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绿化管理制度 物业小区绿化管理制度

优美的社区环境是衡量居住品质的重要指标,其中小区绿化扮演着核心角色。《小区绿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保护绿化成果、规范养护行为、明确各方权责至关重要。这亦是《社区服务计划》提升社区整体服务水平与居民满意度的具体体现。本文将提供几篇不同侧重点的《小区绿化管理制度》范文,以供参考。

篇一:《小区绿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小区绿化管理制度 物业小区绿化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加强本小区绿化管理,保护和改善小区生态环境,提升居住品质,巩固绿化成果,明确管理责任,规范养护行为,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物业管理条例》等规定,结合本小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小区规划红线范围内所有公共绿地、树木、花草、景观水体及相关附属设施的管理、养护、保护与使用。

第三条 小区绿化管理遵循“统一规划、专业养护、业主监督、共同维护”的原则,旨在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生态、和谐的居住环境。

第四条 物业服务企业(以下简称“物业公司”)是本小区绿化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制度的具体实施。全体业主及使用人均有保护小区绿化成果、遵守本制度的义务。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 物业公司负责小区绿化的日常管理与养护工作,具体职责包括:

1. 制定年度绿化养护计划和预算,并报业主委员会(若有)审议或向全体业主公示。

2. 按照批准的计划和预算,组织实施绿化养护工作,可自行养护或委托专业绿化公司进行养护,并对养护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3. 负责绿化植物的补植、更新、调整,保持植物生长良好,景观效果协调。

4. 负责绿化区域的保洁、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防寒防冻等日常养护工作。

5. 负责绿化附属设施(如座椅、标识牌、喷灌系统、围栏等)的日常检查、维护和报修。

6. 建立完善的绿化档案,记录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生长状况及养护历史。

7. 受理业主及使用人关于绿化问题的咨询、建议和投诉,并及时处理和反馈。

8. 开展绿化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业主及使用人的爱绿护绿意识。

9. 制止和处理破坏绿化的行为,对造成损失的,有权要求责任人赔偿。

第六条 业主委员会(或在未成立业委会时由社区居委会指导)对物业公司的绿化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具体职责包括:

1. 审议物业公司提交的年度绿化养护计划和预算。

2. 监督绿化养护工作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3. 协调处理因绿化管理引发的矛盾和纠纷。

4. 收集并向物业公司反映业主对绿化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5. 参与涉及小区绿化重大调整或改造方案的决策。

第七条 全体业主及使用人应自觉遵守本制度,履行以下义务:

1. 爱护小区内一草一木及绿化设施,不破坏、不侵占绿地。

2. 配合物业公司的绿化养护工作,为其正常作业提供便利。

3. 发现破坏绿化、侵占绿地的行为,有权制止并向物业公司或业主委员会报告。

4. 对小区绿化管理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三章 绿化规划与建设

第八条 小区内的绿化布局、植物种类和配置应符合小区整体规划设计要求,保持景观的完整性和协调性。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小区公共绿地的使用性质或减少绿地面积。确因公共设施建设等特殊情况需要临时占用或永久改变绿地的,须按规定程序报请相关部门批准,并事先征得业主大会同意。临时占用期满后,占用单位必须限期恢复绿地原状。

第十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在公共绿地内增设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

第十一条 新种植或补植的植物,应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生长健壮、观赏价值高、无毒无害的品种。物业公司应根据季节和植物生长需要,适时进行补植和调整,确保绿化覆盖率和景观效果。

第十二条 涉及小区绿化格局重大调整、重要树木移植或砍伐的,物业公司应制定详细方案,进行公示,充分征求业主意见,并按规定报批。对于古树名木及具有特殊意义的树木,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保护。

第四章 绿化养护管理

第十三条 物业公司应建立详细的绿化养护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养护工作科学、规范、有效。

第十四条 日常养护内容与标准:

1. 浇水:根据天气情况和植物生长需求及时浇水,保证土壤适度湿润,特别是在干旱季节和新植苗木成活期。采用节水灌溉方式。

2. 施肥:根据植物种类和生长周期,科学合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保证植物营养均衡,生长茂盛。

