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台就是阵地》这门课程,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它主要围绕着医疗卫生工作者尤其是外科医生,特别是战争年代的医务工作者,在战场上、在手术台上,面对生死考验,体现出的奉献精神、职业操守以及高尚医德展开。那么,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的范文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范文精选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理解句子意思,并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比较,了解反问句加强语气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用时:5分钟)
1.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提出问题:“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1.文中的“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用时:15分钟)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2.引导学生讲述课文内容。
3.教师简介“齐会战斗”“白求恩”。1.学生自读课文。
2.根据老师的提示讲述课文内容。
3.学生了解“齐会战斗”“白求恩”。2.抄写下面的词语。
气焰嚣张激烈
硝烟滚滚弹片纷飞
镇定争分夺秒
三、深入学习,体会人物品质(用时:17分钟)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2~4节,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①小庙周围的情况。
②找出文中描写白求恩的句子,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③体会白求恩坚守阵地无私忘我的崇高品质。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
2.用“”划出描写小庙周围情况的句子。
3.学生汇报交流,并读画出的句子。
4.学生用“”画出描写白求恩的句子,汇报、交流自己的感受。
5.体会反问句的用法。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抄写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4.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四、总结,复述课文(用时:3分钟)
1.教师引读结尾。
2.指名复述课文。
3.请大家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1.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
2.复述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听后补充。
3.回家后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5.请用“陆续”“继续”“连续”各说一句话。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篇2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师(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心里想什么?
生:我心里想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
生:我心里想是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生:我心里想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
师: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我们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二、启迪思维,升华兴趣
(一)质疑问难
1、范读课文,思考:这课书主要讲一个什么故事?
2、简介白求恩。
3、提出不懂问题。
师:你们在预习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生:白求恩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他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
生:白求恩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当医生?
师:这些问题都提得很好,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一起讨论解决。
(二)启发思考
(一、二自然段教学过程略)
1、默读第三自然段(重点段),思考:当时的战斗情况怎样?
2、在这一段里,白求恩一共讲了几次话?画出来,读一读。
3、引读。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白求恩说——。
4、(出示小黑板)白求恩讲的两段话。齐读。思考:这两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生:这两段话的主要意思是讲白求恩不肯撤离阵地。
生:白求恩认为手术台就是阵地,他不能离开阵地,他要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
师:“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
生:“手术台”是医生给病人做手术的工作台,“阵地”是打仗的地方,不是一回事。
师: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而且课题也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生:这是比喻句,把手术台比做阵地。
生:这里的阵地就是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工人叔叔的岗位在工厂,农民伯伯的岗位在田野,老师的岗位在课堂,医生的岗位在手术台,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生:阵地是很重要的地方,是不能丢失的。解放军叔叔打仗时“人在阵地在”。白求恩决心不离开手术台,冒着生命危险给伤员做手术,所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师也就是说,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
生:(齐)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引导争论
师:白求恩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
生:(刚才提问的那个学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众笑)
师:大家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议论纷纷,教室里顿时活跃起来。)
生:白求恩是我们的客人,因为他是加拿大人,来帮助我们的抗日战争,所以是客人。
生:他不是我们的客人。因为他不是我们请来的,是自愿来的,所以不算客人。
生:不是请来的也应该算是客人。昨天晚上我们家吃晚饭时,小王叔叔来了,爸爸说:“客人来了,倒茶!”我们没有请小王叔叔,爸爸照样称他为客人。”
生:(指着课本振振有词地)白求恩自己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难道白求恩撒谎?
生:那是白求恩谦虚,他本来就是客人。
(学生争论不休,一学生站起发表新的意见。)
生:他又是客人,又不是客人。(众笑)
师:好!你能讲具体一些吗?
