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律动教案 音乐教案推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律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律动教案 音乐教案推荐

大班律动教案1

  活动目标:

  1、学跳双圈集体舞,能初步跟着音乐合拍地动作。

  2、探索熊走路、熊跳舞等简单动作。

  3、体验交换舞伴及与舞伴共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熊跳舞的录音带、有跳圆圈舞的经验、红、黄腕花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T: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一起来听一听。(1遍)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你觉得这段音乐表现的是哪个动物?

  2、师讲述故事

  二、探索动作,完整练习

  1、探索熊走路、熊跳舞的动作

  T:谁会学小熊胆走路的样子?(个别—集体)

  T:两只小熊高兴地跳起了舞,谁来学学看,这个动作是两个人合作完成的?(个别—集体)

  2、听口令练习动作

  T:小熊小熊走走走,小熊小熊面对面。

  3、听钢琴伴奏表演(A+B)

  师带幼儿跳一遍,提问:什么时候要面对面?

  再次表演一遍。

  三、学跳双圈舞

  1、站圆,听钢琴音乐跳两遍

  请带红花的小朋友到中间面向圆心,向后转。

  请带黄花的小朋友找一个离你最近的红花朋友面对面站好。

  请红花、黄花面向圆站好。

  提问:两个朋友一起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交换舞伴

  伸出带腕花的手指现在的朋友,顺着腕花的方向指下一个朋友。

  里圈的朋友不动,外圈的朋友小跑步找到下一个朋友。

  听钢琴音乐练习两遍。

  3、集体舞的发展

  听录音机里的音乐表演两遍。

  交换里外圈,表演两遍。

  四、结束:

  T:今天我们学会了跳双圈舞,你和舞伴跳舞时开心吗?如是跳舞时眼睛你看着好朋友,你会感到更高兴。下次我们再来跳更多的集体舞蹈。

大班律动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活动感受音乐的强弱。

  2、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感受歌曲的乐趣,培养幼儿尝试打击歌曲的强弱节奏。

  教学难点:

  能够使幼儿准确的演奏歌曲中的强弱拍。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律动,幼儿已经认识身体各个部位的名称

  鼓励语:淅沥沥,哗啦啦,小朋友表现顶呱呱。

  物质准备:录音机,大雨和小雨图两幅,各种乐器。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律动导入

  小朋友们让我们放松一下自己的身体,做个律动吧!

  小朋友们春天来了,外面天气真好,小草发芽了,大树妈妈也开始变绿了。前几天老师去旅行给春天拍了照片,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师拍的照片吧!(出示图片)

  教师:图片美不美啊?那小朋友们在图片里都看到了什么呢?小朋友知不知道花草树木都需要什么才能长大呀?(水)水从哪里来?(天上)是啊,看,外面现在就在下雨。小朋友们知不知道大雨是什么声音?(声音大)小雨是什么声音?(声音小)

  总结:恩,这些花草树木都需要雨水才能长大。大雨的声音是哗啦啦的,小雨的声音是淅沥沥的。现在老师为大雨的小雨配上音乐。

  二、基本部分

  (一)、听歌曲感受大雨和小雨的强弱力度。

  下面我们请王老师放音乐。(播放音乐)

  (二)、试唱歌曲

  1、提问:这首歌唱到大雨声音怎么样?(声音很响很大)小雨的声音怎么样?(声音很轻很小)

  2、导语:小朋友们回答的真好,那想不想学这首儿歌吗?现在我们先请王老师先唱一遍,再带小朋友们唱。

  3、教师:小朋友们学会了吗?我们现在跟上音乐一起唱。

  (三)、自由选择动作、乐器来表示歌曲中的大雨和小雨的强弱变化。

  小朋友们唱的真好听,我们来鼓励一下自己吧!

