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二年级数学应用题是指给二年级的小学生出的与数学相关的问题,旨在培养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类题目通常会以日常生活场景为背景,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二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及答案,仅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二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及答案及答题模式资料整理](https://wimg.puchedu.cn/uploads/2023/09/20230904080658266.png)
文章内容
小学生二年级数学应用题答题模式
⼀、加法类应⽤题
求和
例题:1、⼀个数是9,另外⼀个数是13,求两个数的和是多少?9+13=21
求⼀共是多少
例题1、⼩明有5个苹果,⼩红有8个苹果,求⼩明和⼩红⼀共有多少个苹果?5+8=13(个)
2、⼆⼀班有45⼈,⼆⼆班有48⼈,两个班⼀共有多少⼈?45+48=93(⼈)
其他类求和问题
例题:1、⼀堆⽊材运⾛18根,还剩25根,这堆⽊材原有多少根?18+25=41(根)
⼆、减法类应⽤题求差
例题:1、⼀个数是19,另外⼀个数是13,求两个数的差是多少?19-13=6
多多少
例题:1、⼩明有15个苹果,⼩红有8个苹果,求⼩明⽐⼩红多多少个苹果?15-8=7(个)
少多少
例题:1、⼩明有15个苹果,⼩红有8个苹果,求⼩红⽐⼩明少多少个苹果?15-8=7(个)差多少
例题:1、⼩明要做15朵红花,⼩明已经做了8朵,求⼩明还要做多少朵红花?15-8=7(朵)
剩多少
例题:1、⼀根绳⼦长47⽶,⽤去了28⽶,还剩多少⽶?47-28=19(⽶)
三、乘法类应⽤题
相同排列
例题:1、每个盘⼦⾥放了3个桃⼦,⼀共有5个盘⼦,这5个盘⼦⾥共放了多少个桃⼦?3×5=15(个)
2、每⼀排有5只猫,⼀共有4排,⼀共有多少只⼩猫?5×4=20(只)
3、同学们划船,每条船上有3名同学,3条船上有多少名同学?3×3=9(名)
4、⼀双⼿套有两只,3双⼿套有多少只?2×3=6(只)
5、⼀辆汽车4个轮⼦,4辆汽车有⼏个轮⼦?4×4=16(个)
倍数问题
例题:1、⼩明家养7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4倍,⼩明家养鸭多少只?7×4=28(只)
2、⼩⽑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他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7×5=35(岁)
四、除法类应⽤题平均分配问题
例题:1、⼀共有24个苹果,平均分配给4个⼩朋友,每个⼩朋友分⼏个苹果?24÷4=6(个)
2、有48只⽪球,每只筐⾥放8只,可以放⼏筐?48÷8=6(筐)
3、有72张⽩纸,每8张订成1本,可以订⼏本?72÷8=9(本)
4⽤20元钱买钢笔,钢笔每枝5元。可以买⼏枝钢笔?20÷5=4(枝)
5、有56本课外书,分给7个组,每个组分多少本?56÷7=8(本)
倍数问题
例题:1、⼩红有28个苹果,⼩红的苹果数是⼩明的4倍,⼩明有多少苹果?28÷4=7(个)
2、张奶奶家饲养⼩鸡8只,⼩鸭72只,⼩鸭的只数是⼩鸡的多少倍?72÷8=9
3、奶奶今年36岁,妈妈的年龄是⼥⼉的年龄的6倍,⼥⼉今年⼏岁36÷6=6(岁)
4、学校买来28个篮球,篮球的个数是⾜球的4倍,买来⾜球多少个?28÷4=7(个)
5、⽩花有42朵,⽩花是红花的7倍,红花有多少朵?42÷7=6(朵)
6、⾮⾮有游戏卡⽚72张,阳阳有游戏卡⽚8张,⾮⾮游戏卡⽚的张数是阳阳的⼏倍?72÷8=9注意:单位为倍字的不带单位
小学生二年级数学应用题怎么教
⼀、帮助学⽣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应⽤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应⽤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起的复杂程度所定。同时题⽬中的叙述是书⾯语⾔,对⼩学⽣的理解会有⼀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审题就要读题,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边读边想掌握题中讲的是什么事情,经过怎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应⽤题的条件。结果怎样,则是所讲的问题。要想弄清楚题中给定的条件是什么,要求问题是什么?不仅要边读边想,在必要情况下还要借助简单的实物图或线段图来辅助理解,这样能把题⽬⾥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具体化,把抽象的东西摆在眼前,便于让学⽣容易理解和掌握其题意。
例如,⼩学⼆年级课本中有这样⼀道题:鸡有24只,鸭的只数是鸡的2倍,欢鸡和鸭⼀共有多少只?题中哪些数据与问题有直接联系,哪些没有直接联系,如果在边读边想基础上再加简单的线段图帮助分析,学⽣就更容易知道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了,否则对于抽象概念能⼒较差的部分学⽣就难以理解了。实践证明,学⽣不会解答某⼀应⽤题,往往就是对该题的题意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度上讲,理解题意就等于解答应⽤题中完成⼀半的任务。
⼆、帮助学⽣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学虽然概括解题步骤是在学习了复合应⽤题时才进⾏的,但在开始应⽤题教学时就要注意引导学⽣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应⽤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检查验算和写好答案的习惯。
⼀道题做得对不对,学⽣要能⾃我评价,对的强化,不对的反馈纠正,这实际上是⼀个推理论证的过程。完成列式计算只解决了“怎样解答”的问题,⽽推理论证是解决“为什么这样解答”的问题。然⽽很多⼩学⽣不善于从已知量向未知量转化,有时⼜受⽣活经验的制约⽆法检验明显的错误,因此,⼀要教给学⽣验算的⽅法,如:联系实际法、问题条件转化法等;还可以先由师⽣共同完成,然后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进⾏,最后发展成学⽣独⽴完成。
