘陷坑
口内:坚固的洞迷惑洞
死道:地雷
活道:口)
教师解释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李白诗里的一句话。讲的是一个人把着关口,一万个人也打不进来,形容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夫,古代成年男子的通称。关,关口。莫,不能的意思。
教师结合板书小结这一段。
这一段对地道的构造及特点介绍得比较清楚,使我们学习中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只是一百多种地道中的一种。地道的特点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既可以保存自己,又能够打击敌人。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道战”的确是——
学生齐答:奇迹。
(四)学习第三段。
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敌人同样说明这是“奇迹”。冀中人民是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段。
(敌人想方设法破坏,冀中人民发挥聪明才智,想出许多妙计来防备。)
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板书。
(板书:破坏防备)
(用“土”和“沙”灭火;吊板用来挡住毒气;利用枯井暗沟防备水攻。任凭敌人想出什么毒计,冀中人民也有妙计来对抗。另外,因为地道都是通着的,还可以转移到别的村子去。)
(板书:火攻毒攻水攻土沙吊板枯井暗沟)
教师用箭头将上下板书连接起来并小结,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理解这些内容。
冀中人民还有更先进的方法保护自己,打击敌人,因为他们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发明了“无线电”“有线电”。我可要提醒同学们,这可不是现在的“手机”“呼机”,它是什么呢?请一位同学读一遍下面这段话大家就会清楚了。
学生读收,教师板书。
(板书:无线电——吆喝有线电——拉铃)
组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在书上及电影、电视节目中获得的知识,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讨论:
“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的含义。
教师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第一课时后指导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泥巴等材料做一个任丘的地道模型,也可以鼓励学生画一张冀中地道示意图。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中感受冀中人民的智慧和抗敌妙计,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最后使学生明白这句话是对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种种妙计的总结,同时赞扬了冀中人民对敌人斗争的智慧和才能,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五)学习第四段。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教师提出问题。
地道战在抗日战争史上有怎样的地位呢?
(不但坚持了生产,还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尾?
(总结性的结尾,写清了地道战的结果和作用。)
请同学把开头段和结尾段连起来朗读,让学生体会前后互应的作用。教师板书。
(板书:
为了粉碎“扫荡”——“扫荡”被粉碎了
简直是个“奇迹”——留下惊人的“奇迹”
(六)总结板书,进一步理解课文。
课文从“奇迹”一词开始,到“奇迹”一词结束。全篇课文通过对地道的构造、特点和冀中人民利用地道巧妙地打击敌人,以及地道在战斗中所起的作用几个方面的描写,具体阐明了地道战是个惊人的“奇迹”。从而说明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人民战争具有巨大的威力。
(七)请同学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八)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地道的结构特点和地道战的历史地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
2、读后讨论。
(1)地道的式样和特点是在第几自然段讲的?这段话讲了几层意思,每层说了什么?
(2)地道的出口是怎样的,有几种情况?“孑口”有什么作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想方设法”是什么意思?
冀中人民是怎样对付敌人的进攻的?
(4)人们在地道里怎样进行通讯联系?
“无线电”和“有线电”为什么加引号?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3、总结段意。
(这段主要讲地道战的特点。)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句读第三段。
2、这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了什么?第二句讲了什么?
3、这段话主要意思是什么?
四、自由朗读全文。
五、练习背诵第四自然段。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根据课文第二段的内容,画一张地道示意图。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篇6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侵、略”等 8 个生字,会写“侵、略”等 10 个字,会写“侵略、修筑”等 14 个词语。
2、 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理解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能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理解地道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2、 教学难点
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智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默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战争的紧张氛围。
2、 提问学生: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为了抵抗侵略者想出了很多巧妙的办法,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3、 引出课题《冀中的地道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向老师、同学请教。
2、 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侵、略、陷、拐”等字的读音和写法。
3、 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冀中的地道战”写了哪些内容?
4、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地道战的背景、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地道战的作用、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 学习地道战的背景
指名朗读第 1-2 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
引导学生从“敌人想出了许多毒辣的法子”“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等语句中体会地道战产生的原因。
让学生说说对“扫荡”一词的理解,感受敌人的凶残。
2、 学习地道的式样和特点
默读第 3-7 自然段,画出描写地道式样和特点的语句。
组织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课文内容,绘制简单的地道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地道的结构。
引导学生归纳地道的特点:隐蔽、坚固、功能齐全。
指导学生朗读相关语句,感受地道的神奇。
3、 学习地道战的作用
自由朗读第 8 自然段,思考:地道战在打击敌人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结合课文中的具体事例,如“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冀中人民创造了地道战这种斗争方式,粉碎了敌人的‘扫荡’”等,让学生体会地道战的巨大威力。
4、 学习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地位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引导学生理解“惊人的奇迹”一词的含义,感受地道战的伟大意义。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 让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自己对冀中人民的印象。
2、 教师总结:在抗日战争中,冀中人民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创造了地道战这一独特的斗争方式,有力地打击了敌人,保卫了自己的家园。他们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五)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其他故事,如《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等,与同学交流分享。
2、 鼓励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如《地道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本课的生字词。
2、 仿照课文的写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事物。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朗读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冀中人民的智慧和顽强斗志。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个别学生的关注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并从中体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4、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冀中地道的结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描写古代战争的《赤壁之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描写的是现代人民战争——《冀中的地道战》。(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冀中”指什么?(河北地区中部,冀,河北简称。)你对“地道战”有哪些了解?(启发学生从看过的电影或书中谈谈自己对地道战的了解。)
二、教师简介背景知识。
三、提出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思考问题: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冀中地道的?