  1、导语:现在啊,小朋友们要用相应的动作把大雨和小雨表现出来。老师先来做一个示范,老师用拍手表示大雨,用拍腿表示小雨。(因为拍手的声音大拍腿的声音小)现在哪位小朋友告诉老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大雨和小雨的?(个别幼儿回答)

  2、教师:现在我们跟上音乐来表示一下吧!(播放音乐演奏)

  3、导语:小朋友们唱的可真好听,我们的乐器宝宝都等不及要和大家一起唱了,小朋友们看这里有许多的乐器宝宝,我们要用哪种乐器宝宝表示大雨,哪种乐器宝宝表示小雨呢?为什么?(让幼儿摇一摇,再选择乐器。演奏1遍,交换乐器,演奏中注意突出强弱)

  要求:当唱到“哗啦啦”时,拿大雨乐器的小朋友演奏;当唱到“淅沥沥”时,拿小雨乐器的小朋友演奏。

  (四)、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今天小朋友们认识了大雨和小雨的乐器宝宝,还学会唱“大雨和小雨”的歌曲,今天回家后把这首儿歌交给邻居的小朋友们好不好啊?(下课上厕所洗手)

  附儿歌:

  《大雨和小雨》

  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哗啦啦,淅沥沥,大雨小雨快快下。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哗啦啦,淅沥沥,大雨小雨快快下。

大班律动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感受熟悉节奏鲜明音乐的基础上,学做律动。

  2、在律动游戏中,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匈牙利舞曲第五号音乐磁带

  2、卓别林《裁者》理发视频

  活动过程:

  一、感受并熟悉律动的音乐。

  1、感受并熟悉音乐的性质。

  这首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欢快,开心)

  2、再次欣赏音乐,掌握音乐的节奏。听到这个音乐,你们想做什么?(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随意做简单的动作。)

  二、情景引入,让幼儿初步感受动作与音乐的匹配。

  1、欣赏卓别林№发师》视频

  (1)带着问题欣赏:

  a、短片里的人在干什么?

  b、音乐节奏慢时他做了什么动作?

  c、音乐节奏快时他做了什么动作?

  (2)欣赏互动后小结。

  2、让幼儿初步感受动作与音乐的匹配

  让孩子在韵律修面,洗头发、梳头发,剪头发的复练习中,对乐曲的感受(乐曲前部分自由豁达,配上缓慢动作。连续16分音符乐曲配上欢快的动作)

  三、学习律动《小小按摩师》

  1、欣赏教师完整的律动表演。

  2、幼儿学习律动,告诉幼儿律动的名称。

  让幼儿在学习律动的过程中,感受完整的律动旋律,为接下来的创编做好铺垫。

  3、创编律动引导幼儿探索各种按摩动作,创编动作并与音乐相匹配。启发幼儿讨论,按摩还有哪种动作,将创编的动作配上音乐。

  4、完整的律动表演。

  完整把幼儿创编的动作配上音乐表演。

  四、在游戏中体验表演的乐趣

  1、幼儿两两合作按摩。

  2、请观摩教师和幼儿一同进行按摩,共同分享表演带来的乐趣。

大班律动教案4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旋律,体验乐曲幽默和轻快的特点。

  2、初步会根据B段音乐,想象用形象的动作来表现”逗狗”情境。

  3、知道狗和人类的亲密关系,体验扮演角色、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欣赏狗和人类和谐相处的图片。

  2、物质准备:图谱、指挥棒一根、音乐《口哨与小狗》

  活动过程:

  (一)提出倾听要求,直接引入。

  指导语:我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请小朋友听一听,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声音?

  提问:音乐里有什么声音?

  (二)结合图谱及游戏形式,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旋律。

  1、在边听边展示图谱中,完整欣赏音乐。

  指导语:《口哨与小狗》说的是小主人洋洋,喜欢边吹口哨,边和小狗散步,散步的时候他会和小狗玩好多有趣的游戏,玩累了,一起回家的故事。故事就藏在音乐中,我们再听一听。

  提问:第一幅图讲的是?那第三幅呢?

  2、重点欣赏B段音乐,在倾听与猜想中,尝试表现”逗狗”的游戏情节。

  (1)猜想:洋洋怎样逗小狗呢?

