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麻醉药品管理制度是指医院为规范麻醉药品的采购、储存、调配、使用等环节的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规范措施。该制度旨在确保麻醉药品的安全、有效、规范使用,避免滥用、非法获取和流失,保障患者安全和医疗秩序。以下是有关于医院麻醉药品管理制度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医院麻醉药品管理制度 医院麻醉药品管理办法 (3篇)](http://wimg.puchedu.cn/uploads/2024/03/20240316015624852.jpg)
医院麻醉药品管理制度1
关键词:个案追踪法;麻醉;护理
在发达国家,麻醉护士早已是一项传统行业,美国和波兰开展麻醉专科护士教育已有近1个世纪的历史[1]。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逐步完善,护理行业日趋细化,开始向专职化发展,麻醉护士成为我国近年来新兴的护士工作种类。我国对麻醉护士的培养和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2]。个案追踪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访谈其就医过程每个环节,证实医院护理制度、工作指引是否完善以及护理措施是否到位,有助于规范护士行为,防止护理不良事件,提升护理质量[3]。我院自2015年起运用个案追踪法结合按能级分层次培训,在提高麻醉护理技能方面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追踪患者纳入标准:全麻,ASA评分Ⅱ级及以上。2015年我院全麻手术患者10474例,复苏室接收病人9861例,其中骨科2969例,胸科361例,腔镜手术2229例,其它类手术4302例。我院麻醉复苏室床位11张,护理人员15名,职称包括主管护师2名、护师8名、护士5名,学历为本科11名、大专4名。
1.2方法
1.2.1建立质控小组及完善质控体系
(1)建立质控小组,培训质控小组成员学习个案追踪方法,按照每周追踪2例的频次,在10:30~16:00期间,确定麻醉复苏高峰段为追踪时间。制定追踪表,报批护理部审核后使用。主要内容紧扣“人机料法环”:人———被追踪对象主要是护士或专科护士,追踪的内容包括仪容仪表、资质、能级、职责、药品了解、操作技能,培训、考核。机———主要追踪护士对日常工作中使用的机器能否掌握应用方法,保养和维护知识以及当机器出现故障时解决方法是否正确。料———追踪内容包括麻醉前、麻醉中、麻醉复苏病人的护理常规,入、出复苏室标准,拔管指征,steward评分标准,精麻药品管理规定规范,门诊麻醉配合。法———主要包括护理常规、制度、规范、流程、预案、不良事件的制订、修订、培训、考核、落实情况。环———包括两个方面即环境和环节,其中环境主要指手术间药柜、复苏室、准备间、库房的环境是否安全、安静、整洁、整齐,环节指交接班环节以及不良事件、预警、危急值报告等环节。(2)建立并完善与追踪表内容相匹配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1.2.2对象选择
Braden评分≤18分者;全麻患者手术时间≥3h者;术后苏醒延迟(≥2h)者。
1.2.3追踪方法
手术患者入复苏室后,根据追踪患者纳入标准筛选出需要追踪的患者,对当班护士进行个案追踪,先现场观察当班护士对追踪患者的各项护理操作,并记录不规范的环节,待当班护士操作完毕,根据“人机料法环”的原则,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并设计突发状况,考察被追踪护士的专业技能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将追踪记录录入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1.3结果
追踪方法实施后与实施前质量监测指标比对:压疮发生率降低0.6%,精麻药品管理合格率提升11%,输血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全麻复苏患者导管脱落率降低2.9%,全麻患者坠床发生率为0。
2讨论
2.1麻醉护理专科理论基础薄弱
