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力。它是由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力,这些物体相对于彼此的运动或者试图运动会受到阻力。摩擦力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包括机械、物理、化学等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摩擦力知识点。
![摩擦力知识点 摩擦力的基本概念知识大全](https://wimg.puchedu.cn/uploads/2023/06/image-238.png)
摩擦力知识点1
两个相互接触并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Ff或f)。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固体表面之间的摩擦力的原因有两个:固体表面原子、分子之间相互的吸引力(化学键重组的能量需求,胶力)和它们之间的表面粗糙所造成的互相之间卡住的阻力。
特征特性
摩擦力与相互摩擦的物体有关,因此物理学中对摩擦力所做出的描述不一般化,也不像对其它的力那么精确。没有摩擦力的话鞋带无法系紧,螺丝钉和钉子无法固定物体。
摩擦力内最大的区分是静摩擦力与其它摩擦力之间的区别。有人认为静摩擦力实际上不应该算作摩擦力。其它的摩擦力都与耗散有关:它使得相互摩擦的物体的相对速度降低,并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固体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分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滚压摩擦和转动摩擦。在工程技术中人们使用润滑油来降低摩擦。假如相互摩擦的两个表面被一层液体隔离,那么它们之间可以产生液体摩擦,假如液体的隔离不彻底的话,那么也可能产生混合摩擦。气垫导轨是利用气体摩擦来工作的。润滑油和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都是利用“用液体或气体(即流体)摩擦来代替固体摩擦”来工作的。
假如润滑油、液体或气体沿一个固体表面流动,其流速会受摩擦力的影响而降低。固体表面的构造对这个摩擦力的影响比较小,最主要的是流体的横截面面积。其原因是不仅在流体与固体的交面有摩擦力,流体内部不同的层之间也有内部摩擦,流体离固体表面的距离不同,其流速也不同。
一个相对于一个流体运动的物体受到阻力。这个阻力与它的运动方向相反。在层流的情况下这个阻力与它的速度成比例,在紊流中这个阻力与它的速度的平方成比例。有时一个物体同时受到阻力和摩擦力,比如一辆汽车在运动时既受到空气的阻力也受到其轮胎的滚动摩擦。(摩擦力有时能使物体运动,与阻力不同。)
摩擦力知识点2
一、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判定
人教社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材中,对滑动摩擦力作如下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从概念上分析,首先产生摩擦力的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必须接触。其二,这两个物体之间必须相对滑动,即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参照物)要有位置的变化。其三,摩擦力的作用是施力物体作用在受力物体上阻碍受力物体做相对运动(相对于施力物体)。因此,我们在分析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时,依据上面三点,可以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分析:一是确定滑动摩擦力的受力物体,二是确定滑动摩擦力的施力物体,并将其作为参照物(假定不动),三是判定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的运动方向,四是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此受力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这样就可以准确的判定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了。
例1.将一木块A放在木板B上,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拉着木块A向右运动,分析此时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图一。
按照以上四步分析:①受力物体──木块A。②施力物体──木板B(参照物)。③受力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木块A水平向右运动。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与实际运动的木块A运动方向相反)。
例2.将一木块A放在木板B上,并将木块A用轻绳固定在左侧的墙上,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拉力拉着木板B向右运动,分析此时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图二。
分析过程如下:①受力物体──木块A。②施力物体──木板B(参照物)。③受力物体相对运动方向──木块A水平向左运动。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与实际运动的木板B运动方向相同)。
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定
什么是静摩擦力?当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对静止,但是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个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静摩擦力。不难看出,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仅在是否相对运动上有区别。静摩擦力的产生,虽然两个物体之间没有相对滑动,但是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我们在分析静摩擦力的方向时,可以将这个运动的趋势想象成相对滑动的方向,按照上面分析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四个步骤,同样可以准确地分析出静摩擦力的方向。举例说明:
1.分析传送带上的物体在传送带突然加速时受到静摩擦力的方向。
例3.如图三所示,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运行,在其上方有一物件A,物件A与传送带之间始终无相对滑动,当传送带突然加速向右运行时,判断物件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根据上面的四个步骤分析如下:
①受力物体──物件A。②施力物体──传送带(参照物)。③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水平向左(传送带突然加速,物件A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以传送带为参照物,物件A有向左运动的趋势。)④静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2.分析传送带上的物体在传送带突然减速时受到静摩擦力的方向。
例4.如图四所示,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运行,在其上方有一物件A,物件A与传送带之间始终无相对滑动,当传送带突然减速运行时,分析物件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根据上面的四个步骤分析如下:
①受力物体──物件A。②施力物体──传送带(参照物)。③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水平向右(传送带突然减速,物件A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速度运动,以传送带为参照物,物件A有向右运动的趋势。)④静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综上所述,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切不能根据生活经验主观臆断,而应该紧紧围绕摩擦力的概念进行分析,才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
摩擦力知识点3
摩擦力与相互摩擦的物体有关,因此物理学中对摩擦力所做出的描述不一般化,也不像对其它的力那么精确。没有摩擦力的话鞋带无法系紧,螺丝钉和钉子无法固定物体。摩擦力内最大的区分是静摩擦力与其它摩擦力之间的区别。
有人认为静摩擦力实际上不应该算作摩擦力。其它的摩擦力都与耗散有关:它使得相互摩擦的物体的相对速度降低,并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固体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分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滚压摩擦和转动摩擦。在工程技术中人们使用润滑油来降低摩擦。假如相互摩擦的两个表面被一层液体隔离,那么它们之间可以产生液体摩擦,假如液体的隔离不彻底的话,那么也可能产生混合摩擦。气垫导轨是利用气体摩擦来工作的。润滑油和气垫导轨的工作原理都是利用“用液体或气体(即流体)摩擦来代替固体摩擦”来工作的。
假如润滑油、液体或气体沿一个固体表面流动,其流速会受摩擦力的影响而降低。固体表面的构造对这个摩擦力的影响比较小,最主要的是流体的横截面面积。其原因是不仅在流体与固体的交面有摩擦力,流体内部不同的层之间也有内部摩擦,流体离固体表面的距离不同,其流速也不同。一个相对于一个流体运动的物体受到阻力。
这个阻力与它的运动方向相反。在层流的情况下这个阻力与它的速度成比例,在紊流中这个阻力与它的速度的平方成比例。有时一个物体同时受到阻力和摩擦力,比如一辆汽车在运动时既受到空气的阻力也受到其轮胎的滚动摩擦。
摩擦力知识点4
条件
①物体间相互接触并挤压;
②物体接触面粗糙;
③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利用与防止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1)增大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增大压力;
(3)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等。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式
(1)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2)使接触面分离;
(3)减小压力;
(4)减小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等。
在工程技术中人们往往通过施加润滑油的方法来减少摩擦,研究这个问题的科学称为摩擦学,它是机械制造的一个分支科学。
摩擦力知识点5
滑动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发生滑动时,接触面间产生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大小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物体接触面越粗糙,产生的滑动摩擦力就越大。例如用黑板擦擦黑板时两者产生的滑动摩擦力。
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的实验:实验时为什么要用弹簧秤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因为弹簧秤测出的是拉力大小而不是摩擦力大小。当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木块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就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拉力大小应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所以测出了拉力大小也就是测出了摩擦力大小。大量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滑动摩擦力是阻碍相互接触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不一定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它也可能是使物体运动的动力,要清楚阻碍“相对运动”是以相互接触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的。“物体运动”可能是以其它物体作参照物的。如:生活中,传送带把货物从低处送到高处,就是靠传送带对货物斜向上的摩擦力实现的。
研究实际问题时,为了简化往往采用“理想化”的做法,如某物体放在另一物体的光滑的表面上,这“光滑”就意味着两个物体如果发生相对运动时,它们之间没有摩擦。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并且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当物体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无关。
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及速度大小无关。