  (2)幼儿分别以小主人、小狗角色参与”逗狗”游戏,表现B段音乐。

  (三)以两两合作形式,开展合作性游戏”口哨和小狗”,体会音乐幽默和轻快的特点。

  指导语:有的想当小狗、有的想当主人,这样吧,两两合作,找一个伙伴商量。

大班律动教案5

 一、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结构的基础上,探索用乐器表现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2、知道使用图画可以帮助自己掌握并表现音乐

  3、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杂技表演》(抛接球、转呼啦圈、顶酒杯)。

  2、《巡逻兵进行曲》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3、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投影仪、教棒。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教师用教棒指投影仪”抛接球”,引导幼儿探索乐曲A段节奏型。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你们看杂技表演,第一个节目叫”抛接球”,我来唱乐曲,你们来为图上的杂技演员拍手。待幼儿拍完后问:你们拍了几下?有什么依据?

  教师指投影图”转呼啦圈”,引导幼儿探索B段的节奏型。

  师:接下来请欣赏第二个节目”转呼啦圈”,请大家继续为演员拍手伴奏。

  教师指投影图”顶酒杯”,引导幼儿探索C段的节奏型。

  师:现在这个演员在表演”顶酒杯”的节目。在刚才的两个节目中,我们看到7个球拍了7下,看到3个呼啦圈拍了3下,那这幅图应该怎么拍?3个酒杯拍几下、3朵小花呢?酒杯和小花拍得一样快还是有的快有的慢呢,为什么?(3个酒杯和3朵小花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距离短的节奏快,距离长的节奏慢。)

  2、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乐曲A、B、C段音乐。

  师:我这里有一段音乐,表现的就是今天看的杂技表演的事情,请你们听听有几个演员在转呼啦圈?几个演员在顶酒杯?为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三种杂技可以分别用什么身体动作表示,并随音乐演奏。

  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各个节目的身体动作并集体练习。

  师:抛接球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做一做呢?转呼啦圈、顶酒杯又可以怎么做呢?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身体动作。

  师:我们跟着音乐将刚才创编的动作连起来做一做。

  4、教师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并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师:今天小乐器也想表演节目,你们看表演”抛接球”时可以用什么乐器伴奏呢?转呼啦圈、顶酒杯呢?

  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师:现在请大家拿好乐器,我当指挥,请大家看好指挥、挺好音乐节奏进行演奏。

  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大班律动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初步听懂故事,感受故事的幽默与诙谐,理解“僻、富裕、勤劳、懒惰”的词义。

  2.知道农作物的果实长在不同的部位。

  重点难点

  听懂故事,理解“僻、富裕、勤劳、懒惰”的词义。

  知道农作物的果实长在不同的部位。

  教学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幼儿对“僻、富裕、勤劳、懒惰”几组词的词义有所理解。

  材料准备

  《小朋友的书秋天多美好》;磁带及录音机。

  引导策略

  一、播放故事《熊和兔子的故事》,了解故事概内容。

  1.幼儿完整听一遍故事。

  2.提问:这个故事是讲谁的故事?熊是一只怎样的熊?兔子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

  二、结合《小朋友的书秋天多美好》第1-3页“熊和兔子的故事”,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理解兔子一家向熊借地耕种的原因及熊的第一次选择。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至“熊,就这样,说定了”。

  提问:为什么小兔一家要向熊借地耕种?(学词“僻”)熊是个怎样的人?(学词“懒惰”)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熊的生活状况和兔子这个人呢?(学词“富裕”,知道“富裕”与“僻”是义词;学词“勤劳”,知道“勤劳”与“懒惰”是义词)兔子想到什么方法度过僻的生活?熊第一次选择农作物哪个部位?

  2.幼儿看《小朋友的书秋天多美好》第1页,教师提问:熊怎么了?为什么?(助幼儿理解上面收获了什么,下面收获了什么,哪部分更有食用价值)第二次熊要选择农作物的哪个部位?你觉得他会得到上面呢?

  3.幼儿看《小朋友的书秋天多美好》第2页,教师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次兔子种植了什么?(助幼儿理解这里的农作物哪部分更有食用价值)你猜第三次熊会选什么呢?这次会如愿以偿吗?为什么?

  4.幼儿看《小朋友的书秋天多美好》第3页,教师提问:你看懂画面了吗?结果怎样?