麻醉护理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麻醉护理人员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麻醉学科的发展[4]。广东省对117所医院麻醉护理人力资源现状调查显示,麻醉护士学历组成是中专54.1%、专科38.4%、本科7.5%[5]。由于麻醉护理专科人力资源有限,麻醉学科发展迅猛,专业的麻醉护士无法满足临床麻醉学科的需要,因此目前临床大部分麻醉护士由手术室护士转为麻醉护士,麻醉护理专科理论基础薄弱。我院是教育部直属三级甲等教学医院,麻醉科是省临床重点专科,针对麻醉护理专科理论基础薄弱现状,护理部自2015年起成立麻醉复苏护理单元,设立护士长,将麻醉复苏护理单元人力资源学历结构进行调整,麻醉复苏护理培训实施按能级培训结合个案追踪法,夯实麻醉护士专科理论基础,提升了麻醉护士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2.2麻醉护理人员培训内容应突出临床麻醉的“护理”工作
麻醉护理人员培训目前多是与医生一起共同接受麻醉专业医疗培训,缺乏专业护理内容,对复苏室护理工作存在安全隐患。通过本研究,作者认为,麻醉护士在接受麻醉专业医疗培训的同时,必须进行麻醉护理专业培训如麻醉护理、重症监护护理、疼痛护理等,对麻醉专业使用的仪器设备使用保养纳入培训和考核内容,并通过个案追踪形式强化培训效果,提高麻醉护士实践技能。
2.3利用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确保培训效果
精麻药品管理是复苏室护士工作重点之一,建立精麻药品管理制度和流程,利用个案追踪,协助复苏护士做好精麻药品规范管理。手术患者全麻复苏时易发生压疮。在个案追踪时,通过查看患者易受压部位皮肤状况,提问压疮分期等知识,根据质量标准,监测复苏护士对压疮预防的措施落实情况。全麻复苏患者在苏醒前烦躁,易导致意外拔管,通过个案追踪,有利于考察复苏护士对预防管道脱落的预判断和护理措施执行情况。
2.4个案追踪法能有效降低麻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魏霞等[6]认为,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作为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且与人、设备等因素具有密切关系。林娟等[7]认为,重点科室护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与其他科室衔接环节多,细微差错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护理安全尤为重要。麻醉护理个案追踪以患者为中心,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结合现场考核,先看麻醉护士操作,对操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提问,根据提问结果再追踪制度流程的完善,同时也便于对培训效果,如麻醉护士对麻醉患者入、出复苏室标准,拔管指征等护理专科知识掌握和应用等进行评价。追踪法的实施可有效降低麻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麻醉护理如何适应现代麻醉学科发展,培训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能在临床麻醉、急救复苏、重症监护治疗及疼痛诊疗领域内从事临床麻醉护理、护理管理、教学和科研的应用型人才[4],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王朝松刘丹丹杜万秋单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参考文献:
[1]曹华丽,丛培丽.澳大利亚麻醉护士简介[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81-382.
[2]王莹,李秋洁,洪素.国内外麻醉专科护士的培养方式学历要求及需求量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8):2821-2823.
[3]何利君,周宏珍,赵志荣,等.个案追踪法在护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221-224.
[4]韩文军,梁新蕊,张玲娟.麻醉专科护士发展与培训现状[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13,34(2):188-192.
[5]张伟英,陈香琴,李景田,等.麻醉护理现状调查与专业构建思路[J].护理学杂志,2009,24(3):61-64.
