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怎么写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是指一篇用于记录和报告有机化学实验结果和数据的文章。它通常包含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等部分,以及任何相关的数据和图表。通过撰写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学生或研究人员可以总结实验结果,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以便进一步理解有机化学的原理和过程。以下是有关于有机化学实验报告的有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怎么写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1

本学期通过这五个有机化学实验使我更加熟悉了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水浴加热,蒸馏,冷凝回流等,了解了各种药品的实验方法及原理,明白了实验的安全守则核对事故的处理方法;并且明确了有机化学实验的报告要求。

对于一系列以前没有接触到的有机化学反应,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实际的实验中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书本上的知识,如各种反应的副产物都需要我们进行除杂,而且我们也知道了有机反应一般都很缓慢,需要加热或加入催化剂以加快反应速率,对于各种新的仪器设备的使用也有了进一步了解,当然实验中难免也会有一些失误,通过对于这些失误的分析,使我们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进一步完善自己,提高实验技能,只有技能的提高才能让我们在今后的实验中进一步发现实验背后更多的奥秘,加上自己的努力探索与发掘才有可能做出自己的创新。

我相信通过这五个有机化学实验,我们会掌握更多的实验技巧也为后来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操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分析自己操作中的失误,也可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避免再次失误这同时也为下学期的实验做好了准备,这些都让我们在化学的学习上又增添了几分实力,并增加了继续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2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肉桂酸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掌握水蒸气蒸馏的原理、用处和操作;

3.学习并掌握固体有机化合物的.提纯方法:脱色、重结晶。

二、实验原理

1.用苯甲醛和乙酸酐作原料,发生Perkin反应,反应式为:

然后

2.反应机理如下:乙酸肝在弱碱作用下打掉一个H,形成CH3COOCOCH2-,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1.主要药品:无水碳酸钾、苯甲醛、乙酸酐、氢氧化钠水溶液、1:1盐酸、活性炭

2.物理性质

主要试剂的物理性质

名称苯甲醛分子量106.12熔点/℃-26沸点/℃179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无色液体;工业品为无色至淡黄色液体;有苦杏仁气味乙酸酐肉桂酸102.09148.17-73.1133138.6300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气味;其蒸气为催泪毒气白色至淡黄色粉末;微有桂皮香气

四、试剂用量规格

试剂用量

试剂理论用量

苯甲醛5.0ml乙酸酐14.0ml无水碳酸钾7.00g10%NaOH40.0ml盐酸40.0ml五、仪器装置

1.仪器:150ml三口烧瓶、500ml烧杯、玻璃棒、量筒、200℃温度计、直形冷凝管、电磁炉、球形冷凝管、表面皿、滤纸、布氏漏斗、吸滤瓶、锥形瓶2.装置:

图1.制备肉桂酸的反应装置图2.水蒸气蒸馏装置

六、实验步骤及现象

实验步骤及现象时间步骤将7.00g无水碳酸钾、14.5ml乙酸酐和5.0ml苯甲醛依次加入150ml三口烧瓶中摇匀现象烧瓶底部有白色颗粒状固体,上部液体无色透明加热后有气泡产生,白色颗粒状固体13:33加热至微沸后调解电炉高度使近距离加热回流30~45min逐渐溶解,由奶黄色逐渐变为淡黄色,并出现一定的浅黄色泡沫,随着加热泡沫逐渐变为红棕色液体,表面有一层油状物冷却到100℃以下,再加入40ml14:07水浸泡用玻璃棒搅拌、轻压底部固体14:15搭好水蒸气蒸馏装置,对蒸气发随着冷却温度的降低,烧瓶底部逐渐产生越来越多的固体;随着玻璃棒的搅拌,固体颗粒减小,液体变黏稠烧瓶底部物质开始逐渐溶解,表面的生器进行加热,待蒸气稳定后在通入烧瓶中液面下开始蒸气蒸馏;待检测馏出物中无油滴后停止蒸馏将烧瓶冷却,再把其中的物质移至500ml烧杯中,用NaOH水溶液清洗烧瓶,并把剩余的NaOH溶液也加入烧杯中,搅拌使肉桂酸溶解,再加入90.0ml水和0.50g活性炭加热至沸腾趁热过滤,移至500ml烧杯冷却至室温后,边搅拌边加入1:1盐酸调节溶液至酸性量油层逐渐融化;溶液由橘红色变为浅黄色加入活性炭后液体变为黑色抽滤后滤液是透明的,加入盐酸后变为乳白色液体冷水冷却结晶完全后过滤,再称烧杯中有白色颗粒出现,抽滤后为白色固体;称重得m=6.56g实验数据记录

