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指的是描述全国道德模范事迹的文件或材料。全国道德模范是中国的一个荣誉称号,授予那些在道德方面表现突出、作出巨大贡献的人。这些模范人物的事迹通常包括他们的善行、义举、无私奉献等,而“事迹材料”就是对这些事迹的详细描述和记录。以下是有关于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范文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800字 (4篇)](http://wimg.puchedu.cn/uploads/2024/04/20240424013454651.jpg)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1
在新成街道办事处的帮助和培养下,潘__于20_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她更加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义务,不断地学习党的知识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心理素质。在服务上以诚信服务为本,全面提高服务质量,用微笑的服务,迎接每一位居民,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切实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
潘__在工作上坚持原则,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热心公益,为居民之所想,为居民之所急,奉献他人提升自己,做社区居民的好公仆,为社区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社区道德模范事迹材料
鲍___现任__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工会主席,负责全面工作。自从20_年担任社区工会主席以来,她以卓越的领导才能,严谨的工作作风,带出了一个率先垂范、奋发有力的领导班子;以执着的敬业精神,甘愿奉献的人生品格,培育了一支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工会干部队伍;以与时俱进的意识,敢为人先的风貌,开创了__社区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自从她担任社区党委书记以来,她的身影踏遍辖区每个角落,4398户120_名社区居民的情况她都烂熟于胸,在不断为社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过程中,社区群众更加信任她、依赖她了,居民家里有个大事小情都找她商量,并为其出谋划策,深受居民的爱戴。她带领社区工会会员、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社区教育与职业培训工作、为6户困难职工子女申请助学金,为4户困难职工家庭进行帮扶救助。20_年鲍___不幸身患癌症,面对无情的病魔,她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八年来,她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对社区群众的深厚感情竭诚服务、默默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当初的诺言,成为了__社区当之无愧的当家人,她本人也先后荣获市模范社区干部、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妇女工作者当荣誉称号。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2
__,女,27岁,自20_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___建材城财供科担任出纳工作。
“以诚取信,以信取胜”是___的服务理念,作为一个大型的建材市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取得竞争的优势,就必须对客户做到诚实守信,用诚信的服务才能赢得客户的充分信任,这个理念一直被每个职工深深牢记在心中。___建材城从1998年创业,到今天成为四川乃至全国都有良好口碑和影响力的大型建材市场,是与全体员工始终坚持诚实守信和热情服务分不开的。
__同志作为___建材城财供科的一名普通职工,也时时刻刻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职业的基本原则。作为一个大型市场的出纳,每天都有大小几十甚至一百多起业务要通过财务处理,现金的进出流量大,每天需要面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工作任务量大而繁琐,要做到工作忙而不乱,又让客户感到满意,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作为服务窗口部门的一名职工,张祺同志始终坚持真心真诚对待客户,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好评。
一次,财供科收到__公司两千多元的转账支票,而几天前,该公司已经通过现金缴纳过这笔款项,再三核实后,张祺马上情况反映给了会计和财务科负责人,核实后,立即打
电话通知了对方,并把多付的两千多元给退了回去。事后该公司经办人员感慨道,还是国营企业实在啊。
还有一次,由于当时缴费的客户相当多的缘故,一位客户一时疏忽将一叠一千元的现金遗失在了缴费窗口。张祺发现后,先是通过盘点当天的现金和单据,然后对当时缴费进行仔细的调查核实后,找到了那名遗失现金的客户,并通知了那位客户领回遗失的现金。