公式:f=μ×Fn(Fn:正压力,不一定等于施力物体的重力 μ:动摩擦因数,是数值,无单位)。
摩擦力知识点6
静摩擦力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而又相对静止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如只具有相对滑动趋势,而又未发生相对滑动,则它们接触面之间出现的阻碍发生相对滑动的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将要发生而尚未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一个物体相对它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当静摩擦力增大到最大静摩擦时,物体就会运动起来。大小:静摩擦力根据外力而变化,但有一个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滚动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由于两物体在接触部分受压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对滚动的阻碍作用,叫做滚动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是物体滚动时,接触面一直在变化着,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它实质上是静摩擦力。接触面软,形状变化愈大,则滚动摩擦力就愈大。一般情况下,物体之间的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在交通运输以及机械制造工业上广泛应用滚动轴承,就是为了减少摩擦力。例如,火车的主动轮的摩擦力是推动火车前进的动力。而被动轮所受之静摩擦则是阻碍火车前进的滚动摩擦力。
摩擦力知识点7
内部摩擦
内部摩擦是物质内部的原子或分子相互运动所造成的能量损失。由于外部力作用所造成的不同部位的粒子的加速度的不同可以造成(比如液体)内部的相对运动。内部摩擦的大小与物质的粘性有关。不像固体表面的摩擦那样含糊,内部摩擦可以通过统计力学的方式相当精确地计算出来。在力学中一般人们在计算时尽量省略摩擦所造成的损失,在流体力学中内部摩擦是理论中的一个内在部分,它可以由奈维尔-史托克斯方程式来计算。
流变学是研究复杂的流体(比如悬浮液或高分子化合物)的学科。在这些液体中的内部摩擦非常复杂,线性的奈维尔-史托克斯方程式不能用来描写它了。
凹凸啮合说
是从15世纪至18世纪,科学家们提出的一种关于摩擦力本质的理论。啮合说认为摩擦是由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粗糙不平产生的。两个物体接触挤压时,接触面上很多凹凸部分就相互啮合。如果一个物体沿接触面滑动,两个接触面的凸起部分相互碰撞,产生断裂、磨损,就形成了对运动的阻碍。
摩擦力知识点8
粘附说
这是继凹凸啮合说之后的一种关于摩擦力本质的理论。最早由英国学者德萨左利厄斯于1734年提出。他认为两个表面抛得很光的金属,摩擦力会增大,可以用两个物体的表面充分接触时,它们的分子引力将增大来解释。
上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和技术的发展,对摩擦理论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到上世纪中期,诞生了新的摩擦粘附论。
新的摩擦粘附论认为,两个相互接触的表面,无论做得多么光滑,从原子尺度看,还是粗糙的,有许多微小的凸起,把这样的两个表面放在一起,微凸起的顶部发生接触,微凸起之外的部分接触面间有10^-8m或更大的间隙。这样,接触的微凸起的顶部承受了接触面上的反压力。如果这个压力很小,微凸起的顶部发生弹性形变;如果反向压力较大,超过某一数值(每个凸起上约千分之几牛顿),超过材料的弹性限度,微凸起的顶部便发生塑性形变,被压成平顶,这时互相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距离变小到分子(原子)引力发生作用的范围,于是,两个紧压着的接触面上产生了原子性黏合。这时,要使两个彼此接触的表面发生相对滑动,必须对其中的一个表面施加一个切向力,来克服分子(原子)间的引力,剪断实际接触区生成的接点,这就产生了摩擦。
人们通过不断试验和分析计算,发现上述两种理论提出的机理都能产生摩擦,其中粘附理论提的机理比啮合理论更普遍。但在不同的材料上,两种机理的表现有所偏向:金属材料,产生的摩擦以粘附作用为主;而对木材,产生的摩擦以啮合作用为主;实际上,关于摩擦力的本质,尚未有定论,仍在深入讨论中。
摩擦力知识点9
在摩擦力的定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由于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中,已明确地指明了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
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参照物的选择,教给同学们一个简单实用、不易出错的判断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1.先利用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①两个物体相互接触;
②两物体的接触面之间存在弹力;
③接触面不光滑;
④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判定摩擦力是否存在。
2.选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为参照物,判断出两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进而判断出相应的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的方向。具体地说就是:甲乙两物体间存在摩擦,要判断甲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①以乙(施力物体)为参照物,判断甲(受力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方向;②甲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即与此方向相反;③注意,不要以第三个物体为参照物,特别是对皮带传动这类问题,如果以第三者为参照物,极易出错。要判断乙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方法亦然。
3.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归纳判定摩擦力方向的“四步法”如下:
(1)找出摩擦力的施力物体。
(2)选择此施力物体为参照物。
(3)判断受力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4)用“相反”确定摩擦力的方向。
4.应用举例
(1)人走路时脚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如何?
