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空心孩子是指对一些缺乏情感和情绪表达能力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关爱。首先,要理解和关注这些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感受。其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环境,提供安全、稳定和温暖的成长环境。此外,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和交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教育空心孩子心得体会和感想范文精选,欢迎大家阅读!
![如何教育空心孩子心得体会和感想范文精选](https://wimg.puchedu.cn/uploads/2023/09/20230921075406617.jpeg)
如何教育空心孩子心得体会和感想范文精选1
几次提笔又放下,内心如唠叨的老妈子有千万道理想给那些妈妈们说“请放下自我,无要求接纳孩子”,提起笔想说的太多,没有条理逻辑混乱不知从何说起。想来想去我也和那些压力过大内心挣扎的孩子们一样躺平,絮絮叨叨的随意说说,也许有的人听进去受益了呢?
随着自己对孩子教育的感悟越来越多,愈来愈感受到大道至简,孩子教育的核心就是“无要求的接纳孩子,让孩子沿着自己的成长节奏成为更好的自己”。孩子从出生就决定了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是爸妈基因的组合,但他却不是任何一个人的复制品。孩子们生下来就会学习,天生就能从周围的环境、自己接触的事物中学习,例如说话、走路、吃饭,没有那个孩子需要父母不厌其烦的分解动作去教授这些,但是一定年龄后孩子们都会做这些,那怕是孤儿。关于这点很多父母总是有一种错觉:“孩子是需要被教育的,玉不琢不成器”。所以很多父母热衷于教育孩子、监督孩子。见过很多这样的例子:孩子正在专心的玩耍,父母在旁边指指点点,或者孩子正在专心做一件事情,父母让孩子给客人打招呼。这些都是在破坏孩子的专注力,打断孩子的学习,也许在中国父母的心目中课本文字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是多方位的,并不是简单的背记、大脑的逻辑分析,孩子的学习方式也是多样,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嘴巴尝、自己的感觉都是孩子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是学习的渠道。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是多方位混合后形成的整体概念,但是现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往往注重看听,忽视了孩子的感受,但是感受却是孩子的真实体会,现在很多孩子心理不健康“空心病”就源于孩子们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没有感受,或者自己的感受没有人在意,学校和家长都关注在成绩和聪明的头脑上,忽视了孩子的真实感和快乐。在家长的殷切指挥下,孩子们压抑自己的感受去表现自己,勤奋背记知识来考出一个好成绩,越来越适应这个社会生存职业的要求,但是作为人应该感受到的美好和快乐越来越少,在父母生存焦虑职业焦虑的影响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孩子就像西西弗斯一样,每日推着未来生存焦虑的巨石,永无止境的学习写作业,生命力也被耗殆尽。父母的焦虑不仅在学校学习上,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孩子道德的要求,对孩子人情世故的要求,对孩子身高、体重的要求,孩子们就像一个工具人,被父母按照自己的认知精心的打造,作为主人的孩子却没有任何决定权和主动权。有的父母说:“我们是他的父母呀,我们有责任去为他负责,他什么都不懂”。他难道不会感受悲伤、喜悦、舒心、疲惫吗?他没有思想吗?他需要学着为他的人生去负责,他需要学着自己做出判断、练习。这些需要他去听去想去感受然后判断分析练习,这也是他人生的乐趣和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犯错、他们会迷失、他们也会创造,这些真实的感受和小确幸让他们确认自己人生的价值,人生最大的意义不就是过程的体验吗?当父母精心安排让孩子一路顺畅的到达顶峰,这样的人生是无趣的。况且人生有顶峰吗?父母有限的经验是得到过检验的吗?大多数的父母只是把自己有限认知分析出来的所谓经验教授給孩子,因为眼界开阔的父母深知人生无常、未来的不可预测,反而是开放式的对待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成长,用孩子今日的美好感受、自我价值感去面对未来的暴风雨。
如何教育空心孩子心得体会和感想范文精选2
听完徐教授的故事之后,我有一些新思路。
比如,今天的教育,最应该解决的是好奇心的问题。
要让孩子首先对这个世界有热爱,有追求,有欲望,才有努力的动力,学习的自驱力。
很多人觉得自驱力是培养出来的,这不对,自驱力是找出来的。
喜欢的事不怕苦。
无论是捉虫还是打球,玩泥巴还是编花绳,很多小孩都如痴如醉,甚至放弃看动画片打游戏。
这些事,比考到什么分数更重要。
观点不算新鲜,之前一直都有人说。
有人听见就焦虑,觉得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成绩压下来,升学压力大,老师把你电话打爆,你还能不焦虑吗?
