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的喜鹊设计及反思怎么写(10篇)

“枫树的喜鹊”的课程,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教学目标,设计出不同的内容。但总体来说,它会围绕着“枫树”和“喜鹊”这两个意象,开展一系列的活动。那么,枫树的喜鹊设计及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枫树的喜鹊设计及反思怎么写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枫树的喜鹊设计及反思篇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和他们说话了吗?说的什么呢?一起去听听吧!

二、学习第5~12自然段

1、默读第5~12自然段,思考:喜鹊阿姨都在忙些什么呢?

(1)教喜鹊弟弟唱歌,教喜鹊弟弟做游戏,还教喜鹊弟弟学“拼音”。

(2)教喜鹊弟弟认太阳。

2、出示句子,学习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1)先用上面的句式把喜鹊阿姨教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2)学习用上面的句式造句。

3、喜鹊阿姨真是个好妈妈,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是怎样教喜鹊弟弟学“拼音”、学认字的。

(1)学生和教师分角色朗读第6~8自然段。

课件出示学拼音的句子,师生配合读。

(2)教师说明省略号表示还学习了其他的拼音。

(3)小组分角色组内表演读第9~12自然段。

(4)各小组指派代表上台表演。(学生评议,教师指导)

4、出示句子,比较朗读,体会“?”与“!”的不同作用。(根据“鹊”的多少读出节奏,根据提示语“快乐”和3个感叹号读出兴奋与快乐。)

5、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读一读,其他学生思考: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我”对喜鹊一家的喜爱之情。)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一会儿教喜鹊弟弟,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喜鹊阿姨还教喜鹊弟弟们认。

三、拓展延伸

1、喜鹊一家还会有哪些有趣的活动?大家来说一说。(互相讨论)

(1)出示课后习题。

(2)现在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她和喜鹊弟弟之间会有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我们来说一说。(分组讨论,完成填空)

2、在枫树下,“我”就这样听着喜鹊阿姨问,听着小喜鹊答,这样的生活是快乐的,这样的童话是多么的有趣。如果同学们有兴趣,你也可以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继续下去,课后续编《枫树上的喜鹊》。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想办法记住这些字,找出难写字和书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教师范写较难掌握的生字,强调重点笔画。

姨:“女”字做部首时,横画不穿头。夷=大弓,“大”字要长,“弓”字要扁。

母:笔顺是竖折、横折钩、点、横、点。

游:左右结构,三点水和“方”字书写时要窄,居于竖中线的左侧,“子”字要宽一点。

3、学生练写,共同评议。优秀作业展示。

[教学板书]

9枫树上的喜鹊

我喜欢喜鹊阿姨

学认

拼太

音阳

喜鹊弟弟

枫树的喜鹊设计及反思篇2

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又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一般的童话大都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讲述者是置身事外的。而这篇童话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穿插叙述的方式,把一个带着童真、童趣的眼睛去看待周围事物的孩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个童话故事告诉我们: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

教学目标

1、我会认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我能通过句子朗读,体会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的作用,感受课文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语言。

4、我能通过课文内容,加上想象,感受“我”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读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喜鹊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2、能借助情景提示,发挥想象写话。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上课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两个谜语:

(1)头黑肚白尾巴长,传说娶妻忘了娘。其实它受人喜爱,因为常来报吉祥。谜底是一种鸟类。

(2)春夏着绿衣,秋到穿红袍。风卷林中树,欲吞十棵苗。谜底是一种树的树叶。大家开动脑筋,想想是什么。(指名请学生回答)

同学们都答对了,谜底就是喜鹊和枫叶(课件出示图片以加深印象)。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就跟喜鹊和枫叶有关。 (板书课题)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平舌音“伞”,翘舌音“撑”,前鼻音“荫、拼”和后鼻音“撑、冈、懂”。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母、冈、姨、弟”等字时,可以结合图片;学习“便、戏、拼”等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渡、撑、教、游”等字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学习“游”字时,还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

