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护肤基础知识对于保持健康、容光焕发的皮肤和预防各种皮肤问题至关重要,了解护肤的基础知识能够对皮肤的健康做出明智的决定,让皮肤更加容光焕发,体现整体健康和活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皮肤专业基础知识大全,常见的皮肤疾病与预防措施的特点的相关内容,拉至文末查看完整资源的领取方式可下载!
资源展示如下

文章目录
皮肤专业基础知识大全
皮肤学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皮肤的结构: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由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有棘层和基底层组成。真皮层主要由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组成,皮下组织则包含大量的脂肪组织。
2. 皮肤的生理功能:皮肤具有保护、调节体温、感觉、分泌和排泄等多种生理功能。例如,皮肤可以防止外界有害因素的侵入,保持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平衡,同时还能够通过排汗来调节体温。
3. 皮肤疾病:皮肤疾病种类繁多,包括各种炎症、感染、肿瘤等。了解和识别各种皮肤疾病的特征和表现,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4. 皮肤护理:正确的皮肤护理对于保持皮肤的健康状态非常重要。这包括保持皮肤清洁、保湿、防晒等。适当的皮肤护理可以预防皮肤干燥、皱纹、色斑等问题。
5. 皮肤治疗:对于各种皮肤疾病,治疗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光疗、激光治疗等。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以上是皮肤学基础知识的一些主要内容,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查阅医学书籍。
皮肤的屏障功能有哪些
1、预防水分流失(经表皮水分流失 – TEWL)
皮肤屏障有效防止体内水分过多流失,保持水分并防止干燥。脂质基质起到防水密封的作用,而角质细胞则有助于屏障的持水能力。
2、防止外部刺激和过敏原
皮肤屏障保护身体免受过敏原、污染物和刺激性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的侵害,这些物质可能引发炎症和过敏反应。脂质基质充当物理屏障,而角质细胞含有抵御病原体的抗菌肽。
3、皮肤微生物组的调节
皮肤屏障在维持皮肤微生物组(驻留在皮肤表面的微生物群落)的微妙平衡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它可以防止过度生长h 有害细菌,同时允许有益微生物繁殖。
4、维护皮肤完整性
皮肤屏障有助于皮肤的整体完整性,防止开裂、干燥和有害物质的渗透。它有助于保持皮肤的弹性和柔软度。
5、防御紫外线辐射
皮肤屏障可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防止有害的紫外线辐射,紫外线辐射可能导致晒伤、过早衰老和皮肤癌。然而,为了充分防晒,使用防晒霜是必不可少的。
皮肤对人体的作用和功能是什么
皮肤具有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吸收,分泌与排泄、呼吸、新陈代谢七大生理功能。
保护功能——能缓冲外来刺激的伤害,也能防紫外外线侵入皮肤内部 保护功能皮肤覆盖在人体表面,表皮各层细胞紧密连接。真皮中含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使皮肤既坚韧又柔软,具有一定的抗拉性和弹性。当受外力摩擦或牵拉后,仍能保持完整,并在外力去除后恢复原状。皮下组织疏松,含有大量脂肪细胞,有软垫作用。可缓冲外力的撞击,保护内部组织不受损伤;皮肤可以 阻绝电流,皮肤的角质层是不良导体,对电流有一定的绝缘能力,可以防止一定量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皮肤的角质层和黑色素须粒能反射和吸收部分紫外线,阻止其射人体内伤害内部组织。皮脂腺能分泌皮脂,汗腺分泌汗液,两者混合,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乳化皮肤膜,可以滋润角质层。防止皮肤干裂,阻止体内水分被蒸发和体外水分的透入;角质层细胞的主要成分为质蛋白,对弱酸、弱碱的腐蚀有一定抵抗力。汗液在一定程度上可冲淡化学物的碱度,保护皮肤;皮肤表面的皮脂膜呈弱酸性,能阻止皮肤表面的细菌。真菌侵入,并有抑菌、杀菌作用。
感觉功能——皮肤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可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如触觉、痛觉、压力觉、热觉,冷觉等。
调节功能——体温皮下脂肪、毛细血管均具有保温作用,能维持一定的体温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体表血流量增多,皮肤散热增加,使体温不致过高。当气温较低时,皮肤毛细血管网部分关闭,部分血流由动脉不经体表,直接由动静脉吻合支进入静脉中,使体表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保持体温;当气温高时,人体大量出汗,汗液蒸发过程中可带走身体的部分热量,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分泌与排泄—— 皮肤的汗腺可分泌汗液。 皮脂腺可分泌皮脂。皮脂在皮肤表面与汗液混合,形成乳化皮脂膜,滋润保护皮肤及毛发;皮肤通过出汗排泄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如尿酸、尿素等。