生:他刚来时就是客人,来久了,参加八路军了,就不是客人了。(众大笑)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理解句子意思,并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并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__精神。
学习重点通过朗读比较,了解反问句加强语气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前准备制作多__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揭示课题,提出问题(用时:5分钟)
1.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提出问题:“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1.文中的“手术台”指什么?“阵地”指什么?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用时:15分钟)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读课文。
2.引导学生讲述课文内容。
3.教师简介“齐会战斗”“白求恩”。1.学生自读课文。
2.根据老师的提示讲述课文内容。
3.学生了解“齐会战斗”“白求恩”。2.抄写下面的词语。
气焰嚣张激烈
硝烟滚滚弹片纷飞
镇定争分夺秒
三、深入学习,体会人物品质(用时:17分钟)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2~4节,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①小庙周围的情况。
②找出文中描写白求恩的句子,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③体会白求恩坚守阵地无私忘我的崇高品质。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学生默读课文。
2.用“”划出描写小庙周围情况的’句子。
3.学生汇报交流,并读画出的句子。
4.学生用“”画出描写白求恩的句子,汇报、交流自己的感受。
5.体会反问句的用法。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抄写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4.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四、总结,复述课文(用时:3分钟)
1.教师引读结尾。
2.指名复述课文。
3.请大家回家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1.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
2.复述课文,其余学生认真听,听后补充。
3.回家后将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5.请用“陆续”“继续”“连续”各说一句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一开始我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学生通过质疑,对课文产生了悬念,激发了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小庙周围环境的情况以及白求恩的语言、动作描写,通过读、议、读的方式逐步使学生理解了白求恩是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的,理解白求恩对工作的负责以及崇高的国际__精神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篇4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联系上下词语意思。
四.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第21课《手术台就是阵地》,看了这个课题,同学们有什么疑惑,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过渡: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读读课文。
(二)朗读课文。
1.请同学__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__朗读,教师巡视,特别要关心一下差生的朗读情况。
3.我们一起先来把这些生字读准确,就能帮助我们把课文读正确。
(三)朗读生字。
1.把生词读准确了,那课文是不是就能读正确,读流利呢?
2.这次朗读,同学们进步多了,但还有几个句子,需要再练习一下。
3.现在我们已经把词语读准字音了,难读的句子也能读流利了现在同学们能不
4.能把课文读的更正确,流利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行,大家试试看,好不好?__读。
5.下面让我们全班同学开火车每人读一句,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读的,一人一句接读。
6.齐读全文。思考:课文到底讲了意见什么事。这句话是谁说的?怎么会这样说的。
7.出示图,学生回答。
(四)理解词语。
1.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哪个词语。
2.出示难懂词语,再联系上下文读读看,是不是懂了。
(五)练习写字。
1.看着生字表,看着读,认清字型。
2.哪几个字难写,要注意什么。
3.分类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解当时白求恩大夫的工作环境以及他是怎样工作的。
2.从词句中体会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当时白求恩大夫的工作环境以及他是怎样工作的。
教学难点:体会情况越来越危急,白求恩的工作情况。
教学过程:
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谁来读一读课题。
2.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你从中悟到了些什么?
3.既然是坚守。我们来算算看白求恩坚持了多长时间。
齐会战斗进行了多久(三天三夜)。请你算算看白求恩休息了几个小时。(三小时)
三天三夜中白求恩仅仅休息了三个小时,为的是什么?(坚守阵地,抢救伤员)
二、学习环境描写的句子。
1.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文,找找看白求恩坚守阵地的环境是怎样的?用笔划出来。
2.手术台设在齐全战地的.战场,环境十分__,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说一句出示一句。
三、当炮弹落在空地上,炮弹不断在周围爆炸,火苗向手术扑过来时,白求恩是怎样坚守阵地的,请你们再读课文,用笔把它们划出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四、通篇朗读,有感情地读。
五、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关白求恩的一个小故事。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白求恩的事迹。老师介绍你们一本书《白求恩的故事》。同学们可以到图书馆借来阅读一下。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先找出重点段再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使学生了解白求恩大夫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连续三天三夜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动手术的事迹,教育学生学习白求恩大夫的国际__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二段,抓住三次环境描写及与之相对应的三次人物描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白求恩对__所讲的话的含义,尤其是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目标。
1.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27课:手术台就是阵地。请同学齐读课题。(师板书课题:27、手术台就是阵地)
2.师口述并用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
二、通读课文,理清思路。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时间在什么情况下谁做了什么事?
2.默读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白求恩坚持在火线上抢救伤员的事的?
