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它通常被定义为一种虚构的叙述故事的文本。它是一种受欢迎的文学形式,因为它可以让读者沉浸在故事中,感受到情感和思考。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小说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小说知识点1
一、小说概念: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
二、小说分类:
(1)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2)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3)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三、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
1.人物形象:人物的核心是思想性格,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1)小说的人作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2)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外形进行描写的是肖像(外貌)。
(3)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声态进行描写的是语言。
(4)从描写的角度看,人物描写的方法还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说是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2.故事情节:即在小说作品所提供的特定艺术描写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它通常由一组或若干组具体的生活事件组成,在一条基本情节线索的统领下包括许许多多的细节。小说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是形成情节的基础,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冲突双方的人物性格,则直接决定了情节进展的趋向。
小说知识点2
小说情节发展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些小说还具有序幕、尾声两上部分
(1)开端 是作品所反映的矛盾冲突的第一件事;
(2)发展 是作品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激化的演变过程;
(3)高潮 是决定矛盾各方的命运工主要矛盾即将解决的关键时刻,是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人物的思想斗争最紧张,最激励,最尖锐的阶段;
(4)结局 是矛盾得到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环境描写:
(1)概念: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和事情发生的背景的描写,它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分类:
A自然环境描写,也叫做景物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花鸟虫鱼等场景的描写。
B社会环境描写,主要是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的描写。
(3)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A.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活动提供具体的背景。
B.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C.有些环境描写还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小说知识点3
一、常见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表达方法):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景物:借景抒情。事物:托物言志 。
古/今事: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描写手法:多视角描写(远近高低)、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相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细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表现手法(狭义): 象征、联想与想象、曲笔(从对方入笔,展开想象)、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比兴、用典
3.修辞手法(针对具体的句子):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另外常见的:双关(语义或谐音)、设问、反问、反语、通感等
4.结构特点(构思立意、篇章结构、艺术构思):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以小见大、 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注:(1)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即表达方式的具体化)也是表现手法。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2)修辞手法: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 表现手法: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两者的联系:当某种修辞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手法也可以视为表现手法
二.小说这种文体的表现手法:
1、体现在小说对故事发展的叙述上,有顺叙、倒叙、插叙等;
2、体现在叙述的人称上,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区别;
3、体现在小说营造环境、安排情节、塑造人物、表达主题等方面,有铺垫、衬托、渲染、伏笔、照应、悬念、突转、抑扬、对比以及各种描写方式等。
一般情况下,主要考察两个方面:
①表达方式运用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
②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知识运用的技巧
三、人物形象分析
1、设题类型
(1)、分析人物形象。常见问法:
A、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B、请概括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C、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D、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塑造人物的具体方法和作用。常见问法:
(1)分析小说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2)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
3、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包括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常见问法:
有人认为XXX怎么样?你的看法是什么?就其中一种观点加以探究
思路点拨: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揣摩:
第一,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 神态 细节等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即正面塑造人物小说的方法)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别人的描述、衬托对比等)
小说知识点4
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1.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发展
b.描摹人物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4.细节描写:更细腻的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5.侧面描写:衬托、对比突出主要人物
第二,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 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小说知识点5
(一)什么是情节
小说中的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故事情节用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
(二)小说情节的概括
(1)完整叙述: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丢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故事较复杂,关涉到的人物较多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注意把握事件涉及的对象,从同一角度概述,做到前后贯通。
(三)小说的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2)倒叙:不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面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也叫追叙,是指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可能出现漏洞,令人不解。
(四)小说情节作用
开头
1. 一般开头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开门见山,点明主题。(3)引出下文,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做铺垫
2. 开头设疑
(1)造成悬念,引出下文(2)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3. 开头写景