  5.理解自己劳动收获幸福的道理。教师讲述故事最后部分,提问:熊变得怎样了?它和兔子一家最后的生活是怎样的?(学词“幸福”)

  三、师幼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1.熊一共选择了三次,第一次选择了什么?第二次选择了什么?第三次选择了什么?

  2.第一次选择熊拿到收成了吗?为什么?你还知道哪些食物的果实是长在地下面的?

  3.第二次选择熊拿到收成了吗?为什么?你还知道哪些食物的果实是长在地上面的?

  4.第三次选择熊又怎样了?为什么?

  四、完整欣赏故事。

  提问:你喜欢熊还是兔子,为什么?听了故事,你还有什么想法?

大班律动教案7

 活动目标:

  1、倾听AB段进行曲,融入情境,扮演小蚂蚁做划船、青苔走路、躲避蜘蛛以及传送粮食等动作。

  2、通过传递游戏以及创编青苔走路和躲蜘蛛的动作发展幼儿节奏感以及艺术表现力。

  3、在寻找粮食、营救小蜜蜂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团结努力,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活动重点:

  倾听音乐旋律,能融入情境,扮演小蚂蚁青苔走路、躲避蜘蛛、划船以及传送粮食等动作。

  活动难点:

  通过传递游戏以及创编青苔走路和躲蜘蛛的动作发展幼儿节奏感以及艺术表现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截好的音乐、纸板做的房子、石头、草地,小蜜蜂装饰等。

  经验准备:

  幼儿玩过传递游戏,并且会排成一队走路。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小蚂蚁找粮食过冬。

  教师情境导入:冬天快到了,蚂蚁们需要储存过冬的粮食了,小蚂蚁们,你们愿意跟着蚂蚁班长一起去找粮食吗?

  二、感知并学习小蚂蚁青苔走路、躲避蜘蛛、划船以及传送粮食等动作。

  1、教师第一遍跟随音乐做律动。

  提问:在找粮食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

  师幼共同跟节奏做划船、青苔走路、躲避蜘蛛、传递粮食等动作。

  2、教师第二遍做律动,幼儿跟随教师做。

  师:我先做了什么动作?

  3、师幼练习传送一个、两个粮食。

  师:你们会传粮食吗?我们一起试一试把。

  4、师幼进行第三遍律动练习传送多个粮食。

  5、教师请小朋友做蚂蚁班长运粮食,师幼第四遍律动。

  师:这次谁愿意来当小班长为我们搬运粮食呀?

  6、师幼站起来进行第五遍律动,并反思评价。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你们有什么解决的好办法呢?

  三、幼儿进行律动游戏活动:小蚂蚁运粮食

  1、创编青苔上滑,站不稳的动作。

  提问:我刚才走在青苔上做什么动作的?你可以做一个和我不一样的动作吗?

  2、游戏:蚂蚁班搬运粮食。

  (1)教师带领幼儿找寻粮食。

  师:小蚂蚁们的本领都学到了,我们准备出发找粮食咯,你们猜猜粮食藏在哪里呢?

  师:有没有呢?班长带队,小蚂蚁们一个跟着一个排好队,一起去看看吧。

  (2)幼儿带队找寻粮食,教师退位,不做动作,只语音提示。

  (3)幼儿带队找寻粮食,教师完全退位。

  3、教师小结:哇!我们找到这么多粮食,看来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团结在一起就能获得成功哦。

  四、情境游戏:救助小蜜蜂。

  1、配班老师扮演小蜜蜂求救。

  2、幼儿创编救小蜜蜂的动作,幼儿进行律动活动。

  3、教师出示小蜜蜂带给大家的蜂蜜面包。

  五、教师总结,带队回班。

  师:我们蚂蚁班的小蚂蚁们团结努力不仅找到了许多粮食,还救了小蜜蜂,得到了好吃的蜂蜜蛋糕,团队的力量大不大?那么我们以后遇到困难,也要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哦,我们回班一起品尝好吃的蛋糕吧。

大班律动教案8

 动作建议:

  第一段:

  第1-2小节:三位小朋友手背后跟音乐做开心的摇头动作

  第3-4小节:三位小朋友手拉手围成小圆圈

  第5-8小节:三位小朋友两手交叉,两位小朋友右手在上,一位小朋友左手在上,两两拉在一起、听音乐做开心的摇头动作

  第二段:

  第1-6小节:最上面一层两位拉手的小朋友去套另一个没有拉手的小朋友,从头套进脚套出;

  第二层,第三层依次套出

  第7—8节:三位好朋友两手交叉拉手跟音乐做开心的摇头动作

  第三段:

  第1-6小节:第一层到第三层依次从头套进,最终三位好朋友抱在一起。

  第7-8小节:三位好朋友抱在一起做开心的摇头动作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旋律,能根据歌词、节奏边唱边做动作。

  2.掌握三人套圈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并能三人结伴进行游戏。

  3.尝试有条理的解决问题:

  (1)掌握三人交叉握手的方法;

  (2)分层次套圈。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套人真有趣》歌曲mp3、难点示意图、手腕花18个(要求戴在右手上)

  2.经验准备:会跳马兰花舞蹈

  活动过程:

  1、“马兰花”游戏入场,引导孩子跟着老师边唱边跳进场,游戏最后看谁的反应速度最快找到自己的同伴组成小花,调动游戏气氛

  2、谈话导入,稳定孩子情绪,引出合作游戏师:孩子们,你们平时都玩过什么游戏呀?(回忆玩过的游戏,对游戏进行提升,让孩子觉得玩游戏可以有很多好处,增加做游戏的兴趣)3、听音乐欣赏游戏,初步感知游戏

  (l)第一次欣赏,激起孩子的探索欲望

  (2)第二次欣赏,让孩子跟深入的观察总结

  4、发现游戏成功的秘密,跟音乐做游戏

  (l)师:其实这个游戏想要成功需要几个小秘密,谁发现了?(通过刚才的尝试说一说他们发现的细节)

  秘密一:两手是交叉的

  秘密二:三个好朋友怎么拉手

  秘密三:怎么套

  (2)尝试跟音乐做游戏

  师:跟着老师边唱边玩吧(老师清唱,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操作,两遍)

  师:我发现你们特别聪明,学的特别快,但是有一个小小的问题,我们今天玩的是音乐游戏,要跟着音乐节奏和歌词玩游戏,歌词里唱到小狗的时候去套小狗,没有唱到套小狗的时候能不能套小狗?(提出刚才游戏中的问题,引导孩子逮守游戏规则,听音乐做游戏)

  师:让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再来玩一次吧(大部分孩子熟练后跟音乐游戏)

  5、增加游戏难度,学会完整的音乐游戏

  (1)学习从头套进从脚套出

  (2)学习第三段游戏

  师:其实这个游戏还有好听的第三段,该怎么玩呢?刚才我们是从头套进从脚套出,第三段我们能不能在从头套进去呢?我请一组小朋友来试一试请幼儿做示范)

  师:你们学会了吗?请你们和好朋友一起来试一试吧(边唱边玩)

  师:让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一起来玩吧(跟音乐)

  6、反思评价,延伸游戏

  (l)反思游戏过程,解除疑问

  师:这个游戏太好玩了,谁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解除疑惑)

  (2)游戏延伸

  师:现在我们把歌词中的小鹿小狗小猪换成你好朋友的名字和老师一起边唱边玩吧

  (1.可以相互交换伙伴再次进行游戏。2.最后和客人老师一起游戏,自然结束。)

大班律动教案9

 活动目标:

  1、会用肢体语言创编擦镜子的相应动作。

  2、学习两人配合表演镜面擦镜子的动作。

  3、能根据音乐节奏与同伴合作创编律动。

  活动准备:

  1、幼儿有观察家人擦镜子的经验。

  2、律动音乐、墙面大镜子、每人一块小抹布。

  活动过程:

  一、谈话:擦镜子

  1、提问:你们看过或亲自擦过镜子吗?

  你们都是怎么擦镜子的?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对于擦镜子的经验,并用相应动作加以模仿,请其他幼儿跟随模仿他的动作。

  二、幼儿亲自尝试、感受擦镜子

  1、教师提出问题请幼儿在擦镜子时观察。

  师:你在擦镜子的时候都用了哪些好看的动作?