在教学中还经常遇到学⽣不重视写答案,只写“是多少”就算完了的现象。答案实际上是很重要的,是⼀件事情的结束。我们做事强调有好的开端,也得有好的结束,那才是⼀件完整的事,我们做题就同做⼯作⼀样,应该有完美的结束。因此,不仅要使学⽣重视写答案,还要使学⽣学会写答案。
数学应⽤题的教学之⼆:
1.培养学⽣认真仔细地审题
弄明⽩题意,认真审题是准确解答应⽤题的先决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可先让学认真审题、读题。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现。根据解题要求读出题中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构建起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确定数量关系。审题时还要多多地进⾏换说法,⼒求把每⼀说法的蕴含的运算意义都弄得⼀清⼆楚,明明⽩⽩,这样不仅能把题⽬审透彻,⽽且有利于发展学⽣思维,为学⽣打开丰富的解题思路,使学⽣学会运⽤不同的⽅法灵活解题。
2.寻找应⽤题中的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指题⽬中已知条件、未知条件和问题之间,以及它们各⾃内部之间的相互关系,简单地说,数量关系就是题⽬中的相等关系。找数量关系就是⽤“相等”关系来表述题⽬。有的题⽬数量关系复杂,需要对已知条件和问题进⾏全⾯仔细的分析研究才能找出。只有找出正确⽆误的数量关系,才能称得上真正理解了题意,才能正确解决应⽤题。
3.教学⽣分析应⽤题常⽤的⽅法
在解题过程中,学⽣往往习惯于模仿例题的解答⽅法。因此,教师要教给学⽣分析应⽤题的推理⽅法,帮助学⽣明确解题思路。常⽤分析应⽤题的⽅法有分析法和综合法,所谓分析法,就是从应⽤题中欲求的问题出发进⾏分析,考虑为了解题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直到未知条件都能在题⽬中找到为⽌。
二年级数学重点知识整理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高位下行之前。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作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
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4、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二、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的特点:
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6、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
8、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9、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1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三、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
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如:5+5+5+5表示:5×4或4×5
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因数×因数=积
加法:加数+加数=和
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6、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如:1×9=10—19×5=50—5
7、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
乘加:3×4+2=14
乘减:3×5-1=14
8、“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
9、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5就是5的3倍。
练习题
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来做一下练习题吧
一、填空题:
1.一个数由3个千、5个十、2个一组成,这个数是( ),它是一个( )位数,读作( )。
2.用0、6、1、5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3.与399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4.锐角、钝角、直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
5.希望小学有学生803人,其中女生395人,男生大约有( )人。
6.推抽屉是( )现象,直升机的螺旋桨转动是( )现象。
7.35是5的( )倍,27是( )的3倍。
8.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一只鸡重1998( ),约2( )。
二、选择题
1.下面四个数中,只读一个零的数是( )
A.5320 B.1000 C.5200 D.4008
2.1千克铁与1千克棉花比较,( )重。
A.铁 B.棉花 C.一样 D.不一定
3.45÷3读作( )
A.45除3 B.45除以3 C.3除以45
4.钟面上( )时整,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A.3 B.5 C.6
三、判断题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
2.在除法里,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
3.一个2分硬币重约1克。( )
4.一个四位数的最高位是万位。( )
四、算术题
1.直接写出得数。
48÷8= 8×9= 320+70=
52-(22+9)= 56-29=
26+52= 170-90= 6320-320=
2.脱式计算。
48÷(2×3)=
14+49÷7 =
850-(360+90)=
3.列式计算。
(1)72除以42与33的差,商是多少?