(1)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2)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3)烘托人物心情
结尾
1. 一般结尾
(1)结构上,呼应前文或总结全文,照应标题(2)主题上,点明(深化、升华)主旨(3)丰富人物形象
2. 悲剧结尾
(1)人物形象上,突出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2)表达效果上,令人感动和回味,引人深思
3. 大团圆结尾
(1)主题上,表达美好人性(2)表达效果上,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引起读者共鸣
4.戛然而止的结尾留下空白,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的余地
小说知识点6
目标分解:
(1)学生了解概括人物形象的五个常见的角度;(2)学生明确人物形象的分类以及其对应的作用。 步骤一:概括人物形象的五个常见的角度
1.从小说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方面入手 因为这些直接决定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形象(性格)。
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 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征。这是概括分析人物时最需要关注的一点。
3.从分析情节入手,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因此引起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4.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原因 首先,什么样的典型环境塑造什么样的典型性格。其次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
5.从人物之间的关系、作者的议论(评价)、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步骤二:明确人物形象的分类以及其对应的作用
一、主要人物的作用
1.考虑对情节的作用—-对情节的推动作用。人物性格发生了变化,情节是否发生了变化。
2.考虑对主题的作用—-对文章主题的作用,也就是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寄托的情感。
3.考虑对社会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作用,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这也是作品的真正写作意图。
二、次要人物的作用及其分析角度
1.牵线搭桥,关联情节 在一些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到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起到一定的叙事作用。
2.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
3.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很多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4.揭示….主题,增添魅力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息相关,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也就是说,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设置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 三、物象的作用及其分析角度
如果小说中引入特别重要的物件,其基本作用不外乎以下三点:
1. 突出人物…性格2. 揭示深化…主题3. 有时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小说知识点7
1.环境描写内容2.掌握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自然环境描写与社会环境描写
1.什么是环境描写?
答: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 自然环境描写与社会环境描写如何区分?
答: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鸟虫鱼等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分为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二、环境描写的作用
1. 自然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
答:(1)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节令、地点、社会背景 (2)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 (3)烘托人物…性格、…心情
(4)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为刻画…人物作铺垫 (5)结构上,为……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6)深化作品….主题
2.社会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既有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又有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等的作用。
小说知识点8
故事情节
1、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2、情节的作用
⑴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⑶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⑷照应前文。
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⑹刻画人物性格。
⑺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情节安排评价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情节安排基本技巧
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 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答题格式
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4)环境描写
1、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2、作用
①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处所、背景等。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一般是放在文章的开头的位置)
②渲染气氛(氛围),为后边的内容做铺垫。 (一般放在开头或中间的位置)
③烘托人物心情、(像兴奋喜悦,忧愁感伤,沮丧,绝望等等)秉性、气质和志趣爱好等(随时出现,位置不固定);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
④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一般放在中间的位置,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的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⑤深化作品主题。(一般放在结尾的位置)
⑥暗示和象征。
3、答题格式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5)表达技巧
1、常用写作手法(技巧)
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 联想想象、 象征、类比、虚实结、渲染烘托。
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
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
第五类描写手法:
①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②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③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④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小说知识点9
小说结局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
⑴出人意料的结局,好处(思维方向)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⑵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好处(思维方向):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如《药》华小栓、夏瑜的死(悲剧)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如《药》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的死,突现了群众的愚昧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⑶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④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小说知识点10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可从以下五个角度来具体分析:
(1)、联系段落位置
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区别。比如首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交代地点、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作用,处在文本中间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承上启下、转换情节等作用,处在末段的环境描写大致能起到呼应前文、营造余韵等作用。
例如2008年全国卷Ⅲ12题: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有什么作用?