形近字歌诀示例:

戏:幽王伐西戎,战火久不休,为博美人笑,烽火戏诸侯。

弟:可爱小弟弟,快步下阶梯,递补来登场,赛跑夺第一。谜语示例:

淤字去右半,子在人下站,自在水中行,江河某一段。(谜底:游)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伞”是独体字,上部撇捺伸展盖下,中间点撇稍小、左右呼应,横稍长,悬针竖写在竖中线上。

“姨”左窄右宽,“女”作偏旁时横变提,右边“夷”写得窄长些,撇捺不宜张开,稳住重心。

“教”左右基本等宽,两部分都要写得窄长些,注意左右两边竖撇、提、捺的长短布排和穿插迎让。

易错提示:

“母”在书写时注意笔顺,先写上面一点,再写中间一横,最后写下面一点。

“便”左边是单人旁,不要写成双人旁;右边是“更”,不要写成“吏”。

“弟”的长竖上面不要写出头,下面只有一左撇,不要在右边多加一撇。

“游”的左边是三点水,不要写成两点水;右下部是“子”,不要写成反文旁。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带女字旁的字:姨(姨妈)—妈(妈妈)—她(她们)—妇(妇女)—好(好事)—妙(美妙)—如(如果)—奶(牛奶)—婆(外婆)带反文旁的字:教(教书)—数(数学)—敢(勇敢)—救(救命)—效(效果)—致(致敬)—敌(敌人)—改(改正)—攻(攻打)

(4)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个部分简要概括每个部分的大意。

交代喜鹊的窝在渡口旁的一棵茂盛的枫树上。第二部分(2~13):写“我”喜欢枫树和枫树上的喜鹊的具体表现。

2、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课文描写了“我”喜欢站在枫树下看喜鹊窝、发现小喜鹊、听喜鹊阿姨教小喜鹊学拼音字母的故事,表达了“我”对枫树上的喜鹊的喜爱之情。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师:初读课文,同学们知道课文写了“我”喜欢做什么吗(学生回答:站在枫树下看喜鹊)“我”在心里是怎样称呼自己喜欢的喜鹊的呢(学生回答:喜鹊阿姨、喜鹊弟弟)“我”眼中的喜鹊都是什么样儿的呢(学生回答:喜鹊弟弟长得很快,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唱歌、做游戏、学拼音字母)文中反复说“我喜欢”,“我”喜欢的是什么呢同学们可以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回答。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枫树的喜鹊设计及反思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渡、荫”等9个生字,会写“伞、姨”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

3、能根据课文情景展开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自主识字。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喜欢的是什么。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情景展开想象,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猜一个谜语,打一个动物。(出示谜语:昔日鸟儿归来乐开怀)

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喜鹊,喜鹊是吉祥鸟、幸福鸟,能为我们带来吉祥。枫树上的喜鹊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枫树上的喜鹊)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边读边圈画课后生字,与同桌互读生字,相互评价。

3、出示认读生字、词语。(指名读、合作读)

读准“荫、冈”,一声。“撑”借助“撑伞、撑船、支撑”等词语来读准字音。

4、用什么方法能熟记会写字呢?(生交流,师总结)

5、去拼音,再齐读生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你知道了什么呢?(“我”喜欢枫树和喜鹊,“我”能听懂他们交流的语言)

2、指名朗读第1~4自然段,思考:“喜欢”出现了几次,找出句子画下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含有“喜欢”一词的4句话)

3、“我”为什么很喜欢枫树呢?

