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乘法口诀评课稿是指对教师教授6的乘法口诀的课堂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的文稿。评课稿通常包括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评价。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6的乘法口诀评课稿简短,欢迎大家阅读!
6的乘法口诀评课稿简短1
6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后学习的又一个新内容,它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乘法口诀教学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张老师把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经验,通过独立探索,总结6的乘法口诀。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 张 老师这节课的几点靓丽之处。
一、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张 老师先课件出现学生感兴趣的青蛙粘贴画,通过“有多少粘贴画”的情境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接着利用这一情景引导学生先去估计“有多少粘贴画”,再出现已经学过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随 后张 老师几个问题环环相扣,激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究。提问:要求6排、7排、8排、9排分别有多少张粘贴画,应该怎样列式?结果又会是多少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探究。探究时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学生有的用连加的方法得出六六三十六的口诀,有的用计算的方法:5×6=30 ,30+6=36,也有的用画图的方法,还有的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总之方法很多,学生的思维非常的丰富。接着又让学生根据刚才亲身经历的学习过程,借助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自主编写6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个性和 依据已有经验学习新知的能力。这堂课的设计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
二、 练习的设计生动有趣,学生在“练习”中得到了能力的提高。
张 老师对书上的“想想做做”进行了有效合理的整改,把单纯的枯燥的练习做成活动的课件,充满了情趣。学生在练习中,不但巩固了知识,而且提升了思维。比如:第3题、数蜜蜂的脚:( )只蜜蜂( )条腿,答案不唯一。数一数各有几个小正方形。又如购书:六元一本,如果要买15本,你知道要多少钱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计算?等。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锻炼。此外,她还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教学不仅应关注学生获得怎样的结果,更应关注他们是否经历了自主探索的过程。 从张 老师的整个教学来看,她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中学”,让他们都获得最大的发展。
6的乘法口诀评课稿简短2
6的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乘法口诀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吴老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1-5乘法口诀基础知识的潜移作用,引导学生完成对6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把学习的空间还给了学生,真正的实现了将“静态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动态的探究式学习”。
我认为,本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吴老师以算式的形式出示,让学生读出口诀,强化记忆,然后再说出口诀计算出得数,这样设计把口诀与计算结合一起,增强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
2、注重学生自主探索,深化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获取新知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吴老师首先教学生说出六的乘法口诀,然后带领学生验证口诀的正确性。让学生产生探索意识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接着利用课件展示出:1个豌豆荚有6颗豆子,2个豌豆荚有12颗豆子,3个豌豆荚有18个豆子……一直到6个豆荚36颗豆子,让学生独立思考分别列出乘法算式。再根据学过的口诀熟悉6的乘法口诀,为学生提供好探究的空间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并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依据已有经验学习新知的能力。
3、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数学发展。
口诀最终是帮助学生进行计算的工具,既然如此,让学生准确的记忆口诀是十分必要的。怎样让学生快速准确的记忆口诀呢?吴老师没有让学生机械的记忆口诀,先让学生齐声读,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口诀的特点,下面的一句口诀得数比上面得数大6,口诀中小数在前,大数在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记住口诀,然后再通过习题促进记忆口诀。这样既帮助学生轻松记忆了6的口诀,也在提示中渗透了记忆知识的重要学习方法。
4、在练习中关注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本课中,教师善于学则合适的时机进行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数豌豆时,通过 1个豌豆荚6颗豆子是1个6,2个豌豆荚12颗豆子是2个6,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练习看算式说口诀时,问:为什么口诀的前半句是二六?2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二六表示几个几?让学生完整的描述自己的思路,潜移默化的交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吴老师的这节课思路清晰,数学语言简练,很具有感染力,老师上得轻松,学生学得专注。但是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开成开始在复习时只是简单的背诵了一遍2到5的乘法口诀,没有起到为新课服务的目的。如果能在复习时用几个问题简单的回顾2到5的乘法口诀的特点或编制过程,从加法转化到乘法的方法,能为新课自主编制6的乘法口诀打好知识基础。
6的乘法口诀评课稿简短3
6的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乘法口诀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章英、崔世梅等老师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已有的2——5乘法口诀基础知识的迁移作用,引导学生完成对6的乘法口诀的探究、编制,把学习的空间还给了学生,真正实现将“静态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动态的探究式学习”。
我认为,本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始,数花瓣游戏来到课堂中,孩子们在玩中学,亲身感受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是如此的简单。实现了数学新课标所说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过程。
在编制完口诀的练习中采用是走入生活,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是有用的,学习是有价值的。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学习2、3、4、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因此,本课教师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制口诀。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观察、尝试、交流”等自主探索的过程。将教学从关注学习的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三、关注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本课中,教师善于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数花瓣时,通过1朵花6个花瓣是1个6,2朵花是2个6等,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在编制口诀后,引导学生观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发现的规律。练习看算式说口诀时,问:为什么口诀的前半句是二六?潜移默化的交给学生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
四、教师教态自然大方,讲解清晰,引导到位,始终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到教学中,感染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6的乘法口诀评课稿简短4
本学期我们研究课题是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对于一二年级的数学课堂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学习的习惯差等等问题都是制约学生计算能力的因素,我认为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应该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和发掘的。低年级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的方法、引导的步骤等方面逐步引导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方法。下面我就对老师《6的乘法口诀》一课谈谈我的感想和收获。
一、生动趣味的教材,首先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究欲望。开课时段有关数青蛙展示,不光吸引了学生的眼球更让学生复习回顾了前期的口诀知识。同时也为下面新知探讨6的乘法口诀埋下伏笔做好准备。
二、探究问题的不断引入为学生思考学习提供了有效保障。环环紧扣的问题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探索着6的乘法口诀知识,其中教师的引导也是学生顺利学习的有力保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关注和适当的帮助才会收到效果。
三、注重知识的拓展训练,使知识学习更加全面。当课堂中的重点难点被解决后,教师通过多样性的具有拓展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还有了拓展和提升,真正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拓展他们的思维。
四、注重对乘法口诀知识算理的推导和记忆。教师利用点子图让学生不断的说几个6是多少的方法让学生研究出了有关6的乘法口诀,学生亲自经历了建立乘法口诀的过程因此会更加印象深刻。乘法口诀对于学生日常计算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所有教师加强了学生乘法口诀知识的记忆。这些思路和方法都是在为学生计算能力提供支持的。
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上我们也看见了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同时我们也看见教师有备而来的引导轻松同时学生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的很轻松。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所需要借鉴和学习的。同时乘法口诀知识的普及和利用也需要我们老师加强训练,为学生计算能力提供有效支持。
通过撰写6的乘法口诀评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效。
本内容由zhenzhe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12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