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面临大量知识点需要掌握和整理。对于许多学生和工作者来说,知识点整理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只有通过对知识点进行整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语文、数学和化学学科的知识点整理,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工作。
![知识点整理 常用学习知识点整理](https://wimg.puchedu.cn/uploads/2023/05/image-708.png)
知识点整理1
1、整理书上的知识要点
当我们在一个行业中工作的时候,可能会接触到一些非常重要的知识。所以我们可以先将书上写得比较多的知识点,一一梳理出来,然后我们可以将这些知识点拿出来自己做一下测试。这样可能能够保证我们能够迅速将书上写好的知识点记住并掌握住。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很快地掌握书上这些内容,可能有的人是因为基础比较薄弱或者时间比较紧张而不能够将书上所有知识进行归纳。所以我们可以先通过做笔记将一些重要知识整理出来进行梳理:如果你是用比较快速的方法来记录一些重要知识的话,那么你一定要记住重点、难点、知识点和重点记忆点是怎么来记录的。
2、将书上内容分解成重点知识点
如果是自己在课堂上看到的知识点,或者是在学校里看过的书籍,或者是在辅导书里看到的知识点,你应该在课上找到相应的重点内容,然后把它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当然了,分解出来,更多是要通过实践去巩固一下。因为你是很难掌握这些知识点的,所以这个步骤其实就会把每一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构成一个整体。
3、总结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
对于同一内容,同一知识点之间进行关联。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可以找到知识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而这种逻辑关系,通常是在学习初期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能更好的去指导自己去消化吸收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以后真正能够运用到自己所学到的相关领域中去做好准备措施。
4、根据自身情况总结做题思路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规律的东西是需要坚持去做的。很多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会感觉“自己真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做”“自己明明知道要做什么,为什么做不出来?”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在你写完题以后,感觉自己已经做过很多次题了,但是还是做不出题目中给你提示的点,这样的情况并不罕见。在分析问题之后,自己是否能够找到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且给出解题上需要怎么做呢?对于学生来说也不难发现:其实我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思考这一类的题目。因为平时训练过程中发现了很多不懂要仔细去分析、去总结的题目。
5、总结要整理的内容,也就是整理知识要点
把这些总结好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顺序和逻辑进行归纳整理,就是大家常说的整理知识要点了。这个整理过程可以是概括,也可以是归纳。我们在总结知识点的时候,会发现他最重要的部分就在这两个部分: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很多同学都对自己如何进行总结这方面很迷茫,也不知道究竟要总结什么点来帮自己做最好。
知识点整理2
1、知识点梳理
把每个知识点都按一定的顺序梳理
2、知识结构图
把一个单元的所有概念都罗列出来,包括与本单元有关但没有出现在本单元的概念,只罗列这些概念的名词。
找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用箭头将他们连接起来。在箭头上注上联结词。
归纳总结的形式常见的有:
1、摘要式
摘要式是摘取相关知识点的重点内容(要点),部分原文照抄或通过浓缩再以简练的文字呈现出来的一种笔记形式。这是一种较简单、易掌握的归纳总结方式。
运用摘要式在内容上一定要抓住重点(要点)。
高度浓缩的摘要式归纳总结可以将一本厚书演变成成几页笔记。.
2、提纲式
提纲式是对于相关知识点的重点内容,按一定的系统归类,以简练的文字呈现出来的一种笔记形式。这也是一种最常见、易掌握的归纳总结方式。
运用提纲式一要在内容上抓住重点;二要在形式上有序地体现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归类。
提纲式按系统归类的方式又分有数字编号提纲式与花括号提纲式。后者更突出对各知识点分门别类和划分归属。
知识点整理3
化学知识点整理
1. 核磁共振仪:有机物中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种类;
2. 红外光谱仪:主要测定有机物中官能团的种类;
3. 紫外光谱仪:有机物中的共轭结构(主要指苯环);
4. 质谱仪: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对测定结构也有一定的帮助;
5. 原子吸收(发射)光谱仪:测定物质的的金属元素,也可测定非金属元素;
6. 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中物质的成分以含量,重点是测反应速率;
7. 色谱分析仪:利用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比的不同,对物质进行分离,主要分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近的物质,纸层析就是其中的一种;
8. 李比希燃烧法:测定有机物中C、H、O、N、Cl的有无及含量,CO2、H2O、N2、HCl;
9. 铜丝燃烧法:测定有机物中是否含卤素,火焰为绿色说明含有卤素;
10. 钠熔法:测定有机物是否含有X、N、S,NaX、Na2S、NaCN;
11. 元素分析仪:测定物质中元素的种类;
12.扫面隧道显微镜:观察、操纵物质表面的原子和分子
知识点整理4
数学中的知识点整理
等差数列
对于一个数列{an},如果任意相邻两项之差为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称这一定值差为公差,记为d;从第一项a1到第n项an的总和,记为Sn。
那么,通项公式为,其求法很重要,利用了“叠加原理”的思想:
将以上n—1个式子相加,便会接连消去很多相关的项,最终等式左边余下an,而右边则余下a1和n—1个d,如此便得到上述通项公式。
此外,数列前n项的和,其具体推导方式较简单,可用以上类似的叠加的方法,也可以采取迭代的方法,在此,不再复述。
值得说明的是,前n项的和Sn除以n后,便得到一个以a1为首项,以d/2为公差的新数列,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使很多涉及Sn的数列问题迎刃而解。