(1)出示: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它的绿荫遮蔽了村里的渡口。

(2)指名读,思考:枫树像什么?有什么作用?“它”又指的是谁?(像太阳伞,能遮太阳,“它”指枫树)

(3)指导朗读,读出喜欢的语气。

4、“我”除了喜欢枫树,还喜欢什么呢?(喜鹊的窝,喜鹊)

5、让我们带着“喜欢”的情感来朗读这几句话吧!(指名合作读)

四、小结

“我”不仅喜欢枫树、喜鹊的窝,还喜欢喜鹊,还想和他们说说话呢。“我”会说些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枫树的喜鹊设计及反思篇4

一、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8个字。

1.会认字。

dù yīn bì chēnɡ pīn mǔ ɡānɡ dǒnɡ àn

渡 荫 蔽 撑 拼 母 冈 懂 案

2.会写字。

3.读音提示。

(1)“冈(ɡānɡ)”不要读成ɡǎnɡ。

(2)“拼(pīn)”的韵母是前鼻音。

(3)“冈(ɡānɡ)、懂(dǒnɡ)”的韵母是后鼻音。

4.书写指导。

二、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渡口 绿荫 遮蔽 拼音 字母 山冈 懂得 答案

太阳伞 阿姨 游戏

三、理解词语,连一连。

遮蔽 创造(新的事物或方法)。

发明 树荫。

绿荫 一物体处在另一物体的某一方位,使后者不显露。

四、读句子,用加点的词写句子。

枫树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

【教学目标】

1.会认“渡、荫”等9个生字,会写“伞、姨”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枫树上的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快乐、幸福的生活。

4.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会认“渡、荫”等9个生字,会写“伞、姨”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运用想象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图片。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渡、荫”等9个生字,会写“伞、姨”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个有趣的故事,叫《枫树上的喜鹊》。

2.生读题,师板书。

3.读课题:注意把“的”读得又轻又短,会更好听,师范读,生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了解学生读了几遍课文。

2.抢答:故事发生在哪里?

3.教学生字:渡。生读。组词:渡船、渡河、摆渡。(课件)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课件)

1.生读。

2.你看到了一棵什么样的枫树?交流。

很大很高,请生读出这种感觉。

3.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枫树?四个字的词语。

4.理解“遮蔽”。蔽的意思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这个词语是由意思相近的两个字组成的)

请生说说类似的词语。

5.再读第一自然段,了解学生喜欢什么?(喜鹊和枫树)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四、学习第2~8自然段。

1.默读第2~8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喜欢枫树、喜鹊的句子。

2.师生交流。

△我真是像童话书里那样,在心中称呼他们喜鹊弟弟。(课件)

过渡:喜鹊阿姨的鸟窝里有六只小喜鹊了,真够她忙的。都在忙什么?谁来读读有关的句子?

(1)生读:“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课件)

(2)交流:教喜鹊弟弟唱歌,教喜鹊弟弟做游戏,还有教喜鹊弟弟学她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

(3)拓展。

谁来用“一会儿”接着说句子?

生:一会儿向喜鹊弟弟展示如何飞翔,一会儿给喜鹊弟弟喂食物。

师过渡:真好,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忙,他们的生活多么快乐呀!我也想加入他们的队伍,跟他们一起学学拼音!你愿意来试试吗?

(4)指导朗读。

师:“鹊!鹊!鹊!”(课件)

生:“鹊!鹊!鹊!”

师:呀,小喜鹊学得那么好啊,你听懂他们在学什么了吗?听懂了没有?

师:听懂了那你们来当当他们的翻译好不好?好,我说你们来翻译他们在叫什么?预备,“鹊!鹊!鹊!”他们在学什么?

生:ɑ、o、e。

师:好,接着,“鹊!鹊!鹊!”

生:ɑ、o、e。

师:“鹊!鹊!鹊!”“鹊!鹊!鹊!”还再学什么?

生:ɑ、o、e、i、u、ü。

(5)学习省略号。

你们看,好像刚才他们说了这么多,这里边都没有吧?藏在哪儿了呢?