医院麻醉药品管理制度2
【中图分类号】R10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54-01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是一新型的麻醉方式,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点,使麻醉效果得到改善,CSEA既保留了脊麻的起效快、镇痛与肌松完善的优点,也便于调节麻醉平面,可完成较长时间的手术,局麻药用量小,大大降低了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并且术后可行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因此CSEA被广泛应用。
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适用于普外科的下腹部、会阴、及下肢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妇科手术,产科手术,分娩镇痛,疼痛治疗和术后镇痛。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做好病人麻醉期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我院于2005年开始应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现将有关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090例,其中妇科手术820例,产科手术2250例,分娩镇痛784例,外科手术136例,年龄18~79岁,平均年龄28岁。
2麻醉前护理
2.1心理护理:术前一日访视病人,对病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病史、检查、诊断、术式、麻醉方法和术前医嘱。向病人详细介绍麻醉的方法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解答病人的提问,消除病人对麻醉和手术的顾虑和恐惧,使病人获得安全感和相对稳定的心态,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
2.2检查病人腰背部穿刺部位的皮肤有无破损和感染,嘱其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以减少术中及术后的恶心、呕吐及误吸,指导病人必要的训练,特别是呼吸方面的训练,指导病人深呼吸、咳痰,以减少肺部并发症。
2.3术前用药:一般术前30分钟常规肌注鲁米那0.1g、阿托品0.5mg,使病人情绪安定,减少麻醉意外,减少麻药用量,减小呼吸道分泌物,利于麻醉安全。
3麻醉护理配合
3.1物品准备:一次性腰硬联合穿刺包,,心电监护仪,氧气,麻醉机,气管插管用物,复苏用具,吸引及药品。
3.2环境准备:手术室温度一般控制在24~260C,相对湿度45%~50%。
3.3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入手术室前认真核对患者的科室、床号、姓名、年龄、手术部位、皮试结果、术前用药、有无过敏史等。
3.4将病人妥善安置在手术床上,行心电监护、吸氧、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5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常用18G静脉留置针穿刺,并接上三通连接管,以便麻醉用药。在麻醉开始前常规预防性输入平衡液500~1000ml,以防止腰麻后引起血压降低,术中确保静脉通畅,并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输液速度。
3.6固定:协助麻醉医生固定好病人穿刺,常规取左侧卧位,背部与床垂直,双手抱膝,两腿屈曲于腹部,头尽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弓成弧形。
3.7协助麻醉医生消毒、取药:严格按照无菌技术,倒消毒液,消毒穿刺部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检查、核对局麻药,协助麻醉科医生抽取局麻药,抽吸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术后感染[1]。
3.8当麻醉医生穿刺时应站在麻醉医生的对面,固定病人的头颈及双腿,安慰、鼓励病人,使病人保持好,防止摔伤,利于麻醉医生穿刺。
3.9穿刺完毕,协助麻醉医生妥善固定硬膜外导管,防止扭曲、滑脱,并立即使病人仰卧,调整手术床,在较短时间内使麻醉平面控制在手术需要的范围,一般注药后5~10分钟内完成。待平面固定后摆放手术,并密切观察,确保病人安全。
3.10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以便及时发现病人循环的状态,心肌供血,心律变化及血液氧合的情况,常规吸氧。
3.11应急准备:病人在麻醉期间,可能因为原有疾病、物等影响,会出现一系列生理紊乱。应掌握正确的应急方法,及时协助麻醉医生处理。
3.12术后麻醉护理配合:手术结束后协助麻醉医生拔除硬膜外导管,穿刺部位用无菌纱布及胶布妥善固定,如需接术后镇痛泵,应协助固定好装置。整理药品及器械。
4护理体会
手术室巡回护士除了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外,还需要配合麻醉医生完成麻醉工作。麻醉是保障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对于患者来说,生命安全最为重要,因此加强麻醉过程中护理配合,保障病人麻醉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作为手术室巡回护士,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扎实的技术、对各种仪器设备熟练使用的能力、各种品的药效及药理的了解,积极预防和处理意外。同时严格执行麻醉护理相关制度,提高护理质量,尽可能消除因麻醉引发的医疗事故隐患,保证麻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生命安全。椎管内麻醉和其他医疗工作一样需要护理人员的配合,一切为了病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在手术室内麻醉医生与护士默契的配合是保证手术完全的关键。
医院麻醉药品管理制度3
通讯作者:李丛元