分析:人走路时是和地接触,脚蹬地时对地挤压,脚和地间的摩擦,以地为参照物,脚蹬地的方向是向后的,即脚有一个向后运动的趋势,所以脚受到的摩擦力向前,人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
(2)当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是怎样的?
A.前后均受到向前的摩擦力
B.前后均受到向后的摩擦力
C.前轮受到摩擦力向前,后轮受到摩擦力向后
D.前轮受到摩擦力向后,后轮受到摩擦力向前
分析:自行车是后轮驱动的,在运动前是人瞪脚踏板,通过链条带动后轮相对地面(参照物)向后转动,因此,地面对后轮的摩擦力方向向前,从而推动整个自行车向前运动,此时前轮相对于地面(参照物)向前运动,所以,前轮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方向向后。因此应选D。
注意:当人不用力蹬车前进时,前后轮都随着车靠惯性相对地面向前进的,这时,前后轮受到的摩擦力都是向后的,从而阻碍自行车的运动,因此越来越慢。
(3)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常用传送带传送工件.如图1所示,一个工件与传送带一起以0.2 m/s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图中画出工件的受力示意图。
分析:工件与传送带一起以0.2 m/s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是相对于地面的,而本题中工件受到的摩擦力是传送带提供的,以传送带为参照物,工件和它一起匀速运动,即相对于传送带工件是静止的,所以不受摩擦力作用,它是凭借惯性运动的。
摩擦力知识点10
摩擦力方向判断口诀是相对方向要相反。
1、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判定摩擦力方向的“四步法”如下:
(1)找出摩擦力的施力物体。
(2)选择此施力物体为参照物。
(3)判断受力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4)用“相反”确定摩擦力的方向。
方法
选摩擦力的施力物体为参照物,判断出两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进而判断出相应的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的方向。具体地说就是:甲乙两物体间存在摩擦,要判断甲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
①以乙(施力物体)为参照物,判断甲(受力物体)的运动方向或运动趋势方向;
②甲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即与此方向相反;
③注意,不要以第三个物体为参照物,特别是对皮带传动这类问题,如果以第三者为参照物,极易出错。要判断乙所受摩擦力的方向,方法亦然。
摩擦力知识点11
滑动摩擦力的唯一作用就是希望消除贫富差距,达到共同富裕!
换句人话就是:当两个接触挤压的物体速度不一样的时候,滑动摩擦力的唯一作用就是想使俩物体速度一样。只是想不一定能办到!
比如说传送带(不管是平的还是斜着的):
传送带的速度不受带上物体影响,受电机控制。所以传送带的摩擦力就是希望物体速度跟传送带速度大小方向都一样。如果物体速度跟传送带速度方向一样:V物<V带,你比我慢!?我得拉你一把使物体加速;V物>V带,速度比我还快!不行我得拖你后腿使物体减速。 反向就更简单了,小样我先让你减速为0再掉头。
滑板滑块模型:
如果板、块速度同向(反向太简单就不说了),摩擦力方向就是帮助速度小的物体加速,使速度大的物体减速!(注意摩擦力只是想这样,但是物体不一定照办)。
摩擦力知识点12
1、摩擦力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或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①接触面粗糙;②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③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说明: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特别要注意“相对”的理解。
3、摩擦力的方向:
①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
(1)“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同,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可能与运动方向成一夹角。
(2)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4、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①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m 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N无直接关系。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②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在中学阶段讨论问题时,如无特殊说明,可认为它们数值相等。
③效果: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
公式:F=μFN (F表示滑动摩擦力大小,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μ叫动摩擦因数)。
说明:①FN表示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更多的情况需结合运动情况与平衡条件加以确定。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5、摩擦力的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无关,只由动摩擦因数和正压力两个因素决定,而动摩擦因数由两接触面材料的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摩擦力知识点13
高中摩擦力的例题
1.关于由滑动摩擦力公式推出的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成正比,F越大,μ越大
B.动摩擦因数μ与正压力FN成反比,FN越大,μ越小
C.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成正比,与正压力FN成反比
D.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情况及材料决定
解析: 动摩擦因数只与两物体的材料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FN的大小及F的大小等无关.