,
我也焦虑。
甚至曾经把自己定义成间歇鸡娃家长——
平时散养,考试的时候找*冈、53卷子来连环刷。
没办法,5分钟速算不通关,老师能逼疯家长。
但是刷题考高分,最后升学666。
有个婆婆听了,不大服气。
她说,你带小孩还是要给一些压力,一有压力就出成绩。
像她年纪那么大了学起东西来都超努力,唱歌报两个老师的班。
一个老师上主课,另一个老师给改作业。
她说,我都这么努力,孩子为什么不能更勤奋一些呢?
我只问了她一个问题:如果你学的不是唱歌是学英语,还会主动找俩老师的课上吗?
婆婆诚实可爱,忙不迭地摇头,那必须不会啊!
所以,自驱力不是培养出来的。干喜欢的事儿,小孩也会不知疲倦。
如何教育空心孩子心得体会和感想范文精选3
“空心”会让孩子失去温度,失去做自己的自由、权利和起码的尊严,失去思考的能力,失去属于自己的独特想法,这也意味着孩子们将要失去创造力,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兴趣和生活的热情。最终他们会成为一种附庸,一个功利时代的祭献品。
他们的空心,更多是被动的、被迫的。家长和老师,家庭和学校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内心非常痛苦。万般挣扎之后,无力反击,只能退缩和退守,求生的本能欲望战胜了成就的动机,进而变成麻木的人、机械的人,失去生机和生趣的人。童年时期,就成为了一种工具人。
孩子们在被教育过程中除了功利的工具属性看不见也感受不到别的,没有人给予他们应有的理解、尊重和爱,精神世界因枯萎而一片荒芜。
他们不想荒芜,他们从来都渴望生命的繁荣,那是他们的使命,然而,现实世界中已经麻木的成年人所处的和认为的世界不是孩子们想象的和想要创造的世界。虽然未来是属于他们的,但是,美好的童真和梦想却早在襁褓孕育中就遭到破坏扼杀。他们不允许、被剥夺了天真烂漫和获得精神食粮的机会和权利。大人们给孩子们展现的是冷冰冰的现实世界,给予的除了批评、批判、打击、挖苦、讽刺、嘲笑、贬低,好像,也再没有什么。大人们为孩子提供的能量补充,无非就是武装好你,就要好好干。像奶牛一样吃进去了草就得有“奶”挤出来。否则就是笨蛋、废物、完蛋玩意。失掉了所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种打击无异于六月飞雪,“生灵涂炭”,彻底的毁灭性。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人格尊严的被践踏,如何让孩子以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来存在,如何有勇气做自己。
孩子们不愿意长大,喜欢小时候的爸爸妈妈,所以,他们总想退缩到“幼稚”的壳里,躲一躲,希望自己不被要求那么多,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像以前一样疼爱我,希望自己可以得到更多快乐。想想也是心酸啊,当孩子真不容易。
孩子们在大人的全方位奚心的照料下,用进废退的失掉了很多机能,依懒性巨强,慢慢丧失了生命的活性和无限可能性 ,生命变得黯淡无光,他们只有一种用途,成为一个容器,发挥一个容器应有的作用。容器不需要大脑,不需要思考,不需要情感,没有情绪和创造力。他们被编辑好程序,去执行别人期望他完成的事。孩子彻彻底底的成为了一个可以轻易被Ai机器人取代的笨拙的记忆存储计算能力都很弱的劣等机器人。也或许他们真的被培养和塑造成了“有用”的人,但这种用,是被当成了一件物件的用,不需要情感和灵魂的参与和在场,这个用让孩子们有多伤心啊。
这让我想到了围棋冠军与机器人下棋失败是注定的。而失败的眼泪当中一定有人格被践踏和挫败的无地自容与窘迫不安,价值判断和自我认同的混乱。
作为人,我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对吗?我为什么无法开心呢?
人,作为情感丰富的生命个体,除了维系生命机体运转之外,精神世界的充盈,生命的繁荣、汹涌和喜悦,才是最终心之安定的要素。只有能够感受到被尊重,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带给自己和他人的美好,内心才安稳,也才会幸福。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如何教育空心孩子心得体会和感想范文精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本站信息推送。
本内容由zhenzhe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68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