像这样因为客户自己疏忽大意而导致多交费用或者遗失现金,或者交给出纳的一万块一捆的现金中多出一张甚至几张百元现金的事情时有发生,不胜枚举,每一次,张祺同志都坚持原则,用一个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严格规范着自己的行为,从不贪图客户遗失的钱财。张祺同志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诚实守信的理念服务客户,她用实际行动使广大经营客户对___建材城产生了极大信任,也赢得了___建材城作为国营企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口碑,为___建材城从而不断发展壮大夯实了基础。
因为___城财供科历年来工作业绩突出,科室多次被__造林局评为先进基层科室。因市场服务诚实守信,___建材城被金牛区评为“价格诚信”单位。这正是对像___同志这样普普通通,在平凡工作岗位上,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精神的最好阐释。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3
韩,女,23岁,广西钦州市钦北区小董镇中心小学教师。
韩是一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为了挽救父亲的生命,毅然将自己的左肾捐给生命垂危的父亲韩远德,用孝心谱写了一个“古有木兰替父从军,今有孝女捐肾救父”的感人故事,被群众誉为“大孝女”。
1997年5月,在钦北区小董蚕种场当司机的韩远德因带病坚持工作,病情恶化,发展为尿毒症。一个星期两次血透治疗,每月费用高达5000元,几年下来,一家负债近10万元,陷入困境。为减轻家庭的负担,学习成绩优异的韩放弃上高中考大学的机会,报考了中师。她生活节俭,将每天的生活费控制在3块钱以内,不断攒钱给父亲治病。
2019年,她的两个哥哥从报纸上得知换肾可以治愈尿毒症,悄悄地去做了检查,但是都不符合捐肾要求。年仅18岁的韩也悄悄到医院做了比对检查,在确定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毅然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父亲。当她向父亲提及捐肾的时候,慈祥的父亲宁可一死也不要她捐肾,说“我怎能用牺牲女儿的健康、幸福来换这一条老命呢!”家人知道韩想法后,也没有一个人同意。但瘦小的韩,却有一股韧劲,坚决地说“父亲今年才46岁,他与母亲将我们三兄妹拉扯大十分不容易,至今没过上一天舒心日子。何况医生说了,捐一个肾,对身体没什么影响。就是有影响,为了救父亲,我也心甘情愿。”她每天跪在父亲床前苦苦哀求,7天之后,无可奈何的父亲终于被她的孝心和毅力所感动,答应了女儿的请求。
2019年1月24日,韩和父亲在桂林解放军181医院成功完成了换肾手术。资深的主刀医生说:“我做过许多例肾脏移植手术,可谓轻车熟路。但面对这位18岁的美丽女孩,我却于心不忍,迟迟下不了刀啊!”韩以肾救父当时在全国是首例。她的壮举感动了社会,人们称赞她是个道德高尚、勇敢孝顺的好姑娘。
2019年,韩荣获中华孝亲敬老楷模提名奖和全国孝亲敬老之星,201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中华孝亲敬老楷模。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对韩孝老事迹作了报道。
尚金锁,男,55岁,中共党员,河北柏乡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
尚金锁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诚信经营,创立企业名牌,赢得市场信任,使柏乡粮库实现连续20xx年盈利上台阶,人均创利、人均经营量、吨经营量费用开支3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20xx年全国同行业名列前茅,由全省最小的一个基层粮站发展成为全国同级库中最大的粮库,先后荣获全国礼貌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粮食系统先进群众等称号。
对国家讲诚信。他带领员工始终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职责意识,用一流的工作状态管理中央储备粮,用最完好的设施储存中央储备粮,用最先进的技术保管中央储备粮,用最优质的粮食轮换中央储备粮,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急需时调得出、用得上。
对农民讲诚信。他组织起近20xx人的农村粮食经纪人诚信队伍,透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信息服务和业务培训,帮忙农民种好粮、管好粮、卖好粮,把诚信服务延伸到千家万户。柏乡周边几个县的农民,宁可舍近求远,也把粮食卖到柏乡粮库,图的就是尚金锁领导的柏乡粮库服务好,信誉好,不压级压价。
对客户讲诚信。不欺、不瞒、不糊弄;重合同,守信用;注重产品质量,讲究货真价实;规规矩矩经商,堂堂正正做人,使柏乡粮库的贸易伙伴由几年前4个省市的十几家增加到25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家。
对银行讲诚信。柏乡粮库连续20xx年被评为全省金融信贷AAA企业,是全省唯一一家连续20xx年获此殊荣的企业,也是全国唯一一家荣获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首批黄金客户称号的县级粮库。