等比数列
对于一个数列{an},如果任意相邻两项之商(即二者的比)为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为等比数列,且称这一定值商为公比q;从第一项a1到第n项an的总和,记为Tn。
那么,通项公式为(即a1乘以q的(n—1)次方,其推导为“连乘原理”的思想:
a2=a1x,
a3=a2x,
a4=a3x,
an=an—1x,
将以上(n—1)项相乘,左右消去相应项后,左边余下an,右边余下a1和(n—1)个q的乘积,也即得到了所述通项公式。
此外,当q=1时该数列的前n项和Tn=a1x
当q≠1时该数列前n项的和Tn=a1x1—q^(n))/(1—q)
知识点整理5
化学史
1. 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2. 汤姆生:在阴极射线实验基础上提出“葡萄干面包式”模型;
3.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基础上提出“核+电子”模型;
4. 波尔:在量子力学基础上提出轨道模型;
5. 舍勒:发现氯气;
6.维勒:人工合成尿素;
7.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知识点整理6
数学中的知识点整理
(1)总体和样本:
①在统计学中,把研究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②把每个研究对象叫做个体、
③把总体中个体的总数叫做总体容量、
④为了研究总体的有关性质,一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x1,x2,研究,我们称它为样本、其中个体的个数称为样本容量
(2)简单随机抽样,也叫纯随机抽样。
就是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完全随机地抽取调查单位。特点是:每个样本单位被抽中的可能性相同(概率相等),样本的每个单位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简单随机抽样是其它各种抽样形式的基础。通常只是在总体单位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3)简单随机抽样常用的方法:
①抽签法
②随机数表法
③计算机模拟法
在简单随机抽样的样本容量设计中,主要考虑:
①总体变异情况;
②允许误差范围;
③概率保证程度。
(4)抽签法:
①给调查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对象编号;
②准备抽签的工具,实施抽签;
③对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进行测量或调查
知识点整理7
化学材料及成分
1. 火棉:纤维素与硝酸完全酯化的产物;
2. 胶棉:纤维素与硝酸不完全酯化的产物;
3. 人造丝、人造毛、人造棉、黏胶纤维、铜氨纤维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4. 醋酸纤维:纤维素与醋酸酐酯化后的产物;
5. 光导纤维:成分为SiO2,全反射原理;
6. Al2O3:人造刚玉、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
7. SiO2:硅石、玻璃、石英、玛瑙、光纤的主要成分;
8. 硅酸盐:水泥、陶器、瓷器、琉璃的主要成分;
9.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碳化硼陶瓷、光纤等;
具有耐高温、强度大的特性,还具有电学特性、光学特性、生物功能;
10. 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
11. 新型高分子材料:高分子膜、尿不湿、隐形眼镜、人造关节、心脏补片、液晶材料等;
12. 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知识点整理8
数学中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三角函数。
考试必考题。诱导公式和基本三角函数图像的一些性质只要记住会画图就行,难度在于三角函数形函数的振幅、频率、周期、相位、初相,及根据最值计算A、B的值和周期,及等变化时图像及性质的变化,这一知识点内容较多,需要多花时间,首先要记忆,其次要多做题强化练习,只要能踏踏实实去做,也不难掌握,毕竟不存在理解上的难度。
第二章:平面向量。
个人觉得这一章难度较大,这也是我掌握最差的一章。向量的运算性质及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难度都不大,只要在计算的时候记住要同起点的向量。向量共线和垂直的数学表达,这是计算当中经常要用的公式。向量的共线定理、基本定理、数量积公式。难点在于分点坐标公式,首先要准确记忆。向量在考试过程一般不会单独出现,常常是作为解题要用的工具出现,用向量时要首先找出合适的向量,个人认为这个比较难,常常找不对。有同样情况的同学建议多看有关题的图形。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这一章公式特别多。和差倍半角公式都是会用到的公式,所以必须要记牢。由于量比较大,记忆难度大,所以建议用纸写之后贴在桌子上,天天都要看。而且的三角函数变换都有一定的规律,记忆的时候可以结合起来去记。除此之外,就是多练习。要从多练习中找到变换的规律,比如一般都要化等等。这一章也是考试必考,所以一定要重点掌握。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分享五篇4
一、直线与圆:
1、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与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倾斜角为0;
2、斜率:已知直线的倾斜角为α,且α≠90°,则斜率k=tanα、
过两点(x1,y1),(x2,y2)的直线的斜率k=(y2—y1)/(x2—x1),另外切线的斜率用求导的`方法。
3、直线方程:⑴点斜式:直线过点斜率为,则直线方程为,
⑵斜截式:直线在轴上的截距为和斜率,则直线方程为
4、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平行A1/A2=B1/B2注意检验(2)垂直A1A2+B1B2=0
5、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两条平行线与的距离是
6、圆的标准方程:、⑵圆的一般方程:
注意能将标准方程化为一般方程
7、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一定有两条,如果只求出了一条,那么另外一条就是与轴垂直的直线、
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转化为圆心距与半径的关系,或者利用垂径定理,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弦长问题、①相离②相切③相交
9、解决直线与圆的关系问题时,要充分发挥圆的平面几何性质的作用(如半径、半弦长、弦心距构成直角三角形)直线与圆相交所得弦长
二、圆锥曲线方程:
1、椭圆:①方程(a>b>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PF1|+|PF2|=2a>2c;③e=④长轴长为2a,短轴长为2b,焦距为2c;a2=b2+c2;
2、双曲线:①方程(a,b>0)注意还有一个;②定义:||PF1|—|PF2||=2a<2c;③e=;④实轴长为2a,虚轴长为2b,焦距为2c;渐进线或c2=a2+b2