(2)32与26的差乘5与4的和,积是多少?
五、应用题
1.小红今年8岁,妈妈40岁。4年前她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几倍?
2.我们学校有84个篮球,每班借6个,共有8个班。还剩多少个篮球?
3.一本书共有95页,小华已经看了59页。剩下的计划4天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几页?
答案
一、1、3052,四,三千零五十二;
2、6510,1056;
3、3998,4000;
4、锐角<直角<钝角;
5、400;
6、平移,旋转;
7、7,9;
8、克,千克。
二、1、D;2、C;3、B;4、A;
三、1、√;2、×;3、√;4、×。
四、1、直接写出得数。
6,72,390,21,27,78,80,6000。
2.脱式计算。
48÷(2×3)=48÷6=8
14+49÷7=14+7=21
850-(360+90)=850-450=400
3.列式计算
(1)72÷(42-33) =72÷9=8
(2)(32-26)×(5+4)=6×9=54
五、我会用。
1.(40-4)÷(8-4)=36÷4=9
答:4年前她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9倍。
2.84-8×6=84-48=36(个)
答:还剩36个篮球。
3.(95-59)÷4=36÷4=9(页)
二年级数学必记必背内容
1、求“和”用加法;求“差”用减法;求“积”用乘法;求“商”用除法。
2、“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除数”=“除数”ד商”+“余数”
3、竖式运算除法的过程是一商、二乘、三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反过来,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4、余数单位和被除数单位相同。
5、进一法是用“商”+1.
解决问题时,若问题中有“还剩多少”的字眼,“剩下的”不用安排,即不用考虑是否加“1”;若没有“还剩多少”的字眼,就要依照实际情形考虑是否加“1”。
6、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7、填方向时看“在”字后面是什么,它确实是参照物,在它上面画“十”字方向进行辨认方向。
8、数位顺序表按(从右往左)的顺序,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百是千,10个千是万。
9、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长度单位转换时,大单位转小单位,(添“0”),小单位转大单位,(去“0”)。
11、(1拃)长大约1分米,(2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
12、在表示较远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如(各类交通工具的时速),(马拉松长跑的路程),(铁路长),(两个都市间的路程)等。
13、用米作单位常见的有描述(树高)、(楼高)、(桥长)等。
14、千米用(km)表示,米用(m)表示,分米用(dm)表示,厘米用(cm)表示,毫米用(mm)表示。
15、笔算三位数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进1要记得加1;相减,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借1记得减1。
16、角是由(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的。
17、角的大小只与角的两边(张口)有关,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
18、(锐角)比直角小,比直角大的是(钝角)。
19、长方形(对边)相等,4个角差不多上(直角)。
20、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差不多上(直角)。
2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是(都有四条边,四个角,且四个角差不多上直角。);
不同点是(长方形是对边相等,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
22、正方形有(4)条(边),长方形有(2)条(长)和(2)条(宽)。
23、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24、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这时分针正好走(1圈),是(60)分,因此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这时秒针正好走(1圈),是(60)秒。因此1分=(60)秒。
25、我们学过的时刻单位有(时)、(分)、(秒),相邻两个时刻单位间的进率是(60),描述50米、100米跑步的时刻要用(秒)作单位。
26、求通过时刻列竖式时,要先算(分减分),再算(时减时),当“分”不够减时,向(时)借1当60分,60分与原先的“分”合在一起再减。
27、求时针通过了多长时刻看大格。求分针通过了多长时刻看小格。求秒针通过了多长时刻看小格。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通过时刻是( )。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通过时刻是( )。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通过时刻是( )。
小学生二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及答案
1、剧院共有500个座位,一年级197人,二年级201人。
〔1〕剧院能同时容纳两个年级看电影吗?