3. 修剪:按照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适时进行整形修剪、生长调节修剪和更新复壮修剪,保持树形美观、生长旺盛,清除枯枝、病虫枝、下垂枝、交叉枝等。草坪应定期修剪,保持平整美观,高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4. 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优先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防治措施,必要时科学、安全、有效地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并设警示标识。

5. 除草与松土:及时清除绿地内的杂草,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有利于植物根系生长。

6. 保洁:定期清理绿地内的枯枝落叶、杂物、垃圾等,保持绿地环境整洁。

7. 防寒防冻与防汛排涝:在冬季来临前,对不耐寒植物采取必要的防寒措施。在雨季,做好绿地排水工作,防止积水影响植物生长。

第十五条 物业公司应配备专业的绿化养护人员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专业绿化公司进行养护,并加强对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第十六条 建立绿化养护巡查制度,定期对绿化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巡查记录应存档备查。

第五章 业主及使用人行为规范

第十七条 禁止下列破坏小区绿化的行为:

1. 在公共绿地、树木上晾晒衣被、悬挂物品、拴系绳索、钉钉刻划。

2. 攀折花木、采摘果实、践踏草坪、挖掘植物或土壤。

3. 在公共绿地内倾倒垃圾、污水、废弃物,堆放杂物。

4. 在公共绿地内玩球、野炊、焚烧物品、燃放烟花爆竹。

5. 擅自在公共绿地内种植、搭建、圈占、硬化。

6. 损坏绿化围栏、座椅、标识牌、喷灌设施等附属物。

7. 携带宠物进入设有禁入标识的绿地,或放任宠物在绿地内便溺而不及时清理。

8. 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驶入、停放在公共绿地或人行步道上。

9. 在树木周围或绿地内进行妨碍植物正常生长的施工作业。

第十八条 鼓励业主及使用人积极参与小区绿化美化活动,如认养绿地、参与义务植树、参加绿化知识讲座等。

第十九条 业主因装修或搬家等原因需要临时占用或穿越绿地的,应事先向物业公司申请,获得批准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后方可进行,事后应立即清理现场,恢复原状。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章 检查与监督

第二十条 物业公司应定期(如每月或每季)对小区绿化养护情况进行自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存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二十一条 物业公司应定期(如每半年或每年)向业主委员会或全体业主汇报绿化管理工作情况,包括养护计划执行情况、费用使用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接受业主监督。

第二十二条 业主委员会或其授权代表有权随时检查物业公司的绿化管理工作,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质询和整改建议。

第二十三条 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方便业主及使用人就绿化问题进行反映。物业公司应设立绿化服务热线或意见箱,对收到的意见和投诉,应在规定时限内予以处理和答复。

第七章 责任与处理

第二十四条 对违反本制度第十七条规定,破坏绿化、侵占绿地的行为,物业公司有权予以劝阻、制止。对不听劝阻者,可拍照取证,依据《管理规约》或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发出整改通知、在小区公告栏公示、要求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第二十五条 造成绿化植物或设施损坏的,责任人应承担赔偿责任。赔偿标准可参照市场价格或专业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确定,包括苗木费、工时费、运输费、恢复费等。

第二十六条 对拒不履行赔偿责任或情节严重、造成重大损失的破坏行为,物业公司可报告业主委员会,并有权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物业公司未按合同约定或本制度要求履行绿化管理职责,导致绿化状况差、景观效果不达标、植物死亡或设施损坏的,应承担相应责任,业主委员会有权要求其限期整改,并可依据物业服务合同追究其违约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制度由物业公司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及《管理规约》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篇二:《小区绿化管理制度》

(侧重保护、处罚与居民参与监督)

前言

小区绿化是全体业主的共同财富,是构成宜居环境不可或缺的部分。为有效保护本小区来之不易的绿化成果,遏制各类破坏绿化的行为,明确破坏行为的后果,并鼓励广大业主积极参与到绿化保护的监督工作中来,形成人人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特制定本管理制度。本制度的核心在于强调保护优先,明确禁止行为,细化赔偿标准与处罚措施,并建立有效的居民监督举报机制。