3、抛物线:①方程y2=2px注意还有三个,能区别开口方向;②定义:|PF|=d焦点F(,0),准线x=—;③焦半径;焦点弦=x1+x2+p;
4、直线被圆锥曲线截得的弦长公式:
三、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1、学会三视图的分析:
2、斜二测画法应注意的地方:
(1)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轴Ox、Oy。画直观图时,把它画成对应轴o’x’、o’y’、使∠x’o’y’=45°(或135°);
(2)平行于x轴的线段长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减半、
(3)直观图中的45度原图中就是90度,直观图中的90度原图一定不是90度、
3、表(侧)面积与体积公式:
⑴柱体:①表面积:S=S侧+2S底;②侧面积:S侧=;③体积:V=S底h
⑵锥体:①表面积:S=S侧+S底;②侧面积:S侧=;③体积:V=S底h:
⑶台体①表面积:S=S侧+S上底S下底②侧面积:S侧=
⑷球体:①表面积:S=;②体积:V=
4、位置关系的证明(主要方法):注意立体几何证明的书写
(1)直线与平面平行:①线线平行线面平行;②面面平行线面平行。
(2)平面与平面平行:①线面平行面面平行。
(3)垂直问题: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核心是线面垂直:垂直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5、求角:(步骤———————Ⅰ、找或作角;Ⅱ、求角)
⑴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平移法:平移直线,构造三角形;
⑵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射影所成的角
四、导数:导数的意义—导数公式—导数应用(极值最值问题、曲线切线问题)
1、导数的定义:在点处的导数记作、
2、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曲线在点处切线的斜率
①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P(x0,f(x0))切线斜率。V=s/(t)表示即时速度。a=v/(t)表示加速度。
3、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5、导数的应用:
(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那么为增函数;如果,那么为减函数;注意:如果已知为减函数求字母取值范围,那么不等式恒成立。
(2)求极值的步骤:
①求导数;
②求方程的根;
③列表:检验在方程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
(3)求可导函数值与最小值的步骤:
ⅰ求的根;ⅱ把根与区间端点函数值比较,的为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五、常用逻辑用语:
1、四种命题:
⑴原命题:若p则q;⑵逆命题:若q则p;⑶否命题:若p则q;⑷逆否命题:若q则p
注:
1、原命题与逆否命题等价;逆命题与否命题等价。判断命题真假时注意转化。
2、注意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命题否定形式是;否命题是、命题“或”的否定是“且”;“且”的否定是“或”、
3、逻辑联结词:
⑴且(and):命题形式pq;pqpqpqp
⑵或(or):命题形式pq;真真真真假
⑶非(not):命题形式p、真假假真假
假真假真真
假假假假真
“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
“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
“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
4、充要条件
由条件可推出结论,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由结论可推出条件,则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
5、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
短语“所有”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体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命题。
短语“有一个”或“有些”或“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性命题。
知识点整理9
化学中的能源问题
1. 石油: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2.煤:主要成分是碳
煤的干馏、气化、液化都是化学变化;
3. 生物质能:通过光合作用,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贮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
木材、森林废弃物、农业废弃物、植物、动物粪便、沼气等;
4. 新能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氢能、核能;
环境问题与食品安全
1. 臭氧层空洞:氟利昂进入平流层导致臭氧减少;
2. 温室效应:大气中CO2、CH4增多,造成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3. 光化学烟雾:NxOy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有毒气体;
4. 赤潮:海水富营养化;
5.水华:淡水富营养化;
6. 酸雨:pH<5.6;
7. 室内污染:HCHO、苯、放射性氡、电磁辐射;
8. PM2.5:直径≤2.5μm(2.5×10-6m)能在空中长时间悬浮,颗粒小,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有害有毒物质(如金属、微生物);
雾霾天气的形成于部分颗粒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有关
9. 非法食品添加剂:吊白块、苏丹红、三聚氰胺、硼酸、荧光增白剂、瘦肉精、工业明胶;
10. 腌制食品: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具有致癌性;
11. 地沟油:地沟油中有黄曲霉素,具有致癌性;可以制肥皂盒生物柴油;
12. 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反应及其过程以“原子经济性”为基本原则,即在获取新物质的化学反应中充分利用参与反应的每个原料原子,实现“零排放”。绿色化学的目标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料,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在化工生产的各环节都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
知识点整理10
数学中的知识点整理
1、导数的定义:在点处的导数记作、
2、导数的几何物理意义:曲线在点处切线的斜率
①k=f/(x0)表示过曲线y=f(x)上P(x0,f(x0))切线斜率。V=s/(t)表示即时速度。a=v/(t)表示加速度。