(2)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冀中地道的式样和特点的?
(3)从课文中描写地道的式样和特点中,选择给你印象最深的一两点,谈谈你对“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感受。
3、同桌或小组交流讨论。
课文先讲了地道产生的时间、原因及作用;接着讲了地道的式样和特点:式样多,地道的位置和高度,地道里的大洞及通气孔,地道的出口,地道的通讯联系等。学生交流时,可引导他们画出相关语句,认真读读,体会体会。
4、结合课文内容,画一画地道的示意图。
(丑)个人画。
(2)选择画得好的在班上展示。
5、引导体会“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这句话的意思。
6、结合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篇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冀中地道战的历史背景和地道结构特点。
2.理解地道战在抗日战争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让他们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归纳段落大意。
4.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2 学习第二段:
教师指名朗读第二段,并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地道的式样和特点是什么?
∙地道是如何防御敌人的攻击的?
∙地道在战争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回答上述问题,并进一步理解地道战的历史背景和特点。教师可以通过PPT等多媒体工具,展示地道战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学习: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每个小组可以选取一个地道战的历史背景或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大意。教师巡视课堂,对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解答。
4 朗读和背诵:
教师指名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并让学生尝试背诵。在背诵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
5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道战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篇9
一、教学背景
本教案适用于初中二年级历史课程《中国现代史》第三单元,第八课时《冀中的地道战》的教学。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了解日本进攻中国后,冀中地区游击战争的特点和具体实施过程。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冀中地区的地理和军事形势;
•理解游击战争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了解冀中地区地道战的形式和实施过程;
•了解冀中地区地道战的战略价值;
能力目标
•能够归纳总结事实和数据,理解战争的本质和特点;
•能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阅读、分析和理解历史材料,提高历史写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提高学生对战争的认识,培养和平思想和道德体系。
三、教学重点
•了解冀中地区地道战的形式和实施过程;
•理解冀中地区的地理和军事形势;
•掌握游击战争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四、教学难点
•揭示地道战的实施对中国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对战争的本质和特点的深入思考。
五、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借助地图、图片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和军事形势;
•辅以文献、影视资料等真实性材料,增强学生的情感参与和认知体验。
六、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
教师将地图呈现给学生,简单介绍冀中地区的地理和军事形势。引入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勾勒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和主题。
2. 学习环节
•了解地道战的实施过程和特点。教师通过短片、文章等材料让学生了解地道战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内容。让学生能够掌握地道战的组织规模、编制和作战方式,理解地道战的战略价值;
•认识游击战争。教师通过案例、图片等引导学生了解游击战争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方法,增强学生的认知。让学生知道:游击战争是一种特殊的战争形式,其组织方式、作战方式以及组织者和指挥员也存在多样性。同时,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冀中地区地道战作为一种的特殊游击战争的战术意义和战略价值。
3. 总结环节
教师采取小组合作讨论、同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回答一下问题:
•冀中地区的地道战在反侵略战争中有何意义?
•游击战争主要有哪些方式和分类方法?
•游击战争对于反侵略战争有何影响?
4. 课后拓展
通过阅读与查资料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其他地区地道战的实施过程和结果,并写一篇文章探讨地道战的现代价值和应用。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开展一些相关活动,比如:班级大战争游戏、探寻“地道工程”等。
七、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作业情况,评价其在理论认知和实现应用方面的表现。对于学生的思想表达和历史写作能力也可以加以评价。
《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篇10
教学目标:
1、练习概括本文中心思想。
2、了解记叙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交流地道示意图?!
二、概括中心。
1、冀中人民怎样利用地道打击敌人的?
2、举例说“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3、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表达了什么中心?
(这篇课文通过讲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以及地道的结构特点,表现了冀中人民在对敌斗争中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三、了解记叙方法。
1、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将中心表达出来的?
2、讨论。
3、小结:学习课文有条理地记叙。
四、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识记字形。
“厕”“虚”半包围。
2、默记本课生字,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3、指名读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
4、用“如果……就……”“不但……还……”造句。
(指导结合句式了解词语用法。)
五、作业:
预习《赤壁之战》。
本内容由jiewei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91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