  在你擦镜子的时候,镜子里的你在做什么?

  2、请幼儿自己到镜子前用抹布尝试擦镜子。

  3、幼儿讲述擦镜子的动作,并展示自己的动作,请其他幼儿模仿他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

  4、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发现镜中影像与自己动作的关系。

  师:镜子里的你和镜子外的你在动作上有什么特点?

  三、欣赏音乐,请幼儿根据音乐来创编擦镜子的相应动作

  1、请幼儿完整地倾听音乐,说一说自己听完音乐后的感受。

  2、教师播放A乐段,引导幼儿来创编擦镜子的不同动作,教师观察幼儿的不同动作,及时对幼儿的有创意的动作给予回应。

  3、教师播放B乐段,引导幼儿来创编洗抹布的不同动作。

  4、教师播放A'乐段,请幼儿来创编表现自己劳动后喜悦心情的动作。

  5、幼儿完整的跟随音乐来表现自己擦镜子的不同动作,教师在不同乐段用语言来提示幼儿动作表现的内容。

  四、教师引导幼儿合作表演擦镜子的动作

  1、教师与配班老师跟音乐共同示范擦镜子的动作。

  2、提问:你们发现我和张老师的动作有什么特点了吗?

  引导幼儿发现两位老师动作的方向、节奏等都是相同的。

  3、请幼儿集体来模仿老师的动作,做老师镜子中的影像。

  4、请幼儿两人一组尝试合作模仿擦镜子的动作。

  教师将幼儿分为镜子外的人与镜子中的影像两组,提示幼儿:镜子里面的影像要迅速跟随镜子外面擦镜子人的动作。

  5、交换角色表演。

  五、幼儿邀请客人老师与自己共同来表演擦镜子的律动

大班律动教案10

  1、初步学会韵律《滑稽的脚先生》,能随音乐基本掌握向圈内走、退回原位、在圈上走等队形变化。

  2、探索用脚的不同部位做走路的动作。

活动目标:

  3、体验和表现“脚先生”走路时的滑稽和幽默,在与同伴协调表演中享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四幅图(踮脚走、脚跟走、左右踏步走、两脚并拢跳)

  2、歌曲《滑稽的脚先生》(歌曲《玩具进行曲》改编)

  活动过程:

  一、引出“脚先生”,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练习各种走路的动作。

  1、引导幼儿探索用脚的不同部位做走路的动作,教师根据幼儿自主探索的动作出示相应的动作图片。

  2、让幼儿寻找空间自由练习每个不同的走路动作。(老师哼唱旋律或放录音)

  三、根据歌曲内容表现不同走路的动作。

  1、看、听教师边指图边演唱歌曲《滑稽的脚先生》,了解脚先生走路的动作顺序。

  2、在座位上合拍地做动作。

  3、随音乐练习,基本掌握向圈内走、退回原位、在圈上走等队形变化。

  (1)站成圆形,边听老师讲故事边用动作表现故事内容:

  滑稽的脚先生来到花园里,看见腊梅花儿美丽极了,于是踮着脚走进花园去看花(踮着脚向圈内走);

  然后,他又在远处看花(翘着脚尖,用脚跟后退走);

  接着,他又围着花园边走边看花(一二一二踏步走);

  最后看着美丽的腊梅花儿开心地跳起来(转身面向圆心两脚并拢跳)。

  (2)随老师慢速演唱练习动作。

  (3)随音乐准确地变换队形,并合拍做动作。

  四、结束活动

  听音乐边做动作边走出活动室。

  附:歌曲《滑稽的脚先生》

  1=F

  (56543432|671—|)

  1515|12315—|

  先用脚尖踮着走,

  56543432|123—|

  再用脚跟翘着走,

  1515|12315—|

  一二一二踏步走,

  56543432|671—||

  两脚并拢还能跳跳跳。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有关于大班律动教案的内容,希望以上分享能对各位有所帮助,教案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谢谢大家关注本网站,祝大家生活愉快。

本内容由yaxi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16419.html

(0)
yaxinyaxi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