3.师归纳总结:课文2-4自然段集中讲述了白求恩以手术台为阵地,坚持在__抢救伤员的经过,可以合并成为一段,这就是课文的中心内容,也就是课文的重点段。
4.指读课文一和五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6.请学生回忆分段的方法,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如下:
(1)通过自读课文,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
(2)找出课文中表现主要内容的段落,即重点段。
(3)思考其它自然段各讲了什么,给课文分段。
7.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种新的分段方法,也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板书:先找出重点再分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事件背景。
指名一人读第一段,其他人思考:通过读这一段,你了解什么?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白求恩的事迹,体会白求恩的伟大精神。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节:用“ ”划出描写战斗情况的句子,用“__”划出描写白求恩表现的句子。思考:你从中懂得了什么?(板书?情况表现)
(2)集体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读句子抓词语谈体会
①抓住“几发炮弹、小庙前、弹片、烟雾”等词语,体会出战斗形势很紧张。
板书:几发炮弹小庙前弹片烟雾
②抓住“敏捷、十分镇定”等词理解白求恩医术高明、临危不惧、不考虑个人安危的崇高品质。
板书:敏捷十分镇定
(3)教师归纳总结:战斗形势这样紧张,白求恩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但他心中只有伤员,坚守在手术台前是那样镇定从容。
(4)指导朗读。
(5)生__练读、指名读、评议、男__角色读。
(6)打出投影,总结学法。
一读了解内容
二找重点词语
三议深入理解
四读体会感情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1)第三自然段采用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形式学习。
①学习这自然段主要抓下语句:
情况:敌机不断吼叫炮弹不断在周围爆炸
表现:低下头继续做手术
板书以上语句。
②重点指导学习理解白求恩说的’四句话。
指名学习角色读__与白求恩的话。理解:上级命令,甚至恳求白求恩撤走,白求恩完全可以服从命令,但他为了给伤员做手术,坚决不走。
默读、指名读、齐读、反复读白求恩说的四句话,思考:白求恩为什么不肯走?
引导学生体会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把__人民的__事业当作他自己事业的伟大的精神。
③指导学习读这一自然段。
(2)第四自然段自学后讨论交流。
抓以词语并板书:
情况:一连几发、落下瓦片、布帘烧着
表现:仍然、争分夺秒、一个又一个
3.整体感知全段内容。
指读第二大段,思考:二、三、四自然段是怎样连起来的,说明了什么?
板书:对工作极端负责把__人民的__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
五、学习课文第三段。
齐读这一段,思考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六、师总结全文,生带着对白求恩的崇敬之情,再次朗读全文。
对工作极端负责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做得比较好,学习第二段的时候我带着学生有步骤地学习,后来总结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可以按照方法,自学往后的课文。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的生词。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情的高尚品质和国际__精神。
二、教学重点:
1、使学生从白求恩大夫坚守岗位、救死扶伤的事迹中,受到国际__精神的教育。
2、学习作者用环境描写衬托人物思想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鼓励学生质疑:
什么是“阵地”?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是谁的阵地?
二、指名说说通过预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交流对白求恩的了解,师可补充介绍:
白求恩:__员,的胸外科医生,__战争爆发后,他受__员的派遣,率领由__和__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三、四月间到达延安,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__的__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__,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__曾写《纪念白求恩》一文。
四、指名接读课文,找出文中最使人感动的句子,注意以下词语读音:
气焰嚣张当头一棒几发炮弹淹没仍然敏捷迅速争分夺秒
注意以下多音字:挨大血发弹空没
五、自己再读课文,找出使人感动的句子和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
六、作业:读熟课文,继续了解背景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回顾课文大意。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标出句子,体会每句话的意思。
2、交流读懂了什么?查字典理解“嚣张”,联系上下文理解“当头一棒”。
三、引导学习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一)指导学习第二段。
1、默读,看自己能读懂哪些问题?
2、交流讨论:
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战斗非常激烈?白求恩所处的环境怎样?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白求恩是怎样做的?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到了白求恩什么精神?
3、互相谈谈感受,小结:
白求恩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中忘我地工作。
(二)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交流读懂了什么?
情况万分危急,白求恩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安危。
3、重点理解白求恩说的话,思考、讨论:
说了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的?
怎样理解“不是你们的客人”?