生:省略号里。

师:这六个小点儿,它的名字就叫省略号。喜鹊阿姨教了这么多,都藏在这六个小点儿中呢。看来,喜鹊阿姨是一个会教的好老师。小喜鹊就是会学的好学生。

(6)分角色朗读课文。

出示朗读要求:在四人小组里边读一读,一个是喜鹊阿姨,一个给喜鹊阿姨翻译,一个是小喜鹊,一个是喜鹊弟弟。那还剩下一个小朋友读旁白,读作者的话。(课件)

展示读。

五、布置作业。

喜鹊阿姨还教给喜鹊弟弟什么?课下,和爸爸妈妈分角色读一读。

枫树的喜鹊设计及反思篇5

教材分析:

《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简单,语调活泼,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但这篇童话又与众不同,在于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穿插叙述的方式,把一个带着童真、童趣的去看待周围事物的孩童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故事告诉我们: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经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已经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

教学理念:

1、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在《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就提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所以,童话故事作为低学段的阅读文本,应该注意儿童的心理,重视儿童用童真童趣的语调朗读童话,从而更深入理解童话内容,进而主动创造童话。

2、在新教材和《课程标准》中,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学生读、写的欲望很强烈,要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要充分运用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创设有益于学习活动进行的情感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故事。

教学目标:

1、能准确认读生字,会写“荫、蔽、撑、懂”四个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能初步掌握省略号、感叹号、问号在不同语境的用法。

3、通过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童话故事的真谛。

教学重点:

1、交流积累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识字、写字能力。

2、在自主读文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对话,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通过读文,明白“我”喜欢的是喜鹊一家其乐融融的温馨场面,喜欢的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教学难点:

通过读文,使学生明白理解“我”喜欢的是什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学过的生字、词语。

2、懂得“我”喜欢的是喜鹊一家其乐融融的温馨场面,喜欢的是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重点难点:

重点:多种形式读课文。

难点:懂得“我”喜欢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1、认识喜鹊,介绍相关知识。

2、认识枫树。

3、解释二者之间的关系,引出课题。

4、生和师一起书写课题。

二、检查字词情况。

1、开火车读生字。

2、抽查词语。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1)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圈出文中读不准的字词。

(2)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

(3)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样的故事?

2、生回答。

3、出示第一自然段,介绍“渡口”。

4、自由读第1自然段,说一说:你看到了一棵怎么样的枫树?交流。

很大很高,请生读出这种感觉。

想把什么词语送给枫树?四个字的词语。

5、理解“遮蔽”。蔽的意思是什么?你发现了什么?

6、在第1自然段中,作者喜欢什么?(枫树喜鹊窝)

四、学习课文2——5自段。

1、从课文哪里看出我“喜欢极了”?自己表演读2—5自然段。

2、小组合作再读2—5自然段,想一想:还有什么事让“我”喜欢?

3、小组分角色朗读5—13自然段,思考:这几段话写了几个场景?分别是哪几个?

两个场景:①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说话②喜鹊阿姨一家关于太阳的问答

4、运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句子。

5、出示句子,联想。

6、回顾课文,想一想:什么事让“我”高兴?

7、反复读课文,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8、看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试着说一说

五、学习日出段。

1、不仅不拼音,还看日出呢?师画太阳。出示课文内容。生做老师,生做弟弟,演一演:阿姨,弟弟,翻译,旁白。

2、理解省略号的意思:阿姨和弟弟一起学拼音,看日出,还可能做些什么呢?

3、四人小组合作编故事。

六、主题升华

1、这是一群跟我们一样有着童真童趣的小喜鹊,热爱自然,享受生活。他们的世界同样也充满了童话的纯真,你们喜欢么?好,相信我们的孩子更是活泼有趣的“小喜鹊”,我们也能创作出美丽的童话。

2、你最喜欢什么小动物?怎样保护小动物。

3、《拍手歌》唱起来,保护动物。

七、推荐郭风的另一首诗《童话》。

童话

小野菊坐在篱笆的后面,

侧着头,想到:

“我长大了,

要有一把蓝色的遮阳伞;

那时候,我会很好看,

我要和蜜蜂谈话!”