【摘要】目的评估笔者所在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为该类药品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微机系统对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1月患者消耗麻醉性镇痛药数量和品种进行统计。用限定日剂量(DDD)和用药频度(DDDs)分析用药趋势。结果本院麻醉性镇痛药的用药金额逐年增加,吗啡制剂用量增幅较大。结论本院能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用药合理,能够把握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的规定,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麻醉性镇痛药。
【关键词】麻醉性镇痛药;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分析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6.056
临床应用的镇痛药一般分为阿片类镇痛药(又称为麻醉性镇痛药)和非麻醉性镇痛药[1],阿片类镇痛药,镇痛作用强大,但长期应用可致生理和(或)心理上的依赖,目前应用的强效阿片类药都可能有成瘾性等不良反应,必须严格控制,一般只限于中、重度急慢性疼痛和癌症疼痛,不宜反复应用。癌性疼痛是现代医疗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范围的调查表明,50%~80%的癌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癌症的疼痛发生率更是高达60%~90%[2]。作为医疗部门,及时了解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和掌握医院贯彻WTO推荐的有效止痛指导原则的情况,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本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现就全院2006年1月~2011年11月的麻醉性镇痛药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论,以期更好地管理和应用麻醉性镇痛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益的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本文资料来源于本院药库微机管理系统提供的2006年1月~2011年11月麻醉性镇痛药应用数据,包括药品名称、剂型、规格、单价、用量和销售金额等。
1.2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dailydose,DDD)方法,计算各药的用药频度(DDDs)。DDDs=某药的年用量/该药的DDD值,其中某药的年用量=该药的年应用数量×规格,DDD值的确定主要依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年版)[1]、《新编药物学》(第16版)[3]规定的DDD和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剂量范围的中间值及笔者所在医院临床实际应用情况确定各药的DDD。
2结果
2.1各年麻醉性镇痛药消耗金额统计经统计,本院麻醉性镇痛药有12种,其中注射剂7种、片剂5种。各年度笔者所在医院的麻醉性镇痛药消耗金额及占该年度全部药品消耗金额的比例见表1。
由表1可见,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逐年增加,从2006年的45.77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462.04万元,增长率达90.09%,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2.2各年度各品规麻醉性镇痛药应用统计通过统计和计算,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麻醉性镇痛药用量逐年增加。舒芬太尼注射液从2007年开始应用,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瑞芬太尼注射液从2008年开始应用,用量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注射液品种中,舒芬太尼注射液和瑞芬太尼注射液的单价分别是54.73元和99.23元,单品种的价格是非常高的,应用的时候要考虑手术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在片剂品种中,硫酸吗啡控释片和盐酸吗啡缓释片每片的单价分别是3.95元和7.96元,应用的时候要考虑癌症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2.3各年度醉性镇痛药总DDDs、总数量、总金额统计各年度麻醉性镇痛药总DDDs、总数量、总金额统计情况见表2。
由表2可见,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注射液、氯胺酮注射液、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总DDDs分别占据前三位,注射剂品种的使用数量也位列前三位,与各药的DDDs相吻合。而盐酸吗啡注射液、磷酸可待因片的总DDDs分别列前三药之后。氯胺酮注射液使用数量很多,单价较低,用药总金额也不算高。舒芬太尼注射液虽然使用数量不多,但单价较高,用药总金额也较大。盐酸哌替啶片的总DDDs排名最后,用药总金额也最少,符合麻醉性镇痛药规范化管理规定。
2.4各年度吗啡用量统计各年度吗啡用量统计情况见表3。
由表3可看出,各种剂型吗啡制剂的总用量都较上一年度有所增长,增长率最高的是2008年,较上一年度增长率是105.52%。增长率最低的是2010年,较上一年度增长率是5.66%。
3讨论
3.1由表l可见,本院2006年1月~2011年11月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逐年增加,各年度麻醉性镇痛药销售金额占总金额的比例为0.55%~2.31%,变化幅度不大,这与笔者所在医院对麻醉性镇痛药管理严格,对癌症患者限制用量相关。