4、指导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__精神。
(三)自学第四自然段,小组交流。
四、学习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
2、讨论:“三天三夜”与工作了“69个小时”,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整合全文,巩固提高。
1、分组朗读描写“环境”和白求恩“表现”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谈谈你的体会和感想。
六、积累和运用。
找出课文中带有“陆续、继续、连续”的句子,想想三个词语能不能调换,再用这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
七、课外扩展。
引导学生课外收集周围先进人物、劳动模范的感人事迹,模仿课文,以“——就是阵地”为主题交流并进行练笔。
第三课时(练习课)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陆续—— 迅速—— 关心—— 镇定——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结束—— 同意—— 迅速—— 敏捷——
三、按照课文原文填空。
1、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上,硝烟滚滚,(),小庙被烟雾()了。白求恩仍然()地站在手术台旁。
2、敌机()地在()吼叫,炮弹()地在周围爆炸。
3、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扑过来。白求恩仍然()的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四、课文中的三次战斗环境和气氛的描写,充分表现出了白求恩的()、()的崇高品质。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篇7
反思过去,在课堂教学中,过分看重和强调设计的精巧,教师一步步“引导、启发”学生,使学生达到教师所经心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师居高临下,是学生学习的要求者、支配者、监督者、评判者,教师这样的角色意识是导致学生学习自主性缺少的重要原因。在新课程理念面前,这样的认识肯定会处处碰壁,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要尽快改变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走进新课程,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自己摆在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地位,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
课改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作为一名在课改中探索的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确立新的教学思想更是重中之重。通过学习新课标准,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适应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氛围,来激活课堂教学,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生变化。
一.以“问”激活课堂,让学生有疑敢问
近段时间,我就尝试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及教学结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己主宰课堂,而教师只是以一名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时,我就把学习的自主权、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上课伊始,抓住时机问学生,本节课,你们最想学会什么问题,同学们一听自己有了发言权,都争先恐后的举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众多问题中,我帮助同学选择了几个的问题,例如,是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手术台怎么会是阵地呢?他在这个阵地上干什么?以这些问题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真正的交流与对话。新课标中也提到了中高年级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积极参与讨论问题的要求。同学们因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解决问题之中,同时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这地区的孩子怕开口,有疑也不敢问,为了扭转这种状况,在课堂上教师就必须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唤醒他们沉睡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我把整节课交给了学生,课堂中他们非常活跃,思维敏捷,敢想敢说,师生共同探索,共同提高,久而久之在这样的课堂之中,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并得以发展。
二.以“情”激活课堂,让学生有情感体念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为了使自己能尽早适应课改,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改变以往教学中面面俱到的分析方法,因此在学课文时,不再是按照课文的自然段去分析课文,为了突出课文的重点,在教学中我大胆尝试,直接进入文章重点段落进行分析的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的第二教时时,抓住白求恩说的三句话,学生直接进入文章的2、3、4自然段进行分析,不仅突出了文章的重点内容,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按照以往惯例我会把课后的表格作为重点进行逐句分析。但仔细阅读课文后不难发现这些内容学生在书上轻而易举地找得到。只要教师让学生通过朗读就能体会到当时情况的危险,但白求恩仍然坚持做手术,看出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白求恩三句话的理解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直接围绕这三句话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己学着提问如:白求恩沉思什么?为什么不肯离开手术台?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客人?通过这些问题联系上下文,进入角色,体验蕴含在话中的思想境界。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指导,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要的反复尝试这种方法,使语文课堂教学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三.以“研”激活课堂,让学生有施展空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内涵越来越深刻,因此学生经过读后对课文的理解会有相对大的宽度和深度,可供他们自由发挥的余地也比传统的提问应答要大得多。但同时,学生也会产生更多的疑问和偏解,往往会使课堂交流陷入“困境”。学习《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时,学生就“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对“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个问题,学生的意见产生了分歧,使课堂交流出现了对峙的状态。面对学生不同的见解,教师首先要敢于肯定学生的思考价值。我充分相信学生能自己打破僵局,鼓励学生大胆往下说,让他们把话说完,而不忙着出来解困,即便不得已需要插话时,也只用“半截子话”加以暗示。这种“延缓评价,暗示期待”的方法恰到好处地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打破了对峙的状态。最后,通过学生激烈的讨论,理解,大家深深被白求恩大夫那国际主义精神所折服,课文主题自然而现。
正是因为学生在民主的课堂气氛中,才敢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在课堂上我们要好好保护好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在生生间,师生间的思想互相碰撞中冒出智慧的火花,让语文课堂绽放出生命的活力和光彩。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篇8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3个生字,理解“仍然”等重点词语,读懂每句话,为段的训练做准备。