站在她旁边的`蒲公英,插嘴道:

“可是,那有什么好呢?”

小野菊马上问道:

“可是,你会比我好吗?”

“我长大了,会有一顶

旅行用的,黄色的小便帽;

我要带一只白羽毛的毽子,

旅行到很多地方!”

小野菊沉思地说:“那真的很好,

可是,我不要像你!”

八、总结:

童话就在我们身边,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

枫树的喜鹊设计及反思篇6

《枫树上的喜鹊》是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介绍了枫树上喜鹊一家的故事。通过“我”的创造性想象,把喜鹊一家的生活描写得其乐融融、有声有色,让我们感受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动物、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故事情节简单,语调活泼,富有儿童诗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阅读接受能力。

一、教学反思:低年级的孩子好学,有求知欲,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也知道低年级孩子好动,没有好的办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不会认认真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因此为了达到让孩子在课堂中能自觉守纪,能积极与老师互动,参与课堂学习。我就课前剪好一些孩子们最喜欢的大红花,把这大红花取了富有创意的名字,如“纪律花”“勇敢花”“智慧花”等,并在课前三分钟亮出大红花,对孩子们说出获取这个大红花的要求,孩子对这节课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教学过程中,我都能及时的把“勇气花”“智慧花”奖励给变现优秀的孩子,整节课堂,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气氛很浓。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它决定着课堂教学内容,也决定着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教学活动过程,为了让学生知道这课到底学什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目标教学作为导向,在教学活动前让学生读教学目标,理解教学目标,并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要引导孩子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思考和行动,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的确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成功之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把文章读顺。在读流利地基础上,讲前四个自然段,让学生读懂“我”喜欢做什么。在此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找近义词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葱郁、遮蔽、渡口”三个词的意思,借助象形字特点,指导学生书写“伞、姨、弟”字。再把字还到文章中,指导感情朗读。这一个环节的教学,我的重点目标放在词语理解,把难的词语理解了,指导感情朗读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不足之处:1.没把朗读教学贯穿全文,虽然课堂采用了各种形式的朗读方法,但朗读教学主要集中在课中,课前和课后的朗读并不明显。2.本课是一篇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生词和难懂的词语,句子很少,所以教师应该少讲解,而是应该以学生多阅读,多体会为主,而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喜欢”的程度不够。3.虽然教师也注意到了四个“喜欢”,并引导学生反复体会,但从学生的反应来看,没有体会到和喜鹊心心相印的情感,对“喜欢极了”老师引导体会的力度还远远不够。4.教师抓的点面有点多,低年级语文教学能突出重点就好,多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不能求面面俱到。

四、改进措施: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借助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教学方法,让孩子发现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并以此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枫树的喜鹊设计及反思篇7

这是本册书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童心”。我首先围绕这点展开教学。认真研读了教材及教师用书,准备较充分,但是课堂效果不是很好,反思如下:

一、应该抓住“喜欢”这个核心词语,多读多体会。

因为本课是一篇简单易懂的童话故事,教师应该少讲解,而是应该以学生多阅读,多体会为主,而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喜欢”的程度不够,指导朗读不够,我说的也过多。

二、课文的主线要明确,课要重点突出,简单明了。

主线:因为喜欢,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快乐。

因为“喜欢极了”,所以“我”才会想象出喜鹊们的一连串的有趣的故事,也是因为“喜欢极了”,所以喜鹊们快乐,我也就高兴,它们的一举一动我都“懂得”,课文渗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真的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多向更多的同行前辈们学习;更要总结实践经验,学会反思自己。引导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独有的魅力,让每个孩子爱上语文课,做一名真真正正的合格语文教师!