3.2由表2可见,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本院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注射液、氯胺酮注射液、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总DDDs占据前三位,注射剂使用数量也位列前三位,这与本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手术使用量大相关。
3.3芬太尼注射液此药合成于1960年,为人工合成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镇痛作用机制与吗啡相似,为阿片受体激动剂,作用强度为吗啡的60~80倍。与吗啡和哌替啶相比,本品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不释放组胺,对心血管功能影响小,能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本品对呼吸的抑制作用弱于吗啡,但静脉注射过快则易抑制呼吸,有成瘾性。纳洛酮等能拮抗本品的呼吸抑制和镇痛作用。目前主要用于麻诱导和术中麻醉维持。静脉注射芬太尼诱发患者发生呛咳反应是其主要不良反应之一。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是临床麻醉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应引起麻醉医师的足够重视[4]。
3.4盐酸哌替啶作用时间短,其作用类似吗啡。效力约为吗啡的1/10~1/8,无吗啡的镇咳作用。其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具有中枢神经毒性,长期应用易导致蓄积中毒。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均可引起局部发炎和组织硬结,反复使用可造成肌肉组织重度纤维化,故该药不被推荐用于癌症患者的长期止痛治疗[5]。本院哌替啶注射液的用量一直居高不下,是因为哌替啶注射液价格便宜、手术使用量大、起效快、部分医师沿用多年的用药习惯。临床药师要与临床医生一起转变中、重度疼痛即用哌替啶注射液的观念,积极使用吗啡制剂。
3.5氯胺酮注射液主要是选择性的抑制丘脑的内侧核,阻滞脊髓至网状结构的上行传导,兴奋边缘系统,并对中枢神经和脊髓中的阿片受体有亲和力。产生麻醉作用,主要是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L-谷氨酸)及N-甲基-D-天门冬酸受体的结果;镇痛作用主要由于阻滞脊髓至网状结构对痛觉传入的信号及与阿片受体的结合,而对脊髓丘脑传导无影响,故对内脏疼痛改善有限。大剂量应用时,可出现呼吸抑制和呼吸暂停,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3.6舒芬太尼此药合成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舒芬太尼与阿片受体的亲和力较芬太尼强,且舒芬太尼更易通过血脑屏障。其药物分布容积小于后者,终末清除半衰期也短。因此,舒芬太尼的起效更快,消除半衰期更短,镇痛作用更强且持续时间也更长[6]。
3.7瑞芬太尼是芬太尼家族中的新成员,合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是纯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清除半衰期仅9.5min,是超短时、强效的阿片类镇痛药,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迅速、无蓄积作用、麻醉深度易于控制等优点[7]。
3.8可待因片主要作为中枢镇咳药用于剧烈的无痰干咳,其次作用三阶梯止痛原则中二阶梯用药。有资料显示,当可待因片一次口服剂量超过60mg时,可出现兴奋、烦躁不安、呼吸抑制、心率过缓,小儿可致惊厥等不良反应[8],临床药师要提醒医师注意控制用量。
3.9丁丙诺啡注射液为强效镇痛药,为阿片受体的部分拮抗-激动剂,用于各类手术后疼痛、癌症疼痛、烧伤后疼痛、脉管炎引起的肢痛及心绞痛和其他内脏痛。
3.10吗啡为WHO推荐的治疗晚期癌症的首选药物,是癌痛三阶梯治疗中的第三阶梯药物,一个国家吗啡消耗量是衡量该国癌痛状况改善的一个重要指标。各年度笔者所在医院吗啡制剂的使用量有所增多表明,医院在的使用上正在努力向国际标准靠拢,加强麻醉性镇痛药规范管理,努力改善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所在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应用情况表明,笔者所在医院能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用药合理,能够把握WHO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的规定,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麻醉性镇痛药。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和生物制品卷)[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6,99.
[2]利春元。疼痛的药物治疗[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制剂分册,1998,19(1):23.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71.
[4]TweedWA,DakinD.Explosivecoughingafterbolusfenmnylinjection[J].AnesthAnalg,2001,92:1442-1443.
[5]秦亚丽,杨军。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5,11(4):242.
[6]SanfordTJJr,SmithNT,DecSilverH,etal.Acomparisonofmorphine,fentanylandsufentanilanesthesiaforcardiacsurgery:induction,emergenceandextubation[J].AnesthAnalg,1986,65:259-266.
[7]GlassPSA,ShaferSL,RevesJG.Intravenousdrugdeliverysystem[M].15thYork:Churchilllivingstone,2001:377-411.
本内容由xiaomao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04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