七、实验结果

苯甲醛5.0ml乙酸酐14.5ml无水碳酸钾7.00ml10%NaOH40.0ml活性炭0.14g1:1盐酸40.0ml表面皿30.20g表面皿+成品36.76g试剂实际用量成品6.56g理论产量:0.05*148.17=7.41g实际产量:6.56g

产率:6.56/7.4xx100%=88.53%

八、实验讨论

1.产率较高的原因:

1)抽滤后没有干燥,成品中还含有一些水分,使产率偏高;

2)加活性炭脱色时间太短,加入活性炭量太少。

2.注意事项

1)加热时最好用油浴,控制温度在160-180℃,若用电炉加热,必须使烧瓶底离电炉远一点,电炉开小一点;若果温度太高,反应会很激烈,结果形成大量树脂状物质,减少肉桂酸的生成。

2)加热回流,控制反应呈微沸状态,如果反应液激烈沸腾易对乙酸酐蒸气冷凝产生影响,影响产率。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3

实验名称:

乙酸乙酯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酯化反应原理和酯的制备方法。

2、学习回流、蒸馏、洗涤和过滤等有机合成操作技术。

二、仪器

直形冷凝管、5ml、10ml圆底烧瓶、微型蒸馒头、蒸馏头、分液漏斗、玻璃漏洞、长滴管、离心管、10ml锥形瓶、5ml量筒2个、沸石、无水乙醇、玻塞、玻璃钉、温度计(包括玻璃套管、胶管)、台秤、药匙

三、药品

无水乙醇、冰醋酸、浓硫酸、无水硫酸钠、饱和碳酸钠溶液、饱和氯化钠溶液、饱和氯化钙溶液等。

四、实验原理

醇和羧酸在少量酸性催化剂(如浓硫酸)的存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有机酸酯。

增强酸或醇的浓度,或出去生成的水,都可以增加酯的产量。

五、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

实验步骤1、合成。实验现象现象分析将4.0ml无水乙醇(68.6mmol)和3.0ml冰醋酸(51.4mmol)加入到10ml原地烧瓶中,再小心加入3滴浓硫酸(每加完一种试剂最好用玻璃塞塞住瓶口,以免挥发)。混合均匀后加入一粒沸石,装上直形冷凝管,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回流20min。装置如图。稍冷却后,补加一颗沸石,装上微型蒸馒头用水浴加热蒸馏。在整流过程中,不断用长滴管将微型蒸馒头承接阱内的溜液吸至分液漏斗内。蒸馏至承接阱内无溜液。

2、精制①。将2ml的饱和碳酸钠溶液慢慢加入分液漏斗内,盖上玻塞,轻轻振摇几次,然后旋转活塞放气,静置,分层后弃去下层液体。再将2ml饱和氯化钙溶液加至分液漏斗中,振摇分层,弃去下层液体。将小半药匙无水硫酸钠固体加入10ml的锥形瓶内,再将分液漏斗内留下的乙酸乙酯经分液漏斗上口倒入锥形瓶,盖上玻塞轻摇5min。3、精制②。取玻璃漏斗,用玻璃钉填塞漏斗颈部,漏斗下面用一个干燥的5ml圆底烧瓶作接液瓶。将锥形瓶内的酯倒至漏斗内,让液体慢慢流入烧瓶内。加入一粒沸石,按图装好蒸馏装置(用已称重的离心管做接收器),水浴上加热蒸馏,收集73℃-78℃的馏分,称重,计算产率。4、用折光计测定产品的折光率。

六、注意事项:

所蒸出的液体除乙酸乙酯外,还含有水和少量未反应的乙酸、乙醇、以及其他副产物,如乙醇等。必须通过精制加以除去。

精制①中加氯化钙的目的是为了除去乙醇等杂质,加无水硫酸钠是为了吸收水分。

七、实验结果讨论

八、思考题

本内容由xiaozhe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171406.html

(0)
xiaozhenxiaozhe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