2、结合句子练习“陆续”“继续”“连续”,会用“不断”“迅速”造句。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自学能力。继续培养__识字能力,借助字典,尤其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培养读的能力。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在__的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说的能力。借助思考议答,使思维与表达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德育渗透点
1、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
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国际__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二)难点
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三)解决办法
1、重点解决办法。
利用电教__,创设小庙周围越来越紧张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术时的动作、神态、语言,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解决办法。
以思考练习2题为凭借,同时结合上下文,找出有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一议,说一说。
三、课时安排
三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结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二)结合课后思考题,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三)结合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五、教具准备
1、写有生字词的卡片。
2、写有课后练习1、2题字幕投影片,课文插图投影片。
3、制作配合课文内容爆炸等场面的录音。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课文摄影插图,同时放激烈的炮声录音。教师讲述:这是__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板书: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个外国医生是谁?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提出预习要求,进行预习。
(1)__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 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用了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上述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一步步进行,时间不少于10分钟,培养学生的预__惯。)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检查是否通顺)
(2)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词读音情况,相机__对部分词语的初步理解。
(3)__:这篇课文用了几个自然段写了谁的什么事?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讲了什么?(了解战斗发生的时间、地点及战斗形势。)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1的(1)(2)(3)小题,指读,思考:
这三道小题是根据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提出来的?2—4自然段。(意在培养学生依课后题理解课文的习惯。)
(二)理解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练习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恩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2、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为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议答。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了什么?(说明小庙离战场非常近,离战场近有利于及时救治伤员,但白求恩工作环境非常危险。)
(2)炮弹落在小庙前是怎样危险的情形?(生答师相机板书:弹落庙前)
(3)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引导学生抓住“仍然”“镇定”理解。“仍然”是什么意思?结合上文怎样理解?你体会到什么?(白求恩给伤员动手术两天两夜没休息,现在环境更危险了,他还是那样工作。意在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哪个词可以说明白求恩在镇定的做手术?(教师相机板书“镇定”“敏捷”)
附:伟大的国际__战士——白求恩
19__年10月的一天,白求恩率领的医疗小分队冒着漫天飞雪,走在崎岖不*的山路上。
傍晚、他们来到雁北(山西北部)灵丘县河浙村九旅后方__。进了屋,白求恩一边脱雨衣,一边对古__说:“走,我们到病房看一看。”
“休息一下再去吧!”古__回答道。
白求恩十分严肃地说:“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伤员在等着我们呢。”
医护人员见他很坚决,只好和他一起走进了病房。白求恩不顾白天行军的劳累,一口气检查了三十多个伤员,__五名需要立即动手术。白求恩饭也顾不上吃,就开始做手术。
战地手术室,条件很简陋,当中挂着一盏汽灯,室内正中放着一张石头制成的手术台。一个叫萧天*的战士已躺在手术台上,他脸色惨白,左大腿满是脓血的绷带,伤口里散发着一股腥臭味,绷带处还露出一根长骨头。白求恩知道,这是由于没有及时上夹板造成的。他把手里的止血钳扔在桌上,满脸怒色地说:“为什么不上夹板?因为伤口恶化,左腿要锯掉呀!”
古__小声地说:“这实在是因为条件太差了,夹板不够用。”
直到深夜12点,白求恩做完最后一例手术后才草草地吃了饭。
还有一个叫许庆成的战士,他在战斗中右手受伤,流血不止,处于昏迷状态。他躺在担架上嘴里还断断续续地叫着:“白。大夫。”他失去了知觉。大家急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医生走到他跟前,掀开被子一看,被眼前的惨状惊呆了!担架上流了一大摊血,右胳臂断了,只有筋肉还连结着,上面全是泥土。凭着他的经验,这伤员已危在旦夕。
就在这时,白求恩从几十里之外匆匆赶来了,嘴里说着:“孩子,我来了!”说完迅速检查伤情,立即进行手术。这时,伤员体温很高,生命已经很危险了,马上输血,伤员的生命还能救活!在场的医护人员纷纷要求献血,白求恩坚定地说:“我是O型血,万能输血者,快点准备吧!”大家坚决不同意。“别耽误时间了,救伤员要紧。’油求恩微笑着说。
鲜血,白求恩大夫的300CC鲜血,缓缓地流进__战士的血管里。
伤员得救了,白求恩高兴地说:“能救活一个战士,就等于消灭许多敌人。”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当头一棒、敌人、激烈、陆续、淹没、仍然、吼叫、危险、形势、继续、迅速、争分夺秒等。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的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的意思。
3.学习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国际__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这是__战争时期,我八路军野战医院紧张抢救伤员的情景。看这位外国医生不顾个人安危,正在为伤员做手术,他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这个外国医生是谁呢?学了这节课我们就有了答案。
(二)课堂预习
1.出示预习要求。
(1)__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出来,反复读几遍。
(2)再读课文,用“__”画出不懂的词句,能查字典解决的查字典。
(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
(1)指读课文。
(2)认读生字词。
3.简介白求恩
(三)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讲了什么?