3、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
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5、导数的应用:
(1)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那么为增函数;如果,那么为减函数;注意:如果已知为减函数求字母取值范围,那么不等式恒成立。
(2)求极值的步骤:
①求导数;
②求方程的根;
③列表:检验在方程根的左右的符号,如果左正右负,那么函数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大值;如果左负右正,那么函数在这个根处取得极小值;
(3)求可导函数值与最小值的步骤:
ⅰ求的根;ⅱ把根与区间端点函数值比较,的为值,最小的是最小值。
知识点整理11
语文知识点:基本文体知识一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六)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知识点整理12
八上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1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2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2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2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2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3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3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3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3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3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知识点整理13
语文知识点整理
(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二)描写的方法:
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四)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五)议论文结构
1、引论:提出问题 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
(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七)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知识点整理14
八上数学知识点总结整理
等腰三角形判定
中线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底边,平分顶角;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1、两边上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中线垂直这条边(平分这个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角平分线
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1、如果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平分对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平分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高线
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平分底边;
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和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1、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平分这条边(平分这条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整理15
语文知识点整理
(一)、部分命题方向分析
本部分知识点在〈〈积累与运用〉〉中出现的机率甚小,分比不大,粗略掌握即可。
(二)、解题方法与技巧
掌握错别字、病句、语言得体问题等基础知识点的辨析、解题方法。
(三)、知识点辨析
1、错别字 从形似字、同音字方面着手解决。
2、病句 掌握常见病句类型,对应解决。
(1)结构是否完整(成分残缺)
缺乏主语 通过(删去)刻苦学习,使(或删去)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缺乏谓语 我们正在努力为(删去)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或加上“而奋斗”)。
缺乏宾语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加上“方法”)
(2)成分搭配是否妥当(成分搭配不当)
主谓不当 现在,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预期的任务已经完成。
动宾不当 我们参观学习了兄弟学校开展课外活动的先进经验。
主宾不当 他的家乡是广东顺德市人。
定中不当 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3)语序是否合理(语序不合理)
例:每个有理想的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4)句式是否杂糅(句式杂糅)
例:有没有(删去)健康的身体,是否(删去)做好工作的前提。
(5)前后文意是否矛盾(前后矛盾)
例:一朵朵五彩缤纷(删去)白(或删去)云飘浮在高空。
(6)语意是否重复(语意重复)
例: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删去其中一个)情,以后再告诉你。
(7)是否产生歧义(歧义)
例;小王见到小李,他告诉他,他(改为“自己”)在厂里评上了生产标兵。
(8)用词是否得当(用词不当)
例:大家都说他的批评又正确又尖刻(改为“尖锐”)
以上便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知识点整理”全部的内容了。通过对知识点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希望本文的介绍和方法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完成提高学习和工作能力。
本内容由学无止ji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2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