枫树的喜鹊设计及反思篇8

《枫树上的喜鹊》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介绍了枫树上喜鹊一家的故事。通过“我”的创造性想象,把喜鹊一家的生活描写得其乐融融、有声有色,让我们感受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动物、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故事情节简单,语调活泼,富有儿童诗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阅读接受能力。

上课前,我认真专研教材,吃透教材内容,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用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尽心尽力上好这一课。一节课下来,可喜的收获如下:

一、课前妙招,激发学习兴趣,能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

我知道,要让低年级的孩子好学,有求知欲,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我也知道低年级孩子好动,没有好的办法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不会认认真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因此为了达到让孩子在课堂中能自觉守纪,能积极与老师互动,参与课堂学习。我就课前剪好一些孩子们最喜欢的大红花,把这大红花取了富有创意的名字,如“纪律花”、“勇敢花”“智慧花”等,并在课前三分钟亮出大红花,对孩子们说出获取这个大红花的要求,孩子对这节课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教学过程中,我都能及时的把“勇气花”、“智慧花”整节课堂,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气氛很浓。

二、实施目标教学,有的放矢,顺利完成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它决定着课堂教学内容的,也决定这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教学活动过程,为了让学生知道这课到底学什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目标教学作为导向,在教学活动前让学生读教学目标,理解教学目标,并在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要引导孩子围绕教学目进行标思考和行动,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的确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这是一篇的童话故事,作者采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叙述的,字字句句都充满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有这样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让我明白在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节课,我借助这样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教学方法,让孩子发现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并以此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枫树的喜鹊设计及反思篇9

本节课首先在导入环节出示喜鹊的图片,请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同学们回答:鸟儿,喜鹊……接下来,请同学们来听喜鹊的叫声。熟悉喜鹊,美丽动听的声音。出示课题,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枫树上的喜鹊》,同学们齐读课题。

出示学习目标: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复习本课生字、词语;

二、文中反复提到“我”喜欢,“我”都喜欢什么呢?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三、学习完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跟同学们说一说。

首先出示生字和词语,请同学们以开火车读的形式,和男、女生分开读,最后一起读的形式来进行。强调个别字的写法,如:“游”、“戏”这些字的写法。“游”字下半部分,可以形象的记忆成一个孩“子”,不能写成反文旁或者折文旁,戏字是有撇有点,也是要注意左半部分的“又”,捺变成点。“便”、“教”两个多音字也需要格外注意。

接下来听课文范读。学生们可以圈记下来,不理解的字词。听完之后,请同学们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文中出现了比喻句,引导同学们来仿写比喻句。另外还有一句,“它的绿荫遮蔽了村里的渡口。”这句话改为“把”字句和“被”句,这时请同桌两个互相说出自己改的句子,判断对错,之后请同学们来发言。课文中说,“我”称喜鹊为喜鹊阿姨,这里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来说一下,同学们说是“我”对喜鹊充满了喜爱之情,非常喜欢小动物,也说明了我非常的懂礼貌。这里出现了一句:“我一有空,便来到渡口边,站在枫树下,看望我的喜鹊弟弟。”这里有一个表示条件的关联词,“一……便……”这时,请同学们来说一说,用这个关联词来造句。贯穿课文的修辞手法是拟人手法,拟人手法就是把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当做人来写,这样写出来的句子更富有人情味儿,表现了“我”对喜鹊一家的喜欢。课文在第五段出现了“我”看见喜鹊阿姨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叫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这句话中出现了排比句式,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课件上出示课间同学们在做课外活动的场面,请同学们来造句。这里结合平时的看图写话来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围绕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心情来写。同学们回答问题,激情、高涨,学以致用,同学们在逐渐学会写更加优美的看图写话。作者真的能听懂喜鹊阿姨与喜鹊弟弟的对话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留心观察,大胆想象,就一样能够懂得鸟言兽语,作者大胆的想象,才听懂了喜鹊阿姨和弟弟的对话。我们细心观察,也能发现世界上更多的美。最后总结,文中“我”喜欢的有哪些?“我”喜欢的有渡口的枫树,喜鹊的窝,喜鹊阿姨以及喜鹊弟弟……课文表现了作者喜爱喜鹊一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文中读是非常重要的在读上,我带领学生反复地读,希望能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读出我对喜鹊一家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课后习题中说,看到下面的场景,你会想到什么?试着写下来。这里引导学生大胆去想象,喜鹊阿姨与喜鹊弟弟之间的对话。