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受到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
C.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而滑动摩擦力只能是阻力
D.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解析:静摩擦力发生在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发生在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这里所说的“相对静止”和“相对运动”是分别以这两个物体为参考系而言的,若以其他物体为参考系,则可能都是静止的,也可能都是运动的.而摩擦力阻碍的也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若以其他物体为参考系,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3.有关滑动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A.有压力就一定有滑动摩擦力
B.有滑动摩擦力就一定有压力
C.滑动摩擦力总是与接触面上的正压力垂直
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重力成正比
解析:本题考查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大小和方向.由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可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而正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两物体的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垂直,故选项C正确.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但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故选项D错误.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C.
4.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与摩擦力有关的问题.你认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D )
A.人走路时,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在水平面静止不动时,不受摩擦力作用
B.消防队员双手握住竖立的竹竿匀速攀上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匀速滑下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C.将酒瓶用手竖直握住停留在空中,当再增大手的用力,酒瓶所受的摩擦力不变
D.在结冰的水平路面上撒些盐,只是为了人走上去不易滑倒
解析:无论沿竿是匀速攀上还是滑下,摩擦力的方向都是向上的.在结冰的水平路面上撒些盐,一是为了人走上去不易滑倒,二是使冰雪融化得快.
5.如右图所示A为长木板,上表面粗糙,在水平面上以速度v1向右匀速运动,物块B在木板A的上面以速度v2向右匀速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D )
A.若是v1=v2,A、B之间无滑动摩擦力
B.若是v1>v2,B受到了A所施加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C.若是v1
D.若是v1>v2,A受到了B所施加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解析:若v1=v2,则A、B间无相对运动,故A正确;若v1>v2,则B相对于A向左运动,故B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A相对于B向右运动,A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故B、D正确;如果v1右运动,B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所以C错误.
摩擦力知识点14
初中物理计算摩擦力
1、摩擦力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有些同学往往认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其实是错误的。用传送带用送物体时,摩擦力不但没有阻碍物体运动,反而是物体前进的动力,商场的扶梯运送人上下楼是也是利用摩擦力改变了人运动状态。摩擦力并不是阻碍物体运动,而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当传送带运动时,传送带上的物体由于惯性仍然要保持静止状态,这时物体相对传送带向后运动,是摩擦力使物体由静止变为了运动,随传送带向前运动。人走路时摩擦力也是使人前进的动力,人向后蹬地时,脚相对地面有向后运动的趋势,脚受到了向前的摩擦力,这样人就向前运动了。
2、摩擦力的测量
摩擦力仍然是用弹簧测力计进行测量,是根据二力平衡知识间接测量的,在水平面用测力计水平拉物体做因素直线运动,测力计示数即为摩擦力的大小。在近几年的中考题中,经常探究另一种方法,比如: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物体与木板间的摩擦力。
实验时没有拉动物体前进,而是拉下面的木板运动,这时测力计示数即为摩擦力的大小。这样操作的优点有两个,①拉木板运动时必须要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②由于测力计始终是静止的,因此读数时准确、误差小。强调一下,拉力F要比测力计的读数大一些,同学们自己分析一下为什么?
3、静摩擦力的特点
静摩擦力是物体虽然保持静止,但是有运动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影响动摩擦力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压力的大小;二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而这两个因素在研究静摩擦力时,都不需要考虑。产生静摩擦力时物体是静止的,所有物体受到的是平衡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始终等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外力(同一直线)。比如:人没有推动水平地面放置的物体,这时的摩擦力等于人的推力,而不是小于推力;手中握着一个瓶子,静止在空中,当握力增大时,静摩擦力并没有改变;尽管钢管比绳子光滑,同一个运动员爬绳和爬杆受到的摩擦力是同样大的。
摩擦力知识点15
高中物理静摩擦力知识点
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选学)Fm=μsFN。
了解摩擦力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也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思路。那么今天关于摩擦力知识点的内容就整理到这里。
本内容由chensh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6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