〔解析〕小说两次写到“一阵冷飕飕的风”:第一次出现在首段,烘托出幽冷的环境、凄清的夜晚,情节就此展开;第二次出现在鲍勃和吉米一番对话之后,渲染了一种沉寂、尴尬的气氛,这是情节转换的标志。这两处完全相同的景物描写,两相映照,其作用是不相同的。〔参考答案〕第一次,烘托环境,展开情节;第二次,渲染气氛,转换情节。
(2)、联系词语选用
作者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为了达到预期的表达效果,作者往往会相应地选择一些能突显主观情感的词语来描绘环境。如用凄风、苦雨、落叶、夕照、寒雁等冷色调的词语;或用艳阳、丽日、春苗、绿柳、蓬勃等暖色调的词语。不同色调的词语营造出迥异的环境效果。
比如上例中两次用“冷飕飕”来营造凄冷、孤寂的自然环境,为下文情节的发展渲染了恰当的氛围,若用“暖烘烘”显然就不合语境了。
(3)、联系描写对象
作者在选择描写对象时事先都要进行仔细斟酌,因为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为了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作者往往要为小说中的人物设置多种不同的活动背景,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
例如浙江卷19题: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相关原文〕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佩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市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解析〕此段景物描写围绕乌米展开,文中已经明确地指出,这里的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描绘出乌米的生活环境,这里的静谧的气氛同山下和集市上的声音形成对比,突出了乌米的孤独,同时也暗示出乌米夫死子亡的悲惨命运。由此不难发现此处描写的作用。
〔参考答案〕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4)、联系情节发展
每篇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都不可能脱离作品的叙事而独立存在,总是与情节发展或人物心理相关联的,只有把景物描写放到小说的具体情境中来考虑,才能准确把握它的作用。许多优秀的作品,总是通过对特定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或展示世态风情,或暗示人物命运,或推动情节发展。
小说知识点11
捕捉精妙技巧
1、小说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
①文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或者说表达技巧、艺术特色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这就需要考虑到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
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或句式灵活,富于变化)、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用词准确而形象(特别注意动词的使用)、词语丰富而多样、语言幽默风趣或清新自然质朴等,巧妙使用技巧,形象生动;使读者能感受到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2、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对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可以从下几方面去分析:
①表达方式。一般涉及到描写的角度,叙述人称的选择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属于全知全能性人称
描写的特点——白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
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特别注意,如果是对景物的描写,要注意:A抓住事物的特点来描写;B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描写角度;C常见技巧的使用
②表现手法角度。看是否运用了象征法、对比法、衬托法、先抑后扬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们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③从结构安排角度。看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是否结构严谨,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小说知识点12
小说的写作风格多种多样,下面列举几种比较常见的写作风格,并附上相应的作品举例:
现实主义风格:以真实的现实为基础,注重描绘生活的细节,写实而不失艺术性。例如余华的《活着》;
浪漫主义风格:强调人的感情,想象和幻想,注重对美的追求。例如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
历史题材风格:以历史背景为基础,讲述历史人物、事件、社会风貌等内容。例如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
奇幻题材风格:以神秘和想象为基础,描绘出虚幻的世界,引发读者的遐想。例如J·K·罗琳的《哈利·波特》;
悬疑题材风格:通过暗示、伏笔、线索等手法,引发读者的猜测和探究,留下悬念。例如东野圭吾的《白夜行》。
不同的写作风格适用于不同的题材和创作目的,作家需要综合考虑内容、受众、氛围等方面来确定适合自己作品的风格。
小说知识点13