197+201=398〔人〕
398二年级小学生数学应用题及答案篇二
1、水果店原有25筐桔子,又运进65筐,后来卖了40筐,水果店现有桔子多少筐?
25+65-40
=90-40
=50(筐)
2、学校举行庆六一活动,一共买了600个气球,用了260个红气球,190个黄气球,还剩多少个?
600-260-190
=340-190
=150〔个〕
3、奶奶用100元钱买回56米花布,做床单用去12米,做衣服用去27米,还剩多少米?
56-12-27
=44-27
=17〔米〕
4、要订购800只风筝,第一周做了286只,第二周做了327只。
〔1〕还剩多少只没完成?
800-286-327
=514-327
=187〔只〕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两周一共做了多少只?
286+327=613〔只〕
5、一班:矿泉水184个;易拉罐:240个
二班:矿泉水236个;易拉罐:169个
三班:矿泉水145个;易拉罐:246个
〔1〕一班和二班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184+236=420〔个〕
〔2〕三班收集的易拉罐比二班多多少个?
246-169=77〔个〕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例:一班和二班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必须列式解答。
〔仿照上面的〔1〕、〔2〕问稍微改改就行,不要提很复杂的问题,容易出错〕
6、一本语文书的厚度约为8毫米,5本这样的书厚度大约为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呢?
8×5=40〔毫米〕
40毫米=4厘米
7、李峰的身高是120厘米,奶奶的身高是165厘米,李峰再长多少厘米就和奶奶一样高了?
165-120=45〔厘米〕
8、一根绳子长24米,每4米做一根跳绳,可以做多少根跳绳?
24÷4=6〔根〕
9、李明的身高是136厘米,冰箱比李明还高64厘米,冰箱比门矮25厘米。
〔1〕房门的高是多少厘米?
136+64-25
=200-25
=175〔厘米〕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冰箱高多少厘米?
136+64=200〔厘米〕
10、一辆自行车288元,一个风扇:245元,奶奶有600元钱,买这两样东西够吗?
288+245=533〔元〕
600>533
答:买这两样东西够。
二年级小学生数学应用题及答案篇三
1、机器人:32元 汽车:21元
洋娃娃:13元 玩具狗:23元
〔1〕买4个机器人需要多少钱?
32×4=128(元)
〔2〕买3只玩具狗需要多少钱?
23×3=69〔元〕
〔3〕老师带了80元钱购置4辆玩具汽车吗?
21×4=84〔元〕
84>80
答:买4辆玩具汽车不够。
2、画:105元 相册:83元 贺卡:17元
〔1〕买8张贺卡要多少钱?
17×8=136〔元〕
〔2〕买两本相册和一幅画要多少钱?
83×2+105
=166+105
=271〔元〕
〔3〕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买3幅画要多少钱?
105×3=315〔元〕
3、每盒能装6个杯子,8盒装一箱,9箱能装多少个杯子?
6x8x9
=48×9
=342〔个〕
4、光明小学有5个年级,每个年级4个班,平均每班有35名学生,学校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35x4x5
=140×5
=700〔名〕
5、每瓶可乐6元,每箱24瓶,用150元买一箱,还剩多少元?
150-24×6
=150-144
=6〔元〕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两箱可乐多少元?
24x6x2
=144×2
=288〔元〕
6、乌龟每分钟爬行96厘米,蜗牛每分钟比乌龟少爬行82厘米,蜗牛4分钟爬行多少厘米?
〔96-82〕x4
=14×4
=56〔厘米〕
7、学校举行掂乒乓球比赛,张雨每分钟掂124个,王乐每分钟比张雨多掂34个,李红每分钟比张雨少掂16个。
〔1〕张雨5分钟掂多少个?
124×5=620〔个〕
〔2〕王乐5分钟掂多少个?
〔124+34〕x5
=158×5
=790〔个〕
〔3〕李红5分钟掂多少个?
〔124-16〕x5
=108×5
=540〔个〕
8、一条裤子65元,一条裙子比一条裤子的3倍多5元,一条裙子多少钱?
65×3+5
=195+5
=200〔元〕
9、小丽有35张邮票,小军的邮票比小丽的3倍少20张,小军有多少张邮票?
35×3-20
=105-20
=85〔张〕
10、科技节中同学们做了38件模型,手工作品的数量比模型的4倍多15件。手工作品多少件?
38×4+15
=152+15
=167〔件〕
以上是小学生二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及答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另外,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了,想要了解更多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本站。
本内容由xiaoy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5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