呼吸功能——皮肤本身会产生微细的呼吸皮肤并不是绝对严密无通透性的,它能够有选择地吸收外界的营养物质。皮肤直接从外界吸收营养的途径有三条:营养物渗透过角质层细胞膜,进入角质细胞内;大分子及水溶性物质有少量可通过毛孔。汗孔而被吸收;少量营养物通过表面细胞间隙渗透进入真皮。
吸收功能——皮肤能从外界吸收各种物质,如水分及保养品的渗透、吸收。
新陈代谢功能——皮肤细胞有分裂繁殖,更新代谢的能力。皮肤的新陈代谢功能在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之间最为活跃,在此期间保证良好的睡眠对养颜大有好处。
皮肤作为人体的一部分,还参与全身的代谢活动。皮肤中有大量的水分和脂肪,它们不仅使皮肤丰满润泽,还为整个肌体活动提供能量,可以补充血液中的水分储存人体多余的水。皮肤是糖的储库,能调节血糖的浓度,以保持血糖的正常。
皮肤专业的由来和发展历史
经中华医学会批准,作为该组织的第62个成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与美容学会于1990年11月14日正式宣告成立,这是一件值得庆贺和令人高兴的喜事,也是包括广大皮肤病学工整理在内的全国数以万计医学美学与医学美容学工整理多年来共同努力的硕果,它标志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大地出现,遍布广大城乡的“美容热”已得到社会的认可。
一、奠基性的几次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要求有健康的身躯,而且希望仪表端庄,容貌美丽。过去认为不影响健康的一些小毛病(例如颜面部色素斑、色痣、疤痕、鞍鼻、脸下垂等)如今纷纷要求给予治疗,并要求达到美的效果。不仅年青人有此要求,中老年人也并不例外。应运而生的“医学美容”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比较迅速地得到发展,为顺应历史潮流,198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湖南分会皮肤科学会主任委员郭定九等人,首先倡议召开皮肤美容学术研讨会,得到全国各地支持。1986年7月23日至27日全国第一届皮肤美容学术研讨会在湖南衡山召开,出席会议的来自20个省、市、自治区的250余名代表,会议收到论文200多篇。我国皮肤科学界老前辈刘辅仁教授专程到会指导。同年10月6日至8日,全国皮肤外科学术会议由第二军医大学王高松教授主持于上海举行。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学会主任委员、著名皮肤病专家李洪迥教授寄了贺信,周鼎跃、朱仲刚、石光海等老专家到会指导,使与会的134位代表受到极大鼓舞。会议期间讨论和筹建了皮肤外科技术协作组。这
次学术会议后来被定名为全国第二届皮肤美容学术研讨会。1986年间,上述两个会议不约而同先后举行,既巧合又连贯,也是适时宜的,对“美容热”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国内具有开创性意义,无疑为我国医学美容事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之功。
应全国各地美容工整理的要求,1987年8月和1988年11月,分别在河北承德市、广西桂林市,召开了三、四届全国皮肤美容学术研讨会。与过去比较,这两届研讨会有一些特点:一是其规模逐次扩大,代表更为广泛。与会代表由300余名增至439名,来自27个省市、自治区,台湾省及香港地区亦有代表参加。他们当中有皮肤、整形、五官、内科、中医、药学、化工以及激光电子仪器等学科工整理。多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已超越了“皮肤美容”范畴;二是会议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高。表现为题材广泛、门类较全,许多是跨学科的研究,不少论文具有较高水平;三是初步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服务方向,并强调要注意技术推广和人材培养。四是自第三届研讨会开始,把建立全国性学术组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为之作出不懈的努力。1987年12月以王高松、王成义等为主要发起人,并得到著名整形外科专家宋儒耀教授大力支持,向中华医学会呈报成立“中华医学会皮肤美容学会”的报告。由于成立一个跨度较大的新学会的必要性一时还不易为人们所理解,有的甚至认为医生搞美容是“不务正业”。虽然几经周折,大家都在困难面前并未气馁。
1988年11月,在桂林举行的第四届全国皮肤美容学术研讨会,把这些活动推向高潮。会上正式成立以王高松为首的“中华皮肤美容学会筹委会”,以广泛团结同道,发展我国医学美容事业。筹委会于1989年6月在上海商议,决定将申报成立的“中华皮肤美容学会”更名为“中华医学美容学会”,并派张其亮、袁兆庄、王成义、杨希惠等赴中华医学会汇报,使主管部门领导对情况有进一步了解。在此前后(即1989年4月),以彭庆星、丁蕙孙、邱琳枝、辛时林、赵永耀、孙少宣为代表的一批医学美学专家60余人联名向中华医学会申报成立“中华医学美学与整容学会”。两支队伍的共同努力,进一步争取了中华医学会领导的重视,经中华医学会反复研究,并得到包括中华皮肤科学会在内的相关学会的大力支持,终于获准成立“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包括许多皮肤科医务人员在内的全国广大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工整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愿望终成现实,把这一新兴学科的发展推向坦途,为中国医学美容事业的崛起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在中华医学美学与美容学会第一届的委员中,属皮肤美容方面的学者有10名,他们是:名誉主任委员王高松、主任委员张其亮、委员袁兆庄(常委)、李树莱(常委)、于淞、卫连坤、王诗琪、李习舜、郑人范、同时还有白义杰、林泽、王成义、董方立、杨希惠、文海泉、张凤翔、曾昭明、王玉山、熊先明、金祖余、王尚兰、高日红等皮肤科学界的同仁,在该学会皮肤美容学组和工作组中担任主要工作,为推动学会工作,提高医学美容学术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皮肤美容学科发展现状