一、 绿地保护基本原则

1.共享性原则:小区公共绿地属于全体业主共有,任何个人或单位不得侵占、破坏或擅自改变其用途。

2.保护优先原则:一切活动均不得以牺牲绿化环境为代价。在涉及绿地的任何决策或行为前,应首先考虑对绿化的保护。

3.责任明确原则:物业服务企业(以下简称“物业”)承担绿化日常管理和保护的主要责任,业主及使用人承担自觉爱护和监督的义务。破坏者承担相应的赔偿和法律责任。

二、 严格禁止的破坏绿化行为清单

为维护小区绿化环境,以下行为在小区公共绿地范围内被严格禁止:

1.物理损伤类

严禁攀爬树木、摇晃树干、折断枝条、剥刮树皮。

严禁采摘花朵、果实、种子、叶片。

严禁践踏草坪、在草坪上嬉戏打闹(指定活动区域除外)。

严禁在树木或绿篱上钉钉、刻划、拴挂重物、拉绳晾晒。

严禁挖掘绿地内的植物、泥土或砂石。

2.污染与废弃物类

严禁向绿地内倾倒、抛洒、堆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装修废料、有毒有害物质、油污、污水等。

严禁在绿地内清洗车辆、物品。

严禁放任宠物在绿地内随地便溺,宠物主人必须及时清理排泄物。

3.侵占与改变用途类

严禁擅自在公共绿地内搭建任何形式的建筑物、构筑物(如棚、亭、围栏等)。

严禁将公共绿地圈占为私家花园或挪作他用(如堆放私人物品、停放车辆、经营摊点等)。

严禁擅自硬化绿地地面(铺设砖石、水泥等)。

严禁擅自在公共绿地内种植农作物或个人喜好的植物(统一规划的业主认养区域除外)。

4.危险行为类

严禁在绿地及周边区域动用明火,如烧烤、焚烧垃圾或枯枝落叶、燃放烟花爆竹等。

严禁机动车、非机动车(包括自行车、电动车、儿童车等)驶入或停放在绿地内。

严禁在树木附近进行可能损害根系的挖掘、钻探等施工作业(经批准的除外)。

三、 损坏赔偿与处罚措施

1.赔偿原则:凡违反本制度规定,对小区绿化(包括植物、土壤、设施等)造成损害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承担恢复原状或赔偿损失的责任。

2.赔偿标准

损坏花草、灌木、草坪等:按受损面积、植物种类及市场价格计算苗木费、补植人工费、养护费等综合费用。具体标准由物业公司参照市场行情制定,并进行公示。

损坏乔木:根据树木的胸径大小、品种珍贵程度、生长年限、受损情况等因素综合评估赔偿金额。可参考城市园林绿化赔偿标准或委托专业评估机构评估。除赔偿费用外,还需承担移栽、处理等相关费用。

损坏绿化设施(如座椅、护栏、喷灌头、标识牌等):按设施原价或重置成本价赔偿,并加收维修或安装人工费。

污染绿地:承担清理污染物及土壤改良、植被恢复所需的一切费用。

侵占绿地:除限期拆除、清退、恢复原状外,还可能根据侵占时间和面积,参照相关规定收取一定的占用费或罚款。

3.处罚措施

对于初次或轻微违规行为,物业管理人员应进行劝阻、口头警告,并要求立即纠正。

对于拒不纠正或重复违规者,物业公司有权发出书面《违规行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逾期未整改或造成较严重后果的,物业公司可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措施:

在小区公告栏、业主群等平台对违规行为及责任人进行公示(注意保护个人隐私的合规性)。

依据《管理规约》的规定,收取相应的违约金或罚款。

将违规行为记录在案,可能影响该住户参与小区评优评先等活动。

对于恶意破坏或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物业公司应收集证据,报告业主委员会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如城管、公安等),依法追究其行政乃至刑事责任。

四、 监督举报机制

1.物业巡查:物业公司应建立常态化的绿化巡查机制,每日对小区绿化进行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并制止破坏行为,做好巡查记录。

2.业主监督:鼓励全体业主及使用人发挥主人翁精神,积极参与小区绿化保护的监督工作。

举报渠道:设立公开、便捷的举报途径,如:

物业服务中心前台或客服热线电话。

小区官方APP、微信公众号或业主群内的举报专区。

设置实体举报箱。

举报要求:鼓励实名举报,举报时尽可能提供清晰的时间、地点、行为描述、现场照片或视频等证据。物业公司对举报人的信息应予以保密。

处理反馈:物业公司在接到举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例如24小时内)响应,进行核实调查。处理结果(无论是已解决、正在处理中或因证据不足无法处理)应及时向举报人反馈。对于查证属实的举报,物业公司应按规定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

3.公开透明:物业公司应定期(如每月)公示绿化养护工作情况及处理破坏绿化行为的案例统计(匿名化处理),增加管理透明度,接受全体业主监督。

五、 奖励措施

为鼓励先进,弘扬正气,小区可设立“爱绿护绿”奖励机制:

1. 对长期自觉爱护绿化、积极宣传护绿理念的业主或住户,可给予口头表扬、书面表扬信或小额物质奖励。

2. 对成功制止重大破坏绿化行为,或提供关键线索协助查处严重破坏事件的业主或住户,可给予适当奖励(如减免部分物业费、赠送服务券等)。

3. 评选“护绿先进楼栋”、“护绿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

奖励的具体形式和标准由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协商确定,并向全体业主公示。

六、 责任追究

1. 物业公司若在绿化保护工作中存在失职、不作为,导致绿化受损严重或破坏行为未能得到有效制止,业主委员会有权对其进行质询、督促整改,并可依据物业服务合同追究其责任。

2. 对于涉及党员干部的违规行为,除按本制度处理外,还可向其所在党组织反映。

七、 生效与解释

本制度经(业主大会表决通过/或按小区规定程序公示无异议后)正式生效。本制度由物业服务企业负责具体执行和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将根据实际情况和业主反馈,适时进行修订完善。

篇三:《小区绿化管理制度》

(侧重生态可持续性与景观美学营造)

第一部分:宗旨与理念

1.1.目的:本制度旨在指导XX小区的绿化管理工作,不仅致力于维护现有绿化成果,更着眼于长远,营造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景观优美且具有持续活力的生态型居住社区。

1.2.核心理念

生态优先:在绿化规划、建设、养护的各个环节,优先考虑生态效益,尊重自然规律,促进小区内部及其与周边环境的生态连接。

可持续发展:强调水资源、土壤资源、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减少对化学品和能源的依赖,实现低维护、高效率的绿化管理。

美学融合:追求绿化景观的艺术性与功能性统一,注重植物配置的层次、色彩、季相变化,营造舒适宜人、具有小区特色的视觉空间。

人本关怀:绿化设计应考虑居民的休憩、交流、科普教育等需求,创造安全、健康、可参与的绿色空间。

第二部分:生态化植物选择与配置

2.1.物种选择原则

乡土优先:优先选用适应本地气候、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它们抗逆性强,需水量少,不易发生严重病虫害,且能更好地支持本地生物多样性。

多样性原则: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地被、草本花卉及藤本植物,形成多层次、结构稳定的植物群落。鼓励引入能吸引鸟类、蝴蝶等有益生物的蜜源、食源植物。

功能性考量:根据不同区域(如入口、宅间、路边、活动场地)的功能需求,选择具有相应特性(如遮荫、隔离、观赏、净化空气、固土护坡等)的植物。

避免入侵物种:严禁引进和种植被列入名单的有害外来入侵植物。

安全性:避免选用有毒、有刺激性或易引发过敏的植物,特别是在儿童活动区附近。

2.2.配置策略

近自然群落模拟:模仿自然森林或草甸的结构进行植物配置,营造自然野趣的景观效果。

季相景观营造:通过选择不同花期、果期、叶色的植物,确保小区一年四季都有景可赏。

垂直绿化与屋顶绿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采用墙面绿化、廊架绿化、屋顶绿化等形式,拓展绿化空间,改善微气候。