小说题材是小说作品的内容要素之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小说题材,指小说反映的生活领域或取材范围,如农村题材,爱情题材等。狭义的小说题材,指小说家在作品中具体描绘的,体现小说主题的那一组相对完整的生活现象。它是小说家从客观社会生活中选择出来,经过集中、概括、提炼、加工而组织进作品的,既有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的原材料,又有艺术虚构和想象成分。
多重关系相近的小说题材可以被作者巧妙的连接到一起。“无巧不成书”小说题材便是那“巧”。
区分出一个小说题材是属于哪一种类并不难。一般来说,可以看看这个小说题材的主角是谁,讲的主要故事是什么,发生的背景是什么,以及有什么样的叙述特色。
例如有一部金庸作品,小说主角是大侠,故事是江湖恩仇,背景是江湖,这明显就是武侠小说题材。
小说知识点14
现代小说分类较多
乡村小说,红色小说,革命小说,都市小说,爱情小说,武侠小说,玄幻小说,修真小说,魔幻小说,耽美小说,同人小说,影视剧本
玄幻:以现实事件作为情节表象,幻想丰富主写“玄”。不论是虚拟世界架构,还是人物经历,都写的玄之又玄,天马行空,自由无比。
奇幻:偏向非百分之百理性或是不可预测的世界结构上,偏向过去。常在历史中寻求背景依据或是相似性。故事结构多半以神话与宗教以及古老传说为设定,因而具有其独特之世界观。
魔幻:魔幻小说的幻想建立在魔法之上。常有角色如:精灵、魔法师、巫女。魔幻小说借助于魔杖、魔戒、魔法、魔力、魔咒,变幻无穷,魔力无边,充分施展魔幻的魅力。
科幻:用幻想艺术的形式,表现科学技术远景或者社会发展对人类影响,只要故事中含有超现实因素,便可算作科幻作品。
游戏:以虚拟游戏、游戏竞技为主题的小说风格。天马行空的想象,崎岖坎坷的情节,变幻多姿的人物和地图,集合玄幻、都市、仙侠等多类元素的小说风格。
武侠:以传统武术、少林拳法、枪法、剑法等传统的十八般武艺的中国功夫为基础,追求“侠”的风尚,表现了侠骨柔情的精神内涵。场景常设立在如一个架空的却与现实紧密相连的世界。
仙侠:得到仙术传法的主人公,能飞行,常与神魔交战,使用仙法表现“侠”的精神,小说中法术的使用覆盖过武侠类的肉搏功夫。
灵异:生命的更高级形态又是什么?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奇异的生命潜意识形态,如鬼魂、幽灵,使用这种形态作为小说题材的。也有应用灵学中的超自然特异功能,如意念移物、透视力、预见未来等等。
修真:通过修行习法,达到超脱世俗,能力远强于常人的本领。极大多数带有宗教色彩,如道教、佛教、仙界、魔教,甚至基督教争小说。
军事:军事小说‘以部队生活为表现对象,反映不同历史时期军官和士兵们的个人遭遇、悲欢离合、集训作战等中矛盾纠葛,描绘不同国度、不同政治倾向和军事集团的斗争及和平时期官兵们的精神风貌、心理情绪。
推理:推理小说,是以推理方式解开故事谜题(大多数是找出杀人凶手)的一种小说,通常故事都含有凶杀案与侦探,亦有部分并非以凶杀为主要剧情走向,诸如找寻失物或解开奇异事件的谜底等。侦探小说的一种,不过揭开谜底的并不总是侦探。
探险:是通俗小说的一种,又叫冒险小说(Adventure fiction)。它是以各种不寻常的冒险事件为描写的中心线索,主人公往往有不平凡的经历、遭遇和挫折,情节紧张、冲突尖锐、场面惊险、内容离奇。广义的探险小说一般可分为两类题材:一类描写人与人、人与社会势力的冲突,另一类则指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冲突;狭义的探险小说专指后一类。
恐怖:以恐怖为主、意图带给读者恐怖感(达到使其恐惧目的)的小说。
架空历史:架空历史顾名思义就是凭借着少量的历史资料为根据,创造出虚构的新的历史世界。有一点偏向玄幻类,但有较属于历史方面。
盗墓小说:指盗墓者离奇的盗墓和目的性,通常让人浮想联翩
小说知识点15
脑洞清奇的开头
1.洛丽塔,我生命之光,我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
——纳博科夫《洛丽塔》
2.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
——卡夫卡《变形记》
3.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
——加缪《局外人》
4.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
5.你即将开始阅读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卡尔维诺《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
6.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罗贯中《三国演义》
7.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曹雪芹《红楼梦》
8.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
9.大学二年级时有一节热力学课,老师在讲台上说道:“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
——王小波《白银时代》
10.排除掉完全不可能的因素,剩下的不管是什么,不管多么不确定,不管多么难以置信,也必定是事实真相。
——柯南·道尔《四签名》
11.许多年之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他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12.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
——海明威《老人与海》
13.父王驾崩的那天早晨,霜露浓重,太阳犹如破碎的蛋黄悬浮于铜尺山的峰峦后面。
——苏童《我的帝王生涯》
14.英王乔治五世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那天,比利威廉姆斯在南威尔士的阿伯罗温下了矿井。
——肯·福莱特《巨人的陨落》
15.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杜拉斯《情人》
如果你想写一本好的小说,那么你需要仔细考虑这些知识点,并合理运用它们来构建你的故事。希望这篇小说知识点的文章能对你有所启发!
本内容由chensh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enku.puchedu.cn/26804.html