从前面所述情况可以看出,皮肤美容学科及事业的发展是与本世纪80年代首次由中国学者提出,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迅速发展,逐步形成的一门颇具特色的新兴学科──医学美学与医学美容学紧密相联。医学美学(Medical Aesthetics)是一门遵循医学与美学原则,运用医学手段来维护、修复和再塑人体美,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美感和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科学。它既具有医学人文学科性质,又具有医学技术学科性质。医学美容学(Medical Cosmetology),也有称之为美容医学(Aesthetic Medicine)者。它是医学美学总体结构中的应用分支之一,是一门以人体形式美理论为指导,通过医学手段与美学手段的结合来维护、修复和再塑人体的外在美,以增进人的生命活力美感为目的,由多种临床学科与非临床学科相互交织而成,并以应用为特征的医学新学科。
常见的皮肤疾病与预防措施
1、痤疮(Acne)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时期,但也可能发生影响痤疮。痤疮的特征是痤疮、黑头、白头、丘疹、脓疱和囊肿。痤疮的发生与多种相关相关,包括遗传、激素变化、细菌感染和皮肤油脂主要相关。
预防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和的洗面奶洗脸两次,并定期去角质。
避免使用油腻或堵塞毛孔的化妆品。
保持手部清洁,避免用手触摸皮肤。
健康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少吃油炸食品和高糖食物。
减轻压力:压力会引起痤疮的症状。
2、湿疹(Eczema)
湿疹是一种慢性皮肤病,特征是皮肤干燥、发红、皮肤瘙痒、起皮和开裂。湿疹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有关。湿疹的类型包括异位性湿疹、特应性湿疹、接触性湿疹和干燥性湿疹。
预防措施:
保持皮肤干燥:每天使用保湿霜或乳液涂抹皮肤。
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如肥皂、醒神剂、香水和化学物质。
控制湿度和湿度: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湿度适中。
穿着舒适的衣服:避免穿羊毛或合成纤维等刺激性服装。
减轻压力:压力会患湿疹的症状。
3、银屑病(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皮肤病,特征是皮肤出现红色、独特的斑块,上面覆盖有一层银白色鳞片。银屑病的发生与遗传和免疫系统功能有关。损伤有关。银屑病的类型包括另外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和关节炎型银屑病。
预防措施:
避免触发因素:某些因素会导致银屑病的症状,例如感染、压力、酒精和某些药物。
保持皮肤干燥:每天使用保湿霜或乳液涂抹皮肤。
使用局部治疗药物:如类固醇、维生素D类似物和钙调磷酸酶相当。
进行光疗或系统性治疗:对于严重或难治性银屑病,可能需要光疗或系统性治疗。
4、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
脂溢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头皮、皮肤、基底和基底。脂溢性皮炎的特征是皮肤发红、发黄、油腻、有鳞屑。脂性皮炎的发生与皮脂腺必需野生、马拉色菌感染和遗传因子有关。
预防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每天使用温和的洗发水和洗面奶洗脸和头皮。
使用抗真菌药物:局部或口腔抗真菌药物可以帮助控制马拉色菌感染。
避免使用油腻或堵塞毛孔的化妆品。
健康饮食:多吃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少吃油炸食品和高糖食物。
5、皮肤癌(皮肤癌)
皮肤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癌症之一,主要由紫外线(UV)辐射引起。皮肤癌的类型包括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黑色素瘤。皮肤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预防措施:
限制强烈伤害:避免在阳光下暴晒,并使用防晒霜、遮阳帽和遮阳伞。
定期检查皮肤:每月检查皮肤是否有新的或变化的生长。
及早发现和治疗:如果您发现任何可疑的皮肤损伤,请立即就医。
本内容由jiewei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31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