海绵化理念融入:结合雨水花园、植草沟、下凹式绿地等设计,增强绿地的雨水渗透、滞留和净化能力。

第三部分:资源节约型养护管理

3.1.水资源管理

节水灌溉:推广使用滴灌、微喷灌、渗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根据天气、土壤湿度和植物需水特性,精准控制浇水时间和水量,避免大水漫灌。

雨水收集利用:探索建设小型雨水收集设施,将收集的雨水用于绿化浇灌。

耐旱植物推广:逐步增加耐旱植物的比例,减少整体灌溉需求。

覆盖保水:在裸露地表或树穴铺设有机覆盖物(如树皮、木屑、碎石),减少水分蒸发,抑制杂草生长。

3.2.土壤健康管理

有机改良:定期施用堆肥、腐熟有机肥等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鼓励小区内厨余垃圾的堆肥处理和利用。

减少化学肥料:基于土壤检测结果,按需、适量施用缓释肥或有机无机复混肥,避免过量施用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土壤保护:避免重型机械碾压绿地土壤,防止土壤板结。在易受冲刷区域采取水土保持措施。

3.3.生态化病虫害防治

强化植物自身抗性:通过选择抗性品种、改善生长环境(光照、通风、水肥)等措施,提高植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瓢虫、草蛉、蜘蛛、鸟类等天敌资源。在适当时机,可人工释放天敌或使用微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

物理防治:采用黄板诱杀、诱捕器、人工捕捉、修剪病虫枝等物理方法控制病虫害。

科学用药:严格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必须使用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影响小的环保型农药,并严格按照规定浓度、方法、时间施用,设置警示标识,避免对人畜和环境造成危害。

第四部分:景观美学维护与提升

4.1.精细化修剪:不仅要满足植物生长需要,更要注重造型美观。根据植物种类、生长阶段和景观要求,采用不同的修剪技术(如疏枝、短截、整形),保持优美的树形和群落线条。

4.2.枯败物及时清理:及时清除枯枝、落叶、残花,保持绿地整洁,同时部分健康的落叶可考虑就地覆盖或堆肥利用。

4.3.设施维护与协调:保持绿化区域内的座椅、灯具、标识牌、垃圾桶等设施完好、清洁,并与绿化景观风格协调统一。定期清理景观水体,保持水质清洁。

4.4.动态调整与更新:定期评估绿化景观效果,对生长不良、景观效果差或不适应环境的植物进行调整、更新或改造,持续提升小区的整体景观品质。鼓励进行小范围、主题性的景观节点营造或更新。

第五部分:社区参与和环境教育

5.1.信息公开与沟通:物业公司应定期公布绿化养护计划、采用的生态措施、病虫害防治情况等信息,接受业主咨询和监督。

5.2.科普宣传:通过公告栏、微信群、讲座、活动等形式,向居民普及生态绿化知识,如乡土植物介绍、节水技巧、垃圾分类与堆肥、病虫害识别与绿色防控方法等,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能力。

5.3.居民参与平台

绿化志愿者队伍:组织对园艺感兴趣的居民成立志愿者小组,参与部分力所能及的养护工作(如除草、浇水、监督)。

认养/认管活动:划定部分区域,鼓励业主或家庭认养、认管小块绿地或特定树木,在物业指导下进行个性化装点和养护。

社区花园/可食地景:在条件适宜的区域,尝试开辟小型社区花园或种植可食用的香草、蔬菜、果树,让居民体验种植乐趣,分享收获。

5.4.反馈机制:建立便捷的渠道,收集居民对绿化景观、生态措施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改进工作的重要参考。

第六部分:保障措施

6.1.专业团队:确保物业绿化管理团队具备相应的生态知识和技能,或委托具有生态绿化理念和实践经验的专业公司进行养护。

6.2.经费保障:在物业费预算中,确保有充足且合理使用的专项资金用于生态绿化的维护和提升。

6.3.效果评估:定期(如每年)对小区绿化的生态效益(如生物多样性改善情况、节水效果等)和景观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本制度旨在通过系统性的生态化管理,使XX小区的绿化不仅美观,更能成为一个健康、有韧性、可持续的小微生态系统,为全体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绿色福祉。

本内容由dash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99797.html

(0)
dashandasha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