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下结束了本节课,明白了要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时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枫树的喜鹊设计及反思篇1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一年级学生重在训练“口头表达能力”,而二年级开始学生的训练重点侧从口头表达提升为“写话”和创编“绘本式小童话”。学生创作“童话”的阶梯是什么?从何而来?针对性的训练如何落实?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聚焦文本内容,感受“童真童趣”

本单元涉及的四篇童话故事,虽然人物和情节各不相同,但是运用的表达方式如出一辙,都是采用了“想象”的方式。无论是住在枫树上的“喜鹊一家”还是“沙滩上打魔王救公主”的故事,每一篇文本都是学生极其喜爱的,学生徜徉在“美丽的彩色梦境”中,沉醉在“有趣的虫子世界”里。这些脱离现实,充满惊奇色彩的文字极具想象的趣味,学生读着这些富有童趣的文字如同打开了一扇扇童话王国的大门。

二、关注教学资源,搭好“想象平台”

有趣的文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文中的插图、泡泡语和课后练习同样不可忽视,往往这其中暗藏着编者想要提示我们注意的本课甚至本单元中学生需要了解或掌握的阅读技巧和写话策略。本单元的重点在于童话的阅读教学,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几乎都出现了语言和想象的训练。例如《枫树上的喜鹊》的课后练习:看到下面的情景,你会想到什么?试着写下来。还有《沙滩上的童话》的练习:从以下的情境中选择一个展开想象,将故事补充完整。这些都是需要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充分运用想象进行语言训练。从这些练习中,我们不难发现编者的意图:通过童话的文本,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三、落实单元目标,推进“想写整合”

新课标指出,对于低年段的阅读教学来说,除了识字写字,强化语言的运用和表达同样重要。那么从单元目标来看,本单元的每一课都突出了写话要求,《枫树上的喜鹊》即需要学生通过想象将情景补充完整,是从想象画面到想象故事的过渡。这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容易巩固本单元的知识,也能在无形的训练中由“读”到“想”再到“写”。部编本教材希望学生在童话的学习中感受到整个单元之间的联动和互关,在童话文本这一载体中实现从“想”到“写”的跨越。

结合整个单元的写话目标,我们可以在每一课中进行目标的分解,从而更好地达成“写”的最终目标。例如在《枫树上的喜鹊》一课,我针对后面创作整个故事的目标,鼓励学生脱离教师提供的情境,自己创设情境,大胆想象,编织属于自己的童话片段,从而推动学生从“想”到“写”的逐步提升,真正地将阅读教学和写话训练有机结合。

四、展示写话成果,碰撞“产生火花”

课标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展示学生们写话的成果时,教师应当充分鼓励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积极展示自己写话的成果。《枫树上的喜鹊》一课的课后练习完成后,我组织学生小组讨论,选择小组内“最有趣最合理”的童话片段进行展示。这一活动不仅使学生在交流中充分感受想象和魅力,更加可以帮助学生打开写话的思路,并且在无形中灌输给学生想象也有“合理、新颖”等评优的标准,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五、小结

结合部编版教材的特点,教师需放眼关注整个单元,了解单元的目标,整合资源,为教学指明方向、铺好基石。童话是学生想象能力提升的载体,在学习童话的时候,也正是学生“童真童趣”表达最旺盛的时候,因此,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在童话中想象,在想象中握住手中的“笔杆”,将自身的语文要素通过“写”有序地表达出来,在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实现童话的价值。

本内容由jiewei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93815.html

(0)
jieweijiewei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