2.简介齐会战斗。
3.齐读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2、3、4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白求思是怎样抢救伤员的?
2.议答
(1)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说明什么?
(2)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白求恩是怎样工作的?
(3)朗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学生默读,思考: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白求恩是怎样对待伤员,对待自己的?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炮弹不停地在小庙周围爆炸,说明了什么?面对师长的决定,白求恩“沉思”是什么意思?对伤员和自己,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4.理解白求恩的两句话。
5.朗读全段,进一步深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默读思考: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白求恩又是怎样工作的?
2.感情朗读。
3.结合2-4自然段,谈一谈对“”的理解。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五自然段,整体回顾课文。
教学步骤:
(一)检查__
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对“”的`理解。
(二)理解第五自然段
1.指读,思考,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连续工作四个小时说明了什么?
2.出示插图,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小时的?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完成课后练习
(五)总结、扩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词。
(七)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注意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__识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练习默读课文,指导学生边默读边思考,在__阅读和思考中培养阅读能力,并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及要学习__际__精神。
在阅读教学中借助思考回答,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使思维与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探究活动
一、小制作__不花钱的救生衣
刚学游泳的同学,都喜欢套一个游泳圈,这样浮在水上学游泳很安全,但是游泳圈总妨碍手脚的活动,不太方便。
这里教你做一件救生衣。
按着自己的身材缝制一件前后带口袋的背心,不要太紧。找一些泡沫塑料,切成5厘米左右的小块,把塑料块装在背心前后的口袋里,装满后把袋口缝好。穿的时候只要把背心套在身上,系好两侧的带子就行了。
二、读一读,开开心。
如果你有兴趣可对此文进行删改,也可根据自己所学的课文、__电视剧等自编一篇“课文连珠”。
课文连珠
昨天,我带上《我的弟弟“小萝卜头”》骑着《曼谷的小象》在《雨》中离开《富饶的西沙群岛》,《爬上天都峰》,跨过《赵州桥》,穿过__《草原》,经过一个边塞《小站》,回到我的故乡__《美丽的小兴安岭》。在半路上遇__一群人,他们正在《路旁的橡树》下为《一次成功的实验》举行联欢会。
手术台就是阵地教案篇10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2、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和国际__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
教具准备:
多__投影
教学过程:
一、揭题读题,质疑问难。
1、板书课题,引导质疑:看了课题你心里想什么?
2、这些问题正是课文要告诉我们的,我们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自悟,感知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主要人物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2)用“﹏”画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3)“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是谁说的?
(4)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在不懂的地方标上“?”,准备交流。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__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准。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默读,可以放声读,可以同座一起读,可以离开座位找朋友读。)
三、由表及里,读透课文。
1、检查交流。
2、教师简介白求恩。(投影)
3、什么情况下白求恩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他是怎样坚守阵地的?
4、“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这句话是在第几自然段,在这一段里,白求恩一共讲了几次话?画出来,多读几遍。
5、引读。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白求恩说——。
6、(出示小黑板)白求恩讲的两段话。齐读。
讨论并交流:白求恩两次答话的语气有什么变化?哪句话最使人感动?为什么?
7、既然不是一回事,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而且课题也说“手术台就是阵地”。
8、也就是说,白求恩把动手术抢救伤病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所以说——
9、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争论:白求恩说:“我不是你们的客人。”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请大家发表意见,谈谈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
10、白求恩是__员,不远万里来到__,无私地帮助__人民的__战争,把__人民的__事业看成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
11、分角色朗读
四、展开想像,读活课文。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三天三夜共有多少小时?
2、想象一下,还有三小时白求恩在干什么?
3、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没有休息,坚守住了手术台这个阵地,多么崇高的’国际__精神!
五、存疑探索,延续兴趣。
1、总结全文。(略)
2、存疑探索,指导阅读。
师:白求恩是伟大的国际__战士,他对同志极端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为__人民的__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次为伤员做手术时不幸中毒,以身殉职,__写了一篇文章叫做《纪念白求恩》,号召全国人民向白求恩学习。你们想了解更多白求恩的事迹吗?老师这里有几本介绍白求恩事迹的故事书(出示书籍),谁愿意看,下课可以到老师这里借阅。
本内容由jiewei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9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