尚金锁是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的专家,担任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粮油学会常务理事。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报道过他诚信经营的事迹。20xx年7月,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提出,把柏乡粮库作为“全国中储粮系统的党校”,并请尚金锁任校长。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4
许张氏,女,汉族,4月生,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西关社区居民。
她没有坚实的臂膀,却四十年如一日为瘫痪儿子延续生命;她家庭贫困,却回绝了10万元的爱心捐款。许张氏,一位连名字都没有的97岁老人,用自己的坚持和无私书写着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
因为生在旧社会,17岁时嫁给了同村的许奎元,人们就叫她许张氏。40年前,小儿子许全意不幸患上精神病,连家人都不认识,全家倾其所有为其治病,使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从那时起,许张氏就衣不解带地照顾儿子。1990年,老伴去世,年过七旬的许张氏只能独自担起照顾儿子的重任。1994年,许全意病情恶化完全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此时,许张氏的其他子女都各有家庭,生活都不宽裕。体恤儿女的许张氏硬是咬着牙自己坚持照顾许全意,喂饭、喂药、洗澡、端便盆等都是许张氏自己动手去做。有时许张氏累得不想动,但是一想到儿子没吃上口热饭,心里就难受起来。每一天晚上,老人都要起身好几次,看看儿子冷不冷、热不热,有没有尿床。儿子的头发、胡子都是她亲手修剪。老人如今已是白发苍苍,腰背累得深深地弯了下去。病床上的许全意虽然瘦弱,但身上干干净净,没有一点褥疮,双眼有神。虽然不能言语,但会用眼神与母亲交流,完全没有久病之人的那种木讷。
“二哥是我母亲的全部,她也不愿意拖累我们,我们想搭把手都不允许,更别说把二哥接到家里照顾了。”女儿许长荣说。许张氏说:“为了孩子,我要好好活着,活着一天就要照顾孩子一天。”也以前有人提议出资帮忙许奶奶的小儿子住进福利院,减轻老人的负担,让她安享晚年,但被许张氏一口回绝了。老人认为福利院的护理人员虽然不错,但自己在家里亲自照顾儿子就应更好些,她不愿意儿子受任何委屈。“我活一天,就带着他一天。”老人眼神格外坚毅。
虽然家境贫困,许张氏却有自己的原则,好心人送来的钱物一概不要。上海的一家企业老总在微博上看到许张氏的故事后,派安徽分公司的工作人员送来10万元爱心捐款,但老人婉拒了。当地民政部门为老人和她的小儿子分别办理了低保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这让许奶奶每当和人聊天时,总是不忘念叨几句感谢的话:“给政府添负担了,共产党好啊!”
许张氏荣获第三届安徽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道德模范事迹材料(三):
黄久生,男,汉族,1965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建七局一公司项目部经理、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书记。
黄久生是700位鳏寡孤独老人们共同的儿子。那些得到他照顾的老人们,一提起他的名字,都会眼含热泪。他给老人们带来的温暖不仅仅来自物质,更来自他那颗滚烫的赤子之心!
黄久生是个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苦孩子。6岁时母亲去世,留下黄久生和4岁的妹妹、2岁的弟弟。父亲走街串巷修锅补盆,十天半月难得回家一次,是乡亲们东家一碗饭、西家一件衣把他们养大的。为了报答乡亲们的养育之恩,13岁的小久生曾在一个深夜,用他稚嫩的肩膀、往返13趟把邻居李奶奶家的水缸挑满水。18岁出门打工,从建筑工地小工干起,靠踏实肯干逐渐致富的黄久生,内心时刻激荡着报恩的情怀。
1996年起,每逢年节,家乡的孤寡老人和五保、特困、伤残老人都会收到黄久生送来的衣被、米面、肉油还有现金,20xx年从未间断过,黄久生为此累计出资230多万元。20xx年,黄久生投资45万元在家乡双柳树镇建设了一所敬老院。入院的孤寡老人,除国家发给的补贴外,其他费用全部由他个人承担,包括养老送终。多年受黄久生资助的李鸿金老人临终前拉着他的手泣不成声:“活着你养我,病了你花那么多钱为我治病,我死前能见你一面,也就安心了!”
黄久生不遗余力地支持家乡建设,先后为援建家乡小学、修路、购置医疗设备等捐款310多万元。在20xx年5·12汶川抗震救灾中,他个人先后捐款12万元。黄久生算不上大富翁,但应对遭遇困境的人,他总是慷慨解囊。他为小白血病患者捐款2.7万元、为身患血癌、打工救母的少年捐款2.3万元。一位素不相识的女青年打电话给黄久生,说家里三口人患了癌症,黄久生当晚就筹集3万余元现金送了过去。这样的事他默默做了很多。
在郑州打工多年的黄久生,看到老家来郑打工的人虽多,但比较分散,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工资被拖欠等权益被侵害的事时有发生。在黄久生的推荐下,“中共双柳树镇驻郑州农民工党支部”成立,他被任命为党支部书记,散居在郑州市的56名农民工党员有了“娘家”。农民工党支部用心为农民工解决难题,仅讨薪一项,就为农民工讨回两千多万元。透过这个支部找到工作走上致富路的农民工达一万多人,每年还为家乡带回1.5亿元的劳务收入。
黄久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
本内容由xiaomao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33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